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目前教育现状分析和思考

中国目前教育现状分析和思考

关于当前教育现状分析与思考
教育就是一个国家最大的基础工程,需要国家的巨额投入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这个工程没有搞好,就培养不出有信仰、有道德、有理想且身心健康的人才,没有人才何谈民族振兴、何来国家富强。

教育所输送的人才不仅关系到国家其它投入的产出效果与效率,也就是社会资源与国家潜力的核心成分,一个国家亏待了教育就就是主动放弃了这个国家的未来。

可以说,中国近六十多年来的教育,尤其就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教育所培养的人的综合素质决定了当今国家与社会的面貌,即国家的信仰与国格、社会的道德与秩序、民族的个性与未来。

中国教育现状与建立文明强盛之国家以及与谐安康之社会对教育要求的差距非常明显,三言两语讲不清,百语千言道不明。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从根本意义上讲就就是教育所造就的人才这一首要国家资源之间的竞争,人才的内涵不仅仅就是拥有科技文化知识与基本职业技能,更重要的就是要具备能够提升国家文明、民主与法治所必须的符合人文人
道精神的信仰、道德与理想。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我国的教育体制也面临着新的发展阶段。

一方面,在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人们对先进文化的需求得到了更好的满足,从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另一方面,教育体制问题层出不穷,严重束缚了人才自由全面的发展。

教育体制问题亟待解决。

一、教育的不公,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几十年来,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

就就是这投入不足的经费,又把重点放在了城市,城市又放在所谓的重点学校与大学。

整个农村义务教育基础薄弱,校舍、师资、设备、经费问题,长期以来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但仍就是杯水车薪、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问题。

全国农村学校的危房一直就是各地方政府的一个心病。

二、学生的课业负担问题。

中小学生在校时间长,课后作业多,学习压力大,这在中国大多数学校就是普遍现象。

我们仔细分析,素质教育在中国提出与实施已有十多年,减轻学生心理与生理负担的口号喊了十多年,为什么学生的书包还那么重,学生还有做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试,如果说完全就是因为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教师观念还没有转变,或者教育教案改革力度不够造成的,
这显然有失公允。

其实,处于中国社会与历史这个影响巨大的背景下,中国教育所有的单一的改革与创新都就是苍白无力的。

在几千年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传统观念影响下,每个家长都迫切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让所有的孩子都去挤读书成才这一座独木桥,那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从何谈起,我们的教育部门如果不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岂不成了众矢之的。

在社会分工与回报并不完全公平、社会保障系统还不健全的现实社会,我们哪个家长能放任孩子成为一个简单的体力劳动者,面对严峻的生存压力与巨大的生活困难而毫不在意呢?家长的期望与社会评价使我们学校在传统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来回摇摆,不知何去何从,也造成了我们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的不平衡发展。

三、教育收费的问题。

教育收费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贫困学生辍学与教育腐败,对于这两个后果几乎就是千夫所指,可就是我们有没有考虑到教育收费就是谁造成的?办教育就是公益事业,应该全部就是社会投入,可就是我们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远远满足不了学校的教育教案工作需要,社会其她渠道的教育投入微乎其微,这种情况下,教育不收费何以生存。

多渠道筹措资金,就是我们教育行政部门经常对学校提出的要求,可就是校长不就是企业家,学校也不就是企业,不能融资,不能上市,拿什么筹措资金,只有取之于学生用之于学生。

教育腐败与其她行业
的腐败一样令人恨之入骨,那么滋生它的温床也与其她行业腐败一样在于制度与环境,都就是社会问题,并非教育本身能解决的。

四、关于“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就是有所遗憾的。

中国教育改革孜孜以求了数十年,却仍然没有摆脱“唯考试分数论”的束缚。

素质教育的东风吹进新鲜空气之时,就有一些“有识之士”大声疾呼,素质教育不就是不要教育质量,而就是要更高的教育质量。

这本来没错,却又被扭曲了,更高的教育质量,最好体现就就是更高的考试分数!
五、关于教育教案方面的问题
做好教育教案工作,就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更就是全社会的要求。

从有书读到读好书,社会对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教育教案质量、做好教育教案工作不仅就是内容与方法的问题,而且更需要的就是教师对现代教育教案工作的正确认识以及热心教育工作的良好的精神状态。

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怎么发挥?学生就是学习的主人,就是教案工作的落脚点与归宿,就是教案效果的具体体现。

教案工作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就是新课程教案特别强调的理念,其实,学生不仅要作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人,也要作教育的主人。

这个道理教育工作者都懂,教育者先受教育,教案者先行学习。

而具体实施教育教案工作中时,往往就
是两张皮,教育教案者把自己当作主人,要怎么教就怎么教,甚至人家怎么教我也怎么教。

我们知道教育工作对象主体就是有差异的,因此,教师在教育教案工作时,除了正确认识学生学习态度、身心特点、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不同,实施因材施教外,还要了解学生个体的最近发展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才能一步一步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应该关注以下几点:
1、教师教案不能“授之以鱼”,要“授之以渔”。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这比被动接受更有效、更受用。

2、教案要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余地,有一定的自我学习的时间与内容,这既就是当前特别强调的要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的要求,也就是发挥学生主体性所必须的客观条件。

3、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人有天生的惰性,学习又就是一项辛苦活,如果缺少动机,缺乏兴趣,就没有了积极性,想学好比较难。

有了学习动机,又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主动投入学习,才能学好。

4、教师要改变课堂教案方式,使课堂活跃起来,营造一个良好的有利学生主体性发挥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更多的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尤其要让课堂充分生成。

当教师的
不仅要关注生成,而且要激发生成,更不能回避生成。

5、教师要吃透课标要求,精心选择与科学处理教案内容,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知、能水平。

比如现在进行的新的学习方式就是“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应该就是学生自主能进行的学习,必须进行自主的学习;让学生合作的活动,应该就是需要合作,通过合作能解决的学习;让学生探究的活动,应该就是值得探究的,学生能探究的学习。

教育问题就是国家发展的基本国策中的一个问题,就是个大问题,它涉及到各个行业、产业、领域,方方面面、错综复杂,非一朝一夕所能治理、协调好的,我们在这里,只能粗浅地谈谈个人观念,不管对与错,终究目的只有一个,就就是希望国家早日实现科教强国,长治久安,国富民强,列入世界强国之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