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常考语文常识 (完整版)

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常考语文常识 (完整版)

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常考语文常识(完整版)一、文体知识文学体裁包括古代文体常识和现代文体常识两点。

古代文体:古代文体大致上可以分为韵文、骈文、散文,包括史传文。

韵文,即讲究押韵的文体,包括诗、词、赋、铭。

散文,包括史传文、议论文、杂记文、应用文等。

骈文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下面择其重点予以说明。

1、古体诗、近体诗唐朝人把唐朝时盛行的格律很严的律诗、绝句称为近体诗,把唐以前的格律不严、形式较为自由的诗称为古体诗。

现在一般把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而把其他的统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诗经》、《乐府》也属于古体诗。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种,又有五言和七言之别。

律诗共八句,分四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偶句押平声韵,中间两联的上下两句要讲究对仗。

绝句共四句,其格律要求大体上与律诗相同,只是上下两句的对仗要求不是很严。

2、辞、赋、骈文辞即楚辞,属诗歌。

篇幅、句子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形式自由,多用“兮”字,以抒情为主,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以屈原的《离骚》为其代表。

赋,源于战国后期,句子大体整齐押韵,间杂散文句式,着力铺陈事物,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代表人物为司马相如。

骈文,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基本上用对偶句构成,讲究用典,词藻华丽,因大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又称“四六文”,也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高中学过的《朱元思书》、《阿房宫赋》便是此种文体。

3、词、曲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

是诗歌的发展,故称之为“诗余”。

它有多种词牌,各种词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

其句式长短不一,又称为长短句。

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 9字至90字)、小令(58字以下)。

曲,盛行于元代,故称“元曲”,也是配乐的诗。

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是清唱曲,杂剧是演出曲。

散曲又可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类,其中小令由一支曲子组成,套曲也叫套数,由多支曲组成。

杂剧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其结构是四折(相当于四幕)加一个楔子(序幕),其构成有科(人物动作、舞台效果的说明)宾白(人物对话、独白等)、唱词,角色有旦(女角)、末(男角)、净(花脸)、外(老年男子)、丑(丑角)等。

曲有曲牌,规定其字数,句数、平仄、押韵的固定格式。

宫调表示曲调声音的高低。

4、史传文属历史散文,包括编年体(如《左传》、《资治通鉴》)、国别体(如《国语》、《战国策》)、纪传体(如《史记》、《汉书》、“二十四史”)、断代体(如《汉书》、《后汉书》)、通史体(如《史记》、《资治通鉴》)。

5、论说文古代的论说文是从诸子论学语录发展形成的,它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若干种:“论”议论事理;“说”申说事理。

6、杂记文包括名胜游记、山水游记。

书画杂物记、人事杂记四类。

杂记文范围很广,在部分题目有“记”字。

记载历史掌故,遗闻轶事、科学资料、文字考证等文章均包括在内。

7、应用文包括奏疏类、碑志类、祭文、赠序四大类。

二、现代文体:现代文体主要指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报告文学、儿童文学、民间文学、杂文等。

此外还有实用文,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四类。

1 、记叙文的六要素是指所写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2 、根据需要,记叙文可采用第一人称(我、我们),第二人称(你、你们),第三人称(他、他们),一般的说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经常使用。

3 、记叙文的中心思想,是指通过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所表现出来的对生活的主要看法。

中心思想必须明确、集中。

4 、材料是文章的骨肉,是为表现中心思想服务的;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是统率材料的。

5、能突出中心思想的主要材料要写得具体些、详细些;对表现中心思想起一定作用次要材料要写得概括些、简略些,详略得当,可以使文章主次分明,中心突出。

6、记叙的顺序一般有顺叙、倒叙、插叙。

7 、线索,指贯穿文章全部材料的脉络。

8 、说明文根据说明对象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9 、说明事物必须抓住事物的特征。

所谓“特征”就是该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主要标志。

抓住了特征也就抓住了事物的本质。

10、说明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主要有六种:由整体到局部,由概括到具体,由现象到本质,由一般到特殊,由主要到次要,由原因到结果。

1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分类别、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引用、配图表。

12 、为了说明对象的特征、本质更加鲜明突出,或者使文章更生动,更有趣味性,可以在说明中适当的描写和叙述。

13 、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的。

14 、直接提出的中心论点在文中的位置,或在开头,或在中间,或在结尾,有的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

15 、论据是作者阐述或论证论点的根据。

要让别人赞同自己论点,作者就得拿事实和道理作为根据来证明它的正确性。

16 、用来论据的事实,包括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或史实以及统计数字等。

事实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概括的。

17、用作论据的道理,应该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辟理论,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事理等、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

18 、论点和论据的关系是被证明和证明的关系。

19 、论证方法有例证法、引证法、对比论证法、比喻论证法。

20 、议论文的论证方式有立论和驳论。

21 、小说的三要素是指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22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23 、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也可以通过其他人物的反映和态度进行侧面描写。

