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课件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课件
看书本和学案找出本课中的 对峙斗争事件
课标要求: 1、了解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土地革命、 根据地建设、红军长征等有关史实;
2、理解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涵;
3、学习和理解伟大的长征精神;
4、认识中国共产党对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的成功
探索,体会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巨、曲折。
国共为什么走向对峙
坐姿端正,精神饱满 动手动口,积极思考
探究⑵ 探究⑶ :中共为了立足在革命根据地采取 探究⑴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怎样才能在 :表格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 农村立足? 了哪些措施?
在农村,地主拥有大量土地,而占人口 ① 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的土 “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 地革命。 大多数的农民却少地或无地。 题,我们就取得了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条 ② 领导根据地军民进行经济建设,努力发展生产。 件” ——毛泽东
我们在军事上的单纯防御错误 路线,是我们不能粉碎敌人五次 为什么第五次反 “围剿”的主要原因。——中共中
央关于第五次“反围剿”的总结决议
围剿失败了?
1、原因
直接原因: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根本原因: 博古、李德等人的“左”倾错误
2、经过
1934年10月瑞金 1935年1月遵义会议
①纠正了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
19311931 苏维埃政权 苏维埃 瑞金瑞金
长征
遵义会议
总结升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四个转移
1.(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根据地建立→ 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工作重心由 (城市 ) —— ( 农村 ) 2.(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八七会议的正确决策; “左”倾冒险主义错误→遵义会议的正确决策) 最高决策由 ( 错误 )—— ( 正确 ) 3.(瑞金→陕北) 革命中心由 ( 南方 )—— ( 北方 ) 4. (1927~1936年内战→1937年国共合作抗战) 中国时局由 ( 内战 )——“( 一致对外 )”
南京国民政府
军事“围剿”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对政 峙权
工农武 装割据 理论
实 践
反 “围剿”
中华苏维埃 共和国成立
农村革命根据地 的发展
拓展:中共军队的先后名称
1、中国国民革命军(八一南昌起义) 2、中国工农革命军(秋收起义)
3、中国工农红军(革命根据地时期)
4、国民革命军(八路军、新四军)(抗日战争) 5、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战争时期) 6、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时期派出军队)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
吴起镇
会宁
陕北吴起镇 泸定铁索桥 茫茫水草地
红四方面军
四渡赤水
甘 肃 会 宁 终年积雪 城 赤水渡口太平渡 的夹金山
红二方面军
遵义
红一方面军
巧渡金沙江
3.长征胜利的意义
材料1:“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它是一 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 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 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 中国。” ——哈里森·索尔兹伯里(美国作家) 材料2: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 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 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 ——毛泽东
探究:什么是长征精神呢?
红军长征途中,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 长征路上,红军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365华里才休 整一次,日平均行军74华里,共爬过18条山脉,其 中 5条终年积雪,渡过24条河流,经过11个省,通 过6个不同少数民族地区。红一方面军进一公里 就有三四个红军战士献出生命。
(或称土地革命时期,这时期中共找到自己 的革命道路,并走上成熟)
毛泽东同志曾对一个外国来访同志说: “……哎!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象 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 许多智者也没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
“把我们象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指什么历史事实? 1927年大革命失败,国民党反动派大肆屠杀共 产党人和革命群众,革命面临严重危机。
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土地革命后,农民“不还租,不还债, 不完粮,不纳捐税,工人增加了工资,农 民分得土地,好像解下一种枷锁,个个喜 形于色”。
《赣西刘士奇报告》
2,根据地建设
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内容:1,经济建设——内容、意义
2,政权建设——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时间 都城 领导人 宪法 1931年11月 江西瑞金 毛泽东 朱德 宪法大纲
