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文化社会学论文论文题目:关于文化社会学的读书报告2011 年 6 月 16 日关于文化社会学的读书报告【摘要】文化不仅是构建文艺作品人物思想、性格的重要因素,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心理、情感、意志、思想、信念。
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方式。
行为方式等等,哪一点不是有意义的文化世界赋予的呢!我觉得谈中国特色,就不能不研究国情,因为无论是千千万万的老百姓,还是各级的领导人物,他们的思想及其整个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至今还没有完全离开中国几千年得传统文化。
文化是历史留给我们国家和民族的遗产,不管是把它看成富豪的家资,还是看做沉重的包袱:是动力是阻力,我们要建设一个现代化社会,都不能避开他无事他,只有从现存的文化基础上,才能开拓历史的新局面。
1【关键字】文化教化教育现状背景解决方法影响、意义【正文】社会是人的社会,文化是人的文化。
文化的概念众说纷纭,文化社会学的概念自然也是至今没有定论,我比较喜欢的文化的定义就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人们研究它分析它创立的一门学问就是文化社会学。
任何一门学科都涉及庞大的知识体系,但从来没有像文化社会学那样包揽或者涉及人类所创造的全部知识,哲学、历史、政治、法律、伦理、道德、宗教、信仰、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文物制度、风俗、时尚、以及种种物质文化就更多了。
文化社会学就是研究文化,研究社会的学科。
文化与社会化的关系上,首先文化影响人的行为规范,从小时候的父母的教育到长大后学校的教育还有在社会生活是接受的社会文化的教化经过教化的我们所形成的价值观总在影响着我们的行为规范;其次,文化可以造就人的心理和人格,心理、性格、人格都不是天生的都不是人生下来就有的东西,而是社会教化得结果。
人的做人之道主要是接受社会(包括家庭)用文化的教化,也要靠个人在文化环境中的修养。
所谓人格,就是一定社会文化赋予的思想,性格和行为。
人格的高下决定了文化修养的深浅,伟大的文化造就了伟大的人格。
一个人越是接受先进文化的教化、高深文化的教育,他的生物属性就越少,社会属性就越大,人格就愈高尚,愈伟大,愈脱离鄙俗的社会习气,文化不仅培养人的习性和气质,1文化社会学司马云杰山西教育出版社2文化学教程陈建宪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而且更重要的是指导人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
3人类社会经历了漫长的社会化阶段,不同阶段的教化内容和程度都不一样。
首先传统社会,其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都是建立在农业经济的基础上传统社会的教化内容主要是伦理道德观念,在封建社会里人们接受的社会教化主要是等级教育,纲常伦理等等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在封建时代,等级思想的目的不仅是为了维护封建等级制度,更是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大到君臣,小到家庭内部的和谐,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却发展成少数人的专制统治的思想工具。
现代的社会教化是从整个社会关系就职业伦理精神进行教育,在现代社会,现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人们所接受的初级教育是很少的,从出生之后没多久,小孩就会被送到幼儿园接受从小学到高中和更高的教育,现代社会的教化主要是学校和社会,而在人的教育中启蒙教育是十分重要的,着对人的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影响,在学校所接受的教育形成的价值观也会影响到社会的文化,从而影响到社会对于人的教化。
从而影响到人的行为。
当代中国的人格到底大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呢?1,腐败现象严重。
“对于自己手里的权力很清楚,但对于自己的义务就不清楚了。
” 这是对中国部分腐败公务员的真实写照。
唯亲是用,只要有权力,就要把自己亲戚安排在自己单位,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吗?中国每年揪出多少贪官,而到底揪出了百分之几呢?哪个贪官是一伸手就被抓的呢?大部分是事隔三年五年,十几年才查出来的,而更多的恐怕是永远也无法查出来了。
群众举报的贪官,到底有多少检察院能一查到底?恐怕大部分案件又是查一下就中断了,因为查下去恐怕会牵连到自己了。
2、环保意思不强。
你在大街上随手丢弃纸张、果皮吗?你随地吐痰吗?你乱倒垃圾吗?没有几个人敢大声说个不字。
在我们最痛恨的国家,日本,你很少能见到随手丢弃垃圾的,当街吐痰的几乎没有,很多公共场所地上连灰尘都没有。
我们自称高素质人才,但却连最基本的环境保护意识都没有。
中国人为了眼前利益,大量破坏森林、大量采矿、盲目放牧。
中国每年创造的GDP名列世界前茅而沾沾自喜时,却不意识到这是用中国人的血肉换回来的。
3,社会道德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差。
随地吐痰,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裸露身体,和进行不文明的动作等等;在车上看见扒手和车匪路霸,不见义勇为,只会紧紧握住自己的钱包。
路上看见打劫的,不去帮忙抓匪徒,也不打电话3文化社会学司马云杰山西教育出版社报警,反而远远的躲开,生怕伤害到自己。
出了车祸,不去不救人,反而一哄而上乱抢车上的物品。
有人房子着火了,不去帮忙灭火,却还幸灾乐祸的围在那里看热闹,给消防部门的灭火工作带来不便。
为了钱非法违法的事情都敢做,假奶粉、假酒、毒蔬菜、毒水果、毒海鲜,什么都做得出来。
这就是中国人?只要自己过得快活就行,不管他人死活的中国人…。
现在中国人的恶劣行为归根到底是中国的素质不够,文化教化太浅,教育的问题。
中国的教育关系到中国的教育体系问题,现在的中国的教育主要是应试教育重考试,轻素质。
中国教育培育出来的人,是理论很强的人但是实践创新方面确实非常的弱。
