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的城市规划和城市更新
巴黎,一座爱情之城、浪漫之都,是塞纳河畔的艺术与历史之都。
巴黎的城市规划而是极其经典也是各地城市规划效仿的典范。
谈起巴黎的城市规划,溢美之词已泛滥至陈腔。
巴黎历史上有过两次大规模的改造。
其中拿破仑三世时代的第一次改造由奥斯曼主持,这次改造以大规模的规划极大地改变了巴黎的风貌,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基本奠定了巴黎今天的城市格局,使巴黎从一个中世纪风貌的小城镇,蜕变为一座现代化城市,但是对巴黎古老的历史建筑和城市风貌造成了破坏;第二次改造始于20 世纪60 年代,这次改造加强了对历史建筑和城市风貌的保护,通过建设新城区,减缓老城区的压力,使旧城的风貌和历史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和延续。
十九世纪,大量的乡村人口涌向城市,人们在巴黎市区加盖房屋,城市中出现了密度过高的现象。
拿破仑三世时期,奥斯曼男爵在1858年到1871年之间的18年间进行了对巴黎的改造工程,这次改造使巴黎脱胎换骨,从一个中世纪风貌的城镇,蜕变为一座现代化城市。
奥斯曼在任塞纳省省长之前,巴黎已经“病了”。
巴黎面临着严重的交通的问题,水的供应不足,建筑破旧,而巴黎的市中心西堤岛已经成为娼妓、犯罪的中心。
所以奥斯曼的任务就是“净化巴黎”奥斯曼巴黎改造计划的核心,是干道网的规划与建设,当时数量庞大的马车已经彻底瘫痪了巴黎的交通,奥斯曼毫不迟疑地开辟道路、大街和公共空间,在原有的建筑和区域中完成了160公里的大街与道路。
他在密集的旧市区中,征收土地,拆除建筑物,切蛋糕似地开辟出一条条宽敞的大道,这些大道直线贯穿各个街区中心,成为巴黎交通的主要交通干道。
奥斯曼在这些大道的两侧种植高大的乔木而成为林荫大道,人行道上的行道树使城市充满绿意,巴黎的林荫大道开世界风气之先,如今林荫大道已成为全世界都市计划的共同语言。
奥斯曼在新建的道路两旁建造了新的建筑,严格规范了道路两侧建筑物的高度,形式,并且强调街景水平线的连续性,这些经过仔细规范,同时期新建的楼房统一了巴黎的街景,造就了一个典雅又气派的城市景观。
基础建设是奥斯曼改造巴黎的又一大难题。
城市地底下的工程才是城市建设有没有远见的最佳指标。
奥斯曼设计的巴黎的下水道简直就像一个地下城市,每条街道地下都有宽敞的下水道,高度足以让人通过,也设有街名。
现在一部分的下水道被规划成为下水道博物馆,在隧道似的空间里,展示出下水道的系统设计与各种设备,这里已经成为巴黎的观光景点之一。
奥斯曼还注重“城市的味道”,他清理了巴黎的垃圾场,并且把这些垃圾场改造成公园。
奥斯曼还在在他的城市规划中,开辟了好几个大型公园,利用大型空地开辟出来的公园。
以及保留资源地景开辟出来的大型公园,成为巴黎的“城市之肺”。
奥斯曼在他的回忆录中特别强调,公园对城市居民的健康非常重要,在公园里市民可以享受到充分的阳光、新鲜的空气与开敞的空间,这个城市公园中的花草树木处处展现出高水准的地景专业与优秀传统。
在密集的人造环境中,保留出一片绿地,也成为全世界城市规划者的共同目标。
奥斯曼在一个半世纪前所规划出来的各种城市空间与巴黎市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一直到今天这些空间都仍然充满生命力。
奥斯曼的城市规划不只注意到整体的层面,还包括街边的家具设计,钜细靡遗。
街头的实品每一件都是城市设计的经典之作,不仅实用而且美观,增添巴黎都市的风采与气质。
最令人佩服的是这些超过一世纪之久的街道家具。
至今仍然非常好用。
在21世纪的今天,不但毫无过时的感觉,反而成为代表巴黎的象征。
这个城市规划历经百年仍属世界一流。
远见宏规,不得不令人佩服。
在奥斯曼之后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巴黎仍保持着单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但是到20 世纪前半期,老城区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生活需要。
这个时期巴黎遇到的最大问题,和今天北京、上海等中国城市所遇到的一样,即如何承受人口激增的压力。
任何优雅的城市空间与高密度人口都是不兼容的,即使曾经属于"高尚"住宅区的地方,也往往会因为人口的激增而衰落。
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不断扩展,许多平庸、简陋的住宅楼一直在没有任何规划约束的状态下在这座"最美的城市"里蔓延。
历史上巴黎塞纳河右岸的玛海地区,曾是个富人居住的高级府邸区,但随着人口的涌入,基础设施难以承受巨大的压力,又不能适时更新,很快那里就衰落了。
旧日的高尚院落,演变成了大杂院、贫民窟,到20 世纪的1970 年,那里竟充斥着约7000 家杂乱的小店铺,还有约30%的居所没有自来水,10%的居民家庭不通电,60%的家庭没有独立的厕所。
被拿破仑称为"最美的城市"的巴黎,其"美貌"已经被日渐销蚀。
关于巴黎城市风貌如何定位的问题,巴黎人仍在争论:是保护传统的城市风貌,还是推倒重来?他们难以决断。
在犹疑中,自1859 年至1931 年的70 多年间,巴黎就没有完整的、精心规划的大规模城市居住区的建设实施。
为了应对这一难堪的局面,巴黎市开始作出努力。
在1932 年至1935 年间,第一个大巴黎区整顿规划出台,规划提出要修建232 公里的城市环路,整个巴黎地区要
分成几个区域实施建设,特别是突出了保持城市特色区域这个核心问题。
这个规划对于缓解巴黎市中心的压力,进而给整个城市的良性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是有积极意义的。
但后来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这个规划没能完好地实施,巴黎失去了一次旧城改造的机会。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巴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众多的巴黎市民甚至失去了最起码的住所。
战后的巴黎面临的最紧迫问题,是为失去住所的人们提供遮风避雨的房屋。
在短短十年间,巴黎在近郊区建造了占地一万公顷的住宅区,几乎和市区面积相等。
因为建造仓促,所以设备简陋,居住条件较差。
直到1958 年以后,这样的建造还在延续,而且速度和规模都更快更大,以便尽可能多地容纳住户,它们消耗了近郊区宝贵的土地资源,砍伐了大量的树木。
新公寓的设施条件较差,改建的余地也很小。
随着这样的建筑越来越多,巴黎发展的障碍也越来越大。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法国政府下定决心,在1961 年和1968 年,分别针对大巴黎地区开始了两轮较大规模的规划改造。
此后,又不断出台措施进行完善,直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