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病虫害防治
3、生物防治 、
• 主要包括以虫治虫,以菌治菌等方面。其特点是 对果树和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不伤害天敌和 有益生物,具有长期控制的效果。目前在葡萄生 产上应用农抗402生物农药,在切除后的癌肿病 瘤处涂抹,有较好防治效果。农抗120A和120BF 可以作为防治葡萄白粉病、黑痘病较理想的生物 药剂。保护利用自然天敌,防治果园中害虫是当 前不可忽视的生物防治措施。
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
• 消灭病原(及时、彻底清除病枝、病叶、病果、 集中烧毁);及时剪除多余的副梢枝叶;雨季注 意排水,注意减少土壤越冬孢子被雨溅到叶片上 的机会;多施磷、钾肥,酸性土壤多施生石灰; 在发病前每10天左右喷1次少量式波尔多液进行 保护;发病后立刻喷50%克菌丹5000倍液或65% 代森锌500倍液或40%乙磷铝200倍液或25%甲霜 灵800~1000倍液或58%瑞毒锰锌可湿必粉剂600 倍液。另外,25%甲霜可湿粉剂20000倍液分别 与代森锌、代森锰锌、福美双1000倍液较好,并 可兼治同期发生的其它病害。
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
• 在秋季落叶后,喷1次50石硫合剂;结合冬剪彻 底清除病蔓、病叶、病果和主蔓上的枯皮,集中 深埋或烧毁,消灭越冬病原; 早春葡萄芽鳞片膨 大时,再喷1次2~30石硫合剂加0.3%五氯酚钠, 或单喷3~50石硫合剂、五氯酚钠200~300倍液 加10石硫合剂、25%的别腐烂(双胍盐)200~ 400倍液,消灭越冬病原菌、兼治锈壁虱、介壳 虫等。梢长到3~5片叶时,每隔10天左右喷1次 波尔多液(1∶0.5~0.7∶200~240)或50%多 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 剂800~10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 600倍液。上述药剂,要交替使用。
葡萄病虫害防治技术
华坪县植保植检站
• 近年来,葡萄生产迅速发 • 展,病虫害种类也随之增 多,发生规律也较复杂。 在实际防治过程中,常采 取广谱化学农药,使病原、 害虫产生抗药性,杀伤天 敌和污染环境、防止效果 差、农药后残留的问题比 较突出。
树立“绿色”生态栽培观, 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合理 运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 物理防治等措施,才能经 济、安全、有效的控制病 虫害、提高产量和质量、 保护环境和人民健康。
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
• 消灭越冬病原(结合冬季修剪清除留在植株和支 架上的副梢、穗轴、卷须、僵果等,并把落地的 枯、落叶彻底清除烧毁或深埋); • 杀灭菌丝体( 菌丝体主要在1年生枝上越冬,在 1 发芽前喷500倍退菌特,或100~200倍福美砷或 喷30石硫合剂加0.5%五氯酚钠200倍,混合液等 强力杀菌剂); 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出现分生孢 子时,每隔10天左右,喷1次800~1000倍的退菌 特可湿性粉剂或500~800倍液或半量式波尔多液 200倍液,交替用药。
一、综 合 防 治
1、植物检疫 、
• 预防病虫害的最好办法是防止病原、害虫 进入未曾发生的新区。发现带有病原、害 虫的材料,在到达新区以前或进入新区分 散以前进行处理。严禁从疫区调运已感病 或携带病原、害虫的种子、苗木、接穗、 种条和农产品。发现检疫对象应及时扑灭。
2、农业措施 、
