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经应用文写作-调查报告

财经应用文写作-调查报告

项目一调查报告范例与分析一、调查报告的概念与分类:(一)调查报告的概念:调査报告是在就某一问题或某项工作进行深入调查了解、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之上,将获得的事实材料和结论加以整理,写出来的反映调查研究情况和成果的报告性文书。

调查报告是根据特定的意图,对某项工作、某个事件或某个问题经过有目的地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对调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以书面形式向组织和领导汇报调查情况的一种文书。

调查报告,顾名思义就是“调查”以后所写的“报告”,即根据调查研究结果写出来的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书面报告。

常见的“调查”、“调查记”、“考察记”、“考察报告”、“调查汇报”、“调查附记”、“情况综述”等都属于调查报告。

(二)调查报告的特点:调查报告最本质的性质是一调查,二是报告;即先调查,后报告。

1.客观性(1)态度的客观性(2)材料的客观性(3)结论的客观性2.针对性3.典型性(1)典型性的经验(2)典型性的问题4.时效性要调查,必须以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某一问题或某一经验进行深入、细致地了解,通过各种方法和途经实地调查,掌握大量的情况和材料,并加以科学分析,找出能反映事物本质的规律性东西,引出正确结论,然后用书面形式把调查结果实事求是地反映出来。

例如,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就是一份反映新情况、新事物等典型事件,在揭露问题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的有叙有议的调查报告。

(二)调查报告三要素分析周密的调查,深人的研究,精确的表达是写好调查报告的三要素。

调查如同收集原材料,研究如同生产过程的加工,报告则是经过人们的大脑这个工厂制作出来的产品。

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写调查报告不是一个单纯写的问题。

写调查报告的基础是做好调查研究工作。

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是写好调査报告的前提。

“六分跑、三分想、一分写”的经验足以说明调查研究的重要性。

调查研究工作没做好,肯定写不好调查报告。

由此可见,写调查报告的关键在于有大量有用的材料,占有的材料越丰富、越详细越全面,就越有利于选择和提炼。

一般说来,调查过程中要尽量掌握以下五个方面的十种材料,即:既要掌握直接材料,又要掌握间接材料;既要了解现实情况,又要了解历史沿革:既要了解面上的材料,又要了解点上的材料;既要了解正面的材料,又要了解反面的材料;既要掌握典型的事例,又要掌握必要的数据。

当然,写调查报告不只是对事实的记录和原始材料的堆砌,而必须对调查所得的材料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

只有认真分析研究,才能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找出规律。

在分析时,要写清现象和本质、主流和支流,抓住主要矛盾,经过具体到抽象,从事实材料引出结尾。

这样写出来的调查报告才有针对性、典型性、思想性和科学性,才能令人信服。

调查报告不能光发议论,而是靠事实反映客观情况,说明问题实质。

这就是说,调查报告必须反映真人真事、有叙有议,甚至有必要像消息那样介绍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和结果六要素,还要作适当的说理,并提出相应措施或建议,因此,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把说理和叙事结合起来,注意用观点统帅材料,用材料说明观点,做到观点和材料统一。

为了突出观点,可以用一组材料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一个观点,可以用典型的事例说明观点,可以用精确的数据说明观点,也可以把综合材料和典型材料结合起来说明观点。

二、调查报告的作用:1.调查报告可以获取大量的第一手信息和资料,反映现实情况,为领导正确决策和指导工作提供事实依据。

2.可及时发现事物发展的新动向,发掘社会资料,探讨、研究社会问题,以便更好地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3.可用来提供推广成功经验、先进典型,以便人们学习、借鉴,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发展。

4.可用来揭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揭示某一事件的真相,提供处理该事件的根据,以便引起社会的关注。

三、调查报告的分类:调査报告从内容性质分类,调查报告有以下六种:(一)专题型调查报告这是针对某一事件、某一工作或某一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后撰写的调查报告。

它能及时揭露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研究急需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处理意见、对策或建议。

(二)综合型调查报告它是对一定时期内涉及面广的重大问题,进行多方面的调查后,综合整理形成的反映全面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以综合调查众多对象及其基本情况为内容的报告,具有全面、系统、深入和篇幅较长的特点。

它与专题调査报告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它的综合性。

它使读者可以从报告中看到事物相对完整的“鸟瞰图”(三)理论研究型调查报告这是以学术研究为目的而撰写的报告,它以收集、分类、整理资料并提出问题、报告结论为特点,大多发表在学术刊物上或载于学术著作中。

(四)实际建议型调查报告这是由于实际工作需要而写的调查报告,其主要内容是为预测、决策、制定政策或处理问题等进行调查所获得的材料及有关建议。

(五)历史情况型调查报告这是根据需要以历史情况为对象进行调查而形成的调查报告。

它可以供人们了解某一事物或问题的历史资料(六)现实情况型调查报告这是以正在发生、发展的一些现实生活为对象进行调查后所形成的调查报告。

人们可以通过它了解和认识某些事物和问题的客观现实情况,作为其他认识活动的依据或参考。

每一份调查报告都会有自身的侧重点,但在内容分类上也可能有交叉。

四、调查报告的调查方式:1 .做好调查的准备工作(1)确立调查目的,确定选题拟定调查提纲;(2)设计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的内容;设计要求。

