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局解外侧重点总结

局解外侧重点总结

胸前区神经:肋间神经前皮支肋间神经外侧皮支静脉:沿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切开深筋膜,找到头静脉末端暴露胸大肌:可见胸小肌,锁胸筋膜,胸肩峰动脉,胸外侧神经,胸内侧神经穿锁胸筋膜的结构:胸外侧神经,胸肩峰血管,头静脉以胸小肌为标志,观察解剖穿胸小肌下缘,胸小肌上缘及穿过胸小肌的结构:(1)胸小肌上缘的主要结构均从锁胸筋膜传出。

1):头静脉和锁骨下淋巴结 2):胸外侧神经 3):胸肩峰动,静脉(2) 胸小肌下缘的主要结构:1):胸外侧动,静脉和胸肌淋巴结 2) :胸长神经(3)穿过胸小肌的结构:胸内侧神经自胸小肌穿出后进入胸大肌腋区:腋腔由顶,底,四壁构成顶:由锁骨中1/3, 第一肋,肩胛骨上缘围成底:有皮肤,浅筋膜及腋筋膜构成,此区人大汗腺变态称为狐臭前壁:由胸大肌,胸小肌,锁骨下肌和锁胸筋膜构成胸大肌:主要作用是使臂内收和旋内,有胸,内外侧神经支配锁胸筋膜:是位于锁骨下肌,胸小肌和喙突之间的深筋膜后壁:由肩胛下肌,大圆肌,背阔肌及肩胛骨所构成内侧壁:由前锯肌,上位四个肋及期间的肋间肌构成前锯肌由胸长神经支配外侧壁:由肱骨结间结沟,肱二头肌长,短头和和喙肱肌构成腋腔的内容:锁骨下动脉(于第一肋外侧缘)------腋动脉(于大圆肌下缘)-------肱动脉1.腋动脉:以胸小肌为标志,将腋动脉分为三段(1)第一段:位于第一肋外缘与胸小肌上缘之间,有分支胸上动脉(2)第二段:位于胸小肌深面,有分支胸肩峰动脉和胸外侧动脉,其中胸肩峰动脉于胸前神经伴行,穿锁胸筋膜后分为胸肌支,三角肌支和肩峰支(3)第三段:位于胸小肌下缘和大圆肌下缘之间。

此段发出1)肩胛下动脉:又发出旋肩胛动脉和胸背动脉。

旋肩胛动脉:经三边孔至冈下窝。

胸背动脉:分布于背阔肌和前锯肌2)旋肱前,后动脉,旋肱后动脉与腋神经伴行穿经四边孔。

注:腋动脉第三段位置较浅,是临床上暴露腋动脉最方便之处。

2.腋静脉:位于腋动脉的前内侧注:腋动脉与腋静脉之间有臂丛内侧束,胸内侧神经,尺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腋静脉内侧是臂内侧皮神经3.臂丛:外侧束发出肌皮神经和胸外侧神经;内侧束发出尺神经,胸内侧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和臂内侧皮神经,内外侧束分别发出内外侧根组成正中神经;后束发出桡神经,腋神经,肩胛下神经,胸背神经,胸长神经4.腋鞘:颈深筋膜深层即椎前筋膜延续至腋窝,包裹腋动静脉和臂丛而形成的筋膜鞘。

注:锁骨下部臂丛麻醉即将麻醉剂注入此鞘内5.腋淋巴结:分五群,及前,后,内,外侧和中央群:前群(胸肌淋巴结),后群,(肩胛下淋巴结),内侧群(尖淋巴结),外侧群(外侧淋巴结),中央群(中央淋巴结)臂前区,前臂前区,肘窝:(1)浅静脉:头静脉:起自手背静脉网的桡侧---前臂桡侧---肘窝---肱二头肌外侧---三角肌与胸大肌间沟---锁骨下方穿过锁胸筋膜注入腋静脉贵要静脉:起自手背静脉网的尺侧---前臂尺侧---肘窝---肱二头肌内侧---注入肱静脉肘正中静脉:斜行连接头静脉与贵要静脉,为皮肤静脉穿刺常用部位(2)皮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伴随头静脉前臂内侧皮神经,伴随贵要静脉(3)臂肌前群:分浅深两层,浅层为肱二头肌,长头起自肩胛骨盂上结节;短头起自肩胛骨喙突,两头止于桡骨粗隆。

深层为喙肱肌和肱肌肱肌位于肱骨下端前面,止于尺骨粗隆。

喙肱肌起自肩胛骨喙突,止于肱骨中份内侧前臂肌前群:分三层,浅层由桡侧向尺侧依次为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和尺侧腕屈肌;中层为指浅屈肌;深层为拇长屈肌,指深屈肌和旋前方肌注:浅层各肌除肱桡肌起自肱骨外上髁上方外,其余四肌以总腱共同起自肱骨内上髁。

