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毕业设计说课稿

毕业设计说课稿

毕业设计说课稿【篇一:教学设计说课稿】《护士人文修养》信息化教学设计说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将要给大家展示的是《护士人文修养》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本次设计主要从教学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四个方面进行。

一:教学分析护士人文修养是护理学专业的入门课,是将社会学、文化学、美学、人际关系学应用于护理学科的一门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合格护士必备的人文素质。

它是提高护理队伍的人文素质的重要课程。

(一)学情分析1.该课程教学对象为护理学专业一年级的学生,均为女生,高中毕业后进入我院,好奇心强,表现欲望强,善于模仿,喜欢上网,喜欢参与性学习,但学习持续性不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和模拟实训。

他们刚刚接触医学知识,对职业岗位没有概念;有很强的同情心、爱心,这些都为培养其良好的职业素养奠定了基础。

2.参考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护士人文修养》,主编:史瑞芬。

教学资源主要是学院优质资源教学平台、学院思政网站、学院数字图书馆、科学文库等。

(二)、教学内容本章内容选自护理专业《护士人文修养》课程,参考了高职高专护理类十二五规划教材,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立足地区护理人才需求,结合学院现有设备优势,将该教材分为八章,本次章节教学的主要内容是绪论部分:人文为护理注入灵魂,要求学生了解及掌握人文、人文修养、人文关怀的概念和内涵;当前的人文忧患状况,医学人文缺失的原因;人文与医学科学的关系;护理人文关怀及护士人文修养的内涵。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人文科学的基本理论和人文修养的内容,熟悉护士应有的人文修养。

能力目标:学习及掌握提高护士人文修养的途径与方法,掌握人文科学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

素质目标:使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观,提高美学修养,掌握人际沟通的方法,自觉运用将人文关怀精神指导护理实践。

重点和难点:重点是解释人文修养的有关概念,理解护理学的人文内核;难点是确立正确的护理价值观和态度。

二、教学策略教学策略的选择是在充分结合了前面的分析结果之后,主要从信息化教学资源、教法、学法等三个方面出发进行了的优化设计。

就教法而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流程为创设情景,明确任务、问题引导、启发讨论、媒体运用、课后拓展,如模拟实训、巡回指导等教学法。

在学生学法方面,我们主要采取了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等学习方法。

教学手段主要是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进行了考虑:硬件方面主要采用了:一体化教室、多媒体设备、综合实训教室。

软件方面主要采用了:ppt电子课件、flsah动画、教学视频、精品课程等。

教学方法:教师采用了理论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提问诱导法、互动讨论法等。

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实施是本次设计的核心内容,首先我们打破了传统的内容编排形式,将原来简单传统的课程进行重构,依据护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要求,基于网络信息课堂教学理念,采用讲授、讨论、提问、案例为一体的多媒体教学法,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库和网络课程平台的教学资源,开展“课前预习、课上学习、课后实践”的教学活动。

重新设计了这三个递进的教学任务,实现了环环相扣,由浅入深,这种渐进式的教学过程更加符合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规律。

教学实施从课前、课上、课后三个环节进行,课前初探建立兴趣,课中的设计围绕教学单元,通过三个步骤开展教学活动,利用了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了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很好的实现了“做中学,做中教”,充分体现了老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后则通过拓展训练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一)课前准备老师布置任务: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通过教材与网络教学资料,预习相关内容;下发学习任务单;学生查找与本单元相关的图片、文字、视频。

(二)课上学习第一环节,看教学案例及相关视频:各小组同学展示课前收集的文档、图片、视频等资料,以此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老师根据同学们展示的情况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做到由表及里,学以致用。

第二环节,模拟实训:老师利用ppt,结合flash动画、视频等资源,给同学们下达三个任务,学生根据任务认真思考,并充分引导同学们进行举一反三。

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全面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重点与难点内容,梳理制作ppt电子课件,作为学习成果进行汇报并上交。

第三环节,互动评价:教师进行课堂实训即时考核。

1.在线了解评价系统对学生任务完成的情况作及时评价,2.回复学生提出的问题3.在线填写评价表最后教师总结并布置课后作业。

学生进行在线留言及在线填写教学评价表及学习评价表。

通过在线留言,及时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通过填写在线教学评价表及学习评价表,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及教师教学的情况,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教与学。

在评价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校园网《护士人文修养》精品课程网络平台进行。

(三)课后拓展教师在课程结束前10分钟或课后完成:1.在线测试2.制定护理措施3.制作板报4.志愿者活动。

课后拓展可以1. 培养学生持续学习能力;2. 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3. 考虑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发挥特长,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4. 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四、教学效果及反思设计总结:本次教学设计采用了“多种信息化” 的“教学手段” ,教学策略丰富、实用而新颖,突破了学生的认知障碍,优化了课堂。

本着“老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指导思想”,学生的技能不断加强,充分的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该教学设计的亮点在于:1.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优势,整个教学过程由护士人文修养的案例视频创设情境,通过flash、网络信息等多种技术,呈现了视频、动画、连线等多项信息资源,实现了学生递进、交互、自主、有趣地学习。