(3)常用的调查方法:典型调查法;观察法;访问法。

2.研究分析材料,处理好观点与材料的关系。

五、调查报告的结构与写法:(一)标题调查报告的标题有单标题和双标题两类。

1.单标题单标题就是一个标题。

其中又有公文式标题和文章式标题两种公文式标题为事由+文种,如“关于××情况的调查报告”文章式标题是用来表明作者通过调查所得到的观点的标题,如“调整教育政策增加教育投入”。

2.双标题双标题就是两个标题,即一个正题、一个副题,如“不吃大锅饭”,不搞“铁饭碗”—关于××单位经营情况的调查”。

(二)导语导语又称引言或序言,它是调查报告的前言,简洁明了地介绍有关调查的情况或提出全文的引子,为正文写作做好铺垫。

常见的导语有以下三种:1.简介式导语简介是一种提要,就是把调查对象最主要的情况进行概括后写在调查报告的开头使读者一入篇就对它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2.交代式导语在调查报告的开头简单地交代调查的目的、方法、时间、范围和背景等,使读者在入篇时就对调查的过程和基本情况有所了解。

3.问题式导语在调查报告的开头提出问题来,引起读者对调查课题的关注,促使读者思考。

这样的开头可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出问题,也可以直接将问题摆出来。

导语没有固定的格式,但要求语言高度概括,为正文的展开做准备。

既可以采用概述式开头,便于读者对全文有个概括了解,也可以采用设问的方法开头,引人人胜,还可以将调查的结论先写在前言里,引起读者注意。

(三)正文正文是调查报告的主体,它对调查得来的事实和有关材料进行叙述,对分析的步骤和过程进行议论,对调查研究的结果和结论进行说明。

主体内容比较复杂的调查报告,可以使用小标题,分段按问题或阶段写,并力求做到眉目清楚、条理分明,为表现基本观点服务。

正文的结构可以有不同的框架安排:1.按照内容表达的层次组成的框架(1)“情况一成果一问题一建议”式结构,多用于反映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2)“成果一具体做法一经验”式结构,多用于介绍经验的调查报告。

(3)“问题一原因一意见或建议”式结构,多用于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

(4)“事件过程一事件性质一结论一处理意见”式结构,多用于揭示事件是非的调查报告。

2.按照观点与材料的关系来编排结构(1)用观点串联材料。

由几个从不同方面表现基本观点的层次组成主体,以基本观点为线索将它们贯穿在一起。

(2)以材料的性质归类分层说明观点。

根据材料的不同性质梳理成几种类型;每一种类型的材料集中在一起进行表达,形成一个层次;每个层次之前可以加小标题或序号,也可以不加。

(3)以调查过程的不同阶段自然形成层次来表明观点,即以时间为线索来谋篇布局,类似于记叙文的时间顺序写法。

3.根据逻辑关系安排材料的框架(1)纵式结构,即按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材料,一层一层地写。

这种结构方式能帮助读者对事物发展的来龙去脉有深入、全面的了解,适用于内容比较集中、单一的调查报告,尤其适用于介绍先进事件和揭露典型案例,便于向读者介绍典型案例的来龙去脉和基本情况。

(2)横式结构,即按事物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安排层次,分成几个问题来写,一般都标有小标题。

这种方式适合于总结经验的调查报告,便于突出基本经验、把经验和问题阐述清楚。

(3)交叉结构,即把纵式、横式结构交叉运用。

由于有些调查报告内容复杂,根据内容的需要,单一结构方式难以表达清楚;也有些对某项众说纷纭的政策或看法不一致的问题,往往要一分为二地作分析评论,肯定所是,否定所非,这种调查报告就常用多种结构交叉的方式。

这种交叉结构往往兼有前两种形式的特点。

例如,在介绍经验时,并不完全按基本经验安排层次结构,而是先介绍经验产生的前因后果,然后集中介绍几条基本经验。

又如,在介绍典型事件时,并不完全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安排,而是既考虑时间顺序,又按事件的几个不同方面分头阐述,往往列出小标题,使事件眉目清楚、观点鲜明。

总之,调査报告的主体需要根据内容合理安排结构,要有叙有议,要有正确的观点和真实的内容,并要注意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四)结尾调查报告的结尾部分常用于显示作者的观点,对主体部分的内容进行概括和升华,因此,往往是调查报告比较重要的一个部分。

其常见的写法有下述三种:1.概括全文,明确主旨或结束时将全文归结到一个关键问题的认识上,提出清醒的理性认知;或对所调查的现状作归纳性说明,指出其发展前景;或总结全篇主要观点,借以深化主题,加深读者印象。

2.指出问题,启发思考如果一些问题还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如果限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作者也不可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只要把问题指出来,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或者启发人们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也是很有价值的。

3.针对问题,提出建议在揭示有关问题之后,对解决问题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或用请示、商榷的语气结尾,或说明探素研究这一问题的现实意义。

有些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往往在结语中点明问题实质,促人深思,或呼吁有关部门严肃处理、予以重视等。

应当指出,导语和结尾两部分并非每篇调查报告都必须具备,需按实际情况而定。

如果开门见山,就不一定写导语;如果在主体部分话语已说清说完,就没有必要再写结尾。

(五)落款调查报告的落款要写明调查者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以及完稿时间。

如果标题下面已注明调查者,则落款时可省略调查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