旋前圆肌除起自总腱外,还有一个较小的小头起自尺骨冠突。

(4)肘窝:界线:上界为肱骨内外上髁的连线,下外侧界为肱桡肌,下内侧界为旋前圆肌,顶为肘前区深筋膜和肱二头肌腱膜,底由肱肌和旋后肌构成。

内容:肱二头肌键位于桡侧,尺侧为肱动脉及其分成的桡,尺动脉以及伴行静脉,最尺侧为正中神经。

桡神经位于窝外侧的肱桡肌与肱肌之间,而前臂外侧皮神经则于肱肌与肱二头肌腱之间穿出(5)前臂屈肌后间隙:指深屈肌腱和拇长屈肌键深面与旋前方肌前面之间,有一潜在的疏松结缔组织间隙,称为前臂屈肌后间隙,其内,外侧界分别为尺,桡侧腕屈肌和前臂筋膜。

动脉:肱动脉,与大圆肌下缘处接续腋动脉,约在桡骨颈平面分为桡,尺动脉。

分支总结1)肱深动脉:起自肱动脉后内侧,与桡神经伴行,通过肱骨肌管。

2)肱骨滋养动脉:经滋养孔进入肱骨。

肱骨骨折若损伤此动脉将会延迟骨的愈合。

3)尺侧上副动脉:伴尺神经下降4)尺侧下副动脉:5)桡动脉:在桡骨颈平面起自肱动脉,沿肱桡肌内侧下行。

可在鼻咽窝内触及其搏动6)尺动脉:在前臂下2/3段与尺神经伴行。

尺动脉近端发出骨间总动脉,立即发出骨间前,后动脉。

骨间前动脉在拇长屈肌和指深屈肌之间,与骨间总神经伴行。

7)神经:(1)肌皮神经:穿过喙肱肌至肱二头肌与肱肌之间,肌皮神经的终支前臂外侧皮神经穿出(2)正中神经:以内外侧根分别起自臂丛内,外侧束。

在臂上部,正中神经初居肱动脉外侧或前外侧;在臂中份,正中神经渐斜过动脉前至其内侧。

在肘窝,正中神经穿过旋前圆肌二头之间,直至腕前区。

(3)尺神经:起自臂丛内侧束,在腋动,静脉之间下行,在臂上部,尺神经位于肱动脉后内侧;在臂中份,尺神经与尺侧上副动脉伴行至尺神经沟(4)桡神经:深支穿旋后肌至前臂后区;浅支在肱桡肌的深面,桡动脉的桡侧。

股前内侧区:1.浅动脉:旋髂浅动脉,腹壁浅动脉,阴部外动脉,三支浅动脉均起自股动脉。

股外侧浅动脉发自旋股外侧动脉。

2.大隐静脉:起自足背静脉弓的内侧,经内踝前方,沿小腿内侧缘伴隐身经上行,继经股骨内侧髁后方约2厘米处,进入大腿内侧部与股内侧皮神经伴行,逐渐向前上,至耻骨结节外下方穿隐静脉裂孔汇入股静脉,其汇入点称为隐股点。

大隐静脉发出:旋髂浅静脉,腹壁浅静脉,阴部外静脉,股外侧浅静脉,股内侧浅静脉。

3.深筋膜:大腿的深筋膜又称阔筋膜,阔筋膜在外侧区形成髂胫束。

(1)髂胫束,包裹阔筋膜张肌,临床上常用髂胫束作为体壁缺损,薄弱部或膝关节交叉韧带等修补重建的材料。

(2)隐静脉裂孔:又称卵圆窝。

为腹股沟韧带中,内1/3交点下方1横指处阔筋膜形成的卵圆形凹陷。

其表面覆盖的疏松结缔组织膜称筛筋膜。

4.肌腔隙和血管腔隙:髂耻弓一端连于腹股沟韧带,另一端附着于髋骨的髂耻隆起。

髂耻弓将腹股沟韧带与髋骨之间的间隙隔成内侧部的肌腔隙和外侧部的血管腔隙。

(1)肌腔隙: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侧部,后外界为髂骨,内侧界为髂耻弓。

内有髂腰肌,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通过。

(2)血管腔隙: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内侧部,后内界为耻骨肌筋膜,内侧界为腔隙韧带,后外界为髂耻弓。

腔隙内有骨鞘,股动静脉,生殖股神经股支5.股三角:下续收肌管。

(1)境界: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下界为缝匠肌内侧缘;内下界为长收肌内侧缘;前壁为阔筋膜;后壁凹陷,自外向内为髂腰肌,耻骨肌和长收肌及其筋膜。

