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解题方法1.关注设问题中的限制词做选择题要注意设问中的限制性词语。
例如:是“根本”还是“一般”;是“直接”还是“间接”,是“主要”还是“重要”;是“决定”还是“影响”;选“对的”还是“错的”;是“政党”还是“政府”等等,把握好设问中的这些关键词对我们正确选择答案有很大帮助。
2.巧解设问中带“这”的选择题解此类题首先应该搞清“这”的指向性。
如果设问中“这”的前边是句号,则“这”指代整个材料,那就需搞清整个材料突出或强调的是什么。
如果设问中的“这”前边是逗号,则“这”仅指材料的最后一句话。
3.原因类选择题选出答案后要进行复查,由选择时的由果找到因到复查时由因推果,看因果关系是否成立,所选原因是否是真正原因。
这样可以确保答案准确,提高正确率。
4.排误法解选择题做选择题的一个基本方法是排误法。
即将本身错误的选项或与材料对立的选项排除。
5.作排异法解选择题投资股票是一项除了银行存款外,居民接触最早的投资渠道,但十多年以来随着股市的涨涨跌跌,股民的投资收益也潮涨潮落。
据此回答(1)~(2)题(1)材料主要表明A股票是一种高收益的投资方式B投资股票越早的人损失越大C股票投资的风险与收益并存D投资股票要比银行存款的收益大得多【解析】材料主要体现了股票投资的风险性和收益性并存。
材料中并没有表明股票投资具有高收益,A项不选。
B项错误,D项与题目无关。
【答案】C(2)股市具有极大的风险性和投机性,一旦出现失误或看不准大势,资金就会被套牢,从而造成巨大损失。
但国家仍要维护和发展股票市场,这是因为发展股票市场有利于①搞活资金融通②提高资金使用率③提高银行盈利水平④筹措建设资金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发展股票市场的意义。
银行盈利的主要来源是银行的贷款业务,故③不选。
【答案】B有些单项选择题可采取“排异法”,即排除选择肢体本身正确但却与材料无关即风马牛不相及的选项。
第1题中A、D项就是这种情况。
第2 题中③项也与材料无关,故带③的A、C、D三项不选。
6.因果关系选择题2009年3月16日财政部发行2009年凭证式(一期)国债300亿元,其中3年期210亿元,票面年利率3.73%,5年期90亿元,票面年利率4.00%,居民购买踊跃。
这是因为A在多种债券中,政府公债风险最小、安全性最高B现阶段居民只有政府公债这一种投资方式C国债收益较高,且无任何风险D国债可以取得利息和红利【解析】解答此题可用排误法。
B说法错误,我国居民有多种投资方式;国债也存在风险,所以C说法错误;国债不能取得红利,所以D 说法错误。
故选A【答案】A因果关系的选择题需运用逆向思维,由做题时的“由果找因”到选定后扣材料“从因推果”,看因果关系是否真正成立,所选题肢是否是真正原因。
以及是否因果倒置。
7.反向选择题下列关于商业保险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商业保险一般可分为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两大类B商业保险是用以补偿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损失的一项措施C商业保险是参与保险者个人及单位意志的体现D商业保险是一种针对风险本身的投资方式【解析】商业保险依据参保对象不同可分为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两大类,由于它是对风险本身的投资行为,因而可补偿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
商业保险不同于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具有强制性;而商业保险是个人意志的体现,具有自愿性。
故A、B、D说法正确,C说法错误。
【答案】C本题属于基础知识题,只要准确理解商业保险的有关知识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另外要注意,本题是反向选择,即选择错项。
有的高考题在设问中将“不正确”几个字下面加着重号,有的则不加,在此特别提醒考生注意。
反向选择题一般不难,只要找到错误所在就行。
这类题还有一个特点,命题者好扣字眼,如尊重客观规律,它故意写成主观规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各少数民族”写成“各民族”,民族“聚居地”写成民族“居住地”等,因此考生对反向选择题要格外留心。
简答题的解题方法1.简答题要明确设问指向性,问啥答啥简答题设问指向性相对比较明确,在答题时切忌乱撒网。
一定要从题目需要的角度及其考查的相关知识分析问题。
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往往知识点中的几个方面在材料中不一定都能同时体现出来,答题时材料体现几方面就答几方面,没有体现的则不能也不必回答,答了反而不好。
如果几方面全体现了,就要全答。
2.为何类材料题为何类材料题要一答原因;二答意义。
不要只找原因,不答意义。
当然也要做到具体题目具体分析。
确实没有什么意义和确实无需回答意义的也可只答原因,但考生在审题时确有必要从原因和意义两方面思考。
