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二节基础巩固一、单项选择题(湖北调研)下面是商品等级与中心地等级关系表和中心地市场区域图。
读图表完成1~3题。
中心地A B C商品等级1 √2 √3 √√4 √√5 √√6 √√√7 √√√8 √√√9 √√√1.关于中心地等级的比较,正确的是(C)A.B<A<C B.A<B<CC.A>B >C D.B>A>C2.图中甲地居民要购买4、5级商品,应去的中心地最适合的是(A)A.B1B.B6C.C6D.A3.下列商业部门与图中中心地对应正确的是(D)A.A:珠宝行B:家具商店C:早点店B.A:高级家电商行B:五星级宾馆C:家具商店C.A:五星级宾馆B:早点店C:珠宝行D.A:五星级宾馆B:高级家电商行C:早点店【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城市等级。
由图表可知,A中心地有B、C中心地所没有的等级更高的商品,可推断出A中心地服务范围最大、等级最高,B中心地次之,C中心地等级最低。
第2题,本题考查不同规模中心地的服务范围。
由图可知,C中心地没有4、5级商品,甲地居民要购买4、5级商品,应去A或B中心地,从距离上看,甲地距离B1中心地最近。
第3题,本题考查不同中心地的等级和服务范围。
五星级宾馆为高级中心地的商业部门,珠宝行和高级家电商行为中级中心地的商业部门,早点店和家具商店为低级中心地的商业部门。
(2018·郑州模拟)法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在欧盟国家中较为典型。
历史上,法国长期高度中央集权,巴黎一直是其政治中心。
法国的人口、生产、服务活动高度集聚于巴黎,大巴黎地区人口数量为第二位城市里昂的7倍以上。
20世纪60年代,法国选择了若干边缘城市集聚区建立“平衡城市”,阻滞人口和产业向巴黎集中,以消除巴黎与其他地区之间发展的高度不平衡问题。
读法国“平衡城市”影响范围示意图,回答4~6题。
4.法国人口高度集聚于巴黎的主导因素是(D)A.地形B.资源C.交通D.政治5.法国建立“平衡城市”的主要目的是维持边缘城市集聚区的(D)A.服务门槛B.服务种类C.服务等级D.服务范围6.“平衡城市”规划的主要目标是优化法国城市的(B)A.空间结构B.规模结构C.产业协作D.城市化进程【解析】第4题,材料中提及巴黎一直是法国政治中心,人口高度集中于巴黎,则主导因素是政治。
第5题,通过扩大边缘城市的服务范围,来吸引周边人口集聚在边缘城市附近,从而阻滞人口和产业向巴黎集中。
图示阴影部分为“平衡城市”影响范围,没有提及服务种类和服务等级。
第6题,“大巴黎地区人口数量为第二位城市里昂的7倍以上”“阻滞人口和产业向巴黎集中,以消除巴黎与其他地区之间发展的高度不平衡问题”,体现的是城市规模结构的差异。
7.近年来,苏州市沿江地带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基础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
下图中的Ⅰ、Ⅱ、Ⅲ示意苏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走廊。
正确表述图中城市等级或服务范围的是(D)A.苏州市有4个城镇等级B.昆山服务范围最广C.常熟、张家港、太仓的服务范围层层嵌套D.苏通大桥建成通车后,苏州市的服务范围扩大【解析】本题考查城市等级及服务范围的相关知识。
苏州不是省会,没有4个城镇等级。
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愈大,昆山等级低于苏州。
常熟、张家港等级相同,服务范围并不嵌套。
很显然苏通大桥建成通车后,苏州市辐射影响的范围变大,故选D。
二、综合题8.下图A、B分别是濒临海洋的两个港口城市。
它们都能从外地运来当地稀缺的商品进行销售。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
①A、B基本上是相同等级的中心地。
(√)②A、B有各自的服务范围,它们的服务范围不会重叠。
(×)③在甲图中,A中心地服务范围的主要延伸方向是矿场,B中心地服务范围的主要延伸方向是农场。
(√)④在甲图中,A、B两中心地的服务范围以各自为中心,均衡地向四周扩展。
(×)⑤在乙图中,通常情况下A中心地服务人口大于B中心地的服务人口。
(√)⑥在乙图中,B中心地的服务人口肯定不包括A中心地的居民。
同样,A中心地的服务人口不包括B中心地的居民。
(×)(2)试分析甲图中矿场和农场的聚落发展比A、B缓慢且规模小的原因。
__主要是因为矿场和农场所在地区的交通区位不如A、B两中心地优越,且城市职能比较单一。
__(3)乙图中,原矿场和农场的发展有可能达到甚至超过A、B两中心地的规模和等级,试分析原因。
__由于A、B两地的发展,使它们各自出现用地紧张、污染严重,劳动力费用高等问题。
随着交通网络不断发展,A、B两地部分城市职能向原矿场和农场以及沿交通线各聚落(中心地)扩展、疏散,寻求新的服务范围,促进新中心地的形成和规模扩大。
__ 【解析】第(1)题,A、B两港口城市级别基本相同,一个城市的服务范围没有明确的界线,相同级别城市的服务范围在空间上可能会发生重叠。
受交通线路的影响,图甲中A、B两城市的服务范围分别向矿场和农场延伸。
图乙中,两条重要线路通过A城市,会使A 城市的服务范围扩大,而B城市只有一条重要线路通过,服务范围相对要小。
由于受习惯、交通或其他因素的影响,A城市的人口也可能到B城市接受服务,反之B城市的人口也可能到A城市接受服务,也正因为如此,两城市的服务范围才会发生重叠。
第(2)题,A、B 是港口城市。
交通区位比矿场和农场好,发展快;矿场和农场作为矿产地和农业基地,提供的服务种类单一,制约了其发展。