因此有的人说西方文化具有魔力,中国文化具有魅力。
无论是科学技术上的花样翻新还是说文化观念上的层出不穷,西方文化创造全立足于变字,尽管他们变出的花样有好有坏,但是就是这种魔力吸引了世界的眼球,吸引力中国人的眼球。
例如美国制造的好莱坞大片,虽然不是没布片子都那么有价值,但是其中不缺很多的富有技术,艺术,的大片如阿凡达,中国什么时候能拍出这样的大片呢。
技术达不到是个问题但是有没有那种创意呢?有人会问“为什么西方文化一直保持着应变能力,中国文化后来走向保守呢?其根本原因是社会经济状况和文化价值决定的。
中国教育教出来的人是很没素养的,因为它没有关注到人的心理的发展,所以现在中国即使有很多学历很高的人,但是素质并不高,反而还会把所学到的知识危害社会,但这并不是多数,但是从总体社会的道德素质来看,中国的教育并没有达到化人的作用。
中国人的性格不是不好但是为了适应现代化的发展,中国教育又要进行改变。
我们需要从哪里开始改变呢?教育家?社会?学生?在200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特别提出:“要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造就一批杰出的教育家”。
从蔡元培、陶行知、徐特立到当代的教育工作者,关于“教育家”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过。
确实,我们面临着这样现实而沉重的问题:为什么时代进步了,人文环境纯净、宽松了,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加大了,教育改革也步步深入,有关教育教学的理念也越来越多,像蔡元培、陶行知那样的教育巨擘却少了?甚至有人提出中国当代是否缺失教育家。
“人们通常认为的当代中国缺失教育家,是指缺乏像蔡元培先生那样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家。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与人类发展系系主任陈洪捷教授说,“但是,伴随着20世纪后期教育的科层化和理性化的深入发展,今天的教育体制已逐渐完善。
这一方面使得教育有了一个比较完整规范的保障体系,另一方面也使得个人理念的发挥空间变小了,成为‘个人英雄’式的教育家就相对困难了。
现在要在各种体制比较完备的情况下,靠单个教育工作者孤军作战,成为像蔡元培先生那样的大教育家,可能性并不大。
”“在以前那个艰难的时代,社会环境较差,文化教育事业不发达,所以整个文化教育的队伍很小,因此对社会发出呼声或者有新思想的教育家就容易脱颖而出;解放以后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国家对教育也很重视,教师们踏踏实实地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办事,教育变成了平平淡淡的事情,用不着像解放前那样逆潮流而动。
因此,在和平时期有更多的教育家,但又不被人们认为是教育家。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说。
“有13亿人口、2.5亿学生的当代中国没有教育家,无论如何都是说不过去,也与事实不符。
”顾明远进一步分析了造成人们“误读”中国当代教育家的原因,“这一方面是我们把教育家看得太高,要求太严了;另一方面我国目前确实缺乏一批既有系统的理论体系又能付诸实践的教育工作者。
很多教育实践工作者耕耘在教育第一线,培养了大批人才,但是不注意总结经验;有少数人有创新实验,也总结过经验,提出过一些自己的教育见解,但还不成体系;还有一部分教育理论工作者,他们大多从事教育理论研究,很少参与教育实践,他们有许多科研成果,但缺少实验的支撑、实践的检验,因此他们的理论还不能够影响我国教育的全局。
我心目中健在的教育家有吕型伟、潘懋元、霍懋征,等等。
”因而“教育家绝对不能离开自己的土地。
”谈到当前教育家的任务,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朱小蔓斩钉截铁,“中国当前的教育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如应试教育问题、教育的民主公平问题、孩子身心发展不健全问题等,这些都亟需当代教育家去努力解决。
教育家不能离开自己的土地,我们最需要能够正视中国自己的问题,克服中国自己的困难,形成能够解决中国自己问题的教育家。
”“当代中国教育家最需要有两方面的根基,一是中国文化的根,二是国际文化的视野。
”顾明远说。
另外,教育家的成长不是教育家个人的事情,需要有很好的制度环境、文化环境和舆论环境作保障。
顾明远认为,全社会都应切实地尊重教育,尊重教师,大力宣传教育工作者的优秀事迹;要倡导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实际工作者相结合,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指导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更要全面评价教师,不要只看他眼前的教学质量或者升学率的高低,尤其要重视他的教育理念是否正确,以及他所培养出的人才对社会的贡献有多大。
“教育家的成长需要全社会的包容和理解。
我们要明白,教育是一项有关人的事业,它不能用行政命令方式,也不能受商业规律的支配。
要让教育家在面对学习者时,能够潜心按照教育的规律办事,实现他们的教育理想、积累教育经验。
要让他们有时间做自己的事情,有发表自己独立看法的制度、环境。
”朱小蔓说。
“客观地说,在科层化的制度环境下,单凭一两个教育家是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
”陈洪捷说,“当前的学校已不再是过去封闭的‘象牙塔’,教师、学生都与社会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所以我们要从现实出发,既要倡导追求教育的理想,更要追寻办好教育的路子。
我们需要各个方面的教育家,包括教育行政家、教育理论家、教育实践家,更需要懂教育的教育决策者与教育研究者们充分沟通,共同实践,让优秀的教育理念产生实际效果。
在这个日趋规范的制度环境下,我们更需要依靠‘集体的力量’,造就‘集体英雄’式的教育家。
”4【总结】不管将来中国的教育改革何时才会成功,但是只要是能促进社会的发展,促进人的发展的改变,都是好的改变,但是这样的路还要走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