3.措施类材料题措施即解决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所列举措施一定要遵循切实可行的原则,切忌假、大、空。
答题时可先考虑:①我党对解决这一问没有相应的路线、方针、政策。
②国家对此有无相关的法律条文,如果没有应尽早立法,如果有应加强贯彻落实。
③解决此问题有没有“治本”的根本措施。
④然后再考虑一一列举具体措施。
对具体措施来说可考虑政府、集体(单位或企业)、个人该怎么办;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该怎么做;学校、社会、家庭应怎么处理。
另外对一些特殊措施类题还需要考虑各民族共同繁荣,发达地区先富帮后富、争取国际援助等等。
最后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针对具体题目来说,一定要注意所答措施的针对性。
设问中有限制词的,则需结合材料具体分析,联系教材知识来答。
4.图表类材料题解答图表题要遵循“瞧图头,看标注,审栏目,联问法,答题目”的要求去答。
①“瞧图头”。
图头往往是图表内容的高度概括,它能为我们提供很重要的关键信息。
②“看标注”。
标注是对表格内容的补充、解释和说明,对标注内容加以概括和总结,往往就是一个要点。
③“审栏目”。
对复杂表格审栏目时要注意一审栏目名称,每一栏目或每类栏目(几个类似栏目的总称)的名称也可能是一个答案要点(或角度);二审栏目内容,对栏目内容既要横看,又要纵比。
横看主要看发展,纵比主要比变化,但不能对此绝对化。
通过横看数字变化能得出一个要点;通过纵比数字变化也可能得出一个答题角度。
④“联问法”。
问法中有的问反映什么现象;有的问反映什么问题;有的问反映了什么现象和问题。
单纯问反映什么现象的只要把数字变化和表格内容加以概括总结就可,答反映什么问题必须寻找其内在本质和规律,这就要求我们联系所学原理依据,加以深化,挖掘其内在潜质和隐含的规律性东西。
⑤“答题目”。
要求答题认真、细心、全面、规范,不漏要点,做到答案要点化,要点段落化,段落序号化,序号规范化,规范落实化。
注意使用课本语言,材料语言和时代语言即用政治术语答题,不说土话、假话、大话、套话。
5.作用类材料题我国居民的储蓄存款余额一直居高不下。
第一,居民会考虑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存款方式才能适合自己的需要;第二,商业银行会考虑应该怎样才能让这些大量的存款寻找到适合的投资对象;第三,国家会考虑应该如何发挥存款所应有的功能。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1)居民选择储蓄方式的立足点应该是什么?居民应该如何根据自身需要选择适当的储蓄方式?(2)商业银行开展贷款业务的立足点应该是什么?商业银行应该如何选择适当的贷款对象?(3)国家更好地发挥储蓄存款功能的立足点应该是什么?国家应该怎样运用储蓄手段达到相应的目的?(4)我国商业银行具有哪些作用?【解析】本题四问都是考查的教材内容和生活常识,只要抓好基础便不难作答。
【答案】(1)①居民选择储蓄方式应该立足于收益的最大化和风险的最小化。
②活期存款流动性强、方便灵活,适合个人日常生活待用资金的存储;定期储蓄存期长,比较固定,积累性强,适合人民帮众结余款和积少成多的大宗用款的存储需要。
(2)①商业银行开展贷款业务应该立足于利润的最大化。
②商业银行的贷款对象主要有工商业贷款和消费贷款。
贷款时,银行应该评估贷款人的信用状况,然后根据评估的结果,决定是否发放贷款。
(3)①国家发挥储蓄存款功能应该立足于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
②国家可以运用利率手段,在必要时候,可针对不同的产业提高或者降低存贷款利率。
(4) 商业银行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①它为我国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是再生产顺利进行的纽带。
②它能够掌握和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为企业和政府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③通过银行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的管理,可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国民经济效益。
作用类题型有两种,一种是考查教材上的作用。
如给我们一段材料,问“上述材料体现了商业银行的哪些作用。
”这种情况应注意不一定商业银行的三个作用都体现出来了,应该是体现几个就答几个,不一定回答全部作用;如果问商业银行的作用在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这种情况较深一些,不但需要判断准材料体现了商业银行的哪些作用,还必须结合材料分析这些作用在材料中是怎样体现的。
另一种考查的作用是教材上没有明确讲述的,如上题就是这种情况,需根据所学原理内容紧扣设问并联系材料和时事政治全面组织要点。
上题中所答作用就必须紧紧围绕产业结构调整来答作用,而不能背离这个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