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汉语拼音1.a o e评课稿一、主要教学过程本课的教学过程为汉语拼音教学的第一课时《 a o e 》的教学。
教师以学生为本,以“轻轻松松学字母,快快乐乐读拼音”为基本的教学理念,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个方面制定出以下教学目的。
1.知识和技能:学会a o e,能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知道单韵母有四个声调,认识声调符号,能直接读出带调a o e的音。
2.过程和方法:学生能通过自我探索、发现,找到隐藏在插图中的字母的形,在模拟唱歌、打鸣的活动中读准字母的音。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明白学习汉语拼音能帮助识字和阅读,学习普通话。
有主动学习的兴趣。
从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本课教学教师以会读会写字母aoe 和他们的四声为教学重点。
其中o的发音和“aoe”三个字母的第二声和第三声是教学的难点。
二、教学中体现的优点1、让学生学得快乐。
这是学习拼音的第一课,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教师围绕教学目的及重难点,借助插图创设了一个游拼音王国,认识拼音朋友的情境,调动孩子的兴趣,让他们在美的熏陶中,在探索与发现中,愉快地认读、书写。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他们对生动的情境、有趣的游戏和色彩丰富的画面最感兴趣。
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创设了不少游戏情境,如,“与字母捉迷藏”、“开汽车送字母回家”、“字母找朋友”等等,学生在一个接一个的游戏和情境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注意力一直高度集中,自觉地、快乐地进行学习。
除了游戏的设计和情境的创设外,在认读字母时,教师还采用了各种不同的方式:横列火车、竖列火车、小组读、分排读、朋友间互相读等,化单一为多样,化枯燥为乐趣。
2.让学生学得主动。
从一年级起就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勤于思考的习惯,课堂上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性,在学会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主动地学。
在课中,教师给学生创设了许多自主学习的机会。
如,在学习认读字母aoe时,让学生同桌互学、自己编儿歌记忆等。
在学习字母的字形时,让小老师教学,自己想办法记住字形。
学习三个字母的四声时,则让学生任意选择自己最喜欢或读得最熟练的读给大家听。
学生在学习中有了充分的自主选择的空间。
在同学合作学习时,能在同学的帮助下,纠正错误的发音;在全班同学面前拼读时可以将自己最好的表现展示出来,树立了自信心。
这样一举两得,学生就会享受到掌握知识、学会本领的快乐,教学难点在相互学习中不知不觉得以突破,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更加浓厚。
同时,也为他们将来的终身学习打下了基础。
3.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年级学生刚入学不久,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应该比学习知识更为重要。
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指导纠正学生的读书、写字姿势,提醒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
三、存在的不足教师的板书按照字母的音、形、写法三部分板书,条理比较清楚,但是,在展示字形时教师采用了在黑板上板书的形式,却没有把字母写在四线三格中,这样是不规范的,可以用板贴的形式代替。
另外,在指导学生书写时,教师指导完三个字母的笔顺后让学生一起书写,比较有难度,因为这是学生第一次书写汉语拼音,左半圆,竖右弯等笔画对学生来说有难度,教师应该指导一个,让学生写一个。
2.i u üy w评课稿今天听了《i u üy w》第二课,受益匪浅,下面我就谈谈一些浅薄看法。
教师设置本课的重点是学习声母y和w,能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书写;掌握yi、wu、yu的四声,能直接读出它们带调的音。
本课的难点是知道ü和y在一起组成音节,ü省写两点的规则。
为了突破重点,化解难点,教师运用孩子们喜欢的语言方式导入新课,将声母y、w说成是单韵母i、u的妈妈和爸爸,从而将孩子们的注意力紧紧地吸引住,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引导学生从图片中发现声母y和w,并编口诀帮助学生记忆。
接着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整体认读音节yi、wu、yu,同时通过故事引导学生理解ü和y在一起组成音节,ü省写两点的规则,并编了一个小儿歌便于学生识记。
在朗读方面,教师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有齐读,个别读,小老师带读,男女生读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
这堂课的重点与难点教师已经把握住了,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
例如在指导学生发声母y和w的读音时,教师只是告诉学生声母的发音要轻而短,如果能将单韵母i、u的发音与声母y、w的发音放在一起发音给学生听,让他们进行比较,效果可能会更好。
在指导学生发三个整体认读音节的四个声调的音时,教师只是单纯的将音发给学生听,也纠正了他们的错误发音,但是并没有强调和要求他们咬住尾音,这样发音才会准确。
3.b p m f评课稿优秀设计案例《b p m f 》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来整合课程资源。
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突出了语文教育的特点。
具体从以下几方面来讲。
1 、课题概述:对教材版本、学科、年级、课时安排有清晰的说明。
2 、学习目标分析: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体现对学生综合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比如要学会b 、p 、m 、f 并能在老师指导下阅读儿歌,通过看图说话,学会运用所学的拼音或词句,同时还要知道学习拼音的重要性。
3 、学习者特征分析:详细列出学生所具备的认知能力、信息技术技能、情感态度和学习基础。
4 、教学环境及媒体:清楚地说明本课是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中完成。
