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科技与人文

现代科技与人文

现代科技与人文摘要:自有科技以来,科技与人文之间的战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因为科技再给我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又不断给我们带来新的问题。

尤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科技以飞快的速度发展。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整个世界在物质文明、技术手段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些变化一方面是人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力量、物质和解放,另一方面,也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问题和危机:环境污染问题,资源枯竭问题,人口爆炸问题,和平问题......信息技术的挑战,基因工程的挑战等。

现代科技又一次受到了人文的诘责,但是人类发展又离不开科技的发展,因此我们就需要把握处理好科技与人文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现代科技人文危机关系一、关于现代科技科学技术的发展的特点20世纪50年代以来,自然科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有如下特点:(1)科学技术的加速度发展1945年研制出的计算机,在短短的几十年中,经历了电子管、半导体、集成电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5代的发展,性能提高了100万倍。

目前研制的光学计算机,其信息处理速度又将提高上万倍。

新技术及其产品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工程技术人员的知识半衰期越来越短。

据统计,大约10年左右,工业新技术就有30%被淘汰。

在电子技术领域中,这一比率更大,超过了50%。

现代工程师在5年内,就有一半知识已过时,即知识的半衰期为5年。

科技信息的增长速度更为惊人。

有人估测,世界科技知识在19世纪是每50年增加l倍,20世纪中叶是每10年增加1倍。

当今是3到5年增加1倍。

1665年出版了世界第一本科技杂志,1865年增加到1000种,而到1965年已经突破了10万种。

研究表明,不仅是现代科技成果、科技信息以加速度发展,而且任何一项计量指标(国家科研经费投入、科学家人数、科技论文数量等)的计算,都是按指数规律发展的。

从进入20世纪后的60年以来,世界各国用于科研经费的总和,增加了约400倍。

到21世纪末,全世界科学家的人数,预计占总人口的20%左右。

(2)现代科学的整体化趋势现代科学技术一方面高度分化.一方面又高度综合,而且分化反成为综合的一种表现形式。

这种既相互对立又紧密联系的辩证发展,使现代科学日益结合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由于科学技术各学科之间彼此渗透和相互促进,使每一学科只有在整个科学体系的相互联系中才能得到发展,从而导致现代科学体系结构的整体化趋势。

随着自然科学分支学科大量涌现,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因而就越加发现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综合研究的必要,同时也推动了边缘科学(如生物化学、天文物理学等)和综合科学(如环境科学、空间科学等)的诞生。

20世纪40年代以来,为了把握自然界各种事物的某些共同属性及其普通联系,迫使科学家从横的方向上对自然界进行研究,从而产生了一系列横断科学(如信息论、系统论、耗散结构理论等)。

横断科学从某一特定的视角揭示了客观世界的本质联系和运动规律,不仅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同时还沟通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联系,使整个科学有了共同的概念、语言和方法。

科学社会学、技术经济、管理科学、未来学等一系列新兴学科,就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互相渗透、相互作用的产物。

20世纪后期,人类社会出现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社会发展问题、经济增长问题和环境问题,都具有高度综合性和全球性。

这些问题不仅涉及到社会经济增长的目的和方向,也关系到科学发展和应用的人文价值取向,必须组织有关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部门进行广泛合作,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去研究解决。

当代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结合,是当今科学发展的重要特点。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1)技术科学化与科学技术化技术科学化与科学技术化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鲜明特征。

在当代,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突破和指导,科学的深化则需要得到各种技术的支持和保证。

科学与技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紧密结合,导致了技术科学化和科学技术化的发展。

20世纪40年代以来出现的许多新兴技术,如激光技术、超导技术、基因重组技术等,都是现代科学的直接产物。

越是新技术,包含的科学知识越多,高技术就是科学知识密集型的技术。

当今,在科学上尚未搞清楚,而要想在技术上得以实现,几乎是不可能的。

即使是历史悠久、长期靠经验发展起来的技术,如农业生产技术、建筑技术等,也同样不能脱离科学理论的指导。

自然科学作为人类对自然界事物的理性认识.已经广泛渗透到技术的各个领域,成为现代技术发展的关键,使技术真正成了科学的技术。

现代科学的研究对象,已不仅仅限于宏观领域,而且还深入到微观领域、扩展到宏观领域。

要探索这些领域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必然要借助于强大的技术手段,尤其是精密的实验仪器和整套的技术装备。

事实上,没有微波技术,就没有射电望远镜,也就没有现代天文学,没有超低温和超高压技术,也就没有超导微观理论;没有x光衍射技术,也就没有现代遗传学。

(2)科学、技术、生产日益结合为统一体系科学技术化与技术科学化,使当代科学技术在物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大加强,已成为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要素。

当代自然科学已不再是作为生产推动的结果,跟在生产实践的后面,按照生产一技术一科学的顺序发展,而是走在生产的前面,为生产的发展开辟各种可能的途径,准备各种前提条件,形成了科学一技术一生产的发展顺序。

