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43首《咸阳城东楼》1、开篇之愁字,奠定了全诗感情基调,请简括诗中写到了哪些愁?分析“一上高楼万里愁”的“愁”含义和作用。
思乡之愁、对唐王朝颓势之愁、昔盛今衰之愁、人世沧桑之愁。
愁,思乡,怀古。
一个“愁”字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
以“愁”开篇,其后交待“愁”的缘由,描绘咸阳城傍晚时的景致,抒发苍凉伤感的情怀。
2.《诗境浅说》评“山雨欲风满楼”可谓“绝妙好词”, 试从内容角度赏析。
周围的群山雨意越越浓,大雨即将到,城楼上已是满楼的狂风。
全句只有寥寥七个字,十分形象地写出山城暴雨即将临的情景,作者准确地抓住了暴雨到前狂风满楼的自然界变化特点。
但是作者并不仅仅只是写自然界的变化,而是包含着另外一层意思。
唐皇朝的统治,已经面临着崩溃在即的危机。
社会也到了大变动的前夕。
这种社会大变动的征兆,已经反映得极为明显。
也是出现了“山雨欲风满楼”的局面。
3、颈联“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写晚眺近景,虚实结合,简析其作用。
(5分)山雨将到,鸟雀逃入绿芜、秋蝉悲鸣躲在黄叶高林,是诗人眼前的实景。
早已荡然无存的秦苑汉宫,是诗人的联想。
(3 分)以实景叠合虚景,写出了历史的演进,王朝的更替,意境拓展,使情感表达更丰富。
(2分)《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1、请赏析这首词的思路。
(4分)(1)解析:上阙以“忆”字领起,(1分)申发题中的“忆洛中旧游”之意(“点题”亦可),回忆当年豪酣欢乐的生活画面(1分);下阙折回现实叙“夜登小阁”所见所闻,(1分)抒发二十多年无限国事沧桑之感。
(1分)2、试分析下阙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分)解析:下阙“二十余年”两句,表达了作者经国家及自身沧桑变化之沉郁伤感;(2分)“闲登小阁”三句写雨后新晴时的月色及渔唱樵歌,“古今多少事”两句将沉重悲愤的情感转化为洞达世事淡看烟云的旷达之情。
(2分)(每点情感与分析各1分)《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1.《定风波》一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作者通过描写疾风穿林、骤雨打叶,继而雨过天晴,春风料峭,夕阳斜照等景象,营造了一种紧张急促又转向清冷的意境氛围。
2.词的上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形象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上阕刻画了一个穿着草鞋,拄着竹杖,迎疾风冒骤雨,时而吟唱时而长啸的超然洒脱、乐观潇洒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在艰难的环境中,一句"一蓑烟雨任平生",由眼前的风雨推及人生的风雨,一个"任"字表现了作者任你风狂雨骤,"我"自不为所动的听任自然、笑傲江湖、乐观自信、超然洒脱的人生态度。
3.如何理解《定风波》下阕"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三句的深刻含意?道出了作者怎样的顿悟和启示?"风雨"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置作者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晴"指的是春风得意的顺境。
顿悟和启示:人生有顺逆,有成败,有荣辱,有福祸。
但无论处于何种境地,我们都要以坦然而超脱的心态去对待,胜不骄,败不馁,福不喜,祸不悲,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人格修养。
4.试分析《定风波》一词中写景与抒情之间的关系。
作者借描写疾风穿林、骤雨打叶、春风料峭、夕阳斜照等清冷景象,通过风雨肆虐的恶劣环境更衬托出坦然面对风雨坎坷的旷达洒脱的情怀,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
《满江红》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分)表达了作者对外国列强进逼,中华大地前途危殆的忧思。
2、试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3分)本句引用典故,抒发了词人知音难觅,不禁潸然泪下的苦闷心情。
(或本句引用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义,抒发了词人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
(意思相近,酌情给分)3、词的上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表达了词人不愿过贵妇人生活,意欲突破家庭束缚、追求自由、投身革命的思想感情。
(3分)4、.评价秋瑾这首词“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试联系诗歌内容加以分析。
(5分)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2分)“平生肝胆”“英雄末路”等词句脱口而出,不假雕饰,显得清新自然,却又刚健质朴。
(2分)而结语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知音难觅、不禁潸然泪下的苦闷。
(1分)(意思相近,酌情给分)《月夜忆舍弟》1、简述这首诗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环境。
答案要点:战争频仍,时局动荡,民不聊生。
(“断人行”、“未休兵”、“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出长不达”)1.月亮明明普天之下是一样的,但诗人为何偏偏说“月是故乡明”?答案解析: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诗人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
这种以幻作真的写法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浓浓思念。
2.结合全诗,请指出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解析:①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②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
(本题不能作简单化的回答,要顾及全诗)《商山早行》1、人言“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两句绝佳,其写景有何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4分)这两句诗写景,纯用名词(或运用“列锦”的手法),连缀成一个意象组合体。
在这个意象组合体中,有声音,有形体;有人物,有动物;有仰望之景,有俯视之景。
描绘出生动的视觉形象,营造出凄清冷寂的意境。
2、、明李东阳《怀麓堂诗话》对颔联有如此评价:“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
”试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4分)此联绘早行景象,诗人只用了十个字,不仅没有一个虚词,就连一个动词也没有,只用了六个名词,选择了六个颇具典型性的意象叠加组合在一起,有视觉形象,有听觉形象,也暗含人物的内心感受,意象具体丰富,意境深邃渺远,烘托出早行的典型环境与浓厚氛围。
