浅谈如何写好话题作文
所谓“话题作文”就是在作文命题时,为学生提供一个既有开放性又有约束力的话题。
这个“话题”只是命题者为学生打开思路而设置的“源头”,它只给定写作的范围,至于立意、选材、文体、表达则由学生自由选择、自由发挥。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中考作文命题中话题作文的数量急剧攀升,占据了作文命题的主体地位,成了近几年中考作文的主流题型,引起了广大师生的高度重视。
在多年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对话题作文有以些粗浅的认识,与语文教学工作者共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话题作文的特点
话题作文不是“横空出世”与传统的命题作文相分裂的,也不是“穿着新鞋走老路”穿在命题作文身上的漂亮绣花鞋。
话题作文是对命题作文的继承与发展。
在取材与写法上,它给了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
让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说自己最想说的话,让学生爱上作文,从而改变以前学生“谈文变色”,一说作文就“一个头变成两个大”的令语文教学尴尬的局面。
教师指导学生话题作文就是鼓励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把它表达得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就是指导学生大胆地开启自己的心扉,述说自己的心灵故事、写出自己的感动与伤痛;就是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表情达意的形式。
话题作文与传统作文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
1.文体灵活。
学生依据“话题”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或者是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文体。
2.选材广泛。
由于提供的话题是一个开放性的内容,因而学生在选材上有延伸性、拓展性,这就能使学生充分调动想象,开拓思路,推动构思,写出佳作。
3.写法不限。
作文时,文章表现角度和写法也可以多种多样,如可以叙事,可以编故事;可以发表见解,可以展望前景;可以即小见大,可以大题小做。
4.鼓励创新。
话题作文本身就是一个创新,因此它也应当要求学生创新作文。
二、如何写出好的话题作文
1.立意应新颖。
就是在立意上不落俗套,创出新意来。
依据所给话题,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兴趣爱好,扬长避短,找准写作主题(思想健康,乐观向上)。
要善于“化大为小、缩小范围”。
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十分宽泛,如果仅把话题当做一个僵死的概念,视为“铁板一块,不可分割”的整体,笼而统之去做文章,势必内容空泛、文意散漫。
所以,写好话题作文的第一点要求就是善于在一个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不求“面面俱到”,只求“一针见血”,也就是只写“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
给自己提供一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的好舞台,这样才能在600字左右的篇幅内写出立意鲜明集中、内容具体充实的好文章。
比如,请以“压力”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善于“以问领写”:“什么可以构成压力?”“有没有压力?”
“压力来自何方?”“压力带来什么?”“怎样对待压力?”等等,然后自己回答这些问题,从这些回答中选择一二来写文章,达到“化大为小”的目的。
可写压力来自过重负担,可写压力来自责任感;可以写压力的从无到有,也可以写压力的从有到无;可以写压力来自外界,也可以写压力来自自身;可以写在重压下喘不过气来,也可以写变压力为动力;可以写要善于自我减压,也可以写“把压力放在肩上,不要放在心上”,等等。
要选择其中一个来写,不要贪多,否则会造成东拉西扯,空谈漫议。
2.选材要广泛。
话题作文往往会给学生话题材料,这个话题材料是命题者为了打开考生思路而设置的一个“由头”,或为考生提供一个思考的起点、例子或引子,它规定了作文的范围,在立意、选材、文体、表达等方面留有空间,由于提供的话题是一个开放的内容,因而考生在选材上有很大的延伸性、拓展性,这就能使考生充分调动想象,开拓思路,就能推动构思写出佳作来,即写一般人不敢写或不能写的题材来。
3.写法不限。
写作时要用自己最拿手的写作方法。
考试作文时,文章的表现角度和写作方法也可以多种多样,如可以叙事,可以发表见解,可以展望未来,可以以小见大,也可以大题小作,总之写作时要以自己最常用、最熟悉、最拿手的写作方法。
同时,写什么文体的文章也可以,这是对全体考生来说的,对每一个个体来说,应该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来写。
要敢于超凡脱俗,这样才能写出“人人心中皆有,个个笔下却无”的新观点、新题材的佳作来。
4.独辟蹊径、表现个性。
要达到这一要求,必须增强“选择意识”。
首先要善于选择自己熟悉的、想说的(有话可说的),有一定拓展空间的内容去写。
要善于选择新的切入点,也就是从新的方面认识事物、表现事物。
当然,“有个性特征”还表现在文章的构思和表达上,但最主要的是“独具慧眼”。
在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角度上做到独辟蹊径,表现出文章的新颖性和作者的创造性。
试题给的是话题,要求围绕话题“做文章”。
怎样做文章?就是要引发新的议论,展开新的联想,讲述新的故事,抒发新的感情。
总之,不能停留在原处。
原处仅仅是个起点,如果在原处转磨盘,就没有创造,只有复制而已。
要既不脱离起点,又不止于起点,要从起点走出来或说扩展开来:既可以从起点向远处延伸,也可以围绕起点纵横驰骋。
须知,犹如母体和子体之间的关系,起点以外的东西才是你自己的创造,这才是“做文章”。
为什么非要写“起点以外的东西”不可呢?因为试题所提供的材料——“一位学者给出四个图形,让选出与其他几个图形不同的图形”的故事,读者已经听过了,感受过了,不需要你再去重复提供同样的材料。
读者需要的是新的东西: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能够帮助读者深刻领悟其中道理;如果写记叙文,就要通过描述自己的体验或讲述故事,使读者有更具体、更强烈的感受;如果写抒情散文,就要召唤起更新鲜、更强烈、更丰富的思想感情。
总之,作文不需要复制,需要创新。
与材料相同的例子能不能举
呢?如果作为新的论证的材料,当然可以举,但要为自己新的论述服务,如果没有新的论述,那就等同于原样复制了,我们称之为“复制话题”。
如果所举例子与试题材料相同或十分相近,没有什么新的论述,就不仅仅是“以摆代议”,而是“克隆”原材料了。
一句话,我们只要更新观念,创新思维,强化训练,做生活的有心人,写好“话题作文”并非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