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辽沈战役PPT

辽沈战役PPT


锦 州 会 战
1 0月10日起,国军“东进兵团”3个军9个师在空军、 海军掩护下,以斗牛式的战法,轮番向塔山附近东北野战军 阵地发起正面强攻。 10月13日,国军连续猛攻均被打退,塔山阵地仍被解放 军牢牢控制在手中。这时,东野攻锦主力部队的外围战斗已 结束。当天深夜,刘亚楼电话通知各攻锦部队:“攻城准备 就绪,明天上午总攻锦州。”蒋介石感到锦州城已岌岌可危, 连夜电令侯镜如:“拂晓攻下塔山,12时占高桥,黄昏到达 锦州!” 10月14日凌晨6时,国民党部队向塔山解放军阵地发起 狂冲,双方展开了塔山阻击战几天来最为惨烈的阵地争夺战。 此时,总攻锦州的命令尚未下达,塔山阵地已9次易手。如 果在攻城战斗突破阶段塔山失守,敌“东进兵团”将在一个 小时内直逼锦州,攻城部队将腹背受敌。林彪下达命令: “我只要塔山,不要伤亡数字!”
东 北 野 战 军
为实现歼灭卫立煌集团的战略目的,毛泽东 早在1948年2月7日,就致电东北野战军提出要求 东北野战军下一步考虑南下北宁线作战,截断敌 军由陆上撤向关内的通路。毛泽东的主张,显然 是先打锦州。但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考虑到部 队只带了从后方南下的单程汽油,后方运输线又 过长,并担心华北傅作义集团由关内北上。于是, 他决定先打离解放军后勤基地最近的长春,并得 到毛泽东的批准。5月下旬,林彪以2个纵队试攻 长春,却发现攻占长春并非像想象的那样容易, 遂改用长困久围的方针。7月,林彪与东北局其他 要员磋商后,最终下定南下作战的决心。
战 前 计 划
东北野 战军
中共中央从全国整个战局出 发,认为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 战的时机已经成熟,决定把战略 决战首先放在东北战场,并制定 了东北野战军主力南下北宁线 (今京沈铁路)攻克锦州,采取关 门打狗的战法把国民党军关在东 北,各个歼灭的作战方针。
国民 党军
蒋介石和东北“剿总”总 司令卫立煌对东北战局深 感忧虑,处于欲守无力、 欲撤难舍的状态,故将主 力收缩在沈阳、长春、锦 州三个孤立地区,采取集 中兵力,重点守备,相继 打通北宁线的方针。作战 目标:放弃补给不易的长 春及沈阳,防止东北野战 军进入山海关,安定关内 局势,伺机转攻收复东北。
歼灭国民党军
四十七万余人,
东北全境获得
解放。
历 史 评 价
辽沈战役我军胜利和敌军失败都是有原因的,国 共双方最高统帅蒋介石和毛泽东几乎同时都看到了锦
州这步关键之棋,但蒋与他的东北将领们意见不一,
从而举棋不定,贻误战机在先。 蒋介石后来更犯下一个致命的战略错误,那就是 不顾当时东北人民解放军力量增长的实际情况,固执 地与解放军展开决战,终使几十万精锐之师在东北大 地上灰飞烟灭。我军兵力包括地方部队几乎在其2倍, 而东北野战军的装备在四大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算是最 强的。国民党军队如果迅速撤到关内,或许还能推迟 被我军全歼的命运。
解 放 沈 阳
1948年 10月31日, 完成了对 沈阳的包 围。 1948年11月2日,沈阳全城为解放军占领 。至此,辽沈战役结束。 1948年11月8日,国军东进兵团5个军12 个师在杜聿明指挥下,由葫芦岛乘船撤逃
解 放 沈 阳
解 放 沈 阳
解 放 沈 阳
全 境 胜 利
辽沈战役历时 五十二天,共
锦 州 会 战
锦 州 会 战
10月14日10时,刘亚楼下达了总攻令。东野炮纵
集中500门大炮向锦州城内预定目标猛烈轰击。11时30 分,各突击队发起冲击。
1948年10月15日18时,攻克锦州城,全歼国民党
守军十万余人,生俘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 挥所主任范汉杰中将和第6兵团司令卢浚泉中将。
锦 州 会 战
10月5日,东野“前指” 到达位于锦州西北、距锦州 30多里的牤牛屯。林彪察看 了地形后,立即召开军事会 议,拟定了总攻锦州和打援 的具体作战方案。塔山是北 宁线上一个小村落,位于锦 州、锦西之间,距锦西10余 公里,距锦州30公里,是由 锦西增援锦州的必经之地。 林彪强调指出:“攻击锦州 最重要的保证,是要把锦西 方面的敌军挡住。两锦相距 约50公里,万一堵不住敌人, 攻锦部队就要受到
解放 沈阳
锦 州 会 战
9月24日解放军开始攻打锦州,锦州范汉杰报蒋求 援,蒋介石召卫立煌到南京开会,迫令卫立煌由沈阳出 兵支援锦州,卫仍然拒绝接受。最后,蒋介石决定空运 49军到锦州增援。另一方面仍强要卫由沈阳向沈锦线攻 击前进,并派参谋总长顾祝同到沈阳督战执行蒋的命令。 顾祝同在沈阳期间,曾一再召集东北将领会议,要卫出 兵沿沈锦路前进解锦州之围,卫仍坚决反对执行这项命 令,认为有全军覆灭的危险,并与顾多次争吵。 9月29日,东北野战军先后攻克河北省的昌黎、北 戴河和辽宁省的绥中、兴城,切断了辽西走廊,完成了 对锦州、义县的包围。此时,蒋介石正集中精力应付华 东野战军9月16日发起的济南战役,为了救济南,就顾 不了援东北,只有令卫立煌经沈锦路出辽西,直接解锦 州之围。卫又坚决反对,认为锦州之围应由关内出兵直 接解决,解围后与锦州部队会合出大凌河向大虎山攻击 前进。这时沈阳主力才西出与东进之部队会师,所以就 未实行蒋的命令。 10月1日,在孤立,包围锦州的同时,东野开始进 攻锦州外围义县。激战4小时占领义县。
并派第9兵团司令廖耀湘等人代表他赴南京见蒋,申述利害。但蒋
介石的意见仍然是急于打通沈锦路,将主力撤到锦州,只留少数部 队守沈阳。其余各军及特种兵团统编为机动兵团,归廖耀湘统率, 随时准备行动。卫立煌怕廖耀湘将沈阳主力拉走,坚决反对,于是 这个机动兵团始终未能成立。直到9月辽沈战役打响,国军统帅部 对东北战略尚无决策,蒋、卫仍然在为打不打通沈锦线将主力撤到 锦州的问题而争执不休。
