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2020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句子默写 (共2题;共9分)1. (5分)积累填空(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________。
(《蒹葭》)(2)日月之行,________;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3)________,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
(李白《行路难》)(5)________,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6)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________,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鱼我所欲也》)(7)天大寒,砚冰坚,________,弗之怠。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2. (4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相关问题村夜白居易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1)“月明荞麦花如雪”一句展现出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话描述。
(2)关于这首诗的感情,有人认为表达诗人的孤寂凄凉之情,有人认为表达诗人的惊喜赞美之情。
你的看法如何?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二、课内阅读 (共1题;共8分)3. (8分)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小题。
【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解释下列划线字的含义①欲信大义于天下________ ②遂用猖蹶________③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 ④后值倾覆________(2)选出“于”的意思不同的一项()A . 躬耕于南阳B . 苟全性命于乱世C . 欲信大义于天下D .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3)翻译下列句子:①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②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4)甲文第三段与乙文叙述了同一件事,但内容侧重点不同,请各用一句话概括大意。
(5)“凡三往,乃见”五个字,表现了刘备对诸葛亮怎样的态度?结合甲乙两文说说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6)有人阅读完《隆中对》后拟一上联,请你根据对《出师表》的阅读理解对出一下联。
(能用对仗并能反映文章情感内容即可)上联:《隆中对》刘玄德问计下联:________三、课外阅读 (共1题;共12分)4. (12分)比较阅读下面三则诗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乙】①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②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丙】唐诗中常常提到大江大河、高山平原,因为唐诗主要是中国北方文化发展到极盛时期的诗,所以要写就写高山大河,所以宋词多半是小桥流水,唐诗多半是高山大河。
中国文学写高山大河写得最好的作品,我敢说至今没有超过唐诗的。
比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豪情雄壮,比如“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比如“白日依山尽”“大漠孤烟直”“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比如“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比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都力量充沛得很,生命强健得很。
长江、黄河、高山、大川、太阳、月亮,唐诗就是想来一个惊天动地,就是想贯通宇宙生命之气。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这个风烟,大气得不得了。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天姥连天向天横”,这个“上青天”、“向天横”都是直上直下将人的生命与宇宙生命相贯通。
盛唐诗人、宰相张说大书诗人王湾的诗于政事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这正是代表唐人的审美意识:天地之大美、自然之伟观——黎明、春天、新年,一齐来到人间,使人间成为美好的存在。
“生”字、“入”字,热情奔放,是生命化的大自然。
天行健,生命刚健、积极有为,迎向清新与博大。
(王晓明《唐诗是早晨,不是下午茶》)(1)写出下面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乾坤日夜浮 ________②至若春和景明 ________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④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________⑤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童区寄传》) ________(2)翻译下面句子。
