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文学部分、单项选择题1 •以创作“铁崖体”而闻名于元代诗坛的诗人是 C 。
A王冕B萨都刺 C 杨维桢D刘因2 •被称为“曲状元”的是AA马致远 B 关汉卿C白朴 D 张养浩3 •下列戏剧作品描写了“富贵弃妻”现象的是 B 。
A《梧桐雨》B《潇湘雨》 C 《荆钗记》D《平山冷燕》4 •被称之为“南戏之祖”的是B。
A《荆钗记》 B 《琵琶记》C《西厢记》 D 《离魂记》5 •被誉为“天下夺魁之作”的是B。
A《拜月亭》B《西厢记》C《墙头马上》D《倩女离魂》6 •下列不属于元诗四大家的是C。
A虞集B范椁C杨维桢 D 揭傒斯_、多项选择题1.《西厢记诸宫调》又名为CDE。
A《西厢记》B《莺莺传》C《董西厢》D《弦索西厢》E《西厢搊弹词》2 •元杂剧中被称为“四大爱情剧' ”的是BCDE 。
A《汉宫秋》B《拜月亭》C《墙头马上》D《倩女离魂》E《西厢记》3 •位列“元曲四大家”的有ABCE。
A关汉卿B郑光祖C白朴D王实甫E马致远4 •下列剧作属于关汉卿社会剧的是ABC。
A《窦娥冤》B《鲁斋郎》C《蝴蝶梦》D《望江亭》E 《救风尘》5 •属于元杂剧前期剧作家的有ABC。
A王实甫B马致远C纪君祥D郑光祖(后期)E乔吉(后期)三、填空题+赏析题(请记住名句,能分析其岀处,并能进行简要赏析)1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西厢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主要写景,在选择意向上,偏向秋得凄凉与别离之意。
秋之萧瑟。
抬头望去,北雁南迁,此情此景,与人之离去相照应,更是凄凉。
大雁秋去春归,人一别何时归?“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由经霜的红叶这一暮秋之景发岀疑问,以红叶醉酒的比拟由景入情,引岀离人泪。
秋之萧瑟配以离人的伤心泪。
烘托岀离别之际的悲伤,抒发了崔莺莺心中的悲痛之情,表现岀深深的离愁别绪。
2•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___________汤显祖《牡丹亭.游园惊梦》。
“姹紫嫣红开遍”指美丽娇艳的鲜花开遍的迷人春色。
“断井颓垣”是说,井也干涸、回填,废了的院墙也坍塌了,残缺不全,一片破败两句意味开始是争奇斗艳,百芳吐华,到后来还是一样的只剩下颓圮的残井断土。
花开了,花谢了。
花开花谢,映照着主人公心绪的辗转。
杜丽娘于“姹紫嫣红开遍”之时,看到了“断井颓垣”,纵是“良辰美景”,也难抵韶光易逝,繁华背后的苍凉,一个“遍”字,看透了人间!3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
作品内容本身,简简单单,普普通通,叙述羁旅漂泊人,时逢黄昏,感应突袭。
感而发,发而思,思而悲,悲而泣,泣而痛。
望秋野之悲凉气氛、“枯藤老树昏鸦”,荒凉凋谢的蒿草,孤枯败落的藤枝,蔓缠在饱经沧桑的老树上,时不交运的“昏鸦”,呱呱呱,声声催人心魄,把秋日黄昏的氛围一下子卷入落魄流浪人的心里。
冷冷清清,座落的小桥,似给旅人铺路,又似让旅人沉落。
路漫漫其修远兮,官宦仕途又几何。
零汀的人,纶巾青衫,满身风尘,踽踽独行。
“流水”“人家”,似喜似怨;万里原野,“流水”是意境,“人家”是夙愿,却难赋深情,一双哀淡的秋目,拂袖欲断水,愁绪任横流。
4 •元杂剧前期创作中心是大都,后期创作中心南移至临安。
戏剧依主唱角色来区分,《汉宫秋》是末本戏,《窦娥冤》是旦本戏。
元曲包括杂剧」______ 和散曲。
5 •被称为南戏“四大传奇”的是《并_________五、搭配题:A.请将下列人物前的字母填写到对应的作品前面的括号里《救风尘》赵盼儿;《墙头马上》李千金;《倩女离魂》王文举……B.请将下列作家前的字母填写到其创作的作品前面的括号里。
《高祖还乡》睢景臣;《潇湘雨》杨显之;《赵氏孤儿》纪君祥;《双献功》高文秀.....................六、问答题(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概括)1 •论述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1) 在创作方法方面,关汉卿的杂剧以现实主义为主。
