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边际学派
德国经济学家H.H.戈森(1810~1858)是边际效用论 的主要先驱者。
提出人类满足需求的三条定理(后被称为“戈森定理”), 为边际效用价值论奠定理论基础。
①效用递减定理:随着物品占有量的增加,人的欲望或物品的效 用是递减的。
②边际效用相等定理:在物品有限条件下,为使人的欲望得到最 大限度满足,务必将这些物品在各种欲望之间作适当分配,使人 的各种欲望被满足的程度相等。
2)庞巴维克与其资本理论
庞巴维克的影响比维塞尔更大,他于1893、1896-97、1900-04三次被 任命为奥地利财政部长。 他还是第一个对马克思主义作出有效反击的经济学家,《卡尔· 马克 思及其体系的终结》(1896)。 他最重要的著作是他的《资本实证理论》(1888)。 庞巴维克的资本理论继承了西尼尔的节欲论。
1)它重建了经济学的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
2)它将数学分析引入经济学论证框架之内。
20世纪开始,一个统一于边际原理下的、充满数 学符号的消费者理论、厂商理论、市场理论的经 济学体系出现在我们面前。
听讲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边际效用学派的主要信条是什么? 边际效用学派对谁有利?
二、戈森定理
(一)古典经济学的终结
在古典经济学家中,也有许多学者主张用效用或者有用性
来定义价值,也就是主观价值论,例如萨伊、西尼尔等。
但是应用主观价值理论不仅仅只是涉及价值理论的问题, 更意味着整个李嘉图体系的重建,生产、分配和交换理论 都需要进行改写。 劳动不再是价值的源泉,这就是说劳动、资本和土地的关
26
1)维塞尔
维塞尔出身贵族家庭,地位显赫,曾经担任过奥地利的商
务部长。和庞巴维克一样,他在大学中并没有直接师承门
格尔,而是在毕业以后阅读了门格尔的著作,才继承了门
格尔的思想。
维塞尔是一个术语发明人。“边际效用”(Grenznutzen) 一词就是他发明的【后来威克斯蒂德在他的《政治经济学 常识》中翻译为marginal utility,引入主流经济学】, “机会成本”、“经济计划”都是他发明的。
他企图从个人心理动机和孤立的个体经济出发,阐明社会经济的 “永久性、一般性、普遍性”规律。
他沿袭德国经济学家H.H.戈森(1810~1858)的观点,即人的欲 望强度随着欲望的逐步满足而递减,说明财货的价值是由该财货 所能满足的各种欲望中“最小、最不迫切的欲望”所具有的意义 决定的。
“一切经济理论研究的出发点都是人 类的欲望本性。没有欲望,就没有经济活 动,就没有社会经济和以它为基础的科学。
的财政政策影响了一战前的奥地利当局。
主要著作:
《国民经济学原理》(1871)、
《关于社会科学,特别是政治经济学方法的研究》(1883)、 《德国国民经济学中历史主义的谬误》(1884)等。
2)方法论
门格尔全面批判了历史学派的方法论,他反对历史学派只
注重研究经济史、经济政策从而导致否定经济理论和经济 规律的“历史归纳法”,主张继承古典学派的“抽象演绎 法”来研究社会经济,并借以建立“新”的主观唯心主义 的理论经济学体系。
系不再是李嘉图模式的价值分配体系下那种关系,三者在
财富生产中占据什么样的位置,财富的分配又如何,都需 要重新定义。
(二)古典经济学重建
如果我们拒绝接受对古典经济学颠覆性的破坏,那么我们 必须在抛弃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重建古典经济学体系。
古典经济学的重建要完成三方面内容:
1)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原理; 2)边际生产力; 3)边际效用。 19世纪70年代,三个国家的三个学者各自独立的工作,注 意到了边际效用问题,将问题的焦点集中到曾经被忽视的 消费者身上,才拉开了边际革命的序幕。
的概念,边际学派对财富的思考就不是停留在商
品的量上,而是认为一定量的商品对各种人的效
用是供给稀少性的函数。于是,对财富和价值的
思考就自然转化为怎样用最小的代价,来获得最 大程度的满足,即经济效益的思考。” ——李义平《经济改革热点理论探源》
“如果经济学纯粹理论或交换及交换价值 理论,也就是就其本身来考虑的社会财富
总之,否定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决定性作用。
(三)门格尔
“如果说在过去六十年间,奥地利学派在经济科学发展中几
乎占据了独一无二的位置,那么,这完全要归功于门格尔所
奠定的基础”
——哈耶克
“在某种程度上,每一个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都将自己视为
门格尔的学生”
——奥地利学派的官方介绍
1)门格尔生平