辽沈战役
(1948.9.12—11.2)
辽沈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 争三大战役之一 1948年9月12日开始-11月2 日结束,共历时52天。中国共 产党称之为辽沈战役,中国国 民党称之为辽西会战,又作"辽 沈会战"。
目录
战役背景 战前计划
战役过程
历史评价
战 役 背 景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向共产 党的中原解放区发起进攻,国共大规模 内战全面爆发。1948年7月初,国共双方 兵力的对比,已由战争爆发时的3.14:1, 变为1.3:1。同年9月,中共中央在西柏 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抓住有利 时机,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决战,决战方 向首先指向形势对己有利的东北。
杜聿明(1904-1981),字光亭,汉族, 陕西省米脂县人。著名抗日将领,国 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埔系骨干。 1924年6月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 1939年11月任第5军军长,率部参加 桂南会战,在淮海战役中任“剿总副 司令”,1949年1月被中国人民解放 军俘获。1959年12月被特赦释放。 1964年被特邀为全国政协第四届委员 会委员。1978年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 大代表和全国政协第五届常委。1981 年5月病逝于北京。
战 前 计 划
1948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 决定先摧毁东北国民党反动军队。好处是:
第一,东北野战军兵力大大优于敌人,打歼灭战 比较容易成功。 第二,东北野战军若拿下东北,可以以东北工业 支持其余解放区部队。 第三,辽沈战役一旦胜利,东北野战军即可挥师 入关,协助华北人民解放军一同对抗华北国民党部队, 组织平津战役。 于是,1948年9月,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命令东 北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由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组 成总前委,林彪为书记,统一指挥辽沈战役。
国 民 党 军
1948年3月,蒋介石计划把沈阳国军主力撤至锦州,以便与华 北傅作义配合,进可以夺回东北,退可以撤往关内。而卫立煌则力
主固守沈阳、长春、锦州三大战略要点,保全东北,待变而起。廖
耀湘等东北将领也大都支持卫的方案,而反对蒋的计划。至5月初, 蒋介石又令卫立煌打通沈锦路,将主力撤到锦州。卫还是不同意,
范汉杰(1896-1976),名其迭,字汉 杰,广东省大埔人,国民革命军陆军 中将。曾任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 锦州指挥所主任1948年10月14日,在 辽沈战役锦州攻坚战中被人民解放军 所俘。 1960年11月特赦获释。 1964年,任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委。 1976年1月1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 80岁。
10月6日,蒋介石乘 “重庆”号巡洋舰到达葫芦 岛第54军军部,部署锦、葫 国军增援锦州的作战任务。 他对众将领说:“这一次战 争关系重大,等华北2个军 及烟台1个军运到后,协同 沈阳5个军夹击攻锦州的共 匪,然后接应沈阳我军主力 到锦州。各将士的任务重大, 几十万人的生命,都交给你 们负责。要以杀身成仁的决 心,击灭共匪……”同时指 定海军司令桂永清及第三舰 队司令马纪庄指挥海军以大 炮击毁塔山解放军阵地,协 助陆军攻击。
郑洞国(1903-1991),字桂庭,汉族, 湖南石门人。他早在学生时代就参加 过"五四"运动。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 曾参加东征和北伐。郑洞国是最早参 加抗日战争的国民党将领之一。1948 年底,在长春兵败解甲。郑洞国是全 国政协第三、四届委员,第五、六、 七届常委,黄埔同学会副会长;自1979 年起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副主席。 1991年1月27日,病逝于北京,享年 88岁
廖耀湘(1906.05-1968.12),汉族,别 号建楚。湖南邵阳人,国民党将领, 爱国民主人士,曾任蒋介石"五大王 牌军"之一的第六军军长。黄埔军校 第六期毕业,后留学法国,回国后参 加南京保卫战,1940年同杜聿明率领 中国远征军赴缅甸抗日,为抗战胜利 作出了重要贡献。1948年10月辽沈战 役后,廖耀湘战败被俘,后于1961年 12月作为特赦战犯被释放。文革期间 遭到打击,于1968年12月2日在批斗 会上心脏病突发逝于北京。
1948年10月21日4时,郑洞国率部放下武器
。长春解放,锦州战役结束。
锦 州 会 战
锦 州 会 战
锦 州 会 战
锦 州 会 战
辽 西 会 战
10月廖耀湘率“西进兵团”出辽西后,于1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