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意见和函
意见是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的一种较为特殊的公文,适用范围较广:下级用它向上级反映工作中的一些重要想法和建议,以取得上级的支持或批转;上级用它对于某重要问题提出意见和处理要求,下级必须照此办理;平级或不相隶属单位之间,可用它来向对方提出建议、要求或答复对方所征求的对某项工作的意见。
意见是所有公文中唯一可以使用于上行文、下行文和平行文的文种。
作为上行文,应按请示性公文的程序和要求办理,写法与请示、报告相同。
对下级报送的“意见”,上级应作出处理或给予答复。
作为下行文,写法与指示性通知相同。
文中对贯彻执行有明确要求的,下级应遵照执行;无明确要求的,下级可参照执行。
作为平行文,写法与函和事务性通知相似,提出的意见供对方参考。
注意,除上级单位负责人直接交办的事项外,不得以单位名义向上级单位负责人报送“意见”。
函
函,即信件。
主要用于不相隶属单位之间、投资或合作伙伴之间相互商洽工作、传递信息、询问和答复问题、或向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请求批准事项以及业务主管部门答复审批事项等。
函的突出特点是简便、轻捷、写法灵活,因而行文迅速、使用频率高。
函的内容单一,一般是一事一函,开门见山,直接入题,因此篇幅短小。
按性质,函一般分为公函和便函。
两种函在写法与使用上略有不同。
一、公函
公函,作为公文的主要文种之一,是正式公文,内容多为正式的公务活动,用来陈述事物,告知事项,具有记事和凭证作用。
它与一般书信不同。
一般书信代表个人,文责自负,没有法定效力;而公函是代表机关的,文责不能由拟稿者自负,一经发出就会产生一定的法定效力。
因此,收到其他单位商洽、询问问题或请求批准事项的来函,均应及时复函表明态度。
公函的写法一般包括四个部分:
1、标题
标题必须能概括函文内容,通常是发文机关加事由加文种“函”字,如“唐山大学关于要求参加全国教学研讨会的函”。
比如在清华大学举办研讨会,清华大学收到函后,复函标题就可以写“清华大学关于举办全国教学研讨会等问题给唐山大学的复函”。
2、受文单位
写法同其他公文。
如唐山大学、清华大学等都可作为受文单位。
3、正文
开头简要说明发函原委。
如清华大学给唐山大学的复函开头写“某年某月某日来函收悉,关于贵校教师准备来我校参加此次研讨会问题答复如下:”。
中间部分要一一写清商洽、询问、答复或请求批准等有关事项和
具体要求,行文必须明确、具体而又力求简练。
有时可以说点道理,但不能过多论述。
若是复函,要注意针对性,对来函的意图予以明确、具体的答复即可,不宜提出执行要求。
还以刚才的例子说,清华大学的复函只要说明是否同意唐大参加以及注意事项,并说明研讨会的具体安排就可以了。
公函结尾的写法要看情况而定:要求对方答复的,常用“盼复”、“即请函复”、“请予研究函复”或“请速予函复为盼”;不要求对方答复的,则用“特此函达”或“特此函告,即希查照”;答复对方的,可有“此复”、“专此函复”或“特此函复,请查照办理”等等。
结尾之后,一般不用“此致”“敬礼”一类祝词。
4、成文日期和生效标识
同其他公文。
二、便函
便函,内容多为非正式的公务活动。
不受公文规定格式的严格限制,可以不拟标题,用一般信笺缮写,不必打印。
写法与一般书信大体相同,开头写收文单位名称,正文直叙联系事件,最后落款,写上日期,加盖公章。
便函不作为正式文件,在工作中使用比公函更为简便。
例如:非正式场合某人就某事前往某单位询问事项、联系工作,就可以用便函。
但必须注意,较为重要的事项不能用便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