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解析几何》第4讲 圆的方程

《解析几何》第4讲 圆的方程

第八章
平面解析几何
第3课时
圆的方程
第八章
平面解析几何
1.圆的定义、方程 (1)确定一个圆的基本要素有哪两个? 圆心和半径 提示:_________________ (2)圆的标准方程、一般方程分别是什么? 2+(y-b)2=r2(r>0);x2+y2+Dx+Ey+ ( x - a ) 提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目 导引
第八章
平面解析几何
求与圆有关的轨迹问题时, 根据题设条件的不同常采用以下 方法: (1)直接法:直接根据题目提供的条件列出方程. (2)定义法:根据圆、直线等定义列方程. (3)几何法:利用圆的几何性质列方程. (4)代入法:找到要求点与已知点的关系,代入已知点满足的 关系式等.
栏目 导引
(x0-a)2+(y0-b)2=r2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在圆上;
2+(y -b)2>r2 ( x - a ) 0 0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在圆外; 2+(y -b)2<r2 ( x - a ) 0 0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在圆内.
栏目 导引
第八章
平面解析几何
2.已知实数x,y满足(x-1)2+y2=4,求x-2y的最小值与最 大值.
解:设 z=x-2y,也就是 x-2y-z=0. 由已知,圆心(1,0)到该直线的距离不大于圆的半径 2, |1-z| 即 2 ≤2, 2 1 +(- 2) 解得 1-2 5≤ z≤1+ 2 5, ∴(x-2y)min= 1-2 5,(x-2y)max=1+2 5.
栏目 导引
第八章
平面解析几何
与圆上点 (x,y)有关代数式的最值的常见类型及解法: y- b (1)形如 u= 型的最值问题,可转化为过点 (a,b)和点 (x, x-a y)的直线的斜率的最值问题. (2)形如 t=ax+by 型的最值问题,可转化为动直线的截距的 最值问题. (3)形如(x-a)2+(y- b)2 型的最值问题,可转化为动点到定 点的距离平方的最值问题.
栏目 导引
第八章
平面解析几何
弦长问题
(2013· 高考安徽卷)直线 x+2y-5+ 5= 0 被圆 x2+ y2 - 2x-4y=0 截得的弦长为( C ) A. 1 B.2 C. 4 D. 4 6
栏目 导引
第八章
平面解析几何
[解析 ]

