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作文优质课竞赛
-----写作《学习抒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抒情方式及作用。
2、学会借景抒情的写法,作文能做到情景交融。
3、通过阅读、交流、展示让学生逐步学会欣赏自我,热爱生活,抒发真情。
4、学会理性的思考,真实抒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抒情方式及作用。
2、学会借景抒情的写法,作文能做到情景交融。
教法学法:自主、合作、探究,练习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春天到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在你踏春、赏花、爬山、走亲访友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万物中的美?请你说说哪一种景物吸引力你,是因为什么吸引你的。
(雕塑家罗丹:“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
发现了美,你该如何赞美她呢?
二、赏析下面两个片段。
片段一:我能感觉到妈妈并没有出去,她好像站在了我的床前。
我微微睁开眼,妈妈果然站在那里,手里抱着毛毯,眼睛静静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世界上任何形容母亲的好词加上都不为过。
我曾经在一本书上读过一篇文章,说所有的母亲都喜欢在孩子睡觉时端详他们……?
片段二:我能感觉到妈妈并没有出去,她好像站在了我的床前。
我微微睁开眼,妈妈果然站在那里,手里抱着毛毯,眼睛静静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那是第一缕晨曦对娇花的抚弄,那是三月里的春风对碧水的温柔,那是夏日晚霞对嫩柳的辉映,那是月光对修竹的依恋,那是冬日里的朝霞与小草的交谈,妈妈呀,我愿在您温柔的怀里甜甜如梦!
你觉得哪一个片段写得好?
•(片段二之所以比片段一好,就在于作者在叙事之外运用了一种表达方式使文字充满情意和张力,这种表达方式叫抒情。
)
二、什么是抒情
(一)、抒情,就是对主观感情的抒发和表达。
表达方式除抒情外,还有记叙、描写、议论、说明。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我们写文章,总要表情达意,直接或间接地抒发和表露作者的感情,这就是抒情。
?记叙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人物或事物、描绘景或物的过程中,用饱含感情的语言,把自己内心的情感(或喜或悲,或热爱或厌恶,或赞美或批评)抒发和表达出来。
(二)、从情感的表达方式上讲,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之分。
1、“我爱你,中国!”这是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比较直白、热烈,多用带有浓重感情色彩的判断句、陈述句等,同时经常会在句中使用感叹词,如“好美啊”、“真想你呀”。
直接抒情还经常用于作者感受最深刻、感情最强烈的地方,以精练的语言表达浓郁的感情和强烈的感染力。
间接抒情常用方法
2、间接抒情则比较含蓄。
它往往借助于叙述、描写和议论等手法来抒发感情。
如“蓝蓝的天空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1)、有的借人抒情,通过对人物行为的描写来表达。
如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写到:“妈妈欣慰地笑了。
她的眼睛亮晶晶地、盯着我看了很久很久。
”通过对妈妈笑了、眼睛亮晶晶地、盯着我看等行为描写,来表现妈妈因“我”的进步而高兴、“我”因自己的行为使妈妈欣慰而自豪的情感。
(2)、有的借物抒情,在对事物状态的描摩中抒发感情。
如:“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3)、有的借事抒情,将主观感情隐藏在对事件的记叙之中。
(4)、有的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通过描写景物来达到抒情的目的。
(5)、有的是通过议论抒情,把自己真实的思想情感寄托在几句点睛式的议论之中,如“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
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
他是多么劳苦!”
三、什么是借景抒情
所谓的借景抒情,是指作者把自己内心要表达的某种情感蕴含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借景物来抒发感情的一种方式。
在这其中,情由景所背负,景为情而浸蘸,情是灵魂,景是载体。
例:那春日的杨柳是否让你油然而生依依难舍的情意,那夏日的荷花是否让你昂然而有蓬勃似火的热情,那秋日的雁影是否让你骤然而起恋亲思归的幽思,那冬日的松梅是否又让你勃然而添披荆斩浪的勇气?
