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三讲:青少年生理发展的特点
第三讲:青少年生理发展的特点
1. 性意识的发展阶段
1)性意识的潜伏期
这阶段大约是在十岁以前的童年期。此时的儿童已知道男女
两性生殖器的差别, 对性的问题处于无知状态。
2)两性疏远期
这一时期约在10-12岁左右,男女生之间开始拉开距离,表现
出回避、冷淡和疏远异性的倾向。例如男生爱挖苦女生,女生爱
挑男生的毛病。这种乍看起来势不两立的倾向却隐藏着想要与异
17-18岁时心脏重量接近成人水平,9-10岁时血管发 育超过心脏的发育。心脏排出的血量少,而血管内径大, 血液流动阻力小.所以血压较低,一般为100/65毫米汞 柱.脉搏为84次/分。到了14-15岁时支配心脏活动神经 纤维已发育健全,能有效的调节心脏的活动,同时心脏 的密度增加、心肌纤维更有弹力。由于心脏收缩力增强 以及内分泌系统变化的影响,每次心博所排出的血量增 多,加上此时血管的发育落后于心脏的发育,血管的口 径相对血流量来说过于狭窄,阻力增大,有可能出现的血 压较高的现象.这是发育中的一种暂时表现 .随着年龄的 增长,这种现象会自然消失.到19岁左右血压趋于稳定,逐 步达到成人的协调状态.
性交往的动机和愿望。
3)性意识初步形成的爱慕期
这一时期的年龄约在12-17岁左右, 这是青少年性意识表现
和发展的重要阶段。此时 孕育于疏远期的与异性接近的愿望会逐
渐明朗化并以对性问题的关心、与异性交往的渴望、与异性实际
接触的需求及性冲动的形势表现出来。
4)性意识成熟的恋爱期
在18岁进入青年期以后,个体身心发展逐渐达到成人水平,
(三)青春期性教育的主要内容
1.青春期性生理保健教育。通过青春期性生理教育使青少年了解他们青 春期经历的自身的性生理变化注意保护健康、养成卫生习惯。
2.青春期性心理的教育.性心理是指人对性生理变化、性别特征、两性 交往关系的内心体验。性心理教育是青春期性教育中的重要部分。教育者 应向青少年介绍青春期性心理的产生、发展和表现的特点,并帮助他们掌 握与异性建立健康良好的关系的基本知识和行为方式。 3.性的道德教育.性道德教育是青春期教育中最重要也较艰难的部分, 同时又是青少年性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为人类精神和道德所教育出来的 儿童在这时可以说是遇到了一次人生观的考验。在生活中,应把性置于一 个什么样的位置?如何即承认性又要保证人类的尊严的独立性,怎样使青 少年懂得两性相处的道德准则,了解与性行为相联系的社会责任及义务; 掌握与他人、与异性建立良好关系的方法。这是性道德教育面临的重大问 题。 4.性审美教育.青少年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开始关注自己的形象,关 心自己给他人的印象。教师应把握这个契机,结合性心理、性生理、性道 德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性审美观。青少年的性审美教育主要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人体美的教育,主要包括体态美、风度、言语、仪表。二是人格美的 教育。
青少年身体外形的变化除上述身高、体重外,其胸围、肩宽,骨 盆宽,坐高等外形特征在15岁之前同样处于急速增长阶段,到15-18 岁各项指标先后出现增长速度减慢,年增长值减少的趋势,到18 岁 末接近最高值。
(二)体内器官机能的变化
1.心脏的发育 青春期心脏迅速生长,重量可达出生时的10-12倍。
青春期身体变化对心理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个人,社会 对这种身体变化的评价和态度发生作用的,而由身体变 化直接导致心理改变的情况却很少。 这些中介因素主 要是指:青少年对身体变化的意义及其重要性的解释; 这些变化是否符合社会文化正常模式的判断;对他人对 这种变化所做出的反应的理解,这些解释一方面依赖于 青少年对自身变化的认知,另一方面还依赖于父母,同 伴,以及社会对此所持的态度和看法。因此.由于青少年 成长经历的差异,所处环境的不同,在解释其生理变化 时将产生不同的结论。从而导致心理变化上的个体差异 与性别差异。 1.一般影响 2.早熟与晚熟的影响 3.月经初潮的心理适应 4.遗精对心理的影响 5青春期提前对心理的影响
(四)青春期性教育目标
1.青春前期(小学)教育目标:
使学生初步懂得人体主要系统、器官及其功能,懂得人体的发 育过程,能够对照自己的身体变化,作好知识准备和思想准备。
2.青春中期(初中)的教育目标:
使学生了解青春期心理发展和性意识产生的特点,愉快接纳性 身份,逐步培养良好的心理卫生保健的习惯和具有良好的心理素 质。懂得青春期的社会意义,掌握男女交往的道德规范,逐步养 成自我控制、自我保护的能力。
力发展进行的教育。性教育还包括适应社会与文化的性
价值观、道德意识、法律规范、性别平等、性文明知识
的传授等内容。
目前,我国青春期教育工作还处于比较薄弱的状态,
虽然在少数地区已开展这方面的教育,但大部分地区的
青春期教育仍亟待开展。
当前我国学校和家庭性教育的现状性教育实践中存
在的问题:
一是学校和家庭中推行性教育时步骤维艰,困难重 重。
