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主讲教授简介

主讲教授简介

全国高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列课程教师研修班主讲教授简介课程1:电力电子技术王兆安 1945年生。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65—1970年在西安交通大学工业企业电气化自动化专业学习;1970—1979年任西安电力整流器厂技术员;1979年—1982年在西安交通大学自动控制专业学习并获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1984—1989年在日本大阪大学电气工学科访问研究并获工学博士学位,1989年回校任教。

1992年晋升教授,1993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

1997—2005年任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

现兼任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机械教育协会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科教学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电源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委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

IEEE高级会员。

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电子技术和工业自动化技术。

主编的教材《电力电子技术(第4版)》获2002年国家优秀教材一等奖,所负责的西安交通大学“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在2003年被评为首批国家级精品课程。

近年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排名2项第1,1项第2)。

承担国家级项目多项,科研获奖多项。

发表论文50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手册、译著8部。

刘进军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2年7月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本科,获工学学士学位。

1997年3月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随即留校任教。

1999年12月至2002年2月,在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电力电子系统研究中心做博士后访问研究。

2002年8月晋升教授。

2003年6月被评为博士生导师。

现任西安交通大学教务处处长,兼任国际电气及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电力电子学会执委会委员、学报副编辑,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电源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

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电子技术在电能质量控制、输配电系统以及分布式电源系统中的应用,电力电子电路和系统的建模、仿真、分析和控制。

近年来主持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及国际合作科研项目多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80余篇,获省部级科研成果、教学成果奖励多项,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级教学团队主要成员。

2006年获台达环境与教育基金会在中国高校电力电子技术领域设立的“中达学者”荣誉称号和奖励。

课程2: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阮毅 1955年生,1984年毕业于同济大学电气工程系工业自动化专业,1989年在上海工业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1996年在上海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电源学会变频电源与电力传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电气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控系统与装置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主要从事电力传动控制系统、电力电子应用技术、计算机控制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陈伯时 1928年6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

1949年清华大学电机系毕业,1954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机系研究生毕业。

1949~1983年清华大学电机系、自动化系任教,1983年~1998年上海工业大学、上海大学自动化系任教,1998年7月离休。

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电工学科评议组成员、欧洲电力电子学会(EPE)国际指导委员会委员、机械工业部“电力电子新器件研究”、“电力电子器件应用技术研究”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理事、电控系统与装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电力电子学会副理事长、上海电力电子学会理事长、中国自动化学会电气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高校电工及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工业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组组长、北京市科委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浙江大学电力电子技术国家专业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等。

长期从事电气传动自动化、电力电子变换的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工作,与同行合作编著《自动控制系统》(1981)、《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1992、2003)、《交流调速系统》(1998、2005)、《中国电气工程大典——电气传动自动化卷》(2008)、《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自动化——陈伯时教授文集》(2008)等。

课程3:信号分析与处理赵光宙 1946年生, 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分别于1981年、1988年获浙江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硕士学位和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博士学位。

现为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电气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分院院长。

长期从事控制理论及控制工程、信号分析与处理、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等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4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出版教材、手册等多部。

现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高校工业自动化教育专委会副主任,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常务理事暨自动化分学科委员会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神经网络与计算智能专委会副主任,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控系统与装置专委会常委,中国自动化学会电气自动化专委会常委等学术职务。

课程4:控制系统CAD张晓华博士,1961年生,1979年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1983年本科毕业并留校任教,1989年获该专业硕士学位;1998年获哈工大控制理论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00年任哈工大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教授,2003年任该学科博士生导师;1999—2004年任哈工大电气工程系工业自动化教研室主任;现任哈工大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本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类专业认证专家组成员,黑龙江省自动化学会理事,黑龙江省优秀中青年专家。

编著《系统建模与仿真》一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完成多项国家“863”计划课题与横向课题,已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三等奖、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与三等奖各一项;其中,“管内移动机器人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199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成果三等奖;已发表论文70余篇。

近年来,主要在智能机器人与运动控制、机器视觉与自主控制、电力电子系统建模与非线性控制等方向开展工作。

课程5:供电技术余健明 1956年10月生。

1982年毕业于陕西机械学院(现西安理工大学)自动控制系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后留校任教。

现任西安理工大学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教授,兼任中国电工技术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工业与建筑应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理事、全国电气领域工程硕士协作组成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高校工业电气自动化教育委员会委员、全国电力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特聘专家、陕西建筑电气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陕西机械工程学会设备维修分会副理事长、西安能源研究会副秘书长等职。

余健明教授长期从事电气工程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主持完成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和教学成果奖4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编写出版著作4部。

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EI收录13篇。

1991年曾获机械电子工业部授予的优秀科技青年称号。

2003年获西安理工大学授予的教学名师称号。

课程6:计算机控制技术于海生 1963年11月生,博士,教授,博导,吉林省松原市人。

现任青岛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院长,兼任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山东省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分布式控制系统专业委员会主任、山东省自动化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精品课程《计算机控制技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自动化专业)、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电子信息与电气类专业教学改革创新实验区)等项目负责人。

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第1位),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第1位),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第1位),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第1位),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第2位)、三等奖1项(第2位)。

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第2位),校级科研成果奖6项(第1位)。

2007年被评为山东省教学名师;2009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2009年被评为青岛市劳动模范。

主要研究方向:电机及电能变换系统的非线性控制、计算机控制与网络技术、智能控制等。

主持纵向科研项目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科技厅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教育厅2项、市科技局2项、校基金2项),参加纵向科研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教育厅1项);主持横向科研项目14项,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表学术论文72篇,SCI收录2篇、EI收录23篇、ISTP收录12篇。

主持教研项目9项(国家级3项、省级3项、校级3项),参加教研项目5项(国家级2项、省级3项);主编出版编著3部(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1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立项教材1部、高等教育信息技术规划教材1部)。

课程7:电机学汤蕴璆江苏溧阳人,1932年生。

哈尔滨理工大学(原哈尔滨电工学院)教授,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名誉理事。

1953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1955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班。

1955—1962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任讲师,1962—1978年任副教授,1979年在哈尔滨电工学院任教授至今。

长期从事电机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主要研究领域为:电机理论和机电能量转换的机理、交流电机的动态分析、电机电磁场的分析和计算。

曾任全国高等学校电工技术类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电机组副组长,全国高等工业院校电工及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电机及其控制组副组长,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

1988年和1992年,先后担任北京和杭州国际电磁场问题及应用会议主席,1989—1993年担任COMPUMAG 会议国际指导委员会委员。

著和主编有《电机内的电磁场》、《电机理论与运行》、《电机学—机电能量转换》,《电机学》(“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电机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交流电机动态分析》,《电机学》(“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电机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本书等11本著作。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60多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