第(3)题,随着原矿场和农场交通条件的改善以及作为老城市的A、D两地的衰落,矿场和农场的规模有时能达到或超过A、B两城市。
综合提升一、单项选择题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城镇的不同等级规模图”(图甲)和“某个区域的城镇等级规模图”(图乙)。
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体现出城镇规模、等级、数目之间的关系为(B)①城镇规模越大,级别越高,数目越多②城镇规模越大,级别越高,数目越少③城镇规模越小,级别越低,数目越多④城镇规模越小,级别越低,数目越少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④2.关于甲、乙两区域的城镇规模体系的差异的说法错误的是(C)A.甲、乙区域同级别的城镇相比较,甲区域城镇规模较大,乙区域城镇规模较小B.甲区域次级城镇有2个,乙区域只有1个C.甲区域同级别的城镇数目都多于乙区域同级别的城镇数目D.甲、乙区域同级别的城镇相比,乙区域的城镇服务对象和辐射范围较小【解析】第1题,图中的信息可反映出,城镇规模越大,级别越高,数目越少;城镇规模越小,级别越低,数目越多。
第2题,从两区域的规模体系可以看出,同级别的城镇相比较,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规模大,所以其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要比乙区域大;甲区域和乙区域都只有一个一级综合服务中心,但次级综合服务中心甲区域有2个,乙区域有1个;同级别的城镇数目甲区域明显多于乙区域,故其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要比乙区域大。
3.有关济南和烟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A.烟台能提供的服务职能济南一定能提供B.济南能提供的服务职能烟台一定能提供C.烟台的服务范围比武汉小D.济南的中心地等级比烟台高【解析】作为中心地,济南的级别比烟台高。
下图为“甲、乙、丙三个服务中心的服务范围示意图”,读图完成4~6题。
4.下列商业部门与图中服务中心甲、乙、丙的服务职能依次对应正确的是(C)A.汽车销售、珠宝商行、星级宾馆B.高档电器、早点铺、星级宾馆C.星级宾馆、家用电器、早点铺D.早点铺、星级宾馆、家用电器5.有关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D)A.甲对顾客的吸引力超过乙,人们寻求服务总是优先考虑甲B.到乙地寻求服务的人不会再到甲地寻求服务C.位于丙地的人寻求较低等级的服务时会优先选择乙D.实际情况下,甲、乙两地的服务范围都不是固定的6.该地区未来的道路规划如图中所示,有关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 A.乙地的城市等级将来会赶上甚至超过甲地B.导致甲地未来衰落的原因是资源的枯竭C.合肥的兴起与乙地情况类似D.乙地的城市等级将来绝不会超过甲地【解析】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丙三地服务范围依次减小,服务职能级别依次降低;第5题,实际上一个城市的服务范围是不固定的。
第6题,乙城市未来有铁路和高速公路通过,服务范围会进一步扩大,其等级可能赶上甚至超过甲地。
读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一个地区的城市聚落分步进行模式化处理得出的图像,其中有省政府驻地、地级市政府驻地、县政府驻地、县级市政府驻地,甲区域分布着若干乡村聚落,回答7~8题。
7.图示地区,等级最高的城市是(D)A.a B.bC.c D.d8.甲区域的居民可以沿图示箭头到达附近城市寻求服务,通常情况下,到达频率最高和最低的城市分别是(B)A.u和s B.u和tC.v和s D.v和t【解析】第7题,一般等级越高的城市,在区域中数量越少;图中d代表的城市数量最少,级别最高,可能是省会城市。
第8题,距离越近,到达频率越高,甲区域距离u城市最近,故到达频率最高;s是省会城市,与地方城市联系密切,所以甲区域居民到达的机会较多,而t城市为一个孤立的城市,且在甲与s之间有一个距甲较近的与t同等级的城市,故甲区域与t之间联系松散。
二、综合题9.山东半岛城市群已初具规模,最近,济南都市圈的建设也提上了日程。
济南都市圈以济南为核心,包括泰安、莱芜、聊城、德州、滨州5个城市。
这两大城市群的建设,必将大大提升山东省的地位。
读“济南都市圈”和“山东半岛都市圈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济南都市圈规划中的城市级别包括__两__个层次。
山东半岛都市圈中服务范围最大的城市是__青岛__。
(2)济南作为山东省的中心城市,与它的地理区位是分不开的,经过济南的铁路有南北向的__京沪铁路__,东西向的__胶济铁路__。
(3)“大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大,应加快滨州、德州等中小城市的建设步伐,使之成为像济南一样的大城市或特大城市。
”这一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__不正确。
每个城市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服务范围,一定的地域内也有与之相适应的城市规模。
盲目扩大城市规模,不利于城市的良性发展。
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