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必修 3 综合测试题第I 卷 选择题1. 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2.A .所有调节都有反射弧的参与B • C.所有稳态的形成都有许多系统参与D .下列有关血糖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 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3. A. 下丘脑既可以使血糖升高,又可以使血糖降低 B. 血糖升咼是神经调节,血糖降低是体液调节 C. 血糖升咼是体液调节,血糖降低是神经调节D. 下丘脑可以使血糖升高,垂体使血糖降低 体温调节中枢和体温感觉中枢分别在( ) A. 脑皮层,下丘脑 B •下丘脑,大脑皮层 C •下丘脑,下丘脑 D •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4.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连续饲喂正常成年小白鼠 4 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白鼠 表现为( )A.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 •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C.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D.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5.绿色植物倒伏后 ,它的茎杆能部分恢复直立状态 , 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 受重力影响 , 向地性B. 受重力影响 , 背地性C.受水的影响,向水性D.受光的影响,向光性6.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质渗出,会造 成局部( )A. 血浆量增加B.组织液减少C. 组织液增加D.淋巴减少7、 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
该病人受损伤的部分可能是在反射弧的:( )①传入神经 ②传出神经 ③感受器 ④神经中枢 ⑤效应器A. ②④B. ①④C. ①②D. ②⑤8、 兴奋的传导在体内只能是单向的,下列对这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小泡中有递质B. 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里,使另一种神经元兴奋或抑制C. 突触后膜中突触小泡内没有递质存在D. 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给另一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 9、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 B 淋巴细胞B .抗体是由B 淋巴细胞分泌的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细胞D.记忆B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以形成大量的效应T细胞19 .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需将灭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参与这」免疫反应的细胞有A. 吞噬细胞、效应 B 细胞、T 细胞、效应T 细胞10、在细胞免疫中,效应 T 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机制是: ( )A •与抗原结合使其失去活性 C.将抗原呈递给B 淋巴细胞11、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过程中 A.吸收光能,制造有机物B. 直接吞噬靶细胞将其分解 D.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地衣阶段的主要作用是B. 保持土壤中的水分,使土壤的通气性越来越好C. 分泌的有机酸可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的过程D.为各种昆虫和其他小动物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12.若一个人的胸腺先天发育不良,可能造成的结果是( )A. 体内没有B 细胞而仅仅有T 细胞B. 丧失一切免疫功能,各种传染病乘机而人C. 只保留有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部分体液免疫功能D.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合成能力减弱13.森林生态系统能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状态的原因是()①生物多样性是自动调节能力的基础 ②其抵抗力稳定性要比草原生态系统高 ③其恢复力稳定性要比农田生态系统高 ④有比较复杂的营养结构 ⑤太阳能是维持生态系 统正常运转的动力 ⑥生产者和分解者构成生物圈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循环回路 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后,其位置可由同一营养级的多种生物取代 化而产生波动A .①③⑤⑥⑧B.②③④⑥⑦C .①②④⑤⑦⑧能量可以随着季节的变 D.①③④⑤⑧1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生态系统的结构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种成分组成B.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都以热量形式散发到大气中C. 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大于草原生态系统D.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可以通过食物链、食物网这种渠道进行的 15. 一块甘蔗田弃耕几年后,形成了杂草地,该草地中 A.物种组成比甘蔗田简单 B.动物没有分层现象C.群落演替为次生演替D.植物没有垂直结构①血红蛋白 ②葡萄糖③无机盐④激素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②③D .②17.以下可以口服的是()A .胰岛素 B. 生长激素 C. 抗体 D. 甲状腺激素①呆小症②糖尿病③侏儒症④白化病⑤镰刀型贫血症( ) ⑥夜盲症A.①③④B. ③⑤⑥C. ①②③D. ①③⑥18.在人体内,都是因为缺乏激素而引起的一组疾病是爲4B. 吞噬细胞、T 细胞、B 细胞、效应T 细胞24.红细胞、淋巴细胞利血小板共同的内环境是 A. 血浆和组织液 B.血浆和淋巴25. 制作泡菜时,乳酸菌产生的乳酸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当乳酸积累到一定浓度时, 还会抑制同种其他个体的增殖,这种现象包括 ( )A.种间竞争、种内斗争B. 共生、寄生C. 寄生D. 种内斗争26. 在人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不可能由 ( )27. 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胸腺鼠的皮 肤移植更易成功。
