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精选

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精选

语文中国古代文学、文化常识先秦文学生活中,尽管我们平凡,但不能因自己不卓越而自惭形秽,就算是芸芸众生中纵然我们不能脱颖而出,然而,只要我们依旧勤勉。

相信如果没有过春花的芳菲,那么秋叶一定要有花的绚丽。

1、儒家经典“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六经”又称六艺(《乐》后来失传,故后来陈五经)。

六艺有大六艺,小六艺。

小六艺是六种技术:礼、乐、射、御、书、术。

是具体培养人的人格和各种技能的。

大六艺,就是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典。

vbGnrtS。

2.历史散文。

《左传》(编年体)《战国策》(国别体)《国语》(国别体)“春秋三传”《左传》《谷梁传》《公羊传》。

E8aBG62。

(一)春秋时期1、《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由孔子编辑。

分风、雅、颂三个组成部分,使用赋、比、兴的手法。

《伐檀》《硕鼠》yuvebnj。

2、《论语》,记载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论和行动,由孔子的弟子编纂。

孔子(前551~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春秋时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论语》六则《季氏将伐颛臾》xZWfkcb。

3、《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比较详细的编年史,记载了春秋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大事,相传是左秋明所作。

《曹刿论战》《之战》0OOl4ET。

(二)战国时期1、《庄子》,庄周及其弟子所作,道家学派著作。

《庖丁解牛》2、《孟子》,记录了孟子的言行,为孟子及其弟子所著。

孟子(约前372~约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齐桓晋文之事》《鱼我所欲也》《庄暴见孟子》vXUWA4c。

3、《荀子》,作者荀况,战国时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劝学》4、《韩非子》,韩非和后人所作,法家的作品。

韩非,荀子的学生。

《扁鹊见蔡桓公》《智子疑邻》《五蠹》5、《吕氏春秋》,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编辑而成,杂家的代表作,以儒家、道家思想为主,吸收了墨家、法家等各家的思想。

《察今》《察传》f82eoGN。

6、《列子》,相传是战国时列御寇所作。

《愚公移山》7、《战国策》,记载战国时代各国游说之士的策略,作者不可考,由西汉刘向整理而成,共33篇。

《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冯谖客孟尝君》《荆珂刺秦王》v6aZvgg。

8、《楚辞》,西汉刘向收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汇集而成,共17篇。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年),楚国浪漫主义爱国诗人,《离骚》为代表作。

《涉江》两汉文学A.两汉散文①贾谊,世称贾生。

又称贾长沙,贾太傅。

著《新书》十卷。

《过秦论》、《论积贮疏》是他的代表作。

②司马迁,字子长,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

著《史记》首创“纪传体”,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

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③班固的《汉书》、刘向编订的《战国策》都名垂史册。

B.乐府民歌:乐,民乐;府,官府。

乐府原为汉代音乐机关所搜集的诗。

《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发展的高峰。

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编纂的《玉台新咏》。

魏晋南北朝文学④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桃花源记》《归去来辞》《归园田居》《饮酒》是传世之作。

⑤此外,诸葛亮《出师表》、范晔(yè)《后汉书》、陈寿《三国志》、王羲之《兰亭集序》、刘勰《文心雕龙》、郦道元《水经注》都名垂史册。

B.魏晋南北朝的小说。

(小说的发展期)①志怪小说以干宝《搜神记》为代表。

《干将莫邪》。

②轶事小说以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为代表。

《周处》。

四、唐代文学①“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腾王阁序》脍炙人口。

②“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

王维字摩诘,一位大诗人,著名“画家和音乐家”;人们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名作有《使至塞上》《山居秋暝》。

孟浩然是王维密友,名篇有《过故人庄》。

中国文学补充常识01、从中国上古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期间的文学,叫先秦文学。

02、神话产生在文字发明以前。

神话中充满了丰富的想象,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流传最广的神话是“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等。

03、《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总集,相传曾经由孔子编选。

04、《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西周至春秋中期各地方民族及朝庙乐章共305首。

05、《楚辞》为西汉刘向所辑,收有屈原、宋玉写的赋,因具楚地方声,故称《楚辞》,对后代文学创作有深远影响。

06、屈原是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

07、先秦散文是指秦代以前的散文,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类。

《左传》和《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

《论语》、《孟子》、《墨子》、《庄子》是先秦诸子散文的代表。

08、《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历史著作,在历史、文学和语言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09、《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学生的言行,由孔子的学生写成。

