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打电话礼仪
3、外国的问候语
• 1)美国人迎接人的时候,只是平平淡淡的 “你好?”“身体好吗?”或者“但愿你身 体健康!” • 2)埃及人问候你的时候说“你汗出得好 吗?”; • 3)德国人问道“身体好吗?”“近况如何?” • 4)西班牙人问你早安时说:“愿上帝与你同 在,先生”; • 5)在匈牙利,人们说:“愿你一直健康”等。
•
还有诸如年龄、婚姻状况、个人收 入、宗教信仰等问题,都不能出现在你 和外国友人的“谈话单”之中,否则极 易招致对方的反感,甚至让对方拂袖而 去。 • 因此,在和外国友人打交道时,千 万不要没话找话,信口打探对方的个人 情况。尤其是当发现对方不愿回答时, 就应该适可而止。
5、各国习俗和禁忌
• 1)俄罗斯人 • 喜欢红色,但不喜欢黄色和黑色。 如果在街上遇到黑猫,认为这是不祥的 事情。 • 他们喜欢马,认为马掌有降魔的能 力。 • 送俄罗斯女士鲜花,一定要是单数。
•
例如:“最近忙什么呢?”、 “怎么好久没见到你?”在国内, 这是再常见不过的见面问候语。 • 不过如果在国外,外国人却非 常忌讳这一类的问题,认为向别人 探听这一类问题的人,不是好奇心 过盛,不懂得尊重别人,就是“别 有用心”。
•
又如:我们对于打听诸如“你 是哪里的人”、“你什么学校毕业 的”、“你以前干过什么”等问题, 认为是正常的。 • 外国人大都把这些看成自己的 私人问题,他们不喜欢轻易地把个 人住址、住宅电话等纯私人资讯 “泄密”,也反感别人查“户口”。
(一)服务人员语言规范原则
• 1、以宾客为中心原则 • 2、赞誉原则 • 1)出于真诚发自内心 • 2)明确具体,针对性强 • 3)选准时机,兼顾公平 • 4)因人而异,突出个性
• • • • •
3、得体和谦虚原则 1)得体 2)谦虚 4、征询与委婉的原则 1 )委婉语,也叫“婉言”,是指 讲话时出于对客人尊重的考虑,不直 接说明本意,而是用婉转的词语加以 暗示,既能达到使对方意会的语言效 果,又不致让对方尴尬,甚至伤害对 方的情感,通常在客人提出不合理要 求时使用。
三、服务用语
• 在某地一家饭店餐厅的午餐时间,来自台 湾的旅游团在此用餐,当服务员发现一位70多 岁的老人面前是空饭碗时,就轻步走上前,柔 声说道:“请问老先生,您还要饭吗?”那位 先生摇了摇头。服务员又问道:“那先生您完 了吗?”只见那位老先生冷冷一笑,说:“小 姐,我今年70多岁了,自食其力,这辈子还没 落到要饭吃的地步,怎么会要饭呢?我的身体 还硬朗着呢,不会一下子完的。” • 由此可见,由于服务员用词不合语法,不 和规范,不注意对方的年龄,尽管出于好心, 却在无意中伤害了客人,这不能怪客人的敏感 和多疑。
• 9)生活习惯。在外国友人眼里, 个人习惯与别人毫不相关,完 全没有为外人所了解的必要。 • 10)所忙何事。此外他们还担 心此类问题一旦被人深究,可 能会泄漏行业秘密,使自己的 工作与事业受损。
• 11)家庭住址。绝大多数外国友人 都将私人居所看作是自己神圣不可 侵犯的“个人领地”。一般情况下, 若非亲属、至交、知己,外国友人 都不可能会邀请外人到自己家中做 客。必要时,他们宁肯花钱去饭店、 餐馆请客吃饭。
3、手机使用礼仪
• • • • • • 1)控制音量,不干扰他人; 2)对有限制的地方,应关机; 医院、加油站、飞机等等。 3)不要一边开车一边打手机; 4)不要故意延长接听时间; 5)在办公室或会议室手机最好设为震动。
第三讲 社交礼仪系列讲座二
问候语
一、见面问候语
• 1、历史沿革 • 1)《后汉书.马援传》中有: “望见吉,欲问百春无它乎”的话, 据考证“无它乎”就是最早的见面 问候语。 • “它”就是现在的“蛇”。在 远古,威胁人类生命最主要的对象 或动物就是“蛇”。
第三讲 社交礼仪系列讲座一
电话礼仪
一、主要内容及要求
•
