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七章 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理论与增长极理论
第七章 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理论与增长极理论
摊饼式辐射:是指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 相对较高的地区逐渐与周边地区进行资本、技 术、人 才、市场信息的交流,自然资源和思想 挂念、思维方式以及生活习惯的流动和传播, 使后者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使欠发达地区的 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并逐渐向外推移。 这样的辐射,在发展时间上是渐进的,从空间 上来看是连续的,先进地区和落后地区之间没 有出现盲区。
特点: 第一,在大江大河干线上,存在上下游流 动成本的高低不同,因此,在世界各国经 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初期,大江大河沿 边的下游的经济发展速度通常比上游快, 因此下游地区往往先行一步,现代化程度 相对较高。
第二,线辐射不仅包括输射干线向两翼的辐射, 而且包括辐射干线上下游之间的辐射。这样, 上下游的纵向线辐射和向两翼的垂直线辐射就 同时向两个方向推开,因此形成了一个有效的 线辐射体系,辐射的范围和程度都比点辐射宽 广。 第三,濒临沿海的陆地带辐射也具有不同特点。 只能向一翼辐射,即向内陆地区辐射,另一翼 是隔海相望的其他国家或地区,但这条辐射线 却具有极其重要的辐射意义。
依据泛珠三角地区的这些特点,我们在泛珠三角地区整个区 域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确立几大轴线: 海路的轴线主要有
(1) 由厦门—粤东—珠三角—粤西—桂南—河内—东南亚沿海轴 线; (2) 珠江、韩江、鉴江、湘江、湄公河—澜沧江等沿江经济轴线; (3) 珠三角—香港—台湾海路发展轴线。 (1) (2) (3) (4) (5) (6) 大珠三角—长沙—武汉—郑州南北向轴线; 大珠三角—湛江—海口南北向轴线 大珠三角—贵阳—重庆—成都轴线; 大珠三角—南宁—昆明发展轴线; 大珠三角—湛江—防城—河内—万象—曼谷轴线; 大珠三角—赣州—南昌发展轴线等。
二、现代化与经济发展中的辐射理论 1.区域经济的辐射理论可以很好的解释现代化 与经济发展中的相互影响和扩散问题。 2.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辐射,辐射的范围 取决于其现代化和经济发展的水平。 3.辐射的媒介主要是交通运输和通信等基础设 施,直接决定着辐射的有效性。 4.辐射的是所有影响现代化和经济发展的消极 因素和积极因素。
2.线辐射 一般以铁路干线、公路干线、大江大河以及大湖沿边航 道和濒临沿海的陆地带为辐射的带状源,向两翼地区或 上下游地区推开。 辐射干线:铁路干线、公路干线、大江大河以及大湖沿 边航道和濒临沿海的陆地带 线辐射包括辐射干线向两翼的辐射和辐射干线上下游之 间的辐射。重点分析辐射干线上下游的辐射问题。 在辐射干线上,最大的特点是上下游之间交通方便,人 员流动频繁,经济交易中的交易成本比较小,经济资源 周转快,信息也相对更加畅通,因此辐射的效率更高。 于是,辐射干线上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进程较高的城 市或地区在向两翼辐射的同时必然更加容易向上下游之 间辐射。
案例:上海对周围地区的辐射作用
上海作为中国的超级大都市,自身的发展很快。是“长三角” 地区的龙头城市,其快速发展带动了相邻的江苏、浙江相关 地区的快速发展,其周边各个主要城市也主动和上海接轨、 协调,主动接受上海的辐射和带动,“长三角”在上海的带 动下群龙起舞,渐入佳境。
首先,上海地势低平,自身面积小,经济规模大,很容易辐射到 附近的苏州、嘉兴等地区。 其次,上海不仅是中国首屈一指的海运港口,而且是扼长江“黄 金水道”龙头的港口,在物资方面发挥着巨大的聚集和疏散功能。 此外,上海在铁路、高速公路交通方面也是走在前列,经济辐射 能量的传导路径比较通畅。有专家预测上海的GDP每增长1%,苏 州的GDP增长1.19792%,杭州增长1.22646%,无锡增长1.20845 %,宁波增长1.23415%。可见中心城市的经济的增长,带动周边 地区以更高的速度进行增长。
在面辐射中,摊饼式辐射通常具有更大的现实性。这是 由于(摊饼式辐射的特点): (1)摊饼式辐射的辐射距离比跳跃式辐射短,资本、
技术、人才、市场信息、自然资源和信息的流动成本较 小,辐射效率更高。
(2)由于居民之间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
差异较小,在推进过程中,摊饼式辐射遇到的阻力也较 小(交易接受),这两点决定了摊饼式辐射比跳跃式辐 射具有交大的优越性,辐射的效果通常较好。
(4)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的辐射同样 十分重要。 中心城市先进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习 惯通过一定的方式向周边落后地区传播,但同 时会受到旧势力的抵抗,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 展会受到很大的阻力,甚至会出现反复。
(5)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的辐射通常表现出单向辐 射的特点,即主要是由周边落后地区向中心城 市流动。
跳跃式辐射:是各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 程度相对较高的地区跨过一些地区直接与 落后地区进行资本、技术、人才、市场信 息、自然资源和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以及 生活方式的流动和传播,使后者的发展速 度进一步加快。 这种辐射从时间和空间上来看都是跳跃式 的,先进地区、落后地区之间会出现一个 盲区。
案例:泛珠三角经济发展中的点辐射
