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边际效用学派(二
洛桑学派:瓦尔拉斯长期在瑞士洛桑大 学任教,1893年帕累托继承瓦尔拉斯在 洛桑大学的经济学讲座,因此,瓦尔拉 斯和帕累托代表的学派又被称为数理学 派中的洛桑学派。
2.瓦尔拉斯的效用价值理论
莱昂·瓦尔拉斯(1834—1910)是法国经 济学家、边际效用学派创始人之一,也是 数理学中洛桑学派的创始人。
3)效用应分为总效用和效用程度,总效 用是物品所能满足的欲望总量,效用程 度则是物品某一单位所满足的欲望强度。
4)物品的各种效用程度中,“最后效用 程度”具有最重要的意义,商品的最后 效用程度决定了商品的价值。
2.埃奇沃思的契约曲线
弗朗西斯·伊亚德罗·埃奇沃思(1845—1 926)是英国经济学家。他出生于爱尔兰, 后进入牛津大学学习。毕业后先后在伦敦 皇家学院、牛津大学讲授逻辑学和政治经 济学。
1.杰文思的“最后 效用程度”价值论
威廉·斯坦利·杰文斯(18 35—1882)是英国经济 学家、边际学派创始人 之一,也是数理经济学 的早期代表之一。
杰文斯1835年出生于英国利物浦一个制 铁机械师家庭,1851年入伦敦大学学习, 后因家庭困难而辍学工作。1859年返回 伦敦大学继续学习,1862年获得硕士学 位。从1863年起,他先后在曼彻斯特欧 文斯学院、伦敦大学任教。1872年当选 为英国皇家学会研究员。他的主要经济 学著作是《政治经济学理论》(1871)。
他的主要著作有:《政治经济学讲义》 (1896—1897)、《社会主义体系》(1 902)、《政治经济学教程》(1906)。
帕累托在经济学上的主要贡献在于建立 了以无差异曲线为基础的序数效用分析 理论。
序数效用论和无差异曲线
在经济观点上,帕累托继承和修正了瓦尔 拉斯等人的边际效用论观点。
帕累托认为,瓦尔拉斯的基数效用论肯定 效用的大小是可以衡量的,而在事实上, 这种效用却无法加以衡量。
埃奇沃思的无差异概念经 Y 帕累托、希克斯等人的发展, 成为西方经济学中重要的分 析工具。契约曲线概念对帕 累托提出福利最大化条件分 析及福利经济学的发展具有 重要的影响。
XB
●
E1
●
U B 3
E2
●
U A 1
E3
●U A 3 U B
U1 A U2 B 2
二、洛桑学派及瓦尔拉斯一般 均衡论的产生
洛桑学派(Lausanne school) 是近代西方经 济边际效用论的一个流派。19世纪70年代 出现于瑞士洛桑大学,其代表人物为法国 经济学家瓦尔拉斯和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 托。学派主要特点为一般均衡论。
他出生于法国,就学于巴黎,1851年获文 学士学位,1853年获理学士学位。曾在铁 路部门和银行中任职。1860年在瑞士洛桑 一次讲座会上提出关于租税的观点,受到 好评。1870年被聘为洛桑大学政治经济学 讲座教授。
他的主要经济学著作有:《政治经济学和 公正》(1860)、《社会理想的研究》 (1868)、《纯粹经济学要义》(1874)、 《社会财富的数学理论》(1883)、《社 会经济学研究》(1896)、《应用政治经 济学研究》(1898)等。
1.数理学派的产生和洛桑学派
数理学派也称为数理经济学派,被看做 是边际效用学派的一个分支,其特点是 以边际效用学说为理论基础,运用数学 方法研究、论证和表述经济现象的规律, 是边际效用学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的产 物。
数理学派形成于19世纪70年代,1871年 英国的杰文斯发表《政治经济学理论》, 1874年法国的瓦尔拉斯出版《纯粹政治 经济学要义》。他们著作的发表被看做 是数理学派形成的标志。
帕累托认为,对于两种不同物品的组合, 消费者虽然并不知道每种组合给他带来 多少数量的效用,但他却能判别他对两 种组合的偏好的次序,即他对一种组合 的偏好是否大于、小于或等于另一种组 合,能用第一、第二等序数来表示多种 配合所含有的效用量多寡的顺序。
主要著作有:《伦理学的新旧方法》(187 7)、《数学心理学》(1881)。
埃奇沃思在《数学心理学》一书中提出 了契约曲线。该曲线是后来帕累托提出 无差异曲线的先声。
埃奇沃思提出契约曲线是由两个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相切点 的轨迹所组成的曲线,图中的点E1、E2、E3构成的曲线即为 契约曲线。在交换契约线上的任意一点,表示交换处于均衡 状态。 若沿着契约线进行交换,一方效用的增加以另一方 效用减少为代价; 若离开契约线进行交换,总效用将减少。
瓦尔拉斯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提出一般 均衡理论。
3.帕累托的序数效用论和无差异曲线
维尔弗雷多·帕累托(1848—1923)是意 大利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他出生巴黎, 1854年随父返回意大利,就读于都灵大 学,学习工程学和数学,获工程博士学 位。
他的兴趣广泛,1876—1892年间发表过 许多经济方面的论文,并逐渐转向经济 学研究。帕累托在经济思想和研究方法 上受瓦尔拉斯影响,并受到瓦尔拉斯重 视。1893年继瓦尔拉斯之后担任洛桑大 学经济学教授。
第九章 边际效用学派(二)
本章主要内容
一、英国的边际学派
杰文思的“最后效用程度”价值论 埃奇沃思的契约曲线
二、洛桑学派
数理学派的产生和、英国的边际学派
19世纪70年代,英国的杰文斯成为 边际效用学派的最主要代表和奠基 人之一。在他之后,埃奇沃思等人 也对边际效用价值论和边际分析方 法有所论述。
杰文斯经济学说的特点是以主观心理 为出发点,以效用论为基础,以数学 分析为工具。
杰文斯认为物品对人能产生“快乐”和 避免“痛苦”,因而具有效用,同时还 指出:
1)效用不是物品的内在属性,它是由于 物品与人的需求关系而引起的,效用的 有无和多少以物品与当事人需求间的关 系为转移。
2)效用与商品数量成反比例,随着物品 占有量增加,人的欲望会减低,效用也 会随之减少。
稀少性价值论
瓦尔拉斯继承了他父亲奥古斯都·瓦尔拉关于价 值源于稀少性的思想,提出“稀少性”价值论。
该理论认为商品价值源于人们对商品效用的主 观心理评价,价值量取决于满足人们最后的欲 望的那一单位物品的效用。
“稀少性”一词在瓦尔拉斯的理论中,其含义 相当于边际效用,他的稀少性价值论实际上就 是边际效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