①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从【甲】【乙】两诗文可以看出,两位作者有着怎样共同的情怀?(4)选文【丙】的作者在原文中认为“唐诗是早晨”,从选文【丙】中可以看出唐诗具有怎样的“早晨”特点?(5)结合选文【丙】中的认识:“唐诗就是想来一个惊天动地,就是想贯通宇宙生命之气。
”请以【甲】诗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一句为例,谈谈你的理解赏析。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0分)5. (16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①我深深记着一位老音乐家辛酸的轶事。
他在“文革”中被下放到农村为牲口铡了整整七年的草。
等他平反回来,人们惊奇地发现他并没有憔悴衰老。
他笑道:“怎么会老呢,每天铡草我都是按4/4拍铡的。
”为此,我爱上了这位不著名的音乐家和他的作品,他懂得怎样拯救自己和爱自己。
②我同样深深记着另一位音乐家——杰出的女钢琴家顾圣婴。
我不止一次为她扼腕叹息——她在“文革”初期自杀了。
我知道她不是不爱自己,而是太爱——爱到了溺爱的程度。
音乐使她飘逸空灵清丽秀美,可当美好的东西被践踏的时候,她便毁了自己。
③为什么不学会爱自己呢?④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自我姑息、自我放纵,而是要我们学会勤于律己和矫正自己。
这一生总有许多时候没有人督促我们指导我们告诫我们叮咛我们,即使是最亲爱的父母和最真诚的朋友也不会永远伴随我们。
我们拥有的关怀和爱护随时都有失去的可能。
这时候,我们必须学会为自己修枝打杈浇水培肥,使自己不会沉沦为一棵枯荣随风的草,而成长为一株笔直葱茏的树。
⑤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虐待自己苛求自己,而是让我们在最痛楚无助最孤立无援的时候,在必须独自穿行黑洞洞的雨夜没有星光也没有月华的时候,在我们独立支撑着人生的苦难没有一个人能为我们分担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自己送自己一枝鲜花,自己给自己画一道海岸线,自己给自己一个明媚的笑容。
然后,怀着美好的预感和吉祥的愿望活下去,坚韧地走过一个又一个鸟声如洗的清晨。
⑥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一种自我欺骗,可是如果这种短暂的欺骗能获得长久的真实的幸福,自我欺骗一下又有什么不好呢?⑦学会爱自己,这不是一种羞耻,而是一种光荣。
因为这并非出于一种夜郎自大的无知和狭隘,而是源于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
这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更为丰满更为健康,也可以让我们的灵魂更为自由更为强壮。
可以让我们在无房可居的时候,亲手去砌砖叠瓦,建造出我们自己的宫殿,成为自己精神家园的主人。
⑧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
(1)请你为本文拟一个标题,作为本文的中心论点。
(2)有人认为第②段的论据有些多余,请谈谈你的看法。
(3)第④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结合全文内容具体分析第③段“为什么不学会爱自己呢?”有何作用?6. (14分)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
看不见的叶刘小芳像所有的清晨一样,醒来时,眼角发梢还粘着梦的碎片。
对面墙上那串爬山虎,叶子的颜色发暗,采回来已经一周了。
我发现那瘦成一线的叶脉,牢牢地抓住藤蔓,只是藤蔓,再也抓不稳岁月的墙了。
我轻轻触及,便能听到生命的歌唱,像时间一样飘落下来。
爬山虎与墙有缘,我将它们从一面墙移到另一面墙,只是想扩伸一份美。
空气中弥漫着漉漉湿气,下雨了,很多东西沉了下来。
我撕掉墙上又一张日历,崭新的一天站在面前。
手里握着的昨天,已远去,躺着的只是一张轻飘飘的纸,蜷缩成一个句号,没有任何的暗示。
倒是这雨,将久旱的日子浸出几分重;干瘪的想象,也泡出几分饱满。
可我不能驰骋我的想象,我得去找父亲,城市还没有醒,他会到哪里去呢?深深地吸了一口凉气,我放慢脚步,放逐目光。
烟雾迷蒙中,有很多年轻的脚步从我身边走过,很多声音从我身边淌过。
远处的高楼静立,有几盏惺惺忪忪的灯在等着与白天交班,世界还在一片硕大的静中。
前方传来一阵紧似一阵的咳嗽声,那金属的尖锐将这宁静撕开一条口子,很多东西漏了出来。
父亲?!我加快脚步,走到他的身边。
我的靠近并没引起父亲的注意,就像世上很多事他都不在意一样。
自从父亲被火车震下来,脑子里就被震掉了很多东西。
那是上世纪70年代,正是父亲岁月青葱的时代,他凭着一身的力气走出大山,走向远方。
据说是修路,铁路。
那横枕的齿轮吃掉父亲很多时光,很多精力,只留下枯瘦的形骸。
路通了,没有领到一分工钱。
一无所有的父亲只剩下家乡的春节在等他,四张嘴在等他。
失去回乡能力的父亲爬上自己修通的铁路上的火车,以为向前就可以抵达自己想去的地方,却被震了下来。
那一震,就震掉了很多记忆,那些记忆就再也没能回到他的身体里,世界似乎也再没能走进他的眼里。
最后,父亲只认得土地。
他一身的力气没被震掉,那是大山赐予他的,他日复一日地还给大山。
他在锄头上,扁担上,铁犁上,一点一点地播洒自己的力气,收获一个又一个秋天。
直到我们姐妹仨如庄稼一样成长,收割。
然而,离开土地后的父亲,目光时而飘忽,时而痴凝,世界似乎离他更远了。
现在,从剧烈咳嗽中平息下来的父亲,依然没有感觉到我的存在。
顺着他的目光,我看向远处,那是我日日走过的一面墙,采爬山虎的那面墙。
现在,满墙的爬山虎的叶都凋零了,堆在墙根,叶叶相依,层层相抱,就在一夜之间。
我深深地震撼着,为生命繁华后的凋零!几天前,它们还如火一样燃烧,那熊熊的火焰,将秋日烧得透熟,将寒流煮得沸腾。
蔓延的温度,驱走了很多寒冷。
可以说,在有关生命力的书写中,爬山虎是添上了重重的一笔的。
只要有一寸薄土,一块秃墙,它们就能攀墙越壁,奋勇向前,将生命演绎成一片葱茏。
这总让我想到眼前的父亲,想起曾经那些干瘦的日子怎样被父亲的力气喂养得茁壮,想起那被我分离出来的一串爬山虎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