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朗读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课堂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朗读的基本训练需要从读好字、词、句 开始,也就是说,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 通过字、词、句、篇的教学,加强朗读训练。 同时,也要重视朗读基本功的训练。
基本功训练
身体端正 挺胸直腰 呼吸均匀 气流通畅 字正腔圆 吐字归音 态度自然 落落大方
一、读好字是朗读的第一难关,更是 “正确地读”的关键。
如: 小公鸡和小鸭子一块儿出去散步。
结构助词: 的、地、得
语气助词: 啊、吧、哩、吗、嘛
时态助词: 着、了、过 趋动词: 上、下、来、去
词尾:
子、头、们
叠词:
爸爸、妈妈
嵌词: 看一看、试一试
量词: 一个苹果
连词: 和、与
习惯性读轻声: 明白、学生、虾米
3.读好“儿化韵”
儿化韵要运用得当。对于课文中出现的, 只要读好即可;对于文中没有写明儿化的, 根据表达情感的需要来确定是否读出儿化。 (诗歌例外)
朗读,是我们终身的阅读能力
用声音点亮文字
——谈谈朗读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东莞市桥头镇中心小学 胡向婷
朗读:
朗:清晰、响亮 读:依照文字念出声音
朗读: 用清晰、响亮的声音把文章念出来。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 的一项重要任务。朗读是学生学习运用语言 文字、陶冶情操,教师帮助学生感受语文 魅力的重要途径。
读好字的总体要求是规范:
读得对
多音字 变调字
读得准
平、翘舌音
前、后鼻韵母
易混声母、韵母、声调
读得清楚响亮 不含糊 不拖音
学好汉语拼音,学好每一个 生字,重视同音字、多音字、变 调字的比较,朗读课文时教师要 严格要求,认真倾听,发现问题, 及时纠正。
二、 读好词是朗读重要的基本功。
词是最小的语言单位,读好字又读好词, 才能读好句子和文章。
朗读就要捕捉作者心中之物, 心中之情,心中之景, 用声音准确生动地表达出来。
画面之美:
作者运用语言记录社会生活画面, 一篇篇诗文就是一幅幅画面组成。
朗读就是用声音还原文字画面,心中 有画,语中有物,声中有情。
情趣之美:
作者运用文字表达、传递自己对人生、 对社会、对自然、对生活独特的理解和感受。 朗读就是用声音传达这样的情趣、情感。
如:《 桂林山水 》
“啊”读音的五种变化
前字韵母 “啊”的读音
aoei
呀
ü
u ao iu ou
哇
-n
哪
-ng
nga
-i
-ia
举例 真绿呀
真秀哇 真险哪 真静啊
是啊
6.注意词的感情色彩
在朗读课文中,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 采用适当的方法,读出褒贬的情感色彩。
如: 老大爷 老头儿 老头子 老东西
老大娘 老婆儿 老婆子 老不死
朗读的意义和要求:
古人云: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前者是朗读对于阅读的意义 后者是朗读对于写作的意义
朗读是用声音表达、传递 作品美的内涵。
浅语之美:
作者通过浅显的话语来表达、 传递作品深刻的内涵。
朗读就是用声音表达出 作品浅语内涵的艺术美质。
意象之美:
意是内在的抽象心意, 象是外在的具体物象。 作者常常托物表意、以景托情。
的内容就有不同的语调 。
4.语速、节奏:文章的情感内容决定朗读 语速的快慢缓急,节奏的强弱长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相 互联系的,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达 到的,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各个年级的某一 篇课文来说,开始接触文本时,首先要求读 得正确,而后随着学习的深入,逐步要求读 得流利、有感情;对于小学阶段来说,三个 要求既要同时全面地贯彻,又要根据学生年 龄和程度,适当区别对待。
诗歌中的儿化韵一般要读完整:
没有风雨来帮忙, 我们的歌儿—— 也悄悄地唱。
4.掌握变调的规律 普通话里的声调变化(简称变调),
比较显著的有: “一”的变调 “不”的变调 第三声连读的变调
如: 展 览 展览馆
5.读好语气助词“啊”
“啊”在句尾或句中的读法,常常 受到前一个字韵母或韵尾的制约和影响, 而发生不同的音变。
因此,朗读就是学生认知的心理过程, 从浅语中捕捉具象,在具象中感受意象, 把意象生成画面,由画面激发情感, 运用声音表达、传递出来。
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课标规定了各个年段的朗读要求:
第一学段:“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学段:“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
情地朗读课文。”
读好词的基本要求是: 1.词素连读
朗读时,眼里看的、口中念的、心里想 的,是一个一个的词,而不是字。
如:祖国 (祖、国) 斩钉截铁 (斩、钉、截、铁 )
如:我—爱—学—习—语—文。 我 爱 学习 语文。
2.读好轻声
音节连读,有轻有重,读出轻重区别, 听起来就自然、流利。轻声的发音关键不 仅在于轻,还要短促,音出即止。
1.句子的停顿 正确的停顿,与正确的吸有很大的关系,既可以急呼急吸,也能慢 呼慢吸,做到运用自如,跟文章的内 容情节相适应。
有感情地读——主要指语感的问题
朗读的最高要求是表情达意
1.停顿:适当的停顿有助于正确表达文 章的思想感情。
标点符号的停顿、情感转换的停顿、 语法的停顿、逻辑的停顿、节段的停顿
2.重音:朗读中强调能够突出文章主旨 情感的关键词句。 语法重音 逻辑重音 情感重音
3.语调:即抑扬顿挫。 朗读文章所使用的腔调,读不同情感
第三学段:“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
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四学段:“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 感情地朗读。”
正确地读——主要指语音的问题
概括为“两要”、“三不”
要用普通话,要发音清楚、响亮 不添字、不丢字、不错字
流利地读——主要指语流的问题
读得通顺流畅:词组连读,句子连读; 不破词,不破句; 不顿读,不回读; 快慢相宜,语速适当。
(亲切、尊敬) (亲热、融洽) (亲昵、厌恶) (厌恶、憎恨)
总之,读好词的基础是懂得词义。 教学中,通过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义; 理解词义必然结合读,二者是讲与练的关 系。同时,读好词又与学习普通话,培养 说话的能力紧密相连,互相促进。
三、按照句子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读好句
句子是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 每个句子的构句方式不同,所表达的内容 不同, 抒发的情感不同,特点和规律呈现 多种变化,朗读时掌握与文句相适应的停 顿,有助于正确、清楚、生动地表达文章 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