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测试卷一、选择题(25×2=50分)1.岩浆的发源地一般认为是地球内部的A. 地壳下部B. 岩石圈C. 软流层D. 下地幔【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
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地下岩浆的发源地,其位于上地幔的上部。
故答案选C项。
日照时数指太阳在某地实际照射的时间。
图们江是中国与朝鲜的界河。
下图为图们江流域日照时数年内变化柱状图。
完成下列各题。
2. 该流域日照时数在7月出现低谷的影响因素是A. 云量B. 海拔C. 下垫面D. 正午太阳高度3. 日照百分率为一个时段内某地日照时数与理论上最大的日照时数的比值(﹪)。
该流域3月份的日照百分率约为A. 53﹪B. 62﹪C. 70﹪D. 78﹪【答案】2. A 3. B【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日照时数的因素,区域日照百分率计算,读图分析能力。
【2题详解】同一地区影响日照时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天气。
7月份,雨带移动到华北、东北地区,图们江是雨季,天空云量较多,日照时数少,A对。
海拔、下垫面、正午太阳高度有影响,但不是7月份出现低谷的原因,B、C、D错。
【3题详解】图示日照时数图中,3月份日照时数是230小时。
3月份在春分附近,各地昼夜长短相等,每天理论上日照时数是12小时,整个3月理论上最大日照时数是360小时,所以日照百分率约是62﹪,B对。
A、C、D错。
4.为了探测莫霍面情况,在下面四点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其中最迟接收到从莫霍面传来的地震波的地点是A. 四川盆地B. 青藏高原C. 长江中下游平原D. 华北平原【答案】B【解析】地质运动的巨大能量将地幔的部分变成变质岩,属于地壳的一部分。
所以一般在高海拔地区,地壳都非常厚。
青藏高原是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4000多米,是世界屋脊故青藏高原处地壳最厚;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平均海拔都低于青藏高原,故在青藏高原到莫霍界面厚度最厚,地震波传播路程长所花时间最长。
故选B。
某日,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甲: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来。
乙: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
丙:又一次入秋失败了,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吗?丁: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 )A. 甲乙丙丁B. 丁乙丙甲C. 丁丙甲乙D. 甲丙乙丁6. 当天可能是( )A. 4月28日B. 6月28日C. 9月2日D. 11月2日【答案】5. B 6. D【解析】【5题详解】根据四人所发状态,丁处有极光现象,纬度最高,B、C错。
甲处在夏季来临前,海风温暖,应在亚热带或热带地区。
乙处冬临近,应是秋季落叶,位于温带地区。
丙处入秋不明显,可能在亚热带。
四人所在地(同一半球)从低纬到高纬的排列顺序是甲丙乙丁,D对,A错。
【6题详解】乙地秋季落叶,可能是北半球温带季风气候区。
丙地四季分明,也是季风气候。
丁夜长。
乙丙丁同在北半球。
甲夏季将到,在南半球。
某日最可能是北半球秋末景观,可能是11月4日,D对。
A、B、C错。
点睛:四地中,丁处有极光现象,纬度最高。
乙秋季落叶,位于温带。
丙四季分明,入秋失败,应是亚热带。
三地都在北半球,正值秋末季节,甲处夏季将到,应在南半球热带、亚热带地区。
某日最可能是秋末的日期。
下图是冬至日四地纬线昼弧、夜弧分布状况,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7. 四地中位于南半球的是()A. 甲、乙B. 乙、丙C. 丙、丁D. 甲、丁8. 下列关于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甲可能是南极圈B. 乙可能是赤道C. 丙可能是北极圈D. 丁可能是北回归线【答案】7. B 8. D【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
【7题详解】南半球各纬度冬至日昼长夜短,读图可知,乙丙两地昼长夜短,故乙丙为南半球。
故本题正确答案是B。
【8题详解】读图可知,冬至日甲地出现极夜现象,故甲地位于北极圈或北极圈以北地区。
故A错误;乙地昼长夜短,说明甲地位于南半球南极圈以北地区,故B错误;丙地出现极昼现象,故其位于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故C错误;丁地昼短夜长,位于北半球北极圈以南地区,有可能是北回归线,故D正确。
下图为北京市某楼房朝南窗户的正午阳光照射情况(S是阳光照射在室内的面积)。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S达一年中最大值的日期为( )A. 春分日B. 夏至日C. 秋分日D. 冬至日10. 当S达一年中最小值时( )A. 地球的公转速度逐渐加快B. 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于远日点附近C. 该地傍晚旗杆影子朝向东北D. 北京气温达到一年中最高【答案】9. D 10. B【解析】【9题详解】正午太阳高度越小,照进室内阳光面积越大,北京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因此S的面积会最大,故答案选D项。
【10题详解】当S达最小值,即夏至日,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A错误;远日点是7月初,故此时,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B正确;北京市位于北半球,夏至日日出东北,日落西北,下午旗杆影子应朝向东南,C错误;北京气温一般在7月份最高,D错误。
故答案选B项。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于北京时间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1. 美国纽约(西五区)的华人收看飞船发射直播时,当地时间是()A. 16日6时30分B. 16日18时30分C. 17日4时30分D. 17日20时30分12. 下列光照图中,最符合该日全球昼夜状况的是()A. B.C. D.13.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和移动方向是()A. 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B. 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C. 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D. 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14.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这一天,三明的昼夜长短及变化情况是()A. 昼长夜短且昼渐长B. 昼长夜短且昼渐短C. 昼短夜长且昼渐长D. 昼短夜长且昼渐短15. “椰林婆娑送天舟”。