这部儒家经典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2、《孔雀东南飞》是中国古代杰出的长篇叙事诗, 叙述了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

17、“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北朝民歌《敕勒歌》中的诗句,描写了北方大草原的风光。

《木兰诗》是北朝民歌的杰出代表作,描写了女英雄花木兰代父从军的动人故事。

18、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山水诗派的开创者。

19、干宝的《搜神记》是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代表。

20、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是纪录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些人物言行和趣事的小品文,生动活泼,文笔简洁。

26、杜甫其它著名的诗歌有《三吏》、《三别》,以及《兵车行》等等。

33、唐宋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欧阳修、苏辙、王安石、曾巩”,前两位是唐代人,后六位是宋代人。

35、苏轼的著名散文有《前赤壁赋》、《后赤壁赋》,抒发了对历史上英雄事迹的感慨。

39、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合称元曲四大家。

在元剧作家中,以关汉卿的创作数量最多,影响最大。

40、《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是关汉卿的代表作。

41、《西厢记》是元代杂剧作家王实甫的代表作,讲述了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表达了作者“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美好愿望。

45、“三言”和“二拍”,代表了明代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冯梦龙编选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短篇小说集,简称“三言”。

凌濛初所编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简称“二拍”。

46、《牡丹亭》是明代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剧中描写了杜丽娘与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

48、清代昆曲艺术的代表作品是洪升的《长生殿》,写的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50、蒲松龄所著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以民间流传的故事为基础,以谈鬼写狐的表现方式,揭露和抨击了封建社会的丑恶,赞美了作者心目中理想的爱情。

51、《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的长篇小说,这本书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进行了深刻的讽刺和批判。

52、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和曾朴的《孽海花》合称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53、曹雪芹的长篇小说《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中最伟大的作品,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薛宝钗是《红楼梦》中最成功的艺术形象。

54、纪昀,又叫纪晓岚,清代学者、文学家,曾主持纂修《四库全书》。

《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纪晓岚的文言短篇笔记小说。

56、近代学者王国维著有《人间词》及《人间词话》等著作。

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1、古代男子年20行" 冠礼",女子年15行"笄礼 ",以示成年,这时才能取"字"。

2."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

"这是一幅写给141岁老人的寿联。

3.古代兄弟之间用"伯仲叔季 "表示排行。

"伯"表示最大," 季 "表示最小。

5. 古代的纪年法有三种:王公年次记年法、帝王年号记年法、干支记年法。

"淳熙丙申至日"采用的是年号干支合用记年法。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

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

6. 古代农历每月初一叫"朔",十五叫"望",月末一天叫"晦"。

7. 古代思想家用"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

9. "三教九流"中的"三教"是儒教、佛教、道教。

11.我国古代造字有"六书"之说,"六书"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12.古代有"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的说法,"四库"指的是经、史、子、集。

14.旧时文人的四大雅趣是琴、棋、书、画。

"岁寒三友"指的是松、竹、梅。

15.我国古代五声音阶由低到高排列,依次是宫、商、角、徵、羽。

16. "入则孝,出则悌。

""孝"指善事父母_,"悌"指善事兄长。

古代节日及有关习俗01、元旦:正月初一,亦称元日,有祭神贴桃符的习俗。

02、上元:正月十五,亦称元宵、元夕、元夜。

古代习俗在上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称灯节。

03、社日: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

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

春社在春分前后,秋社在秋分前后。

社日这一天,乡邻们在土地庙集会,准备酒肉祭神,然后宴饮。

04、寒食:清明前二日,即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有时是一百零六天。

相传起源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

每逢寒食节,人们要禁火三日。

05、清明:清明节的习俗主要是踏青和扫墓。

06、端午:五月初五,又称"端阳"、"重五","端"是"初"的意思。

据说与纪念屈原有关,又有了吃粽子的传统。

07、七夕:七月七日。

民间传说此日夜间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妇女们结彩楼,陈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

08、中秋:八月十五日。

八月十五在秋季的正中,所以叫中秋。

09、重阳:九月初九。

又称重九。

古人认为九是阳数,日月都逢九,称为重阳。

古人认为此日带茱萸囊登山饮菊花酒可以免祸,于是便有了这一天登高饮酒的习惯。

10. 除夕: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

除是除旧布新。

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