对时代与人生进行了真实地描绘;对元代的生活图景进行了全面地展现;对社会现实中一些带有本质意义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地揭示。
(2) 在人物塑造方面,创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大大丰富了中国古代戏剧文学形象的画廊。
通过尖锐激烈的戏剧冲突,突岀人物的性格发展;用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善于表现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人物(尤其是同一阶层人物间)的个性差异;漫画式的手法:(3) 在剧作结构方面,缜密精巧,紧凑多变,富于戏剧性效果,具有引人入胜的魅力。
(4) 在戏剧语言方面,通俗自然,朴实生动,被公认为本色派的代表。
2 •请结合作品分析《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1) 《西厢记》的结构宏伟而紧凑,严整而巧妙,呈现岀纵横交错、跌宕多姿的复杂面貌。
(2) 《西厢记》的人物个性鲜明,血肉丰满,成功地塑造了莺莺、张生、红娘、老夫人等戏剧典型。
(3) 《西厢记》的语言自然而华美,典雅而富丽,具有诗意浓郁、情趣盎然的独特风格。
(4) 《西厢记》对杂剧的体制也有所创新。
首创五本二十折的长篇巨制,没本第四折末尾都有“题目正名”作为转折段落和特别饿哦的一曲〔络丝娘煞尾〕,有些段落还突破了元杂剧一人主唱的通例。
3 •简要分析《西厢记》中崔莺莺、张生两个人物。
张生:“志诚种”一一忠于爱情,将爱情置于功名之上。
“似这等女子,张珙死也死得了。
”才气与勇气——追求爱情和解决危难果断、机智、大胆。
“傻角”一一软弱、忠厚、傻气。
“小生姓张,名珙,本贯西洛人也,年方二十三岁,正月十七日子时建生,并不曾娶妻。
”莺莺:(1)美丽而多情一一离经叛道,不满父母包办的婚姻,追求理想爱情。
“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临去秋波那一转”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
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
“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2 )内热外冷一一受封建礼教约束,感情丰富而外表贞静,常有“假意儿”。
“休叫老夫人知道。
”“告过夫人,打下你个小贱人下截来。
”“既为兄妹,何生此心?万一夫人知之,先生何以自安?今后再勿如此,若更为之,与足下决无干休。
”5、请分析《琵琶记》的艺术成就。
(1)人物塑造取得较大成功。
蔡伯喈优柔寡断、委曲求全,表现中国知识分子的软弱性格;赵五娘善良朴素,刻苦耐劳,糟糠自咽,剪发买葬,体现中国古代妇女的优秀品德。
(2)双线结构颇具特色。
一条写蔡离家后的件件遭遇;一条写赵在家中的种种苦难。
两条线索交叉进行,让不同的场景对比衔接,使贫富悬殊的情景形成强烈反常。
形成“苦乐交错”的戏剧排场。
(3)运用两种不同风格的语言。
赵五娘这一线语言本色;蔡伯喈一线辞藻华丽。
语言与环境、性格、心理相协调。
曲词尤佳:有“北西厢南琵琶”之说。
王世贞《曲藻》、吕天成《曲品》都给予很高评价。
复习思考题(二) 明代文学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是对_A ____________ 语言特色的评价。
A《三国演义》B《水浒传》C《金瓶梅》D《聊斋志异》2 •《西游记》成书过程中,真正完成“西游"故事由历史向神话转变的是_C _____ 。
A《大唐西域记》B《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C《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D 《西游记平话》3 .明代小说中获得“第一奇书”美誉的是_D ______ 。