珠三角:珠江沿岸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 山、惠州、江门、肇庆9个城市组成的区域。 大珠三角:广东、香港、澳门三地构成的区域。 泛珠三角:广东,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江西,福建,贵 州,云南,四川,海南,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香港85%以上的制造业转移到珠 三角地区。香港在内地投资设厂6万多家,其中513万家 在珠三角。香港对珠三角的经济辐射,在事实上已经形 成了以香港龙头的大珠三角城市群经济圈。 大珠江三角洲发展的进程中,香港、澳门等经济发展水 平比较高的城市作为辐射点,通过它们的影响和带动,向 周边地区扩散,形成了一个互相影响,互相推进的区域, 其成绩卓然。
陆上发展轴线主要以“大珠三角”为中心,包括
泛珠三角公路运输枢纽
3.面辐射 点辐射和线辐射大大加快了辐射区域的经济发展速度和 现代化进程。其结果,就会形成以中心城市或辐射干线 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区域。 例如,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形成了珠江三角洲、长江 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区等经济发展速度和现代化进程相 对较快的地区。这些地区的中心城市和小城市连成一片, 形成了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辐射源,并进一步和周边落 后地区进行相互辐射。由于在地图上,这些地区表现为 一个面,因此,这样的辐射我们称之为面辐射。 根据辐射的特点,面辐射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摊饼式 辐射;另一类是跳跃式辐射。
案例: 泛珠三角经济发展中的线辐射
泛珠三角地区各个省份之间已经形成了密集网络系统, 铁路干线、公路干线、大江大河以及大湖沿边航道和 濒临沿海的陆地带等辐射干线。 一些省区是靠海的,港口众多,航运发达,其海岸线长 占中国海岸线的三分之一是泛珠三角地区的明显的特 点。 这条辐射线有很好的利用价值,沿这条辐射线分布的 城市和地区可以非常方便地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广 泛的经济交易和文化交流,同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进 行辐射,然后再以同样的方式向内陆城市和地区进行 流动和传播,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和窗口。
(2)在辐射过程中技术通常由中心城市向周边地 区流动 技术的可共享性决定了技术进步对中心城市和 周边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都有好 处,主要差距在于城市发挥技术的各种条件优 势更强,周边地区不具备或利用技术的条件很 差。 技术在中心城市和周边落后地区之间流动机制 越好,流动范围越广,技术发挥的作用就越大。
(1)辐射是一个双向的过程。 (2)辐射结果是拉平物体之间的能量差。 (3)一个物体的能量只要高于周围其他物体,净辐射出去的 能量数量就大于自然吸收的能量数量。 (4)两个物体距离越近,能量辐射就越大。 (5)两个物体能量落差越大,辐射越强烈,净辐射的能量数 量就越大,能量低的物体吸收的能量就越多。 (6)辐射的速度和程度和辐射的媒介有关。
经济发展与现代化进程中的辐射是指经济发展 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地区与经济发展 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地区进行资本、 人才、技术、市场信息等的流动和思想观念、 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传播。
经济辐射的特点: (1)辐射的前提条件是经济对外开放和资源自 由充分流动。 (2)双向辐射,缩小差距。 (3)辐射的速度和程度与其距离和关系有关。 (4)经济辐射媒介主要是交通网、信息网、关 系网等。 (5)经济辐射具有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种效 应。 (6)主要方式有点辐射、线辐射和面辐射。
三、点辐射、线辐射和面辐射 1.点辐射 点辐射一般以大中城市为中心向周边地区推开,由中心 向外扩散,逐步扩散到较远的地区。 中心城市的优势:
①技术、人才、资金;②思想观念、思维方式;③管理水平; ④生活方式和习惯。
周边地区的优势:
①资源、劳动力、土地等;②生态、环境等。
优势互补,可以加快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地区现代化和 经济,还是回到农村,都有着几 点作用:①把城市的技术、资金带回农村,发展农村经 济;②把知识、管理经验带回农村;③留在城市减少了 农村人口,增强了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④对国民经济整体发展做出了贡献等。 资源的流动问题:①资源是有限的,流向发达地区,落 后地区后备资源会减少,甚至会耗竭,以后没有发展机 会;②资源的定价问题,中国目前主要是通过宏观调控, 定价太低,实质是对落后地区资源的一种掠夺,拉大了 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例如西气东输等。
随着国内外的竞争形势的加剧,粤港澳的经济腹地明显 不足,珠江三角洲正在寻求突破原有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发展模式,积极发展知识和信息型产业。寻求更广阔的 经济腹地来实现产业的转移和升级。 “9+2”泛珠三角地区发展战略适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 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策略。在这一区域的发展进 程中,同样需要一些辐射点来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
辐射的具体内容 (1)在辐射过程中资本必然向投资效率高的地区流动。 资本流向的主导因素是资本的边际收益率的高低,是由 资本边际收益率低的地区向资本边际收益率高的地区流 动。在改革以后,极化效应和回波效应起主导作用,落 后地区的资金大量流向城市,国家的建设资金也大量流 向城市。这是由于中心城市资本的边际效率较高的原因。 市城市经济发展加快,中心城市和周边地区差距拉大, 我国经济目前仍处于这种区域差距拉大的态势。当城市 资本边际收益率低于周边地区时,资本才会向周边地区 流动。随着行业的不同,这种转变的先后也有不同。 指导思想是:在长期内求得共同快速发展而不是在短期内 求得相互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