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葡萄病虫害防治

葡萄病虫害防治


白粉病监测植物——月季花
葡萄常见病害
灰 霉 病
灰霉病为害
• 为害花序和果实。 • 流行时感病品种 花 穗 被 害 率 达 70 % 以上。 • 成熟的果实也常 因此病在贮藏、运 输和销售期间引起 腐烂。
灰霉病症状
• 花序感病,初呈淡褐色 水浸状,后变暗褐软腐, 最后萎缩、干枯、脱落 • 落花后,侵染果梗和穗 轴,形成褐色的小型病斑 • 果实成熟期感病,且随 后空气干燥,病菌潜伏在 果实内,果面不产生霉层, 并使果实外皮变薄,果实 失水皱缩、不腐烂且糖分 增高。
期短仅 4 天左右。多雨天气, 防治不及时病害易迅速蔓延, 引起大流行,造成早期落叶
第二部分 主要病虫
霜霉病
叶片:染病初呈半透明,边缘不清晰的淡黄绿色油浸状或水浸状斑点,后扩展成黄色 至褐色多角形斑,限于叶脉。湿度大时叶片背面产生白色“霜”状“霉”层; 果实:幼果受害,病部褐色,变硬下陷,上生白色霜状霉层,软腐,但在果粒表面很 少产生霜霉,萎蔫后脱落。
葡萄常见病害



炭疽病为害及发生特点
• 主要为害果实。流 行年份易引起果实 大量腐烂,造成丰 产不能丰收 • 病菌在病果、穗梗 及一年生枝蔓上越 冬 • 幼果期开始侵染, 但不表现症状。
葡萄炭疽病
• 为害对象:主要危害果实,造成果实软腐脱落
• 发病特点: 前期侵染,潜育期长达20多天,近成熟
果实。 二:越冬场所:菌丝体在被害的组织、芽鳞中和老树皮下越冬。 三:防治 1:加强管理,认真清园,保持果园通风透光。
2:硫制剂对白粉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3:发病前用天盾4000倍、康泽5000倍进行防治 发病后可用冠信4000倍、金爽4000倍、秀库4000倍、美泰4000倍等进行
防治。
葡萄白粉病
二、药物防治
4、优先使用植物源、微生物源和昆虫生长调节剂, 有限量合理使用矿物源农药(S、Cu制剂)。 5、有限度地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并 应尽可能避免在天敌旺盛活动期施药,控制施药量 与安全间隔期。 6、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 药品种。
二、药物防治
7、科学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1)禁止使用比久(B9)及其含比久的制剂。注: B9为果树生长的抑制剂 。 (2)限止使用吡效隆及其含吡效隆的制剂用于果实 膨大(原为禁用,目前人工合成的活性最高的细胞分 裂素 )。 (3)禁止使用乙烯利及其含乙烯利的制剂用于着色 催熟。 (4)允许使用一定浓度的植物内源激素。赤霉素的 使用浓度控制在50mg/kg以内, 萘乙酸在5mg/kg以内, 细胞分裂素25×10-4mg/kg。
第二部分 主要病虫
灰霉病—花穗期主要病害
• 主要危害葡萄花穗、幼小及近成熟果穗或果梗、新梢及叶片。流行时感
病品种花穗被害率达70%以上
• 成熟果实及果梗染病,病部会长出黑色菌核。果实成熟期感病,且随后 空气干燥,病菌潜伏在果实内,果面不产生霉层,并使果实外皮变。
花序感染灰霉病
第二部分 主要病虫
霜霉病症状
• 叶片 :染病初叶片上有半透明油渍状 病斑,后扩大为黄褐色病斑,限于叶脉。 环境潮湿时,病斑背面产生一层白色霉 状物 • 果实 :幼嫩果粒高度感病。果色变灰 色,并生有白色霉层,后期皱缩脱落
霜霉病
• 为害对象:主要为害叶片,也可 以为害幼果 • 发病特点:中温高湿病害,多
雨雾、露水天气易发病,潜育
葡萄常见的病虫害
• 霜 霉 病 • 白 腐 病 • 炭 疽 病
• 褐 斑 病
• 穗轴褐枯病 • 黑 痘 病 • 白 粉 病
葡萄常见病害