四、理解“借景抒情”
《春》中作者借助对江南春景的描写,抒发自己喜悦的心情。
《土地的誓言》中通过对东北景色的描写,表达出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和热爱之情。
五、课中检测(总结反刍、当堂检测)
1.音乐响起,欣赏几组春暖花开、姹紫嫣红、秋高气爽、银装素裹、细雨绵绵的风景图片。
春天到了,田野里、山涧中开满了各种花,你有留心过吗?你有动笔的冲动吗?面对如此美景,我们用手中的笔,心中的情,写一篇150字左右景物片段。
(也可以写发生在其他季节里的故事)
2.学生写完,分别选好、中、差三个等级的作品全班品析。
3.教师出示自己的小片段,和学生进行对比,让学生更加明确自己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的掌握抒情方法。
四、总结:
1. 借景抒情的作用:
烘托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交代背景;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作品主题。
2.怎样写好借景抒情的文章?
(一)、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的特征
仔细观察才容易抓住特征进行描述。
世上景物都有它自己的特点,正是这些特点决定了事物之间的区别,如果离开了这些特点,我们就无法把某一特定的景物逼真地描写出来,必须对所写的景物有细致的观察和感受,要把景物描写得逼真传神,为抒情打好基础,做好依托。
(二)、合理安排写景的顺序
人们观赏景物都有一定的规律:有时按空间顺序:或定点环顾,或边走边看;有时按时间顺序:或从早到晚,或从春到夏;有时用逻辑顺序。
描写时也应该“顺其自然”。
例如:
每当早晨,透明的露水闪耀着......秋天的明丽。
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热烈的气息。
下午,太阳还没有落,.......明亮的带子。
(很明显的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
(三)、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1 :用拟人的手法
《济南的冬天》一文中“水也不忍得冻上,……”把冬天的多姿多彩描写得活灵活现。
2:用比喻的手法
《春》一文中写春花“红的像火……”、写春雨“像牛毛……”、写春风“象母亲的手一样抚摸着你……”。
这些比喻手法的运用,很好的表现了描写对象的特点。
3:引用、夸张、反问、排比等等。
(四)、做到情景交融
要把真切的感受融入所写的景物之中,使景物具有浓厚的思想和感情蕴涵,做到情景交融。
例如:《春》表达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济南的冬天》表达作者对济南的由衷喜爱,有时是直接抒发赞美之情,有时则是把感情融入到字里行间。
五、课后作业
请运用今天所学的方法,修改导学案上的作文《温暖的微笑》。
温暖的微笑
“刷刷刷……”那熟悉的扫地声又准时在楼下响起。
我朝楼下望了一眼,依旧是那个熟悉的身影,依旧是那一串连贯的动作——她身穿醒目的环卫工作服,手执大扫帚,弯着腰,正卖力地清扫着道路两旁的落叶及生活垃圾。
【先声夺人,由扫地的“刷刷刷”声引出主人公“她”。
】
我像往常一样背着书包走下楼,然后和她相视一笑。
她笑起来很好看,洁白而整齐的牙齿,还有一对浅浅的小酒窝。
(这里加一个修饰语----------------)每天早晨上学时,她的微笑也便成了我一天的开始。
【描写“她”的笑容带给人好心情。
】她是一名环卫工人,也是一个聋哑人。
她无法用语言表达出任何情感,只有用手中的扫帚,将自己对城市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展现出来。
一年四季从未间断。
(这里应具体描述四季的景象,该怎么描述?)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可她从未表现
出厌倦和疲惫。
【补充交待“她”对工作的热爱,对邻里的热情。
】【以上三段,均是为下文作铺垫。
】
又是一年隆冬将至,狂风呼啸而过。
我仍旧背着书包走下楼,耳边依旧萦绕着爸爸妈妈愤怒的争吵声,还有昨天老师责备的话语,好友因误解而递过来的冷眼……此刻,种种不快全都化作了劲厉的寒风,和我撞了个满怀。
【天气寒冷,“我”的心也冷。
】突然,那个熟悉的身影闯入了我的眼帘,她仍然穿着醒目的橙衣,用力挥动着手中的大扫帚。
“刷刷刷”,发出有节奏的声音(改为--------------------------------------)。
她看见我之后,依旧露出那个标志性的微笑。
这微笑真让人温暖!(改为--------------------)【“她”的微笑准时出现在“我”的视线中,让心情低落的“我”受到了感染。
这里是全文的高潮,应该浓墨重彩地写。
】
那个隆冬的清晨,因为有她温暖的微笑,而成为我最温暖的记忆。
【结尾点题。
】
六、教师小结
用你的生花妙笔,描绘出最美丽的风景;
用你的真挚情感,吟咏成最感人的华章!
板书设计:
选择恰当的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
抒情借人抒情
间接抒情借物抒情
借事抒情
借景抒情
通过议论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