• 保持果园清洁(根本性措施)——每年春秋季节集中进行,将冬剪剪 下的枯枝叶,剥掉的蔓上老皮,清扫干净,集中烧毁或深埋,减轻翌 年的危害。在和生长季节发现病虫危害时,也要及时仔细地剪除病枝、 果穗、果粒和叶片,并立即销毁,防止再传播蔓延。 • 改善架面通风、透光条件—— 及时绑蔓摘心和疏除副梢,接近地面的 果穗可用绳子适当高吊。 • 加强水肥管理—— 施肥、灌水必须根据果树生长发育需要和土壤的肥 力决定。施用有机肥或无机复合肥,能增强果树肥过多、磷钾肥不足、 土壤积水或干旱,能促使病虫害发生;注意排水防涝,促进植株根系 正常生长。性。 • 深翻和除草——结合施基肥深翻,可以将土壤表层的害虫和病菌埋入 施肥沟中,以减少病虫来源。并将葡萄植株根部附近土中的虫蛹、虫 茧和幼虫挖出来,集中杀死。 选育抗性强的品种。 • 生产上应用抗性品种是防治病虫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抗病虫害品种 间或种间杂交选育抗性较强的品种效果明显。
葡萄房枯病又名穗枯病、粒枯病)
• 症 状——穗轴:靠近果粒的部 位出现圆形、椭圆形或不正圆 形病斑,呈暗褐色至灰黑色, 稍凹陷。部分穗轴干枯,果粒 生长不良,果面发生皱纹。病 原菌从穗轴侵入附近果粒,发 生病斑。果粒:果面也感染发 病(病斑暗褐色至紫褐色,不 脱粒,后期变成僵果,长期残 存于植株上)。穗轴和果粒病 斑表面形成稀疏的小黑点。叶: 发病时出现灰白色、圆形病斑。 • 发病条件 发病条件——7~9月,气温在 15~35℃时均能发病,但以 24~28℃最适于发病。在潮湿 和管理不善、树势衰弱的果园 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
• 及时清扫落叶并烧毁或深埋;及时绑蔓、 摘心、除副梢和老叶;增施有机肥和喷施 磷酸二钾3~4次; 早春芽膨大而未发前, 结合其它病虫害喷3~50石硫合剂,展叶后 6月份开始每10天左右喷1次半量式 (1∶0.5∶200)波尔多液或代森锌500~ 600倍液或喷50%多菌灵800~1000倍液。 交替应用。 ]
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
• 注意果园卫生,及时彻底清除病枝、叶、果等并集中烧毁 或深埋;注意排水;及时剪副梢,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增施肥料;葡萄上架前喷洒3~5°石硫合剂,展叶期全株 喷洒200倍毕量式波尔多液;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结合叶 面追肥,每隔7天全株喷施两次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或50%多乙可可湿性粉剂500倍溶液或77%的速 克杀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轮换施用;发病中期结合叶面 追肥喷施25%的瑞毒霉和70%代森锰锌混合(又称58%瑞 毒锰锌)400倍液,每隔5天喷1次,连续喷施2次均可。病 重区两次药间隔时间为15~20天。以上药剂交替使用。注 意:幼果时不宜使用波尔多液,以免果实出现果锈。
4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
• 利用果树病原、害虫对温度、光谱声响等 的特异性的反应和耐受能力,杀死或驱避 有害生物的方法。如生产上栽培的无病毒 葡萄苗木,常采用势处理方法脱除病毒。 根据一些害虫有趋光性的特点,在果园中 安装黑光灯诱杀害虫效果也较好,但要尽 可能减少误诱天敌的数量。还可人工捕捉、 杀死。
5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
• 应用化学农药控制病虫害发生,尽管存在 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和残毒等问题,只要 应用合理,仍是目前果树病虫防治的必要 手段。
二、葡 萄 病 主要病害
• • • • • • • 黑痘病 霜霉病 褐斑病 白粉病 葡萄房枯病 白黑腐病 炭疽病
黑痘病