霜霉病为害及发生特点
• 主要为害叶片,造成叶片焦枯早落;枝梢 扭曲畸形;果实瘦化酸涩,降低当年产量; 枝条不充实;冬芽不饱满,降低次年产量; 诱发黄叶病。 • 病菌在病残体中越冬或随落叶在土中越冬 • 潮湿、冷凉、多雨、多雾露的天气发病重
期开始发病,果实成熟期进入盛发期;成熟期侵染,潜 育期4天左右;高温、高湿和有雨、雾、露水时发病重
第二部分 主要病虫
炭疽病:果期病害的头号杀手
花穗期易感病
开始侵染 幼果期
开始发病
果实着色
发病高峰
果实成熟
越冬藏身
病果、穗梗、枝蔓
第二部分 主要病虫
炭疽病:果期病害的头号杀手
• • 新梢和叶片发病,一般不表现症状。 嫩梢、叶柄或果枝染病,形成长椭圆形病斑,
葡萄病虫害防治策略
一、农业防治
1、清除越冬病、 虫源 (一)保持果园清洁 搞好果园清洁是消灭葡萄病虫害的根本措施。要求在 每年春秋季节集中进行,并将冬剪剪下的枯枝叶,剥掉 的蔓上老皮,清扫干净,集中烧毁或深埋,减轻翌年的 危害。 在生长季节发现病虫危害时,也要及时仔细地剪除病 枝、果穗、果粒和叶片,并立即销毁,防止再传播蔓延。
葡萄用药注意事项
• • • • • 对症下药 根据病害发生种类确定使用的农药 预防为主 根据病害发生规律确定喷药时间 明确重点 根据病害为害特点确定喷药重点部位 关键时期(花前、花后、着色)选高质量农药 见病治疗 优先选高质量专化性农药,连喷2-3 遍,病情得到控制后,再用价位低合格农药 • 掌握药理 如:铜制剂对白腐病几乎无防效 • 合理复配 保护剂与治疗剂复配 • 轮换用药 易产生抗药性的药剂不要连用
一、农业防治
(二)改善架面通风透光条件
葡萄架面枝叶过密,果穗留量太多,通风透光较 差,容易发生病虫害。因此,要及时绑蔓摘心和疏 除副梢,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接近地面的果 穗,可用绳子适当高吊,以防止病虫为害。每m2架 面留结果枝 10 个左右,每 667m2 产量控制在 1250 ~ 1500kg。
• 灰霉病发生需要的湿度并不很高,有的年份花期并不下雨,但只要早上、夜里有
露水时就足够了。重要的是温差,开花期温差大的年份发病重。
第二部分 主要病虫
发生规律
灰霉病—花穗期主要病害
第一次是在花穗期,一般持续7-10天左右,主要为害花穗,较为严重; 第二次是在果实着色至成熟期,主要为害果实。葡萄开花和坐果期如遇气温偏低、多 雨、潮湿环境、加之诸如暴风雨、冰雹等造成伤口增多,易诱发病害流行。 关键防治技术 1:加强果园管理:注意排水、通风和除草,改善架面通风透光条件。 3:平衡施肥,特别要增施钾肥,补充硼肥、锌肥、钙肥和铁肥等。 2:药剂防治:从幼穗抽出开始,交替喷施扑异佳1500倍、速科灵1500倍、大扑因 1000倍液、灰卡1500倍液等。
深褐色。
• 果实:染病初,产生针尖大小水渍状褐色圆形 斑点,后逐渐扩大,稍凹陷,色泽加深,表面
生出许多轮纹状排列的小黑点,遇潮湿长出粉
红色孢子团。 • 果粒:软腐,易脱落或失水干缩成僵果,振动 容易脱落。
葡 萄 炭 疽 病
第二部分 主要病虫
炭疽病:果期病害的头号杀手