形式整齐,对仗工整,节奏鲜明,音韵和谐。
(意对即可)《望洞庭湖赠张丞相》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二句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
请进行简要赏析。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运用对偶,表现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
(共3 分。
意近即可)2.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蒸”和“撼”字好在哪里?“蒸”即蒸腾。
从视觉上写出云梦泽被水气所弥漫的情景。
“撼”即撼动。
从听觉和触觉上写出了汹涌的波涛冲击着岳阳楼,诗人感到脚下的城楼都在晃动。
表现了洞庭湖的博大的气势。
3.“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运用什么修辞?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运用比喻和用典的修辞。
“垂钓者”比喻居高位者,本文可以理解为张九龄;“羡鱼情” 比喻自己出仕的愿望。
“羡鱼”运用“临河而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典故,另翻新意。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1、“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一联中,“朝”和“夕”、“九重天”、“路八千”都包含有鲜明的对比之意,这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处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对比反映了诗人命运急剧变化的处境。
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忠心为国却遭贬谪的怨愤之情。
2.赏析“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家何在”表达了诗人对家人、对国都的眷顾与依恋,“马不前”写出作者心事过重、前路的艰辛。
通过对前路渺茫、严峻寒冷的环境描写,与孤苦渺小的个人形成强烈的对比,暗示前路的艰辛,表达了诗人前途渺茫的愁思、内心无尽的难舍悲凉、忧家伤国之情。
3、赏析“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中“横”“拥”两字的表达效果。
答:“横”“拥”两字分别从广度与高度两个层面形象生动的描绘了自己贬谪途中大雪阻路、马难前行的艰苦情景,以动写静,点出前程莫测的愁苦,委婉含蓄的表达了自己深感前途渺茫的愁思。
《长沙过贾谊宅》1、本诗颌联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试作简析(4分)2、试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参考答案:1.(1)颔联通过对“人去后”、“日斜时”的“秋草”、“寒林”等景物的描写,渲染了长沙贾谊故宅的萧条、冷落、寂寥的氛围,(2分)烘托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1分)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
(1分)2、本诗借古伤今,借贾谊被逐长沙之事,表现自己无罪被贬的悲愤和痛苦,(2分),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进行了强烈的控诉。
(2分)《观沧海》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更表现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中国的雄心壮志。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互文的手法,虚景,诗人借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
最能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中国的雄心壮志。
《钱塘湖春行》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早”和“新”从动物的角度写出了早春的特点。
“争”和“啄”写出了春光的宝贵和鸟儿们忙碌的动态。
莺歌燕舞的场景富有活力和生机。
表现诗人对早春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渐”运用想象从植物角度写出了早春的花逐渐繁茂的景象。
“没”写出了草刚刚遮盖马蹄的情景,表达诗人对早春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3.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直抒胸臆,最能表达诗人对早春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落尽,子规啼叫,诗人撷取这两种景物加以描写,渲染并烘托了暮春的特定节令和环境,也象征着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采用寓情于景手法,抒发了离别的忧伤。
第三四句以拟人化的手法写月,赋予月亮以人的特性。
李白内心悲愁,无可排遣,只好把满腔悲愁和对朋友的深切关怀托付给普照寰宇的明月,带给远隔数千里的天涯沦落人。
表达对朋友深切的同情和关怀。
《夜雨寄北》三、四两句明明是写今日的离情,却设想未来的相逢,相逢之日再诉今日离情。
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是一种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奇妙构思。
用想象未来团聚时的欢乐反衬出今夜离别的相似之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秉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
在时间和空间的回环对照中,将深挚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曲折细腻又含蓄隽永。
《次北固山下》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生”和“入”将“海日”和“江春”拟人化,夜将近未尽,太阳已经升起;旧年还没过完,江上的春天已经到来。
“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
蕴含着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哲理;也表现时光匆匆身在他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对偶,潮水涨满时,两岸间江面开阔;风平浪静,一片白帆高高悬挂。
是以小景来衬托大景的波平宽阔。
《浣溪沙》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已成为千古名句,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即景抒情,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挡,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所以人是无可奈何的;燕子每年都回来寻旧巢,所以说似曾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