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热学题目

传热学题目

传热学题目传热学1.热流密度q 与热流量的关系为(以下式子A 为传热面积,λ为导热系数,h 为对流传热系数):( )(A)q=φA (B)q=φ/A (C)q=λφ (D)q=hφ2.如果在水冷壁的管子里结了一层水垢,其他条件不变,管壁温度与无水垢时相比将:( ) (A)不变(B)提高(C)降低(D)随机改变3. 当采用加肋片的方法增强传热时,最有效的办法是将肋片加在哪一侧? ( )(A)传热系数较大的一侧(B)传热系数较小的一侧(C)流体温度较高的一侧(D)流体温度较低的一侧4. 导温系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 )(A)表明材料导热能力的强弱(B)反映了材料的储热能力(C)反映材料传播温度变化的能力(D)表明导热系数大的材料一定是导温系数大的材料5. 温度梯度表示温度场内的某一点等温面上什么方向的温度变化率? ( )(A)切线方向(B)法线方向(C)任意方向(D)温度降低方向6. 接触热阻的存在使相接触的两个导热壁面之间产生什么影响? ( )(A)出现温差(B)出现临界热流(C)促进传热(D)没有影响7. 金属含有较多的杂质,则其导热系数将如何变化? ( )(A)变大(B)变小(C)不变(D)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8. 物体之间发生热传导的动力是什么? ( )(A)温度场(B)温差(C)等温面(D)微观粒子运动9. 通过大平壁导热时,大平壁内的温度分布规律是下述哪一种?( )(A)直线(B)双曲线(C)抛物线(D)对数曲线10. 已知某一导热平壁的两侧壁面温差是30℃,材料的导热系数是22W/(m. K),通过的热流密度是300W/m2,则该平壁的壁厚是多少? ( )(A) 220m (B)22m (C)2.2m (D)0.22m11. 第二类边界条件是什么? ( )(A)已知物体边界上的温度分布。

(B)已知物体表面与周围介质之间的传热情况。

(C)已知物体边界上的热流密度。

(D)已知物体边界上流体的温度与流速。

12. 在稳态导热中,已知三层平壁的内外表面温度差为120℃,三层热阻之比Rλ1、Rλ2、Rλ3=1:2:3,则各层的温度降为( )(A)60℃、40℃、20℃(B)70℃、40℃、10 ℃(C)20℃、40℃、60℃(D)10℃、40℃、70℃13. 材料的导热能力与吸热能力之比称为。

( )(A)放热系数(B)传热系数(C)导热系数(D)导温系数14. 蒸汽管道的内外直径分别为68mm 和100mm,导热系数λ1=63W/(m. ℃),内表面温度为140℃。

今采用玻璃棉垫料保温,λ=0.053W/(m. ℃)。

若要求保温层外表面的温2度不超过50℃,且蒸汽管道允许的热损失q l=50W/m,则玻璃棉垫料保温层的厚度至少为( )(A)41mm (B)54mm(C)91mm (D)104mm15. 导热体中不同温度的等温面将( )(A)互相相交(B)互不相交(C)互相相切(D)不定16. 固体壁面上敷设肋片后,其实际散热量与假设整个肋表面处于肋基温度下的散热量的比值为( )(A)肋壁效率(B) 肋化系数(C)肋片效率(D)无明确的专用名称17. 下列那个表示非稳态导热过程的无因次时间?( )(A)Bi (B) Fo (C)Re (D)Pr18. 下列各参数中,属于物性参数的是:( )(A) 传热系数K(B) 吸收率α(C) 普朗特数Pr(D)传热系数h19. 流体纯自然对流传热的准则方程可写成( )(A)Nu=f(Re,Pr) (B)Nu=f(Gr,Pr) (C)Nu=f(Re,Gr,Pr) (D)Nu=f(Bi,Fo)20. 沸腾的临界热流量q c是:( )(A) 从过冷沸腾过渡到饱和沸腾的转折点(B) 从自由流动过渡到核态沸腾的转折点(C) 从核态沸腾过渡到膜态沸腾的转折点(D) 从不稳定膜态沸腾过渡到稳定膜态沸腾的转折点21. 液体沸腾时,汽泡内的压力大于汽泡外液体的压力,主要由于下列哪个因素造成的? ( ) (A)传热温差(B)表面张力(C)浮升力(D)重力22. 定型准则是指:( )(A)包含定型尺寸的准则(B)全部由已知量构成的准则(C)含有待求量的准则(D)待定准则23. 下述哪种手段对提高对流传热系数无效? ( )(A)提高流速(B)增大管径(C)采用入口效应(D)采用导热系数大的流体24. 已知某气体的密度为 1.26kg/m3,比热为1.02kJ/(kg·K),导热系数为0.025W/(m·K),粘度为15.1×10-6 m2/s,其Pr(普朗特)准则数为多少? ( )(A) 0.78 (B) 0.02 (C) 0.7 (D) 0.6225. Nu(努谢尔特)准则反映:( )(A)惯性力和粘滞力的相对大小(B)对流传热强度(C)浮升力和粘滞力的相对大小(D)导热能力大小26. 描述浮升力与黏滞力的相对大小的准则数称为:( )(A)Re (B)Gr (C)Pr (D)Ra27. 凝结液能很好的润湿壁面,形成完整的膜向下流动,称为( )(A)凝结(B)膜状凝结(B)珠状凝结(D)稳态凝结28. 下列哪个不是影响对流传热的主要因素?( )(A)流动起因(B)t w(C)ε(D)换热面的几何形状。

