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必修三测试题

生物必修三测试题

生物必修三测试题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TYYUA162】高三生物必修三试卷一、单择项选题(每题1分,共50分)1.下列概念中,哪一项不能与其他概念并列A.细胞外液 B.细胞内液 C.血浆、淋巴、组织液 D.内环境2.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酶促反应需要稳定的内环境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内环境的稳态就是保持其成分的恒定不变D.稳态遭到破坏时,就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3.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大量饮水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B.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C.渴觉中枢兴奋,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D.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尿量减少4.人体中组织液生成增多时,就会大量积累在组织细胞间隙导致组织水肿。

下列各项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B.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C.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D.淋巴结发炎,淋巴回流受阻5.在人体的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A.丙酮酸的氧化分解B.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合成C.食物中的淀粉经过消化分解成葡萄糖D.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成效应B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与抗原结合6.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脑皮层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 B.人在剧烈运动时主要产热方式是骨骼肌的收缩C.温觉感受器只分布于皮肤 D.降低新陈代谢是人在炎热环境中散热的主要方式7.分别刺激下图Ⅰ、Ⅱ、Ⅲ、Ⅳ四处,能引起肌肉收缩的是A.Ⅱ、Ⅲ、Ⅳ B.Ⅰ、ⅢC.Ⅰ、Ⅱ、Ⅲ D.Ⅰ、Ⅳ8.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9.天气变冷时,在体内的分泌量不会增加的激素是A.甲状腺激素 B.促甲状腺激素 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D.生长激素10.下图代表生物体内的三类生理过程。

图中的X表示外界进入生物体的物质,Y表示生物体内产生的物质,在①②③生理过程中Y所代表的物质分别是A.载体、激素、酶 B.载体、抗体、酶C.载体、酶、抗体 D.酶、抗体、激素11.右图为测定神经元电位变化的示意图,刺激图中a 、b两点,指针偏转的次数分别是、1 、2、2 、112.下列各组中,都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A.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接种卡介苗B.种牛痘预防“天花”;皮肤的屏障作用C.溶菌酶的杀菌作用;服用糖丸预防小儿麻痹症D.患过甲肝的人不会再患甲肝;注射百日咳疫苗后不再患百日咳13.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需将灭活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蛇毒分别是 A.非特异性免疫,抗原 B.特异性免疫,抗原C.非特异性免疫,抗体 D.特异性免疫,抗体14.右图中“X”所代表的细胞名称应为A.B细胞 B.效应T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巨噬细胞15.受抗原刺激后的淋巴细胞A.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增强 B.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减弱C.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减弱 D.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增强16.下列各选项与所给模型不相符的是A.若X表示甲状腺激素,则①可能代表促甲状腺激素B.若X表示抗体数量,则①可能代表抗原C.若X表示人体排出的尿量,则②可能代表抗利尿激素D.若X表示血糖含量,则②可能代表胰高血糖素17.右图为病毒HIV造成爱滋病的病程,显示人体内产生免疫力与HIV病毒出现的情况。

此外在临床上,初期与潜伏期时并无病征出现;试问在潜伏期时要如何采样与检测,以判断病人是否已被感染?A.采取口腔粘液直接测定HIV的存在、B.采取口腔粘液直接测定抗HIV抗体的存在C.采取血液直接测定HIV的存在D.采取血液直接测定抗HIV抗体的存在18.关于人体稳态的正确叙述是A.在器官移植中,只要供者与受者的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不会引起排斥反应B.就同一个人来说,在正常情况下,他的体温是恒定不变的C.人体维持生命和健康所需要的物质全部来自食物D.血糖的主要去路是氧化分解供能19.下图为燕麦胚芽鞘向光性实验,此实验主要说明A.尖端感受光照刺激引起胚芽鞘向光弯曲B.顶端向胚芽鞘背光一侧运输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多C.顶端胚芽鞘向光一侧运输生长素多D.尖端产生的物质为吲哚乙酸20.右图是取正在萌发的植物种子贴附在琼脂板上,再将琼脂板插入透明盒内培育。

五面遮光,仅从一侧给予光照。

幼苗根的生长方向将是A.↓ B.→ C.↙ D.↘21.关于植物的生长发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各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作用 B.生长素的作用具有双重性C.乙烯能促进子房发育为果实 D.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22.某学者曾做过如图a所示的实验,即在天竺葵的同一叶片的不同部位分别滴加一定浓度生长素溶液,水和14C葡萄糖,待充分作用后,得到如图b所示的结果,其阴影部分表示具有放射性。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加水是作为实验对照B. 实验结果说明生长素有很强的吸引与调运养分的效应C. 放射性糖分布不均匀是受单侧光的影响D. 生长素能促进果实的发育可能与它能调运养分有关23.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品种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2,4—D浓度( mg/L) 0 5 10 15 20 25 30 35无籽番茄平均重量(g/个)A.2,4—D浓度超过25 mg/L,对果实的发育起抑制作用B.2,4—D与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C. 2,4—D可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D.2,4—D诱导无籽番茄的最适浓度范围为20—25 mg/L24.对植物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的一组激素是A.生长素、乙烯 B.乙烯、脱落酸 C.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D.细胞分裂素、脱落酸25.黄瓜是雌雄同株异花的植物。