脑发育的重点主要表现在机能方面。这首先反映在脑电波的频 率变化上。脑电波分为四种即α波、β波、δ波和γ 波。脑电波 频率的快慢是大脑发育过程的重要参数。研究表明,在婴儿期, 脑电波通常是γ波(频率为1-3.5HZ/S ),幼儿期通常是δ波 (频率为 4-7HZ/S ).随着年龄的增长,脑电频率逐渐加快。 到10岁以后,出现明确的α波(频率为 8-13HZ/S )。13-14岁 之后大脑发育基本成熟,脑电波主要表现为α波,β波 (频率 为14-30HZ/S)是大脑皮层处于特殊紧张活动状态时的主要脑 电活动。从脑电活动的变化看,在4-20岁之间,有两个显著加 速期,一个是5-6岁之间,一个是13-14岁之间。这两个显著 加速的时期使儿童的脑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一种“断续”或 “飞跃”的特点 。其次,青少年期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过程逐步 平衡,特别是内抑制机能逐步发育完善.第二信号逐步占据优势 地位.其概括和调节作用显著增强。
第三讲:青少年生理发展的特点与教育
要点提示
一、青少年生理的变化 二、生理变化对心理的影响
三、青春期性教育
一、青少年生理的变化
(一)身高的变化
青春发育期激素活动的加强,促进了青少年骨骼的 生长,从而导致了身高的快速增长。根据我国1985年对 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71631名城乡7-22岁的儿童、 青少年身体测试的结果可以看出,青春发育期之前青少 年的身高的年平均增长量为4.74厘米.而进入青春发育 期之后,每年平均增长量为6.38厘米。其中女孩的发 育早于男孩两年左右,9岁时女孩已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12岁达到高峰。而12岁时,男孩的身高才刚刚开始快 速增长。这时的女孩比男孩平均高出2.35厘米。此后, 男孩的身高增长速度普遍超过女孩。13岁以后男孩比 女孩平均高出8.01厘米。到15-18岁青少年的身高增长 明显减慢,18岁左右身高已接近成人水平。 从身体的生长顺序来看,是头部优先,上身居次,下肢 靠后。所以人的下肢生长规律,是开始增长慢,后来增长 快。
(二)体重的变化
青春期体形的另外一个显著变化是体重明显增加。我国在1987 年的调查表明,儿童9岁以前男女体重相差无几,每年平均增长 2.38公斤。9岁以后女生进入快速增长期.12-13岁达到高峰.14岁 后增长速度下降.女孩12岁时比同龄的男孩重1.64公斤,最大差异 甚至达到2,30公斤。男孩12、13岁时体重开始迅速增长,年均增 长约5.5公折,有的甚至高达8-10公斤,在13岁前后超过女生,平均 比女生重3.40公斤。15岁以后体重增长速度下降。青少年体重的 增加,具有特殊的意义.它反映出脂肪的沉积、肌肉的发达、内脏的 增大.以及骨骼的增长与增粗的程度。
(三)性的成熟
在青少年的发育中最富特点的现象是性的发育.性生
理的发育程度既可以作为青春期起始的生理征兆,也可 作为青春期终止的时间标志。性的成熟包括第一性征即 性器官、性机能的发育成熟和第二性征即性的体形、体 态的出现。
1.第一性征的成熟
男孩的第一性征一般在13岁开始显著的变化,到
15岁左右发育成熟,接近成人。这时睾丸开始发育,
2.肺和呼吸系统的发育
个体的肺结构在7岁时基本发育完成。进入青春期
肺的功能大大完善.12岁时肺的重量比新 生儿重9 倍,与
之相应的呼吸功能也随之增强,肺活量到14岁急速发展,
到15岁 时可达3000 毫升以上,比10岁时增加一倍多。
19岁左右达到成人水平.但男女生的肺活量存在着明显
的差异。
3.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 脑的发育反映在其形态、结构和功能三个方面,青春期大
3)在异性面前表现紧张和兴奋。青少年在与异性交
往中,会感到一种相互吸引的力量。他们希望在异性面
前表现
得更出色。在这种强烈的动机驱使下青少年往往显
得的过于紧张、兴奋,以至于有时在行为上显得笨拙、
失态。
4)性冲动的产生。
三、青春期性教育导引
(一)青春期性教育的现状
青春期性教育是针对青少年性生理、性心理和性潜
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个性特点等基本定型,加上知识经验的深化
与扩展,青年人开始能够真正认识两性的本质内涵和社会功能与
义务,并能按社会认可的方式追求异性,获得爱情、进入恋爱期。
2.青少年性意识萌发的特点
处于性意识初步形成的爱慕期的青少年,其性意识
萌发具有明显的特点和表现。
1)渴望了解性知识。
2)对异性的好奇与爱慕。
能尚末健全.月经周期常不规律.要到几个月或一年以后
才能正规排卵一般到 18岁时卵巢才达到成熟时的重量。
第二性征的发育 第二性征是指青少年在青春发育期表现出的身体形
态上的性别特征。其发育过程,前后需要四年左右的时 间.具体变化及其顺序如下表3-1所示:
二、生理变化对心理变化的影响
(一身体变化对心理的影响
3.青春期后期(高中)性教育目标:学习恋爱、婚姻、家庭方 面的知识,为今后建立美满的爱情和幸福的家庭作好准备;学习 有关性的伦理道德知识,树立正确的性价值观;懂得控制人口数 量和提高人口质量的重要意义,为今后生育作好知识和思想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