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试题解析卷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试题解析卷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试题解析卷一、选择题1.[2018·南京、盐城模拟]胡兰成在《山河岁月》中评述:“五四时代是个分水岭,从此军阀要过时,国会的花要谢,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幕府以来的士,从袁世凯训练下来的新兵,都要让给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革命军了。

”这表明五四运动()A.改变了国家政权的性质B.促使社会主导力量发生了变化C.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D.冲击辛亥革命以来的民主秩序答案B解析五四运动时期,国家政权仍然掌握在北洋军阀手中,仍是封建性质,故A项错误;材料中“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幕府以来的士,从袁世凯训练下来的新兵,都要让给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革命军了”说明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和北伐革命军成为社会的主要领导力量,即社会主导力量发生了变化,故B项正确;五四运动并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以来的民主秩序是被北洋军阀的统治破坏的,故D项错误。

2.“这种以武力威胁为后盾的无耻外交手段,巩固了日本在山东和东北的地位,但未能把中国变为日本的一个保护国。

在这过程中,它反而把中国的民族意识激发到了一个新的高潮。

”“新的高潮”()①促使中国民主革命发生转折②使“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共识③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④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这种以武力威胁为后盾的无耻外交手段,巩固了日本在山东和东北的地位”,可知这是指巴黎和会上协约国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

“新的高潮”指的是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促使中国民主革命发生转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①④正确。

②属于20世纪20年代初军阀混战和列强侵略的影响;③属于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均排除。

故选C项。

3.[2018·浙江温州十校联考]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提出“组建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一年之后召开的中共“二大”上,却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的“最低纲领”。

上述目标的变化,缘于()A.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B.中共对国情认识的深化C.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答案B解析国民革命开始于1924年,而中共“二大”召开是在1922年,故A项错误;据材料中从中共“一大”时“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到中共“二大”时的“反帝反封建”可知,中共“一大”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没有认清中国革命的实际,到中共“二大”的时候认识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故B项正确;中国社会性质在近代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C项错误;从中共“一大”到中共“二大”,中国社会主要矛盾都是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故D项错误。

4.[2018·湖南衡阳月考]国民大革命时期,苏联给中共发出指示:“现在革命取得胜利后走向全国政权的党不是共产党,而是国民党,在人民民主革命取得胜利时,中国无产阶级只能指望自己目前常常是奴隶般的地位有一定的改善……”苏联对中共的这一指示()A.揭示了农民革命的重要意义B.提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战略方向C.维护了国共两党的团结合作D.影响到中共对革命领导权的放弃答案D解析材料中未体现农民革命的重要意义,故A项错误;此时期中国革命发展的战略方向应是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以夺取政权,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中共产国际要求中共依附于国民党进行革命,不争取建立无产阶级政权,这样就会影响中共在国民大革命中犯右倾错误,放弃对革命的领导权,一味妥协退让,最终使国共合作破裂,故C项错误,D项正确。

5.中国近代某革命政府下达部队动员令,宣布其军事战略为:“先定三湘,光复武汉,进而与我友军会师,以期统一中国,复兴民族。

”依据该战略展开的军事行动()A.推动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B.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政府的统治C.促使工农革命的重心转移到北方D.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内容“先定三湘,光复武汉,进而与我友军会师,以期统一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定该军事行动是北伐战争。

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政府的统治,故选B项。

6.[2018·河北景县月考]毛泽东说:“大家不应只看到一个广东,湖南也是很重要的。

湖南民众组织比广东还要广大,所缺的是武装,现已适值暴动时期,更需要武装。

”他强调湖南暴动“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

这一思想的提出()A.体现了中国革命道路的新构想B.表明了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C.说明了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唯一斗争方式D.完善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答案A解析材料“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说明毛泽东反对城市暴动的革命道路,“而应上山”在湖南开展革命,体现了中国革命道路的新构想,故选A项。

B、C、D三项与题意关系不大,排除。

7.[2017·湖北重点中学联考]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反对地主、资产阶级的民主,主张工人、农民的民主,打破地主、资产阶级经济的和政治的权力,以除去反动社会束缚劳动者和农民自由的一切障碍。

据此可知,这些规定()A.是对中共“一大”纲领的修正B.巩固了社会主义革命斗争成果C.有利于提高农民的革命热情D.成为中共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反对地主、资产阶级的民主”与中共“一大”具有一致性,都反对资产阶级,不符合当时中国的国情,故A、D两项错误;社会主义革命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故B项错误;反对地主阶级有利于提高农民的革命热情,故C项正确。

