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节认识职业生涯规划

第一节认识职业生涯规划


结构取向理论 帕森斯——高水平的自我评价、职业和就业信息、专 业的咨询员,是帮助人们解决生涯问题的核心。 罗伊——依据兴趣和需要的满足来划分和分析职业 霍兰德——“类型学”,编制了“职业自我探索量表”
过程取向理论 舒伯——将生涯的过程视为从出生到死亡。生涯 规划不仅仅选择一个专业、一份职业、一个工作 地点,包括我们在生活中所扮演的所有角色。
职业生涯规划不应该简单地等同于找工作,或 者仅与工作相关。
舒伯认为,一个完美 的人生,未必仅仅依赖于 职业角色的完美与否,更 多的非职业角色使人生有 更多自我实现的可能性。
舒伯的“生涯彩虹图”
中国的情况
建国以来,实行毕业分配政策 “我是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顶职” 1992年,正式推行就业双向自主选择
看了这四个例子,是不是很熟悉? 你们当中有很多同学存在同样困惑。 据调查,在大学生中,有人对自己 未来的道路很清晰。但是绝大部分的同 学对未来没有想法,希望到了大四再解 决问题,然而到了大四发现一切都已经 迟了。
Question:
我要去哪里,我如何去?
了解内在世界: •你是谁? •你希望成为谁? •你的优势和可能的 限制是什么?
懂得为何而活的人,几乎任何痛苦都可以承受。 ——尼采 “选择性注意” 设定了目标,集中了力 量,能帮助一个人逐渐 理清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生涯辅导不再是 以“一个萝卜一个坑” 的方式进行人与职业 的组合,而是融入个 体的自我发展的进程。
舒伯的生涯彩虹图给我们的启示是:同学们如果不 能从专业学习中得到百分百的释放,不用担心,认真 规划一下自己的休闲角色,从而获得更多的自我实现。 关于非职业角色对生涯发展的意义,台 湾学者金树人先生的描述很生动贴切,他说: “生涯辅导是将休闲视为生涯当中与教育、 职业不可分割的部分:宛如一幅画中,留白 的部分也同时构成全幅画的精髓;又似一盆 插花,空间的部分也是花道的精华。”
英寸? • 火车这么宽 • 铁轨这么宽 • 古代车辙这么宽 • 两匹马屁股就这么宽
• 二十年后的你…
• 十年后的你… • 五年后的你… • 三年后的你… • 二年后的你…
• 一年后的你…
• 今天的你…
一个系统的生涯规划应当包括觉知与承诺、认识自己、 认识工作世界、决策、行动和再评估/成长
认识工作世界
建筑学院 吴耀华
在开始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之前,我们先看以下几个案例: 1、林雅上大学二年级了,随着对大学的新鲜感逐渐淡去,她成了校 园里的老生,上课、听讲座、参加社团活动......每天都很累,但 是她又不知道自己在忙些什么,隐约感觉所做的这些应该对毕业 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2、陈云的大学生活很平淡,对专业也不见得很喜爱,自己没什么爱 好,除了学习还是学习。他想,学习应该不是件坏事。偶尔想起 未来的发展,有些迷茫,但觉得那应该是大四考虑的事情。 3、许倩正在努力地复习考研。做这个选择,并不是她对研究生有多 少崇拜,主要是父母的意见。虽说她也感觉本科生也能找到好工 作。但是她还是投入到了浩浩荡荡的考研大军里面。 4、张山已经大四了,正在找工作。经过几轮面试的历练,他对自己 的大学生活有了很好的总结。最大的遗憾是没有时间有针对性地 培养自己了。如果给他再重来一次,他将选择另一种生活方式。
职业(心理)发展理论:

新发展的相关理论:

……
结构取向理论——把生涯问题和决策看作是一个 时间点上发生的事件,即在个人生活当中某一时刻所 发生的事。这类理论强调选择什么以及将个人与环境 相匹配。 如,此时此刻寻找与你最匹配的工作
过程取向理论——把生涯问题和决策看作是各种 事件和选择在一生中的发展过程,这一发展过程随个 人年龄增长变得日渐复杂。这类理论强调最先的选择, 然后指向某一目标的事件或任务。 如,你选择了中文作为专业,为了成为记者
15岁 A
17岁 B 21岁
0岁
C 10岁
D 16岁
积极事件: A:15岁担任班里的团支书,第一次组织团员做志愿者。 B:17岁高二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很好的语文老师,让我爱上了写文章。 消极事件: C:10岁得知最好的朋友在别人面前说我的坏话,导致我在很长一段时间 里人很难被信任。 D:16岁很认真学习物理,但是却依然不及格,对我的打击很大,一度失 去信心。
突破障碍 外在障碍 政局不安 市场趋势不明 经济衰退 社会紊乱 内在障碍 恐惧不安 缺乏信心 缺少自觉 自视甚低
自我实现 以己为荣 圆融 丰足 喜悦
突破 障碍 开发 潜能 自我 实现
开发潜能 其我觉知 积极进取 建立自信 培养实力
生涯规划的三个积极目的 ——米歇尔罗兹,1998
• 火箭助推器直径是4英尺8.2
克朗伯兹——个人的经历对生涯的发展有很重要 的影响。 泰德曼——解决生涯问题是一种决策模型。
认知信息加工理论(CIP)
信息加工金字塔模型 CASVE循环
A I
G H I C
G D
L G K L
E B
C C
F H
D A D D
H B
A D E A
我叫什么?
C
K C J F C
H
L
我叫什么?