某兴趣小组将生物园里的二倍体黄瓜的雌花分四组,组别甲乙丙丁开花前是否套上纸袋不套袋不套袋套上纸袋套上纸袋开花后用适宜浓度的溶液处理柱头不处理用生长素处理用生长素处理用秋水仙素处理26.下列关于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正确的是A.植物之所以能够显示出向光性,是因为在单侧光线的照射下,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产生得多B.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相互协调,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的作用相互拮抗 C.动物神经调节反应迅速、准确,作用时间比较长,体液调节反应比较缓慢,作用时间比较短D.蜜蜂采蜜是动物的本能行为,它是由一系列非条件反射构成,完成这些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27.下列各项中,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A.1平方公里内人口的数量 B.1立方公里的水域内鱼的数量C.1公顷森林中生物的数量 D.1平方千米草地中各种害虫的数量28.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增长型种群的种群数量在近期内一定能不断增加B.在环境条件没有剧烈变化时,种群数量增长趋势总呈现S型C.农业生产中利用性引诱剂可以直接明显降低种群数量光D .种群数量与该种群个体大小有关,而与种群所处的环境条件无关 29.下列不属于种群特征的是A .年龄组成B .性别C .出生率和死亡率D .种群密度 30.下列因素中可导致松鼠种群内竞争加剧的是A .环境温度升高B .捕食者数量增加C .种群内疾病流行D .种群繁殖率提高31.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 A .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 .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 C .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 D .彼此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32.土壤动物能够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并改良土壤结构,其类群组成和数量是评价农田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

下表是某农田使用两种肥料后4类土壤动物物种数和密度(个/m 2)调查数据。

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A .化肥田土壤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减少,营养结构简单B .有机肥田的土壤动物数量大大增加,有机质减少C .化肥田土壤动物个体总数减少,但是生物多样性提高D .有机肥田的各类土壤动物密度总是大于化肥田 33.种群数量数学模型建立的一般步骤是A .观察并提出问题→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B .观察并提出问题→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提出合理假设→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C .观察并提出问题→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D .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34.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群落演替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B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在发生更替C .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经过:裸岩→地衣→苔藓→灌木→森林五个阶段D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与自然演替的方向、速度基本相同35.下列各图中最能准确表示发生在弃耕农田上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丰富度的是36.下列不能作为种群数量数学模型形式的是 A .表格 B .坐标曲线 C .直方图 D .文字描述 37.下列有关几个生态学概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 B .群落是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C .生态系统是由种群和无机环境组成的有机统一体D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成分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38.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图示结构中所有成分可以组成生态系统B .图中可能组成三条食物链C .“鸟”属于生态系统的第三营养级、三级消费者D .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与图中腐生微生物相同 3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具有单向、逐级递减的特点B .若某生态系统在一定时期内能量的输入大于输出,则该生态系统处于发展阶段C .一只兔子吃了10kg 草,这些草中的能量只有10%~20%转移到兔子体内D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4~5个营养级40.当某个蚜虫发现七星瓢虫前来袭击时,它能分泌一种物质警告其他蚜虫不要前来此处,从而保护了种群。

这种物质是 A .内激素 B .41.下列各项中,属于行为信息的是A .有些侯鸟的迁徙,在夜间是靠天空星座确定方位B .夜间狗听到其它狗吠时,即使没有发现“敌人”也随后狂叫C .当你回家时,家里的小动物会“迎接”你并在身边“摇头摆尾”D .鼬遇到危险时,由肛门排出有强烈恶臭的气体,起动报警和防御的功能 4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碳循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都是沿食物链(网)进行的B .都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关C .碳循环的同时伴随着能量流动D .碳循环以无机环境的CO 2为起点,能量流动以光能为起点 43.下列事实不能..说明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具有一定限度的是 A .当草原遭到蝗虫的采集后,草原植物就增强再生能力B .在北极苔原地区,若地衣受到大面积破坏后整个生态系统遭到破坏C .海洋鱼类在适当捕捞的条件下,鱼类产量能保持相对稳定D .受到轻度污染的河流,一段时间后污染消除44.右图中曲线Ⅱ表示的是牛被引入某孤岛后的种群数量变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