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年级数学《9加几》研课标说教材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9加几》研课标说教材说课稿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9加几》研课标说教材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我是一年级的,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时--运动会报名(也就是9加几的进位加法),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模式、说教学设计、说板书、说评价、说课程的资源开发利用、说得失八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进位加法的基础。

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借助学具操作,学生自主探究9加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口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在探索9加几的算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与同伴探索9加几的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并能够从中优化算法。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

教学难点: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初步理解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说学情:
“9加几”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不进位加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就为本节课学习凑十法做好了知识储备。

也是今
后继续学习进位加法的重要基础。

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阶段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年级学生受语言表达的局限往往会做不会说,所以这节课非常注重孩子的动手操作。

(三)说教学模式
本节课是计算课,计算学习模式的基本流程是1、联系生活;提出问题2、列出算式;理解意义3、尝试计算;理解算理4、学生归纳;总结算法5、巩固强化;拓展思路。

(四)说教学设计
下面我根据模式来说说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课前的复习是一系列10加几的口算题,既做到了有效地组织教学,又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学习新内容做好铺垫。

第一个环节:联系生活;提出问题
在这个环节中,先播放运动会视频,激发学生兴趣,然后以运动会报名为切入点,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找到数学信息并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本环节预设时间为:(4分钟)
这样设计适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通过点一点、数一数及相互交流,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个环节:列出算式;理解意义
先让学生先把相应的数学信息和问题串联起来,列出算式。

在教师的追问下“为什么这样列算式?”进一步深刻理解加法的意义。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激励学生表达和交流生活中的相关信息,引导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环节预设时间为: (2分钟)
第三个环节:尝试计算;理解算理
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想一想9加几应该怎么算,再动手摆一摆小棒,并把自己的方法在小组里交流。

在这里,注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组织学生讨论“一共有多少个运动员”的问题,通过交流说出自己的方法,并让学生议一议每种方法。

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探讨出的方法有很多种,出现的情况有:(课件三)
(1)接着数(2)凑十法(3)转化法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激励每一名学生都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避免有的学生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不参与不思考,只是在小组活动中等待别人的答案。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交流,初步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和合作学习的快乐。

本环节预设时间为: (4分钟)
第四个环节:学生归纳;总结算法
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动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在引导学生归结“凑十法”算理时,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并根据思路填写思维图。

在所有的方法展现之后,通过直观的分析比较,让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方法。

当学生已经理解“凑十法”的算理后,再回到运动会现场解决第二个问题“一共有多少名志愿者?”让学生独立解决,汇报的时候多让学生说说是怎么计算的。

因为一年级的学生的表达能力有所欠缺,所以让学生说的过程就是帮
助他梳理思维的过程。

最后,利用微视频对凑十法进行讲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认识。

设计意图:像这样学生在充分经历了算法多样化的过程之后,还需要进一步经历优化算法的过程。

凑十法非常重要的计算方法,进行算法的优化,很有必要。

学生拥有了算法多样化和优化的基础,今后进一步学习8加几、7加几就比较容易了。

本环节预设时间为: (10分钟)
第五个环节:巩固强化;拓展思路
设计意图:这是巩固练习的环节。

练习设计层层推进,首先出示摘苹果的游戏,长时间的学习,学生感到疲劳,利用这一活动,缓解学生压力,调动积极性。

接着出示熟悉的球和牙刷图,通过移一移的动态画面,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凑十”的简洁,然后通过每一位学生的圈一圈、算一算,扎扎实实地落实到每一位学生,学生在数形结合的练习中对“凑十”进一步加深理解。

最后利用小卷对学生进行全面检测。

学生在积极的思考过程中,体验掌握知识以及战胜困难后的快乐。

最后全课小结,先让学生说说这节课里学会了什么?解答这些题你最喜欢用哪种方法?最后让学生把今天所学说给爸妈听,这样既抓住了本节课的重点,又首尾呼应,对学生进行了积极的评价,使学生在满怀成就感的喜悦中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以上是我对“9加几”这部分内容的分析和教学设想。

(五)说板书设计
由于学生认识的字较少,老师能从学生角度考虑,充分利用图形和拼音来
展示内容。

这些方法都是学生自己探索出来的,把它们板书在这里一方面是帮助学生梳理他们思维的过程,另一方面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果获得成功的体验。

(六)说课堂评价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新课程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提倡以学论教,主要从学生的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动手能力、知识掌握4个方面进行评价。

(七)说课程资源的开发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们已经意识到数学课程资源不仅仅局限于数学教材。

因而,作为教师的我们要经常有意识地挖掘和利用身边的资源,使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1.有效地挖掘和用好教材资源
教师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标、教材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

本节课充分利用投影、课件、小棒等教具,以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形式,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中发现数学,感受数学。

2.创造性的开发好利用其它教学资源
(1)及时捕捉课堂生成资源
(2)充分利用《动感数学》、实践作业等课外资源
(3)合理利用微视频媒体中的资源
(八)最后我说一说这节课的得失:
纵观整节课,我们可以看到有以下几个优点:
第一点:充分体现我校的计算教学模式。

第二点: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了算法,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三点:尊重学生的已有经验,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

在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时,先独立思考有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再组织交流,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学习、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从而保证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不足:学生汇报时教师要在细节处加以指引,一般10根小棒捆成一捆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体会“满十进一”为下一步的进位加法做好知识储备,教师最好加以指引。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老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