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 A. 造血干细胞 B. T 淋巴细胞 C. B 淋巴细胞 28. 在生态系统中能将太阳能转化到生物群落中的是29. 全年对太阳能量的利用率,森林生态系统远大于农田生态系统,主要原因是前者 () A. 以木本植物为主 B. 土壤肥沃 C. 不施农药 D. 植物体有明显的分层结构30. 如果一个人食物有 1/2 来自绿色植物, 1/4 来自小型肉食动物, 1/4 来自羊肉,假如 传递效率为 10%,那么该人每增加 1 千克体重, 约消耗植物()A . 10千克B . 28千克C . 100千克D . 280千克31. 在下列食物链中,假设初级消费者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数值相同,哪一条食物链提供 给猫头鹰的能量最多()A. 绿色植物T 蚱蜢T 蜘蛛T 蜥蜴T 蛇T 猫头鹰B. 绿色植物T 蚱蜢T 青蛙T 蛇T 猫头鹰C. 吞噬细胞、T 细胞、B 细胞、浆细胞D. 吞噬细胞、记忆细胞、 20.右图中的 X 代表的细胞是 A.效应T 细胞 B C.吞噬细胞D21. 如果母鸡长出公鸡的鸡冠和羽毛A. 注射了生长激素B. 除去了母鸡的卵巢 22. 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不正确. T 细胞、效应 T 细胞 ().效应 B 细胞.癌细胞, 并好斗 , 那么发生这种变化的最大可能是()C. 移植了睾丸D. 除去卵巢 , 移植了睾丸 () 的是 A. 生长素能够促进插条生根 C. 除掉顶芽可以促进侧芽生长2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过敏反应特点的是A. 由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刺激引起C.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性差异.生长素浓度越高,植物生长越快.植物的向光性运动是生长素不均分布所致E. 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D.组织胺等物质的释放直接引起相关的症状 C.组织液和淋巴 D.只有血浆A .轴突T 树突T 细胞体B .轴突T 细胞体T 树突C .树突T 细胞体T 轴突D .细胞体T 树突T 轴突D. 吞噬细胞A .蚯蚓B .硅藻C .硝化细菌D .酵母菌C. 绿色植物T 鼠T 蛇T 猫头鹰D. 绿色植物T 鼠T 猫头鹰3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无机环境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D •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33•肾小管与其周围毛细血管之间水分的交换是通过渗透作用完成的。
如果流经肾小管的原尿中葡萄糖浓度明显增高,并且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那么最终排出的尿液量将 会34. 在某个生态系统中因污染导致水生生物大量死亡,35. 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 数量变化情况。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两个种群间能量流动方向是甲T 乙 B. M 时甲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 两个种群数量变化说明了信息传递是双向的D. 两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说明生态系统正在衰退36、 当一条蛇捕食了一只青蛙后, 从生态学角度看,下列叙37、下图是燕麦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的情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生长素由②T ①移动 B 、 生长素由④T ③移动 C 、 生长素由①T ③移动 D 、 ③处生长比④处快A. 增加B.减少 C. 不变 D. 不确定 A. CO 2 B. O 2 C.硝酸盐 D. 磷酸盐 述正确的是 A .完成了物质循环B .蛇破坏了生态平衡 C.青蛙不能适应环境 D.青蛙的能量流向了蛇池塘中首先减少的物质的 M38. 下列与免疫失调无关的疾病是A.过敏性鼻炎 B. 血友病 C.39. 人们常用注射垂体制备物的方法来促使鱼排卵, A 、性激素 B 、促性腺激素 C 40. 图示扦插的四种葡萄枝条,其中最易成活的是B 41. 一个池塘中,藻类、水蚤、虾、鲤鱼等所有生物集合起来组成一个( A.群落 B .种群C .生态系统 物圈42. 人们常用能量金字塔来说明生态系统中哪两者之间的关系 A 、能量与营养级 BC 能量与个体数量D 43. 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关系最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A 、线粒体和染色体B 、叶绿体和线粒体、能量与个体大小、能量与生物代谢类型 D .生) 线粒体和内质网 实验分为两组,一组农田施 ( ) B .既不施用有机肥也不施用化肥的对照田 D •施用少量化肥和大量有机肥的对照田 错误的是 c 、叶绿体和核糖体 44. 有人设计实验探究有机肥是否能提高土壤肥力并优于化肥。
有机肥,一组农田施化肥。
该实验设计缺少A .施用有机肥和适量化肥的对照田 C •施用大量化肥和少量有机肥的对照田45.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叙述中,生物群落内部存在负反馈调节 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存在负反馈调节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 A.B. C.D. 46. 下列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的是 A .皮肤角质层细胞屏障作用 B C.白细胞的吞噬作用47..胃粘膜起保护作用 •淋巴细胞的杀伤作用 F 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
甲〜庚代表不同的生物,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 方向和食物联系, A.B. C.D.F 列叙述正确的是此食物网中有六条食物链,丁占有四个不同的营养级 戊接受的太阳能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丙可利用的总能量小于乙和丁可利用的总能量之和 向此生态系统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强该系统的稳定性 48.豚草是原产北美的植物,据调查在江苏、浙江、北京、上海 等19个省市频频发现。
课外小组的同学对某地区路旁的一片闲散地的部分植物的种群 密李度连续进行了五年的凋查,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 (单位:株/ m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