2.以生为本,突出岗位技能: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在专业基础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临床护理,让学生以临床护理思维思考问题,通过查阅资料,最终能制定按照护士人文修养的要求实施护理活动,为今后走向护理岗位奠定了基础。

再好的设计也会存在一定的不足,因为个别学生在分组活动时,太过于自我为中心,没能兼顾组中的其他同学,造成同学之间的不满等。

加之实训室内部的设计不利于小组活动的开展。

所以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可针对上述情况进行及时调控与调整,以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观迎批评指正,谢谢大家!【篇二:居室设计说课稿】:《居住建筑室内设计》课从宏观角度来讲,在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室内类型设计”课程包含《居住建筑室内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办公空间设计》三种类型空间设计课程,共计196学时;本课程是教学重点环节之一,占80学时;其中理论讲授10学时,设计实践训练70课时。

一、整体教学环节中的作用及特点:(一)本课程属于专业技能训练课类别,必修考查课。

前导课程为《建筑装饰制图》、《室内设计原理》、《室内设计程序》、《人体工程学》、《设计表现技法》、《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光环境》、《景观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后续课为《毕业设计》。

本课程的开设适应社会行业市场需求,学生所掌握的专业技能能够直接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有利于毕业后的就业。

本课的主要任务是运用前序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和表现技法,以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实际项目为切入点,完成真实课题的设计任务。

是对学生对前序课程内容掌握情况的考查和检验,为工程项目综合设计实践打基础,培养学生具备掌握真实项目的设计方法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居住空间设计的组织意识和设计过程中人文、环境、功能与施工工艺的综合能力。

(二)本课程的教学特点:1、实践题目切入,真题实做,现场了解客户要求2、网络交流。

利用ddc传媒网站,进行网络教学与交流。

综合教师所做的实际优秀案例,分析、启发学生的创意思维3、宽泛的教学参考资料。

该课程以实践为主,以多看、多交流为主线①学生与学生的小组研讨交流②学生与教师的交流③学生与网络的案例分析及交流④学生与用户的交流*有项目时可直接与客户沟通;无项目时按以前的项目进行虚拟的项目来做二、从微观角度来讲(一)教材:本课程教材选用《室内设计原理》下册,是室内设计与建筑专业教学丛书,本教材是由重庆大学陆震伟教授、同济大学来增祥教授编写。

“居住建筑室内设计”的教学内容在教材《室内设计原理》下册中第十二章,共三个小节。

1、理论部分教学内容及知识点第一节:设计要求与措施包含四个主要教学内容:居住建筑室内设计的使用功能及布局合理;风格造型统盘考虑;色彩、材质的运用;突出重点,合理利用空间;知识点:居住建筑室内设计的原则第二节:起居室、餐室与卧室包含三个主要教学内容:起居室设计餐室设计卧室设计知识点:起居室的功能布局起居室的界面设计餐室布置形式卧室的布局第三节:厨房、浴厕间包含两个主要教学内容:厨房设计浴厕间设计知识点:厨房空间操作顺序厨房设施基本尺寸浴厕间布局浴厕间界面材料2、实践部分教学内容及知识点(1)居住室内设计空间的调研阶段知识点:①空间类型,空间的组合关系,户型特点②用户家庭人口构成及相互关系③家庭人口的文化水平、经济收入、装潢的资金投入分配情况④家庭户主的特殊爱好,对室内环境装修设计的特殊要求⑤家庭人口的宗教信仰及生活习惯以上内容的调研主要是为居住空间的设计提供必要的设计依据及参考。

(2)设计的初步阶段知识点:①绘制平面图、设计草图、分析空间功能和客户使用方法及习惯②与客户沟通、交流③深化设计,平面图、立面图、效果图(3)设计的深化阶段知识点:①综合处理设计中的矛盾,重点解决各种功能不同空间的功能问题②施工图应更加准确、实用、规范,为施工者提供良好的施工依据(4)不同功能空间的设计要点知识点:①起居室:个性化②厨房空间:注意操作流程的顺序设计、尽量减少客户的“无效劳动”,提高厨房中的劳动效率。

③浴厕间:安全性,该空间的电源、电器的保护方法及措施,地面的防滑处理等。

④卧室:私密性3、本课程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前后的联系居住建筑室内设计课程在教材中是第十二章,是关于家庭装修室内设计的重要章节,也是学生学习室内空间设计的基础,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室内空间设计的基本要领。

虽然说本章节位置靠前,相对后面的部分要容易些,但从室内设计的角度来说,在实际设计工作中,居住建筑室内设计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专业领域,在行业中占有很大比重,可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章节。

4、教学大纲对这部分的要求(1)掌握设计的方法,认识设计与实践的意义。

(2)增强创作能力,特别是设计的应用与创造性意识的提高。

(3)培养对空间的设计意识,认清设计与工程实践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5、教学目标的确定(1)知识技能熟悉居住空间室内设计理论,设计表现,设计思维等,包括美术基础、表现图绘制、计算机空间模拟、采光与照明等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