症状: 葡萄炭疽病主要为害着色期或近成熟的果实,也能为害叶片、叶柄、新稍、卷 须、花穗、穗轴和果梗等器官。 发病规律: 炭疽病一般7—10月均可发生。葡萄园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架面低矮、枝叶茂 密、树下杂草丛生、通风不良等环境均有利发病 防治方法: 1:清除病菌 2:摘心、剪除多余的副梢和叶片;适当提高结果部位;平衡配方测土施肥;通 风排涝;节水灌溉;果实套袋。 3:药剂防治:翠喜2000倍、美泰3000倍、炭科2000-3000倍,贝萃5000倍喷雾。
第二部分 主要病虫
葡萄霜霉病
发病特点:病害一般从7月上旬开始发病,8月为发病盛期。低温、多雨、多雾、多露天气 病害严重发生(近年来,霜霉病有提前发生的趋势)。 防治方法: 1:加强果园管理:注意排水、通风和除草,及时整枝,改善架面通风透光条件。 2:平衡施肥,增施钾肥,补充硼肥、锌肥、钙肥和铁肥等,提高葡萄的抗病性。 3:适时喷药保护和治疗。喷药时要细致周到,叶片正反面都要均匀着药。 推荐技术:花前、花后、套袋前使用德劲1000-1500倍/稼尔沃1500倍
二、药物防治
1、加强葡萄病虫的预测预报,及时掌握病虫害的发 生动态。 2、冬春季清园。冬季清园喷波美5°石硫合剂或 1:1:200波尔多液; 春季萌芽前夕喷0.5°石硫合剂或 1:0.5:250波尔多液进行清园。 3、合理选用农药,根据防治对象、农药性能以及抗 药性程度不同而选择最合适的农药品种,严格掌握 防治适期,选用合理的施药机械和施药方法,尽量 降低农药使用次数和用药量。
灰霉病—花穗期主要病害
发病特点:一般的发病时间平均在葡萄开花前7-10天,所以有果农把灰霉病的发生 当做计算花期的标准。灰霉病在花前发生较轻,有时会一晃而过。末花期到落果
期发病重。
• 此期若湿度高、气温低(特别是阴雨天),灰霉病是侵染高峰,但不会表现,等 到天气晴好、温度升高以后,病状迅速出现,难以防治。
平时:晶玛1500倍/安玛1500倍/科露净1000倍/极典2000倍
严重发病期:德劲1500倍+晶玛2000倍 卓旺4000倍+晶玛2000倍 稼尔沃800倍+极典1500倍 极典2000倍+秀泽1500倍
葡萄常见病害



白腐病为害特点
• 危害最大,造成损失最 重的病害 • 主要为害果实,也为害 新梢、叶片 • 常年发生,一般年份减 产 15-20% ,流行年份达 60%以上,甚至绝收。
一、农业防治
(三)加强水肥管理 施肥、灌水必须根据果树生长发育需要和土壤的肥 力决定。施用有机肥或无机复合肥,能增强树势。肥 过多、磷钾肥不足、土壤积水或干旱,能促使病虫害 发生;地势低洼的果园,要注意排水防涝,促进植株 根系正常生长,有利于增强树体抗逆性。
一、农业防治
(四)深翻和除草 结合施基肥深翻,可以将土壤表层的害虫和病菌埋 入施肥沟中,以减少病虫来源。并要将葡萄植株根部附 近土中的虫蛹、虫茧和幼虫挖出来,集中杀死。果园中 的残枝落叶和杂草,是病、害虫越冬和繁衍的场所,及 时铲除杂草可以减少病虫为害。秋季结合施基肥深翻 30cm左右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