同时,从获得基础科学知识开始,经过在技术亡的实现,然后在生产上得到应用,并收到经济效益这一全过程的周期也大大缩短,使科学技术迅速成为直接生产力。

因此,在现代生产发展中,科学生产的科学技术化的发展趋势,逐步形成科学、技术、生产的统一体系。

科学技术对生产的高度渗透和作用,已使科学技术成为现实的直接生产力。

现代科技主要成就1. 光电子信息产业在本世纪微电子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21世纪将把光、电、声、磁等物理特性加以综合开发利用,形成包括光电子器件、激光配置、光纤系统、全息图像、光是集成电路、光计算机等基本内涵为新一代光电子信息产业。

这一新产业将全面更新现有的各类信息手段,以适应人们对信息的最广泛的需要。

2.软件产业在21世纪,世界范围内的信息处理和知识处理业务将空前活跃,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知识产业的成长将加快步伐;大量的、遍及各个领域的数据库、信息库、知识库将普遍建成并广泛应用;基本软件、应用软件、智能软件、专家系统等软件产业,并在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中占有越来越突出的地位。

3.智能机械产业在21世纪,传统的各种机械工具将广泛地与微电子、光电子和人工智能机械产业。

这个产业提供的智能机器人、智能计算机、智能工具(智能汽车、船舶、火车、飞机、航天器等)、智能生产线、智能化工厂等等,不仅在体力上,同时也在脑力上部分替代人类的各种劳动,使人类的智能获得新的解放,从而人类可以开展更富创造性的工作。

4.生物工程产业21世纪将逐步形成以动植物工程、药物及疫苗、蛋白质工程、细胞融合、基因重组、生物芯片及生物计算机等为基本内涵的生物工程产业。

这个产业将改造和创建若干高效益的生物物质,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发生巨大变化。

5.生物医学产业在疾病诊断、医疗手术、人工合成材料新成就的基础上,在21世纪人类能安全地掌握生物的或人工的脏器(心、肺、肾、脾等)、骨骼、血管、知觉(视、听、嗅、味、触)的移植和再造技术,从而使新的医疗技术达到能对人体各单位进行有效替换和重建的高水平,生物医学产业必将成为令人瞩目的高技术产业之一。

6.超导体产业下个世纪,超导体产业将崛起。

超导材料的某些独特性能将改变传统的若干概念和理论。

超导电机、超导输电系统、超导储能装置、超导磁浮列车超导计算机、超导电子器件等一系列高技术成果将大批地实用化、商品化,从而改造现有的强电、弱电、微电、光电等整个技术格局。

7.太阳能等绿色产业21世纪,人类将面临能源紧缺的困境。

除寄希望于核聚变能源之外,现实的选择是:发展太阳能技术、研制和生产各种太阳能跟踪,捕获、转换和存贮装置,在地面和太空中更多地搜集和利用无污染的太阳能,建立起高技术的太阳能产业。

8.空间产业全世界每年投入4000多亿美元的空间活动经费,为21世纪的空间产业奠定了知识和技术基础,包括卫星发射、载荷搭载、太空旅行等空间商业活动和服务,以及利用微重力、超洁净的太空特有的环境进行科学试验和高精尖产品生产,这些将成为下个世纪国际产业竞争的重要领域,在地球圈外开拓新的疆域,在外星上采掘新的资源,是人类进入21世纪后空间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第一批目标。

9.海洋产业:目前,人类最多只能下潜到200多米深的海区,对海洋深处的状况知道得很少。

21世纪,人类在地球之外扩展高边疆的同时,也能在地球之内扩展低边疆。

可以相信,人类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从资源密集的低疆域获取的效益,会比从资源离散的高疆域获取的效益多得多。

南极开发,海水利用、深海采矿、海底城市建设等将成为下世纪海洋产业的基本内涵。

二、人文人文,作为一种独特的精神现象,是万物的尺度,人类智慧与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所特有的且为人而存在的人类有史以来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人类的世代繁衍承传中一直占据着优先的地位。

可以说,一部浩瀚而无有穷尽的人文史,就是一部人类不断地“认识你自己”的心灵历程的形象化的历史。

正如英国著名美学家科林伍德指出:“没有艺术的历史,只有人的历史。

”人文精神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而且影响到物质文明建设。

它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

一个国家的国民人文修养的水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地位和水平。

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

也就是说,要把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要尊重人的价值。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它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

人文精神的内涵:一是人文精神是“对人的价值追求”,提倡人文精神与科学性的相容性,关怀的中心是现实生活中人的身心全面价值的体现.二是人文指“区别于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人与社会的事物”,其核心是贯穿于人们思维与言行中的信仰、理想、价值取向、人文模式、审美情趣,亦即人文精神,认为人文精神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种文化活动的内在灵魂与生命。

三是人文精神是把人的文化生命和人的文化世界的肯定贯注于人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之中,强调人的文化生命的弘扬和人的文化世界的开拓,促进人的进步、发展和完善。

四是人文精神是人类不断完善自己、拓展自己、提升自己,自己从“自在的”状态过度到“自为”的状态的一种本事。

五是人文精神是“一种关注人生真谛的和人类命运的理性态度,它包括对人的个性和主体精神的高扬,对自由、平等和做人尊严的渴望,对理想、信仰和自我实现的执著,对生命、死亡和生存意义的探索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