29. 自由对流传热的流态主要取决于( )的数值。

(A)Pr (B)Fo (C)Re (D)Gr30. 影响膜状换热系数的主要因素是( )(A)蒸汽流速(B)不凝结气体(C)表面粗糙度(D) (1) + (2)31. 有一个由六个平面组成的六边形长通道,其内表面分别以l、2、3、4、5、6 表示,已知角系数X12=0.1、X14=0.25,X15=0.25,X16=0.12,则X13为:( )(A)0.35 (B)0.72 (C)0.37 (D)0.2832. 一金属块的表面发射率为0.4,温度为227℃,它的表面热辐射力是多少?若表面氧化后发射率变成0.9,其表面热辐射力将如何改变?(A)1417.5W/m2,将增大(B)1417.5W/m2,将减小(C)60.22W/m2,将增大(D)60.22W/m2,将减小33.影响物体表面黑度的主要因素是:( )(A)物质种类、表面温度、表面状况(B)表面温度、表面状况、辐射强度(C)物质种类、表面温度、表面颜色(D)表面颜色、表面温度、表面光洁度34. 在两块平行的黑度相同的大平板之间插入一块同样黑度的遮热板后,两平板之间的辐射传热量与未加遮热板时相比减少了:( ) (A)0.2 倍(B)0.5 倍(C)2 倍(D)3 倍35. 在同温度条件下的全波谱辐射和吸收,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 物体的辐射能力越强其吸收比越大(B) 物体的吸收比越大其反射比越大(C) 物体的吸收比越大其黑度越小(D) 物体的吸收比越大其辐射透射比越大36. 将保温瓶的双层玻璃中间抽成真空,其目的是什么? ( )(A)减少导热(B)减少对流传热(C)减少对流与辐射传热(D)减少导热与对流传热37. 在保温瓶内胆上镀银的目的是什么? ( )(A)削弱导热传热(B)削弱辐射传热(C)削弱对流传热(D)同时削弱导热、对流与辐射传热38. 有一个由两个圆筒表面组成的环形长通道,其外筒的内径是d1,内筒的外径是d2,且d1/d2=2,问角系数X1,2与X2,1,分别为多少? ( )(A)X1,2=0.5,X2,1=l(B)X1,2=0.25,X2,1=0.5(C)X1,2=1,X2,1=0.25(D)X1,2=0.5,X2,1=0.2539. 物体能够发射热辐射的最基本条件是下述哪一个? ( )(A)温度大于0K (B)具有传播介质(B)真空状态(D)表面较黑40. 描述黑体表面辐射能量按空间方向的分布规律称为( )(A)普朗克定律(B)兰贝特定律(C)斯帝芬-玻尔兹曼定律(D)基尔霍夫定律41. 加热炉外壁面与环境间的传热属于下述哪种传热方式?( )(A)辐射传热(B)导热(C)对流传热(D)复合传热42. 在某一传热过程中,热流给定,若传热系数增加 1 倍,冷热流体间的温差将是原来的多少倍?( )(A)1 倍(B)2 倍(C)3 倍(D) 0.5 倍43. 若冷、热流体的温度给定,传热器热流体侧结垢后传热壁面的温度将如何改变?( ) (A)增加(B)减小(C)不变(D)有时增加,有时减小44. 有一板式传热器,热流体进口温度80℃、出口温度50℃,冷流体进口温度10℃、出口温度30℃,则顺流布置时和逆流布置时的对数平均温差分别为多少? ( )(A)45.0℃,45.0℃(B)42.5℃,40.0℃(C)44.8℃,39.9℃(D)39.9℃,44.8℃45. 用ε—NTU 法进行换热器的校核计算比较方便是由于下述的哪个理由? ( )(A)流体出口温度可通过查图得到(B)不需要计算传热系数(C)不需要计算对数平均温差(D)不需要进行试算46. 对于换热器的顺流与逆流布置,下列哪种说是错误的?( )(A)逆流的平均温差大于等于顺流(B)逆流的流动阻力大于等于顺流(C)冷流体出口温度逆流可大于顺流(D)换热器最高壁温逆流大于等于顺流47. 临界热绝缘直径是指:( )(A) 管道热损失最大时的热绝缘直径(B) 管道热损失最小时的热绝缘直径(C) 管道完全没有热损失时的热绝缘直径(D) 管道热阻最大时的热绝缘直径48. 已知敷设在圆管外的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为0.08 W/(m K),管外环境介质的传热系数为8W/(m2.K),其临界热绝缘直径为:( ) (A)0.02m (B)200m (C)0.005m (D)50m49. 已知一传热设备,新投入时传热系数为78W/(m2.K),使用一年后其传热系数为55W /(m2.K),则其污垢热阻: ( )(A)0.018(m2 K)/W(B)0.005(m2 K)/W(C)0.0128(m2 K)/W(D)0.003(m2 K)/W50. 试计算逆流时的对数平均温差,已知热流体由300℃冷却到150℃,而冷流体由50℃加热到100℃。

( )(A)124 ℃(B)134 ℃(C)144℃(D)154℃传热学答案:1—5 BBBCB 6—10 ABBAC11—15 CCDCB 16—20CBCBC21—25 BBBAB 26—30BBCDD31—35 DAABA 36—40DBAAB41—45 DDBDC 46—50BAAB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