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马说2资料
2.策之不以其道()
A.道理B.规律C.方法D.道德
3.执策而临之()
A.面临B.驾驭C.到达D.光临
二、合作探究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本段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
(2)没有伯乐,千里马命运如何呢?
(3)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4)思考巩固
①文章一开头,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与“千里马”之间的关系的?
②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会有怎样悲惨的遭遇呢?
(5)概括段意: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思考巩固:A、千里马源自埋没的原因是什么?B、本段从侧面讽刺了喂马者什么?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2)概括段意:。
3.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2.收集含“马”的成语和歇后语。
3.收集文学作品中的名马的名字,至少3个。
4.社会发展到了今天,你认为怎样才能多出人才?怎样才能人尽其才?
5.如果你是千里马,你会如何让大家知道你呢?你认为是先有千里马还是先有伯乐?
写作手法—托物寓意这种写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寓深刻思想于具体形象之中。
例如用“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来描绘千里马的遭遇,用“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来揭示它才能被埋没的原因,激发人们的不平感,也表达了当时千万个才能之士的悲愤。又如用“策之不以其道……天下无马”来刻画“食马者”的浅薄愚妄,更具嘲讽作用。
23马说2
八年级《马说》导学案
课型:新授
设计:汪祥祥
审核:
审批:
班级:
小组:
姓名:
使用时间:____月____日星期__
课题:马说
第__2___课时
累计_2__课时
学习过程
流程及学习内容
要求和方法
一、课前回顾
给加下划线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A.等候B.等同,一样C.等于D.等级
(1)思考巩固:
A、哪些语言能体现食马者的无知和浅薄?
B、本段哪句话能体现作者的写作目的?
C、本段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概括段意:。
三、总结梳理
1.理解文章结构
2.理解文章的深层寓意
提问:作者所说的“食马者”、“伯乐”、“千里马”仅仅指传说中的人和物吗?
四、拓展延伸
1.有人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念是片面的,不能把发现千里马的希望寄托在伯乐身上。伯乐难道就一定是公正、无私的吗?如果你是千里马,你会怎么做?(同学们自由讨论、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