(2)内容:由外向内依次是股神经,股鞘及其包含的股动脉,股静脉,股管及其股深淋巴结。

1)股鞘:鞘分为三个腔,从外向内依次为股动脉,股静脉,股管2)股管:股管下端为盲端,称股管下角;上口称为股环3)股动脉:股动脉续接髂外动脉,移行为腘动脉。

股动脉向深部发出最大分支为股深动脉,走在长收肌和大收肌之间,沿途发出旋股内,外侧动脉。

股动脉起始处发出三条浅动脉:腹壁浅动脉,旋髂浅动脉,阴部外动脉4)股神经:肌支分布至股四头肌,缝匠肌和耻骨肌;皮支有股中间皮神经和股内侧皮神经,其中最长的皮神经为隐神经6.收肌管:又称Hunter管,位于股部中1/3段的前内侧面,在缝匠肌深面。

其前壁为张于股内侧肌与长收肌,大收肌间的收肌腱板;浅面覆以缝匠肌;外侧壁为股内侧肌;后壁为长收肌和大收肌。

管的上口与股三角尖相通,下口为收肌键裂孔。

收肌管内的结构,由前向后依次为股神经和隐神经,股动脉,股静脉。

股动脉在收肌管下段发出膝降动脉7.股内侧区血管神经束:主要为闭孔动脉,闭孔静脉和闭孔神经。

闭孔神经前支支配内收肌及膝关节,后支支配闭孔外肌和大收肌。

小腿前外侧区(1)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和隐神经:大隐静脉与隐神经伴行;小隐静脉与腓肠神经伴行(2)腓浅神经(3)在足背静脉弓:在其内侧端发出大隐静脉,外侧端发出小隐静脉(4)小腿前群肌肉及其血管:胫骨前肌,踇长伸肌,胫前动脉和两支伴行静脉,腓深神经,趾长伸肌(5)胫前动脉:上1/3段位于胫骨前肌和趾长伸肌之间,下2/3段位于胫骨前肌和踇长伸肌之间。

沿胫前动脉向上找出胫前返动脉,与胫前返神经伴行(6)在腓骨颈的外侧找出腓总神经,发出三个分支:腓浅神经,腓深神经,胫前返神经。

注:1.前骨筋膜鞘的内容:小腿前群肌肉,腓深神经和胫前血管2.腓骨颈骨折,可能损伤腓总神经,使得足不能背屈,趾不能伸,足下垂且内翻,呈马蹄内翻足畸形,行走时为跨域步态腹前外侧壁浅筋膜:脐平面以下浅筋膜明显分为浅深两层:浅层富含脂肪组织,称为Camper筋膜,深层即Scarpa膜,富含弹性纤维。

浅动脉:腹壁浅动脉和旋髂浅动脉深筋膜:共有四层,前三层依次位于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表面,最深一层贴在腹横肌的深面,称腹横筋膜。

肌层包括位于正中线两侧的腹直肌和椎状肌以及外侧三块扁肌,即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

1.腹直肌和腹直肌鞘(1).腹直肌:位于腹白线两侧,包被在腹直肌鞘内,被3---4条腱划分成多个肌腹。

(2).腹直肌鞘:有三块扁肌的腱膜构成。

其前后两层在腹直肌外侧缘相结合后呈半月形,称半月线。

腹直肌鞘前层由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组成;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和腹横肌腱模组成。

腹直肌鞘后层在脐下4—5厘米附近呈由凸向上的弓形游离下缘,称弓状线。

弓状线以下腹直肌鞘的后层缺失。

2.腹外斜肌:肌纤维自外上斜向内下,其下缘的腱纤维向内返折增厚形成腹股沟韧带。

3.腹内斜肌:肌纤维自外下向内上方斜行。

4.腹横肌:自后外向前内。

与腹内斜肌之间有7---11肋间神经和肋下神经及其血管,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经过。

注:男性腹内斜肌与腹横肌的下部肌束共同构成提睾肌。

5. 腹横筋膜位于腹横肌和腹直肌鞘的深面,为腹内筋膜的一部分,腹横筋膜在腹股沟管深环处随睾丸下降延续为精索筋膜。

6.腹股沟区:(1)腹外斜肌移行为较薄的腱模膜,其下方形成三角形裂隙,为腹股沟管外口(浅环)(2)腹外斜肌腱膜与腹内斜肌,腹横肌及腹横筋膜间形成了一个潜在的肌肉筋膜腔隙,称为腹股沟管,行走在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长约4---5厘米,腹股沟管内男性有精索,髂腹股沟神经;女性有子宫悬韧带通过。

腹股沟管有两环和四壁:腹外斜肌腱膜裂开形成腹股沟管浅环;腹横筋膜向外突出形成腹股沟管深环;前壁主要是腹外斜肌腱膜;上壁是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下缘肌纤维共同围成的弓状下缘;后壁是腹横筋膜;下壁是腹股沟韧带(3)腹股沟管浅环裂隙外下部的纤维称为外侧脚,内上部的纤维称为内侧脚,在腹股沟管浅环外上方连接两脚的纤维束称为脚间纤维(4)腔隙韧带,耻骨梳韧带在腹股沟疝和股疝的修补术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