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历史必修一 第22课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上课)
历史必修一 第22课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上课)
史论总结
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特点 (1)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2)以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发展起来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 协商制度,作为符合我国国情的政党制度。 (3)实行民主选举制度。 (4)加强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并将此作为保障中国公民直接、充分行使自 己民主政治权利的重要途径。
2.危害 (1)“全面夺权”展开后,全国各地纷纷成立一元化权力机关— 革命委员会, 社会秩序极端混乱。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国家法律形同 虚设,人权被严重践踏。 (3)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在“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踢开党 委闹革命”的风暴中遭到破坏,党的规章制度被践踏。 (4)是对民主与法制的野蛮践踏,使国家民主政治建设严重倒退。
易错提醒
易错提醒
“文化大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不是党内制度不健全,而是对制度坚持不 力、有法不依、党内“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结果。民 主法制遭破坏带来的后果说明了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民主法制建设遭 到破坏也使民主法制建设变得异常艰巨与急迫。
二、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 1.历史转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共产党全面拨乱反正,加强了民 主与法制建设。 2.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 (1) 首 要 环 节 : 在 中 央 组 织 部 部 长 胡 耀 邦 主 持 下 , 平 反 “ 文 革 ” 前 后 的 冤假错案 。 (2)政治体制改革:完善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了基层 政权和基层民主建设。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的宪法草案公布以后,将会得到全国人民的一致拥护,提高 全国人民的积极性。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 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
——毛泽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讲话(1954年) 材料二 “文化大革命”期间,党和国家各界领导人、文化科学教育界知 名人士,惨遭批斗、抄家和残酷的人身迫害。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 造成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开始在全国 范围内平反各种冤假错案,刘少奇的冤案也得到平反。
概念阐释
概念阐释
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 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 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 种制度和法律不因个人意志而改变。
三、基层民主选举 1.含义:基层民主选举是我国落实宪法赋予人民的权利、进行民主建设、保 障人民用投票表决的方式直接行使 民主权利 的重要举措,是社会主义民主 政治最基础的一环。 2.概况 (1)建国初,村委会、居委会干部都是由上级政府任命的。 (2)1989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3)1998年11月,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轻巧识记
轻巧识记
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发展可归纳为“一、二、三、四” 一个理念:依法治国。 两个趋向:制度化、法律化。 三部法律文件: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 国民族区域自治法》、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四大举措:平反冤假错案;完善三大政治制度;提出依法治国;建立基层 民主制度。
(3)从历史传统看,我国历史上长期存在封建专制传统,缺乏民主意识, 民主法制意识淡薄。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和世界上民主化建设的潮流也 使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更加必要。
主题二 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
探究点1 新时期的法制建设 史料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82年通过的新宪法,已把建立法治社会摆在 优先地位。……1983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也建立了一个法律委员会。 彭真委员长宣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今后几年中将努力加强和保证社 会主义法制和民主。 思考 依据史料,说明我国是如何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 答案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把法制建设摆到了优先建设地位;成立法律委 员会,加强和保证社会主义法制和民主。
12345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毛泽东的讲话为哪次会议的召开做了准备?这次会议为中国特 色民主政治建设作出的贡献是什么? 答案 全国一届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
12345
(2)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后来得到平反昭雪,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 “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遭到破坏和践踏。十一届三中全会 后,民主法制逐步恢复和健全。
(3)民主法制建设步伐加快 ①颁布了1982年宪法,并相继出台《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和 《民事诉讼法》,逐步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②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 依法治国 ”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 1999年3月,“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中国进入建设法治化社会的 新时期。 ③1999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 行政复议法 》,连同以前通过的 《行政诉讼法》,用法律来规范政府行为,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障, 反映了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一大进步。
探究点2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史料 第一条 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 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 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的 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3.内容 (1)城市居民委员会干部通过直接的、普遍的选举产生,从而使城市基层民 主建设的内容进一步丰富。 (2)农村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核心内容的__村__民__ _自__治__正不断扩展。
4.意义 (1)乡村基层选举激发了广大农民的政治热情,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2)中国基层民主选举是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进展。 (3)基层民主选举制度是中国政府为贯彻“ 依法治国 ”精神,保障群众 的民主权利所进行的卓有成效的努力。
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 3.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
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 长期性、艰巨性。(重难点)
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 1.原因 (1)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资本 主义复辟的危险。 (2)林彪、江青等野心家利用毛泽东的错误,推波助澜,导致“文化大革命” 的发动。
第22课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1. 了 解 “ 文 化 大 革 命 ” 对 民 主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主法制建
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 设的主要成就。(重点)
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2.结合历史的经验教训,谈一谈“依
2. 列
思考 (1)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 踏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 对人的生命财产的侵犯;党政机关和司法机关陷于瘫痪;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党的规章制度被践踏。 (2)“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受严重挫折,从中我们可以得到的教训 有哪些? 答案 ①必须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律制度,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 约束人们的行为,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 ②应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公民遵纪守法、自觉维护法律的意识; ③国家决策必须遵守法律的规定,避免因决策失误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损失。
史论总结 从“文化大革命”的角度认识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艰巨性 (1)从发生原因看,民主法制不健全是“文化大革命”发生、民主法制遭 到破坏的重要原因。在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下,党内个人崇拜和个人专 断逐步发展,党的民主集中制以及集体领导也被削弱和破坏。 (2)从严重后果看,“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空前践踏,人民权 利丧失殆尽,生命财产和安全毫无保障,社会秩序极度混乱,国家法律 形同虚设。这都说明了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也使民主法制建设变得 异常艰难。
主题一 “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
史料 1966年8、9月,北京市被打死1 000多人。自8月27日至9月1日, 大兴县先后杀害“四类分子”及其家属325人,最大的80岁,最小的仅38 天,有22户被杀绝。1969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因遭受政治 迫害和人身摧残在河南开封病逝,成为我党历史上最大的冤案。 “文化大革命”中的一组口号:“砸烂公检法”“打倒旧政府”“踢开 党委闹革命”“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12345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2010年修订)
思考 依据史料,说明我国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上的成就及其意义。 答案 成就:为扩大基层民主政治建设,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 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创造性地发展了各种村 民选举制度。 意义:有利于充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有利于农村政治和经济建设; 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