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效率与公平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分配问题,但分析的视野应超越收入。
拉开收入差距,能够鼓励竞争、提高效率;收入差距过大,则会影响和谐、损害公平。
简单看,效率与公平问题就是人们相对收入多寡及其衍生的各种问题,但实际上,衡量社会公平程度不仅要看人们的直接收入,还要看人们得到的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不仅要看分配结果,还要看这样的结果是怎样形成的,看分配背后的规则和机会是否公平。
改革开放以来,平等竞争的市场经济框架基本建立,平等保护物权的法律制度逐步形成……这些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增进了公平。
特别是近年来,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打破垄断、消除户籍等身份差别、促进教育公平等正在稳步推进,从而将为促进公平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将对提高效率提供更为稳定的支撑,将对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起到基础性作用。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是一个现实问题,但分析的视野应超越眼前。
效率与公平,涉及人们的切身利益,是一个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现实问题。
但眼前的事情,往往需要放到更大的时空中去考量才能看得更清楚。
譬如说,效率如何、公平怎样,都是相比较而言的,而比较就不能局限于一时一地。
纵向比较我们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效率快速提升,创造的社会财富前所未有;横向比较又会发现,我们的发展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很低,资源利用率、科技贡献率、劳动生产率都有巨大的提高余地,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继续提高效率。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是一个矛盾问题,但分析的视野应超越对立。
按照经济人假定,人们经济活动的目的在于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在分配问题上就是要争得尽可能多的份额,而不会考虑这样对别人是否公平。
公平与效率并不是简单对立的,公平出效率,没有一定程度的公平,就不会有效率,也不会有福利增加。
另一方面,如果没有效率,没有财富增加,片面寻求所谓公平是没有意义的,或者说是更大范围的不公平,因为它剥夺了人们充分发挥各自才能、以追求更美好生活的权利。
也就是说,效率与公平在很多情况下并非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可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