选择海南文昌作为我国又一个卫星发射基地的重要影响因素是()A. 纬度B. 地貌C. 水文D. 气候【答案】11. B 12. D 13. D 14. D 15. A【解析】【11题详解】“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于北京时间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发射升空,北京比美国纽约(西五区)早13分小时,故华人收看飞船发射直播时,当地时间是17日7时30分-13时=16日18时30分。
【12题详解】10月17日,太阳直射点移动到南纬7°附近,最符合该日全球昼夜状况的是D项所示。
A 表示冬至日附近,B表示夏至日附近,C春分日附近。
【13题详解】10月17日,太阳直射点移动到南纬7°附近,且正在向南移动。
【14题详解】10月17日,太阳直射点移动到南纬7°附近,且正在向南移动,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渐短。
【15题详解】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卫星发射可以节省燃料,海南文昌位于我国领土最南端,选择海南文昌作为我国又一个卫星发射基地的重要影响因素是纬度。
16.下图中,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造成平直河道两岸冲刷与堆积的差异(阴影部分为堆积物),若河流由西向东流,则正确的图示是A. B.C. D.【答案】B【解析】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若河流由西向东流,南半球河流北岸受侵蚀,南岸沉积,北半球河流北岸沉积,南岸侵蚀。
人口机械增长率是指某地某时段内迁入与迁出人口数的差值与总人口之比。
读某地区2006-2014年人口增长率变动图。
回答下列各题。
17. 图示时期该地区人口总数()A. 持续上升B. 持续下降C. 先增后减D. 先减后增18. 推断图示时期该地区人口机械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 城镇房价增长慢B. 社会福利保障水平提高C. 产业升级,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的企业减少D. 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答案】17. C 18. C【解析】人口自然增长,机械增长,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
【17题详解】本题要注意看纵坐标的数值。
人口总数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读图可以看出:该省(市)在2012年自然增长率为负的百分之0.5,机械增长为百分之0.5,两者之和为0;该省(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之和在2012年以前为正值,2012年之后为负值;两者之和为正,人口增加,两者之和为负,人口减少,所以人口增长是先增后减. A、B、D错,C对。
【18题详解】根据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判断该地为经济发达地区,该省人口机械增长率变化主要是因为产业升级和转移,该地对劳动力数量、体力的需求减少,对劳动力素质的需求增加,所以人口机械增长率下降,C对。
城镇房价增长快不是人口机械增长率下降的主要原因,A错。
社会福利保障水平提高,机械增长应该增加,与图示信息不符合,B错。
材料中没有显示自然灾害的影响,D错。
外出务工农民在春节返乡后,一部分人不再回到务工的远方大城市,转而选择离家不远的务工地,这一现象称为务工潮“倒吸”现象。
下图反映了我国某年务工农民数量增长情况。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9. 出现务工潮“倒吸”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交通条件改善,空气质量良好B. 中西部工业发展,就业机会增多C. 人口政策调整,生育条件放宽D. 外出进城务工人员支出快速增加,净收入减少20. 务工潮“倒吸”给社会带来的变化量可能是()A.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B. 远方大城市交通更加拥堵C. 农村出现的留守老人和儿童增加D. 远方大城市社会治安问题更严重【答案】19. B 20. A【解析】本题以外出务工农民的倒吸现象为背景,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和人口迁移的影响。
【19题详解】由于城乡经济发展差异,农民到较远的大城市务工主要是为了寻找好的就业机会,交通条件改善有利于农民外出务工,空气质量良好不是农民外出工的主要原因,因此A项与出现的务工潮“倒吸”现象无关,A项错误;人口政策调整,生育条件放宽只是对我国人口的出生率产生较大影响,而不至于影响到务工潮“倒吸”,C项错误;由图可知,外出务工农民人均月收入与人均生活费月支出增幅相同,但是人均月收入的基数要大于人均生活费月支出的基数,因此净收入还是增加的,D项错误;中西部由于经济发展落后,大量的农民外出务工,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中西部企业增多,就业机会增多、收入提高因而使得大量原来外出务工的农民就近择业,B项正确。
【20题详解】农民务工潮“倒吸”可以使当地务工农民从事本地区的经济建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A正确;务工潮“倒吸可以减轻远方大城市交通拥堵,减少农村留守老人和儿童的数量,远方大城市社会治安压力也会减轻,B、C、D项错误。
下图为某城市主要功能分布和风向频率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1. 对图中城市功能区的描述,正确的是()A. ①功能区的分布主要受历史因素的影响B. ②功能区受社会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分化C. ③功能区的形成是政策影响的结果D. 图中功能区的分布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22. 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该城市四个企业布局最不合理的是()A. 自来水厂B. 纺织厂C. 机械厂D. 钢铁厂【答案】21. B 22. D【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合理规划的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