Carl Menger (1840~1921)奥地利经济学家,奥地利学派创 始人 门格尔生于一个古老但是地位并不高的奥地利家族,18591860年他在维也纳大学攻读法律和政治学。后来他在克拉科 夫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就一直在维也纳首相办公厅的 报社(《维也纳报》)做记者,进行市场调查,他对于经济 理论的认识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 几年以后(1871)他进入奥地利国务院办公厅的新闻部工作。 当时他已经完成了《国民经济学原理》的写作。他把该书提 交给维也纳大学,先是成为一名没有报酬的讲师,后来于 1873年被任命为“杰出”教授,因此门格尔辞去了他的公务 员职务。
1
4)主观价值论
门格尔坚持的是一种彻底的主观价值理论,不仅 价值本身是主观的,价值度量也是主观的(生产 成本与价值没有关系)。而交换价值,则依赖于 不同个人对同一产品不同的相对主观评价。
仍以上图为例,假设所有商品每单位均价值1元,行为人共 有10元,如何购买才能最优? 方案一:前四种意义的食物分别购买4、3、2、1单位。 理由:最后一单位提供的欲望意义相同,均为7。
③在原有欲望已被满足的条件下,要取得更多享乐量,只有发现 新享乐或扩充旧享乐。
适用于“所有的感情,从饥饿到爱情”,概莫能外。
三、奥地利学派——游离于主流经济学之外
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流行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属于
边际效用学派。 创始人C.门格尔和继承者F.von维塞尔、E.von庞巴维克 都是奥地利人,都是维也纳大学教授,都用对边际效用 的个人消费心理来建立其理论体系,所以也被称为学或水力学一样的一门物理
数学科学,那么经济学家就不应当害怕使 用数学的方法和语言” ——瓦尔拉斯
(一)古典经济学的终结
自1776年开始,古典经济学经历了不平凡的一百年,她曾
使多少人心驰神往,又引来多少人厉声责骂。
在这百年间,古典经济学经受住了保守者的攻击、浪漫主 义者的谩骂、社会主义者的质疑、历史学派的诘难和马克 思主义的冲击。 但是,1871年,古典经济学遇到了真正的对手。 当穆勒离开人世时,他苦心经营、为之奋斗一生的古典经 济学大厦终于也随他而去。
(三)边际革命
奠基者:几乎同时独立提出主观价值论的三位经 济学家:
英国的W.S.杰文斯 奥地利的C.门格尔 法国的L.瓦尔拉斯。
发展过程中形成两个大支派:
心理学派:以心理分析为基础。奥地利学派的C.门格尔、 F.von维塞尔和E.von柏姆-庞巴维克等人; 数理学派:以数学为分析工具。英国的W.S.杰文斯、法国洛 桑学派的L.瓦尔拉斯和瓦尔拉斯的继承人V.帕累托为代表。
欲 望 满 足 意 义 表
第1个 第2个 第3个 第4个 第5个 第6个 第7个 第8个 第9个 第 10 个 第 11 个 10 9 8 7 6 5 4 3 2 1 0 9 8 7 6 5 4 3 2 1 0 8 7 6 5 4 3 2 1 0 7 6 5 4 3 2 1 0 6 5 4 3 2 1 0 5 4 3 2 1 0 4 3 2 1 0 3 2 1 0 2 1 0 1 0
(四)门格尔的后继者——维塞尔与庞巴维克
Friedrich Freiherr von Wieser, 1851-1926 Eugen Ritter von Bö hmBawerk, 1851-1914
维塞尔和庞巴维克同一年出生,一起上中学,一起做 公务员,一起在维也纳大学任教,并且成了姻亲。
2015年10月1日星期四
方案二:食物I和烟草V分别购买7、3单位。
方案一比方案二更优。 理由,方案一的价值:4×7+3×7+2×7+7=70。
那么方案二的价值是多少?
5)归算理论
门格尔把商品区分为“低级”和“高级”不同层次。低级商品是最终 消费品,高级商品是生产低级商品的商品(生产资料)。 对于高级商品的需求,来自于对于低级商品的需求。 “对高级财货的需求,绝不是个别出现的,而是在对一种低级财货 的需求没有能够被满足或满足而不充分的时候,随着对各种补足高 级财货相应量的需求同时发生的。” 【例子:需要10000双鞋子。生产资料只够生产5000双鞋子。高级财 货的总需求量:10000;有效需求:5000】 门格尔的归算理论,把生产和消费直接联系起来,这样生产的需求实 际上来自于消费的需求,生产的价值也是来自于消费的价值:主观成 本论。
(一)方法论
奥地利学派反对德国历史学派否定抽象演绎的方法,也反对 英国古典学派及其庸俗追随者的价值论和分配论,特别是反对 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 认为社会是个人的集合,个人的经济活动是国民经济的缩影。 通过对个人经济活动的演绎、推理就足以说明错综复杂的现实 经济现象。
它把社会现实关系中的“经济人”,抽象还原为追求消费欲 望之满足的孤立个人;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从人与人之间 的生产关系改变为研究人与物的关系,研究消费者对消费品的 主观评价,把政治经济学变成主观主义的个人消费心理学。
(三)边际革命
严格来说边际革命不是“革命”,这是一场缓慢的重建经 济学体系的运动,从萌芽到完成经过了整个19世纪。 同时,它也不是对古典经济理论的全然否定。相反,边
际革命要求的是对古典经济学核心理念的支持:
市场机制、 个人权利、 政府作用、 经济规律等。
(三)边际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