依题意,圆的圆心为 (1,2),半径 r= 5,圆心到直
|1+ 4- 5+ 5| 线的距离 d= = 1,所以结合图形可知弦长的 5 一半为 r2- d2= 2,故弦长为 4.
栏目 导引
第八章
平面解析几何
2.直线 l 经过点 P(5, 5),其斜率为 k(k∈R),l 与圆 x2+y2 = 25 相交,交点分别为 A、 B.若 AB= 4 5,则 k 的值为 1 或2 . ________ 2 解析:直线 l 的方程为 y-5=k(x-5), 即 kx- y+ 5(1- k)= 0. 设圆 x2+ y2=25 的圆心 O(0, 0)到 l 的距离为 d,则 d= |5( 1- k) | , 2 k +1 2 25 ( 1 - k ) 10 2k 2 2 ∴ AB= 2 r - d = 2 25- = 2 . k2+1 k +1
2 2 D E D + E - 4F - ,- 4F>0,其圆心为 ,半径 r= . 2 2 2
栏目 导引
第八章
平面解析几何
2.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点 与_______ 圆心 的距离与半径的大小关系. (1)理论依据:______
(2)三个结论: 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点 M(x0,y0)
2+E2-4F>0) F = 0( 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目 导引
第八章
平面解析几何
温馨提醒:(1)圆的标准方程明确地表现出圆的几何要素, 即 圆心坐标和半径长. (2)方程 x2+ y2+ Dx+ Ey+ F= 0 表示圆的条件是 D2+ E2-
1- D+ F=0, 9+9-3D+3E+F=0,
栏目 导引
第八章
平面解析几何
25 E =- , 解得 3 F=-5.
D=-4, 25 ∴A、B、C 三点确定的圆的方程为 x +y -4x- y-5=0. 3
2 2
栏目 导引
第八章
平面解析几何
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
已知 M 为圆 C: x2+ y2-4x-14y+45=0 上任意一点, 且点 Q(-2,3). (1)求 |MQ|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n- 3 (2)若 M(m,n),求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m+ 2
栏目 导引
第八章
平面解析几何
本考题源于教材人教 A 版必修 2 P132 习题 A 组 T “求直线 l: 5 3x-y-6=0 被圆 C:x2+y2-2x- 4y=0 截得的弦 AB 的 长.”的变式.
栏目 导引
第八章
平面解析几何
1. (2014· 山东济宁高三质检)若直线 2ax-by+ 2= 0(a>0, b<0) 被圆 x2+ y2+2x- 4y+1=0 截得的弦长为 4,则 ab 的最大 值是( A ) 1 A. 4 C. 2 1 B. 2 D. 4
栏目 导引
第八章
平面解析几何
n- 3 (2)可知 表示直线 MQ 的斜率, m+ 2 设直线 MQ 的方程为 y- 3= k(x+ 2), n- 3 即 kx- y+ 2k+3=0,则 = k. m+ 2 由直线 MQ 与圆 C 有交点, |2k-7+2k+ 3| ∴ ≤ 2 2. 2 1+k 可得 2- 3≤ k≤2+ 3, n- 3 ∴ 的最大值为 2+ 3,最小值为 2- 3. m+ 2
2 2 由题意可得1 +(- 5) + D- 5E+ F= 0, D-E- 2=0
D+ E- 10=0 消去 F 得 , D- E- 2= 0 D= 6 解得 ,代入求得 F=- 12, E= 4
所以圆的方程为 x2+ y2+6x+ 4y- 12= 0, 标准方程为 (x+ 3)2+ (y+ 2)2= 25.
第八章
平面解析几何
3.已知Rt△ABC中,A(0,0),B(6,0),求直角顶点C的轨 迹方程.
解:法一:依题意,顶点 C 的轨迹是以 AB 为直径的圆,且 去掉端点 A, B,圆心坐标为 (3,0),半径为 3, 故直角顶点 C 的轨迹方程为 (x-3)2+ y2= 9(y≠ 0). 法二:设顶点 C 的坐标为 (x, y), 由于 AC⊥ BC,故 kAC·kBC=-1, y y ∴ · =- 1, x x -6 ∴ x2+ y2-6x= 0, 即直角顶点 C 的轨迹方程为 (x-3)2+ y2= 9(y≠ 0).
栏目 导引
第八章
平面解析几何
求圆的方程
根据下列条件,求圆的方程:
(1) 以A(1,2),B(-2,-4)为直径的圆. (2) 过三点A(5,0)、B(-1,0)、C(-3,3).
(3) 过P(0, -6)、Q(1,-5)两点,圆心 在直线x-y+1=0上.
栏目 导引
第八章
平面解析几何
解:(1)法一:设圆的方程为 x2+ y2+ Dx+ Ey+ F= 0(D2+ E2 D E - 4F>0),则圆心坐标为- 2 ,- 2 . 2 (- 6 ) - 6E+ F= 0
栏目 导引
第八章
平面解析几何
[解 ](1)由 C: x2+ y2-4x- 14y+ 45=0, 可得(x- 2)2+ (y- 7)2=8, ∴圆心 C 的坐标为 (2,7),半径 r=2 2. 又 |QC|= ( 2+ 2) 2+( 7- 3) 2= 4 2. ∴ |MQ|max= 4 2+2 2= 6 2, |MQ|min= 4 2- 2 2= 2 2.
栏目 导引
第八章
平面解析几何
x+ y+ 5= 0 圆心 C 的坐标是方程组 的解, x- y+ 1= 0 x=- 3 解得 , y=- 2
所以圆心 C 的坐标是 (- 3,- 2). 圆的半径长 r= |AC|= ( 0+ 3) 2+(-6+ 2) 2= 5, 所以,圆心为 C 的圆的标准方程是 (x+3)2+ (y+2)2= 25. (2)设过 A、 B、 C 三点的圆的方程为 x2+ y2+ Dx+ Ey+ F=0, 分别代入 A、 B、 C 三点坐标得 25+5D+F= 0,
栏目 导引
第八章
平面解析几何
法二:因为 A(0,- 6), B(1,-5), 1 11 所以线段 AB 的中点 D 的坐标为 2,- 2 , - 5-(-6) 直线 AB 的斜率 kAB= = 1, 1-0 因此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 l 的方程是 1 11 y+ =- x-2 , 2 即 x+ y+5=0.
栏目 导引
第八章
平面解析几何
与圆有关的轨迹问题 已知圆 x2 + y2 = 4 上一定点 A(2 , 0) , B(1 , 1) 为圆内一 点,P,Q为圆上的动点. (1)求线段AP中点的轨迹方程; (2)若∠PBQ=90°,求线段PQ中点的轨迹方程.
栏目 导引
第八章
平面解析几何
[解 ](1)设 AP 的中点为 M(x, y),由中点坐标公式可知, P 点坐标为 (2x- 2, 2y). 因为 P 点在圆 x2+ y2= 4 上,所以(2x-2)2+ (2y)2= 4. 故线段 AP 中点的轨迹方程为 (x-1)2+ y2=1. (2)设 PQ 的中点为 N(x, y),在 Rt△PBQ 中, |PN|= |BN|, 设 O 为坐标原点,连接 ON(图略 ),则 ON⊥ PQ,所以 |OP|2 = |ON|2+ |PN|2= |ON|2+ |BN|2, 所以 x2+ y2+ (x- 1)2+ (y- 1)2= 4. 故线段 PQ 中点的轨迹方程为 x2+ y2- x- y- 1= 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