A《三国演义》B《水浒传》C《西游记》D《金瓶梅》4 . ,金圣叹腰斩《水浒传》,为 A 回。
A七十B七十一C八十 D 一百5. ,现存《三国演义》最早的刊本是 A 。
A嘉靖本B李评本C毛本 D 罗本■二.、多项选择题1.明代三大传奇是指ABC。
A《宝剑记》B《浣纱记》C《鸣凤记》D《红蕖记》 E 《紫箫.今小说》。
四、名词解释三言二拍:“三言”指《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作者是冯梦龙;“二拍”指《初刻拍案惊奇》 和《二刻拍案惊奇》,作者是凌蒙初。
它们是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品,描写了当时世俗的人情百态。
临川四梦:汤显祖的戏剧作品主要是《紫钗记》、《还魂记》(即《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四部传 奇,因为都写有神灵感梦的情节,故合称“临川四梦”,又因为汤显祖在临川居所的堂名为玉茗堂,故又称“玉茗堂四 梦”。
章回小说:章回小说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
章回小说是在宋元讲史平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讲史不能 把一段历史有头有尾的一两次说完,必须连续若干次,每讲一次,相当于后来的一回。
在每次讲说之前,要用题目向听 众揭示主要内容,这就是章回小说回目的来源。
所谓章回,是指在小说中标明回目,分章叙事。
六、问答题(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概括)1 •简要分析《水浒传》在塑造人物方面的主要特点。
(1) 最大特点是作者善于把人物置身于真是的历史环境中,扣紧人物的身份、经历和遭遇来刻划他们的性格。
其中 最明显的就是林冲由软弱向刚烈的性格转变。
(2) 能够抓住并突岀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
一岀场就介绍了宋江的三个绰号,这三个绰号实际上就是介绍了宋江的 三个性格特点 (3) 岀色地塑造了典型的人物形象。
宋江、林冲、李逵、鲁智深、西门庆等人。
(4) 在英雄人物塑造的过程中,从生活岀发、力求真实。
比如说写武松他既是超人的,又是现实的。
(5) 注重多层次地刻画人物的性格,使人物形象逼真传神。
写人物性格中的“同中之异”。
如写李逵莽撞,头时候也写他真率,写他蛮横,写鲁智深粗豪,有时候又写他的机智,写他的精细。
2.简要分析《金瓶梅》在我国古典小说发展史上的成就与贡献。
《金瓶梅》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有着“里程碑”式的重要地位。
岀现“几大转变”:(1)题材的转变:(非凡人的非凡事一一凡人凡事的转变)第一部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开拓了长篇小说创 作的新领域。
(2) 立意的转变:(由美到丑,从歌颂到暴露)诺大的作品、没一个正人。
(3) 人物形象的转变:“性格化” “立体化”的人物形象塑造(告别类型化与扁平化)(4) 结构的转变:网状结构的高度成熟(以家庭为圆心,以西门家为主轴,以家庭人物命运为经,以其他人物命运为 纬) (5) 语言的转变:口语化的市井语言(妙在口语家常).《金瓶梅》几乎不加修饰地展现市民生活原生态,(6) 创作道路的转变:由世代累积向文人独创发展。
中国第一部“文人独创”的白话长篇小说。
3•结合作品分析《三国演义》中关羽这一人物形象。
(1) 忠贞神勇、义薄云天。
① 豪气冲天、一身正气。
他的出场便显得英姿风华、豪气冲天。
他之所以选择又逃避江湖,是因为仗义为民除害,这正是一忠义神勇的大奖 据的形象。
“许田围猎”这便是关于对邪恶行为的不可容忍。
② 忠贞不二、贫贱不移、富贵不淫。
主要在于他对刘备的忠贞不二,处事知恩图报。
这在“下邳被围”和“千里寻兄”中得到极大地渲染和深刻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