• (一)接听电话程序 • (二)接听电话应注意的问题 • (三)手机使用礼仪
1、接听电话程序
• 1)电话铃响,立即去接,一般电话铃响 不超过3次,应拿起话筒。 • 2)致以简单问候,如“早上好”或“您 好”,语气柔和亲切。 • 3)自报部门名称或个人姓名(外线电话 报部门名称,内线电话岗位名称)。 • 4)认真倾听对方的电话事由。如需传呼 他人,应请对方稍候,然后轻轻放下电 话,去传呼他人。
• 5)在希腊,拍照的时候绝对 不能大摇大摆地立三角架大 拍特拍,因为国家有规定: 立三角架的拍摄,必须获得 官方的允许。
二、 礼貌用语的基本内容及分类
• (一)、从用法上分类 • 1、问候用语
• (1)您好、(2)身体好吗、(3)吃饭没有
• 2、迎送用语 • 1 )、欢迎用语 - ( 1 )欢迎您;( 2 ) 欢迎您的光临等等。 • 2 )、送别用语 - ( 1 )再见;( 2 )慢 走。
•Hale Waihona Puke 5)如是对方通知或询问某事,应按 对方要求逐条记下,并复述或回答给对 方听。 • 6)记下或问清对方通知或留言的事 由,时间,地点和姓名。 • 7)对对方打来电话表示感谢。 • 8)等对方放下电话后,自己再轻轻放 下电话。
2、接听电话应注意的问题
• 1)注意时间 • 在不恰当的时间打电话是很失礼的。 • 一般而言,早上九点之前与晚上九点以 后最好不要打电话。 • 2)不要让电话铃响太久。 • 一般而言,铃响十声后即挂断。
• 2)在欧美 • 13这个数字是个不吉利的 数字,还有星期五也是个不 受欢迎的日子。 • 在欧美,请不要和同性跳 双人舞,这会被人误会的。
•
3)在法国和其它法语 地区,不要随便送菊花给 人,因为菊花代表哀伤, 只有在葬礼上才送。其它 黄颜色的花也是法国人忌 讳的,也不要送。
• 4)在匈牙利,新年的餐桌上 不许摆放禽类制作的菜肴和 鱼类,人们认为那样的话, 幸运就会随禽类飞走、随鱼 儿游走。
4、尊重外国友人隐私
• 1)询问他人年龄,尤其是女宾的年龄; • 2)问他人的薪水或探询财产以及薪水 的分配和财产的价值; • 3)责问式地问对方为何不结婚,为何 不生孩子,以及夫人的情况; • 4)询问他人身体的残障或者缺陷; • 5)冒昧地问性的问题; • 6)人家赠送礼品价钱的问题。
• 7)个人经历。“英雄莫问出处”一说, 在国外普遍流行。特别是籍贯、学历、 学术学位、技术职称或职务以及职业经 历,不宜打听。 • 8)政见信仰。国家之间的合作,讲究 的是求同存异。与外方人士交谈时,不 宜对对方的政治见解、宗教信仰品头论 足或是“惟我独尊”。
• •
3)先表明身份。 在听到对方声音时,应先报上 自己 的名字或单位名字,并先有问 候语,如您好、早安之类,之后再 告诉对方您要找的对象。 • 4)尊重隐私 • 不要问对方不愿意说的话。家 长不要对小孩打来的电话进行询问。
• • • • • •
5)有条有理 不要一边做事一边打电话,这是没有 礼仪的表现。 6)长话短说 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7)尽量不借用电话 大部分男士最不喜欢借给他人的东西 之一就是电话。
• 2)自然灾害和疾病对人类的威胁最大, 所以有“无恙乎”来作为问候语。成语 “别来无恙”; • 3)在封建社会吃不饱,穿不暖,很自然 地见面就问“你吃没有?”或“你吃饭了 吗?”
2、现代问候
• 1) 改革开放,搞活经济,人类生活 忙起来了,人们见面就称“还忙吧”等 等。还有什么:“发财”、“升了”。 • 2)相互见面问候——“你好”或“您 好”
• 在接待服务工作中,委婉语的作用 不能低估,它可以减少刺激性,帮 助消除矛盾,使交往双方免于难堪, 或者给说话者留有余地,免于被动。 • 2)得体的委婉语,能表达善意和尊 重,体现说话者良好的语言素养, 进而显示出文明和高雅的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