课堂突出了语文教育的特点,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教育功能,使技术服务于课程,使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
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多媒体课件优势,高效完成了教学要求。
5 、教学评价:设计了可操作的两个评价方式,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通过自评、教师评、小组评,给每个学生以公平、公正的评价。
6 、教学过程的设计:课堂开始通过播放flash 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中教师能抓住汉语拼音的特点,把教材文本的学习和学生的生活情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通过观察说话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自主学习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通过编儿歌、开火车等活动培养学生开口说话的能力;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自我探究,发现规律,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有效的课堂学习中得到跨越式发展。
教学环节由易到难,环环相扣,学生在掌握了拼音的同时,也进行了有效的思维训练,自主探究能力得以提高。
我认为本节课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1、在知识与技能的制定上不太明确,要求学生会写三个生字,课例中未体现出来。
2 、我觉得反馈与巩固中,除了开火车认读以外还应多有几种方式来加深学生对所学声母的巩固,学习拼音就是要多读才行。
3、我觉得教师在第六个环节的设计意图上定位的不好。
指导学生看图说话,这一设计意图应是: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真正做到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从整个设计来看,教学思路清晰、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学得轻松,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实践了以读为本、读、写、说相结合的设计理念,实现了信息技术和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
这是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
4.d t n l评课稿教完d t n l,课间抽查拼读,发现一个学生不会拼,连最简单的bɑ也拼不出。
心急,上火。
怎么办?一个课间就在我拼他模仿中度过。
眼看快上课了,再将拼过的音让他念,仍然不会,急晕。
下午上课,拼读dtnl音节,我很注意地观察他,看他很用心地跟读,就让他站起来读da,他在我的帮助下终于读出来,我狠狠地表扬了他,并把表扬他的原因告诉大家,还给一个小苹果。
他的眼睛闪出了自信的光芒,接下来的课,读得更认真了。
从课标上关于汉语拼音的教学要求来看,汉语拼音的教学目标的完全实现,应该是整个低年段的要求。
因此,我们对孩子们现阶段出现的还不能够很好地拼读等问题不要操之过急,还是要慢慢来。
在后面的认一认、识字、课文、练习等的学习中,学生每天都还要大量地重复使用汉语拼音这个工具的,他们会越用越熟的。
“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要不得哦!期待着,一切都会好的。
不仅是老师,家长也要懂得这一点。
对孩子保持极大的耐心,极大的期待,不急于求成,孩子需要的是更多的鼓励、呵护和期待,及时肯定表扬他。
多给学生鼓励与呵护,多给自己耐心的期待。
在教完dtnl的读音后,让学生看图后,想好办法记住它们的读音和形。
学生一听可来劲了,积极开动脑筋,有的通过编顺口溜、儿歌记住它们的读音,有的则联系生活的经验来记住读音。
例如“l”学生是这样记的:小木棍lll;小丑逗乐lll;小铅笔lll等。
另外,我还通过各种游戏和孩子们参与到学习和识记当中。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实践活动,我深深的体会到: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创造学习活动的空间,让学生在玩中学,才能使刚入学的儿童在课堂上始终处于兴趣盎然、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使课堂45分钟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5.g k h评课稿一年级学生好动,喜爱游戏,难以长时间的保持注意力,思维形象具体化,对他们来说,学习汉语拼音有困难,而且容易产生厌学的心理。
《语文课程标准》中“实施建议”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地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努力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力求做到教学具有趣味性,富有童趣,激起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乐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生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因此,在教学中,采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合作学习,进行交流反馈。
这既体现了教师“导”的作用,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本着“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本节课,教者紧紧地围绕着学生的“趣”而展开一系列的教学: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开始,师就将文中的插图变为卡通人物的形象引出g、k、h,将学生引入课堂,接着围绕教学内容设计了“课间操”,学完后,又以卡通人物g、k、h的语气对小朋友说些鼓励的话。
这样,学生的兴趣一次又一次地被激发。
二、以多样的形式,保持学习兴趣。
将游戏引进课堂,让课堂真真正正成为孩子学习的乐园。
如“一对一”、“考一考”,让学生编编顺口溜,读一读、写一写,玩一玩等多种形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浓浓的。
三、及时肯定,增强学习兴趣。
抓住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学生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赞赏,一旦得到别人的肯定,脸上幸福快乐的光芒就情不自禁地显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