8.[2017·辽宁联考]1935年10月,陈云在向共产国际的报告中写道:此次会议“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目前,我们党在新的情况下能够自己提出新的任务”。

这说明()A.中共开始由幼稚走向成熟B.红军已粉碎国民党的围剿C.中共建立了完整的领导核心D.红军完成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答案A解析由材料中1935年陈云所说的会议“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提出新的任务”可知,此次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会后提出了北上抗日的新任务,故此次会议应为遵义会议,它成为中共开始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故选A项。

B、C、D三项均不符合材料的主旨及史实,故排除。

二、非选择题9.[2018·河北景县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1年7月中共“一大”时,党员50余人;1922年7月“二大”时,党员195人;1923年6月“三大”时,党员432人。

此后至1924年5月中央扩大执行委员会召开,即国民党改组前后一年时间,党员基本上没有增加,一些地方还明显减少。

——王健英编《中国共产党组织史料汇编》材料二1927年初,中共中央通过决议声称:我们过去有一个根本错误,就是在国民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划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以为今天只能做国民革命,仿佛多做了一点便违反了革命铁律。

现在知道,革命就必须超越这个限制,不仅要努力争取无产阶级的实际领导权,而且要“做到工人农民及其他被压迫阶级的民主独裁制,集中铁路、航业、矿山、大工业于国家机关支配之下,以行向社会主义”。

——《中共中央政治局对于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七次扩大全体会议关于中国问题决议案的解释》材料三莫斯科支持中共按照俄国革命的模式发动苏维埃革命,从政治方针一直到具体政策文件的制定,从决定中共领导人到选派代表亲临上海,甚至到苏区就近帮助工作和指导作战,可以说是事无巨细,几乎一包到底。

但是,在经历了一系列惨重的失败之后……土生土长的毛泽东在中共领导人中迅速崛起,或可谓一种必然。

——沈志华《中苏关系史纲》(1)根据材料一概括1921年到1924年中共党员人数的变化情况,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共决议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理解毛泽东的崛起是“一种必然”?答案(1)变化情况:1921年7月到1923年6月,中共由无到有,逐渐发展壮大;1923年6月到1924年5月,中共党员基本上没有增加。

发展壮大的原因:中共是无产阶级政党,代表更广泛人民的利益,具有吸引力。

基本上停止增加的原因:国共合作实现,中共忽视了组织和革命的独立性。

(2)原因: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展;工农运动发展的推动;急于求成心理的作用;共产国际的影响。

影响:“左”倾思想抬头;对第一次国共合作产生不良影响。

(3)理解:一系列城市武装起义失败的教训;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提出及成功运用;党内“左”倾错误领导,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实践和探索;中共逐渐成熟。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变化情况,从材料一中“1921年7月中共‘一大’时,党员50余人;1922年7月‘二大’时,党员195人;1923年6月‘三大’时,党员432人”,可知1921年7月到1923年6月,中共由无到有,逐渐发展壮大;从“此后至1924年5月中央扩大执行委员会召开,即国民党改组前后一年时间,党员基本上没有增加,一些地方还明显减少”,可知1923年6月到1924年5月,中共党员基本上没有增加。

第二小问原因,结合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工人阶级利益的性质可知发展壮大的原因,结合国共第一次合作时中共采取党内合作的措施,可知中共党员基本停止增加的原因。

第(2)问,第一小问原因,从材料二中“1927年初”的时间背景,可知是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展,工农运动发展的推动;从“做到工人农民及其他被压迫阶级的民主独裁制,集中铁路、航业、矿山、大工业于国家机关支配之下,以行向社会主义”,可知有急于求成心理的作用;从《中共中央政治局对于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七次扩大全体会议关于中国问题决议案的解释》,可知受共产国际的影响。

第二小问影响,从“做到工人农民及其他被压迫阶级的民主独裁制,集中铁路、航业、矿山、大工业于国家机关支配之下,以行向社会主义”,可知会产生急于求成的冒进的“左”倾错误思想;从“现在知道,革命就必须超越这个限制,不仅要努力争取无产阶级的实际领导权”,可知会对第一次国共合作产生不良影响。

第(3)问,结合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领导下探索出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的史实进行说明即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