前提:坚持党的领导
武装斗争
形式 主要内容
(核心)
工农武 装割据
思想内涵
土地革命
根据地建设
依托和保证
① 井冈山根据地巩固扩大; ② 1930年,全国建立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 地,革命武装十万人; ③ 粉碎了敌人三次“围剿”; ④ 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成立。
1,土地革命
会议:八七会议 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意义: 政治上翻了身 经济上分到土地
——1927年的国民党与共产党 1927年春天开始,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南京方面的国 民党人,发起一个大规模的“清党”运动(即清除国民 党内的共产主义分子)。此运动的展开,以“四一二” 事变为标志,持续到9月,历时半年左右。“清党”运 动的最大成功,是它成就了一个南京政府。……并且从 此主导了国民党乃至于中国政治以后的发展。 ——本文摘自《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 杨奎松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1
(B)
(B)
3、原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同志曾为井冈山 题词:“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 说井冈山“历史红”的主要依据是 A、建立了中华苏维埃政府 (B) B、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C、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D、揭开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序幕 4、(2005年 全国卷)毛泽东的诗词是记载中国革 命伟大历程的史诗。他的词“军叫工农革军,旗 号镰刀斧头,匡庐(泛指江西 )一带不停留, 便向潇湘(泛指湖南)直进”描述的是 A .北伐军进军湖南 B .八一南昌起义 (C) C .湘赣边秋收起义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
三、红军长征
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敌我力量对比图
次序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国军队 10万多 20万 30万
中共军队
比例
1、敌我力量 4 万多 约2.5:1
第四次
第五次
30多万
50万
悬殊(直接 3 万多 约 7:1 原因)2、左 3 万多 约10:1 倾错误指导 (根源) 7万多 约4:1
8万多
约6:1
意义
形成了国共政权对峙的局面
影响: 使农村革命根据地不断巩固扩大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3,武装斗争——反围剿
背景: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引起了国民党的恐慌。
时间:1930年10月起 领导人:毛泽东 朱德 结果:粉碎了敌人的围剿 根据地得到巩固与发展
郑州
徐向前等建立鄂 豫皖革命根据地
武汉 贺龙等建立 湘鄂边革 命根据地 长沙
思考:秋收起义的失利,再一次证明“城市路线”不 符合中国革命的国情,但为何一直坚持这条路线呢?
执著于城市,在那个时候是非常自然的。 因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只有一个榜样。那 就是已经成功的俄国革命,而俄国革命正是 从城市开始的,并且在城市首先成功。然而 仿效俄国人成功的经验并没有在中国取得成 功。
陈旭麓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课本知识,想一想: 长征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红军、扼杀中国 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转危为安 2、保存了经过千锤百炼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 精华。 ——保存精华 3、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宣传了自己的政治 主张,广泛播下了革命的火种。铸就了伟大的长征 精神。 ——传播火种
思考1: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在中国执行了一 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以城市为中心的武装暴动(俄国人的道路)
思考2:这条道路在中国是否行得通?为什么
不适合中国国情
思考3: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
1930年江西永丰土地调查情况 阶级成分 地主、富农 中 农 贫 农 雇农、手工业者 所占人口比 6% 20% 60% 13% 所占土地比 80% 15% 5% 0%
徐州 方志敏建立 南京 闽浙赣革命 根据地
毛泽东朱德建立赣南闽 杭州 西根据地发展成为中央 革命根据地,首府瑞金
上海
南昌
▲
广州 彭德怀等创建 湘赣革命根据地
邓小平等创建的左 右江革命根据地
方针确立: 八七会议
道路探索:创建 受挫 准备: 秋收起义 向井冈山进军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武装反抗
总 结 经 验
学习与思考
材料三:
……看一个党是否成熟,还要看它能否独立自主地解决本
国革命的实际问题。……共产国际曾给予我们党和中国革命不 少有益的帮助;但是,毋庸讳言,共产国际的许多错误指导, 也曾使中国革命受到严重损失。事实证明,依靠远离各国的 国际指挥中心来发号施令,很难适合各国革命的具体实际。
长征途中,我们党与共产国际的电台联系中断了。中国革命
“草地上渺无人烟,”戴医生说,“……没 有人,一个也没有……看不到人的影子,听不到 人的声音,也没有可以谈话的人。没有人从这条 路上走过,没有房屋,只有我们自己。就好像我 们是地球上最后一批人。”
长征途中,妇女无法照料孩子。刘英说:“听 起来可能很残忍,但他们不得不把孩子托给别人 或扔掉……扔掉孩子就像扔掉装备一样”。
思考:根据材料回答,“清党”运动对当时的国共关 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国共两党关系的破裂
八七会议
思考总结: 结合课本知识思考: 结合课本,你能讲述南昌 南昌起义在中 起义的经过吗? 南昌起义爆发的 探究: 国革命进程中有 背景是什么? ⑴做出了哪些重大决 怎样的作用? 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