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日动画比较

中日动画比较

日本动画:日本动画的动画风格特征与美国
动画不尽相同。

日本动画以对比鲜明的画面,个性化、
多姿多彩的图像,以及鲜明的角色性格为特色。

故事
通常有着各种不同的故事背景,针对较大范围的观众
群。

日本动画的传播手法多种多样日本动画常常受到
日式漫画的影响。

日本动画中藤子.F.不二雄的《哆啦
A梦》(见右图),迄今已创作超过四十年,而且还曾
登上过《时代杂志》,可说是卡通里的常青树。

中国动画:中国动画曾无比地辉
煌过,这也证明中国动画是有实力的,有适合它发
展的艺术规律。

对中国动画发展脉络有一个了解,
对今天的动画创作是大有裨益的。

既可从中借鉴吸
收优良传统,又可发现总结中国动画的不足之处,
找到一条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的发展道路。

在日本动画开始熠熠生辉的今天,中国动画却发展平平,在日本动画大量涌入中国市场之时,中国动画锋芒倍减,甚至黯然失色。

大量的观众市场被日本动画所占有,人们甘愿成服于日本动画的裙摆之下,较之日本动画,中国动画究竟输在了哪里?这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看:
1、从民族观角度看中日动画的区别
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模仿的民族。

日本人没有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对外来文化的吸收无原则性,兼收并蓄,并且对外来文化进行分解、还原,抛弃不实用的东西,把他国的经验与本国国情结合,发展出自己的独特文化体系。

这也造成了日本人思想表象上的混乱和民族性格上的矛盾。

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至于中国,从对特有的传统佳节——中秋节的重视程度就能看出,中国更注重的是故事结局的和美。

自古“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教条让中国人认为苦难之后又见彩虹才是圆满、美好的。

因此,中国的动画甚多不会将“毁灭”放入其中。

但和美与凄美相比,前者只能让人暂时满足,而后者却能让人感觉意犹未尽。


是日本动画自然成为了观众的回味。

2、动画的原创性和制作技术
由日本东映公司制作的系列动画《数码宝贝》(见右下)我想很多人都看过,其中的“亚古兽加布兽”等让人们记忆犹新,但是近几个月来热播的《晶
码战士》(见左下)让人看了后就有一种幼稚的感觉。

同样都是可爱的怪兽,可是日本动画中的却给人以真实的感觉,可是中国动画却让人感觉一切都很假,没有真实感。

2 、从文化角度看中日动画的区别
由于两次文明开化,日本文化里面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

一次是“大化改新”而得的“唐化”;一次是“明治维新”而得的“欧化”。

“唐化”,既是被中国唐朝文化所化,唐朝尚武的精神,不付侵略性。

在唐朝衰落后,日本文化开始了潜移默化的转折。

当近代欧洲进入了帝国主义时代,极具扩张性的文化在日本文化里膨胀起来,使日本的“大和魂”意识得到增强,此时正为“欧化”。

就这一点来看,日本的很多动画都多少带有神话幻想色彩,有别与中国动画之寓言神话的慢条斯理,日本的科幻动画来得更野性、霸道、有冲劲。

在“欧化”思想的影响下,日本动画打破了“唐化”传统道德上的束缚,在取材和编撰上就比中国动画的内容形式开阔得多。

4、从商业角度看中日动画的区别
日本动画更考虑到了高中生和低年级大学生的精神需求。

所以,日本动画就应其所想,通过动画中的情节或人物,从视觉,听觉等直观、快捷的满足他们
在现实世界中无法满足的各种幻想,亦达到一种精神依托。

而这一点恰恰是日本动画抓住的重要商机所在。

这些方面,中国就很薄弱。

中国动画更多的是走低龄教育路线,注重动画的教育意义,面对低龄儿童,不论是内容情节、叙事结构或画面精细度都不会有太深入的追求。

因而中国动画成为儿童的专利,更多的大龄观众市场则被日本动画所占有。

近年来中国的动画的副产品也开始有所发展,但是仍挣脱不出低龄市场的束缚。

日本动画的优缺点分析
不可否认,在商业制造中,出于营利目的日本商业动画中大量充斥着色情、暴力、血腥、非伦理等内容低级、毫无内涵,为满足人性欲望而制订的情节和画面。