进入2000年以后,才有了生涯规划的概念
就业观念改变了。在一家单位做到退 休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网络时代工作的类别也更加多样。 (SOHO——家居办公,自由职业者) MORE族 MO族
工作8小时以后的生活安排更加精彩。
性别与工作之间的平衡正在发生变化。
为了让同学们能够深刻体会生涯的概念,我们 做一个练习。 ☺ 请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这条直线的长度代表了你 生命的长度。 ☺在这条生命线中找到你现在的年龄点。 ☺回顾你过往生命历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并在直线 上标注出来。 ☺思考一下这些事件对你的影响,它们如何使你成为 今天的你。
再评估/成长

在这个阶段,你已觉悟到生涯规划的
重要性,并愿意花时间来规划自己的
生涯;

但也要了解:有时我们所播下的种子, 未必能马上发芽。
觉知与承诺

系统化职业规划是一个“从内而外”的
过程,因此在职业规划时,要先认识自
己。诚实的自问: ◦ 我有哪些人格特质? ◦ 我的兴趣是什么? ◦ 哪些东西是我生命中不能缺少的?我
“你今天站在哪里并不重要,但是你 下一步迈向哪里却非常重要。”

要探究的话,职业生涯规划这个领域很深很广......
LOFT

(work , job) 营生与生计 安全需求
(occupation)

(career)

(life)
职业或职位 社会认可需求
一生的事业或志向 自尊需求
追求终生意义 自我实现需求
需求理论
人职匹配理论:


帕森斯的特质因素论
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类型论 明尼苏达工作适应论 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 金斯伯格职业发展理论 认知信息加工理论 克朗伯兹的社会学习理论 后现代建构理论(叙事) 生涯混沌理论
了解外部世界: •工作世界是什么样 的? •工作世界有哪些需 求与机会?
行动:把自己放 在最恰当的位置
对生涯的研究最早是来自美国的学者。生涯的 英文是career。 目前,多数西方学者接受的生涯的定义是舒伯 的论点:生涯是生活里各种事态的演进方向和历程, 它统合了人一生的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由此表现 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形态。


不是没有信息,而是你不知道需要什么信息; 不是没有机会,而是你不知道怎样辨别机会; 不是没有朋友帮你,而是朋友不知道怎样帮你; 不是你能力不够,而是你的低标准目标使你能力 退化了; 不是没有成功,而是你不知道怎样就是成功; 不是没有自信,而是你不知哪些事情可以给你带 来自信……
哈佛调查
3%:有自己清晰的长远目标 10%: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 60%:只有一些模糊的目标 27%:没有目标 25年后…… 那3%的人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精英、领袖; 那10%是各专业领域的成功人士,事业有成; 那60%,成为社会大众群体,平凡地生活着; 那27%的人生活不如意,工作不稳定,抱怨社会不公平;
最看重什么?
◦ 我有哪些技能是与众不同的?赖以为 生的? ◦ 其他:健康、性别、民族等。

职业的分类和内容

专业与职业的关系
具体职业对工作人员的要 求、条件和待遇
探索 工作世界


教育方面的选择

综合与评估信息 目标设立与计划


处理决定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生涯信念,障碍源自 求职准备与信息获得
简历、面试策略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结合自身条件和现实环境,
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制定相应的培
训、教育和工作计划,并按照生涯发展的阶段实现具 体行动以达到目标的过程 。
生涯的概念还很年轻,至今不过一百年。
20世纪初以前,许多人只是自发地继承他们父 母所从事的工作。 工业革命造就了大量的新的岗位和就业机会。
社会变革使很多新移民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1908年,有职业指导之父的帕森斯成立了波 士顿职业局,首次提出了职业指导的概念。后来, 心理测验的蓬勃发展促进了职业指导的扩展。当 时的职业指导关注的是人职匹配。 到了五六十年代,舒伯等 人提出了“生涯”的概念,生 涯规划不再局限于职业指导的 层面。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将 生涯的过程视为从出生到死亡。
求职行动

为生涯变化做准备 学习管理职业生涯
三个工人在砌一堵墙。 有人过来问:“你们在干什么?” 第一个人没好气地说:“没看见吗?砌墙。” 第二个人抬头笑了笑,说:“我们在盖一幢高楼。” 第三个人边干边哼着歌曲,他的笑容很灿烂开心: “我们正在建设一个新城市。”

10年后,第一个人在另一个工地上砌墙;第二个人 坐在办公室中画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呢, 是前两个人的老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