24 、小说的故事情节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时前面有序幕,后面有尾声。

25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两类。

环境描写是为了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服务的。

26 、根据篇幅的长短,小说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短篇小说中千字以下的叫微型小说,也称小小说,一分钟小说。

27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

小说是通过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的。

小说的人物形象是以现实生活为依据,经过艺术加工创造出来的。

他比生活中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28 、根据表达方式的侧重点和内容的不同,散文一般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说理性散文。

29 、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字里行间洋溢感情,我们学过的叙事散文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的老师》、《藤野先生》、《枣核》、《背影》、《回忆我的母亲》、《记一辆纺车》、《小橘灯》,抒情散文以写景状物为主,着重抒发作者的情怀,学过的抒情散文有《春》、《荔枝蜜》、《白杨礼赞》、《听潮》。

30 、诗歌的主要特点是:集中性、精炼性、音乐性。

31 、按表达方式分,诗歌可以分为叙事诗、抒情诗;按形式分,可以分为格律诗、自由诗和民歌体。

我们学过的叙事诗有《卖炭翁》《木兰诗》《石壕吏》32 、词是旧体诗歌的一种,原是一种按照乐曲节拍创造的歌词,后来逐渐与音乐脱离,成为一种有固定格式的诗歌体。

词牌是曲调的名称,它与词的内容没有必然的联系,如《沁园春·雪》中“沁园春”是词牌,“雪”是题目。

33 、民歌体诗是仿照民歌样式所写的新诗。

民歌是广大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是在口头流传过程中的经过不断加工而成的诗歌。

如《敕勒歌》。

34 、散文诗是用散文的形式写成的诗,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

我们学过的散文诗是高尔基写的《海燕》。

35 、散曲是元代盛行的新诗体,分为套数和小令两种。

三、文学常识1、[初唐四杰]唐代初年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并称。

均能诗善文,对改变齐梁以来的浮靡诗风起了很大的作用。

2、[山水田园诗派]唐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诗歌流派。

诗作以寄情山水、歌咏田园生活为特征,代表作家有王维、孟浩然等。

3、[边塞诗派]唐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诗歌流派。

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等,因有边塞生活经历,故诗作多写边塞奇异风光和将士征戍生活,风格豪放,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4、[李杜]唐代诗人李白和杜甫的并称。

李白号称“诗仙”,其诗洋溢着积极浪漫主义精神;杜甫号称“诗圣”,其诗充满了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5、[唐宋八大家]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八位散文家的并称(因明代茅坤编辑《唐宋八大家文钞》收录其作品而得名)。

6、[豪放派]宋词一大流派。

由北宋苏轼开创,经南宋辛弃疾而达到高峰。

豪放派词作题材广泛,气势雄浑,境界开阔,豪迈奔放。

7、[婉约派]宋词一大流派。

代表作家有周邦彦、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婉约派词作题材较狭窄,多为男女恋情和个人遭遇,情思曲折,含蓄蕴藉,语言婉转绮丽。

8、[元曲四大家]元代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著名剧作家的并称。

9、《聊斋志异》我国古代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清代蒲松龄著。

全书491篇。

10、《三国演义》不仅是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作;而且也是我国最有成就的长篇历史小说;它全称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

它是罗贯中根据陈寿的《三国志》和传说资料编写而成的。

它与《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被合称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

罗贯中,号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杰出的小说家。

《三国演义》共24卷,240则。

它描写了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代封建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情节如“关羽温酒斩华雄,刘备“三顾茅庐”,“赤壁之战”,“空城计”等,成功地塑造了以曹操、诸葛亮、关羽、张飞、刘备为代表的性格鲜明的典型形象。

11、《水浒传》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

由元末明初人施耐庵加工整理、再创作而成。

水浒中的一百单八将传说是三十六个天罡星和七十二个地煞星转世。

其中有林冲、鲁智深、李逵、武松、宋江、吴用、杨志、燕青、石秀等主要人物。

12、《西游记》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神怪小说,作者吴承恩是明代著名小说家。

《西游记》共一百回。

主要情节有孙悟空的出世,远游求道,闯龙宫,搅冥府,大闹天宫等内容,孙悟空被迫皈依佛门,保护唐僧取经,在八戒、沙僧协助下,一路斩妖除邪,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化险为夷,到西天取回了真经,成了修信的“正果”。

《西游记》以唐僧取经故事为线索,主人公是神猴孙悟空,另有唐僧、八戒、沙僧等。

13、《红楼梦》我国最优秀的古典长篇章回小说。

全书共120回,前80回是清代曹雪芹作,后40回一般认为是高鹗续写。

这部小说描写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以及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衰落过程,反映了封建社会残酷的阶级压迫,揭露了封建制度的黑暗和腐朽,显示了它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