• 症 状——对葡萄的叶片、果实、新梢、 叶柄、果梗、穗轴、卷须和花序均能侵 染,尤其在幼嫩部分受害最重。 叶部初 期出现针眼大小红褐色至黑褐色的小斑 点,周围有淡典色的晕圈,以后逐渐扩 大,形成直径1~4mm的近圆形或不规 则形的病斑,中央呈灰白色,稍凹陷, 边缘暗褐色或紫褐色。后期病斑中部叶 肉枯干破裂,而叶片出现穿孔。叶脉受 害呈多角形病斑,造成叶片皱缩畸形, 严重影响光合作用。果面发生近圆形浅 褐色斑点,病斑周边紫褐色,中心灰白 色,稍凹陷,很像鸟眼,所以有人称为" 鸟眼病"。在病斑上面有微细的小黑点, 即是分生孢子盘。受害果实生长缓慢, 绿色,质硬味酸有时龟裂,失去食用价 值。新梢、叶柄、穗轴、花序产生暗褐 色椭园略凹陷的病斑,不久病斑中部逐 渐变成灰黑色,边缘呈紫黑色或深褐色。
炭疽病
• 症 状—— 此病主要为害果实(在 浆果着色后期接近成熟时发病最重, 故称为晚腐病。一般在距地面近的 果穗尖端先发病,初期在果面上发 生水渍状的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 呈圆形深褐色病斑,略凹陷,2~3 天后,产生小黑点,排列成同心轮 纹状,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在 多雨潮湿天气,自盘中流出粉红或 橙红色的分生了团(分生孢子器和 分生孢子)。严重时病斑扩展到整 个果面,果粒变软腐烂,逐渐失水 葡萄干缩,变成僵果脱落),穗轴 和果梗也能受害(果梗、穗轴受害 时产生椭圆册陷病斑,影响果实成 熟。叶面上密生圆形褐色小斑点, 严重时连一成一片,叶色变黄而脱 落。
白粉病
• 症 状——主要侵害葡萄的叶片、新梢、 果穗等绿色部分(开始在表面产生灰白 色粉状物,即病菌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 发病严重时全叶盖满白色粉状物,使多 卷曲枯萎而脱落。有时产生小黑点,是 孢子的闭囊壳。粉斑下叶表面呈褐色花 斑,严重时全叶枯焦叶片开始在表面产 生灰白色粉状物,即病菌的菌丝体和分 生孢子。发病严重时全叶盖满白色粉状 物,使多卷曲枯萎而脱落。有时产生小 黑点,是孢子的闭囊壳。粉斑下叶表面 呈褐色花斑,严重时全叶枯焦;果梗和 新梢初期表面呈灰白色粉斑,后期粉斑 下面形成雪花状或不规则的褐斑,使穗 轴、果梗变脆,枝蔓不能很好成熟,影 响果实品质和产量;果实受害后,先在 果面上面满白色粉状物,病斑上去粉后 出现褐色星芒状花纹,表皮细胞死亡。 果实停止生长,有时变成畸形,味酸, 果实长大后,在多雨时感病,病处开裂 后腐烂) ,老熟器官不发病。
霜霉病
• 症 状——主要为害叶片(正面出现 不规则淡黄色半透明油浸状小斑点, 逐渐扩大呈绿色,边缘界限不明显, 多为数个小斑连成一个不规则或多 角形的大病斑,并在叶背面产生黄 白色的霜状霉层,病斑后期变成淡 褐色,干裂枯焦而卷曲,严重时叶 片脱落),也为害新梢、花蕾和幼 果(嫩梢同样出现油或水浸状病斑, 表面有黄白色霉状物,病斑纵向扩 展较快,颜色逐渐变褐,稍凹陷, 严重时新梢停止生长而扭曲枯死; 幼果感病初期,病部变成淡绿色, 后期病斑变深褐色下陷,产生一层 霜状白霉,果实变硬萎缩。果实半 大时受害,病部变褐册陷,皱缩软 腐易脱落,但不产生霉层,也不有 少数病果干缩在树上。一般从着色 到成熟期果实不发病)。
褐斑病
• 症 状——仅为害叶片,按其病 斑大小和病原菌不同而分为大 小褐斑病两种:大褐斑近圆形, 直径在3~10mm,中心有深, 浅间隔的褐色环纹,有时外围 有黄色的晕圈。天气潮湿时, 于病斑表面及背面散生深褐色 霉丛,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及 分生孢子。发病严重时,数个 病连接在一起而成不规则形的 大病斑,直径可达20mm以上, 后期病斑组织干枯破裂,导致 早期落叶。 小褐斑褐色近圆形, 直径2~3mm,而且大小一致。 一个病叶上可有数个至数十个 病斑。后期一病斑背面产生深 褐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 子梗和分生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