这都是日本动画中的糟粕,是商业动画在生存和发展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的。

这些动画纵容了人性身心的扭曲变态,同时影响青少年的思想健康。

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或支持了日本色情业的泛滥。

而日本动画能长期存在并发展的如此之好,也不可否认其中存在着优点:
5.人物塑造和场景刻画方面
破格的人体比例,创造了一种全新的为人所乐意接受的审美角度;服饰、道
具的绚丽修饰也让画面美感倍增;人物性格
的深入刻画使角色更有灵魂,更具真实性。

场景的细腻刻画以宫崎峻的动画为
例,不论宫崎峻的哪部作品,场景的刻画都
做的很细腻、耐看,《风之谷》(见右图)中
对虚构世界的描绘更是精美至极。

他的作品
仿佛每隔一端时间看一次都会发现新的小
细节,让人百看不厌。

6.强化自身素质
首先是在自身上下功夫。

在各国动画随技术的发
展而日益完善之时,中国动画在大体形式上的循规蹈矩
让动画作品与国外精湛的技艺相比,尽显陈旧粗陋。


观众文化修养的提高,中国动画已
不能符合广大观众群的需要。


是,开始尝试走新的路线,效仿国外的动画以求更新发展。

《大耳朵图图》(见右下)就是典型的一个效仿作品。

从绘画技法、背景、摄影、特技、音乐到人物结构、情节进程、气氛渲染、情感流露等等都可以窥见《蜡笔小新》(见左上)的影子。

7. 借鉴他国优秀做法和经验
模仿不是坏事,日本就是个典型。

日本人天生就具备很强的模仿能力,重
要的是他们同时还具有再造能力。

当年《铁扇
公主》的创作动机是为了宣传抗日,结果却影
响了一个庞大的动画帝国的诞生。

七十年代末,
手冢治虫的《铁臂阿童木》(见右图)在中央电视
台一经播出,不少中国观众便深受触动,至今
我们仍能见到一些物品的装饰图案有阿童木的
形象。

同样是模仿借鉴,手冢治虫在吸收了《铁扇公主》各方面技术优点、表现手法之后,经过自己的创新再造,将《铁臂阿童木》完全转为了日本自己的动画,没有人会在看《铁臂阿童木》的同时想到这部片子与《铁扇公主》的渊源。

这是中国动画在发展过程中应当学习之处。

借鉴不等于单纯模仿或一味抄袭。

8加强本国产业政策支持力度
中国政府在政策上实施行政干预。

对于国外动画特别是日本动画在各电视台的热播,中国广电局于2006年9月1日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电视动画片播出管理的通知》要求,全国各级电视台所有频道每天17时至20时的黄金时段,均不得播出境外动画片和介绍境外动画片的资讯栏目。

对于此规定,看似有效的限制了国外动画在中国的肆虐,但现代通信技术的发达,国外动画仍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渗透。

这不能作为挽救中国动画的长久之计。

因此,在对国外动画加以限制的同时,中国更应该反省自身存在的根本问题。

参考文献
[1]刘璐.中日两国动画比较[J].比较研究.2006(11):33-36
[2]日本动漫编年史(社会科学版).2005(22):5-48
[3]程文静,汪开庆.中日动画之比较及其启发[J]. 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学报.2007(1):12-17
[4]俞英,金高华.卡通造型设计[J].东华大学出版社.2004(11):201-268
[5]刘建.映画传奇:现代动话设计[J].上海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3):16-23
[6]林良敏.日本动画电影的成功之路[J].(社会科学版).2006(2):45-5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