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市委书记在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县委书记在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市委书记在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县委书记在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2年2月10日)同志们:这次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是市委、市政府召开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会议。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孝感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十一五”时期及2011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表彰在2011年度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分析当前形势,安排部署2012年农业农村工作。

周书记亲临会议并将作重要讲话,希望同志们认真领会,抓好落实。

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总结成绩,把握形势,坚定做好新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十一五”时期,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发展现代农业,狠抓新农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各项改革,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和风险,实现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是农业产业结构布局明显优化、农业质量效益显著提升。

全面实施优质稻、畜牧、林果、特色蔬菜板块基地建设,形成具有安陆特色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优势农业产业布局。

建立健全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涌现出一大批名特优农产品品牌。

粮食总产37.1万吨,生猪出栏90万头,分别比期初增加4.2万吨、46.8万头。

二是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稳步推进以“三清五改”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我市被列为全省整市推进“清洁乡村工程”示范市。

加大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五年共实施中低产田改造8.3万亩,农业有效灌溉面积达到48.5万亩;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70%,农机总动力达到28.5 万千瓦。

三是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农业经营方式加快转变。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关系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建成市、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农村土地适度经营规模明显扩大。

农民专业合作社从无到有、快速发展,已成为带领农民与市场对接的重要组织。

四是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农民得到实惠最多。

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5000元大关,年均增长10%以上。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新型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农民生活质量全面提升。

2011年,面对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农产品市场异常波动、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的严峻考验。

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克难攻坚,有效应对各种挑战,积极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民生逐步改善,农业基础不断夯实,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一是农村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30.5亿元、农业增加值23.6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3 %、4.9 %;粮食总产37.1万吨、生猪出栏90.3万头、家禽出笼2000万只、禽蛋产量8万吨、水产品产量4.9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0.7 %、2.5 %、24.7 %、1.6 %、9.6 %。

打工经济稳步发展,劳务输出14万人,劳务收入突破30亿元。

大力实施回归创业工程,新增回归项目183个,回归资金5.7亿元,提供就业岗位8000多个。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878元,较上年增长16.9%。

二是特色板块农业不断提升。

围绕四大主导产业,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狠抓基地建设,农业“三品一标”认证达53个,白花菜获原产地标志认证。

农机装备总量不断提高,被评为“全国平安农机创建示范市”。

粮食、畜牧两大支柱产业发展迅猛,我市被列为全省33个产粮重点县和全省畜牧大市。

农产品加工园区加快建设,总规模达10平方公里,宝迪、美时园、钰龙白酒、潮汕食品创业园等一大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专业园区落户园区,市农产品加工园区被列为“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

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44家,神丹公司成长为全国最大的蛋品加工企业,禾丰公司在全省同类企业中排名第二。

三是农村基础设施持续改善。

以功能镇、中心村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整市推进“清洁乡村工程”,成效明显。

完成村级建设规划72个,对316国道、烟应线、金李线100个村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建设下水道130公里,架设路灯2200盏。

全市消除危房、土坯房310户,建成通乡通村道路169公里,完成27个重点村、30个中心村提档升级,创建省级生态村2个,建成精品村10个。

完成农田水利建设680处,赵冲等7座小Ι型水库和幸福水库除险加固基本完工,新建骨干塘堰428口,增加蓄水630万方,解决农村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新发展农村有线电视用户4540户,兴建沼气池3500口,成片造林绿化3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1.96万亩,我市被评为“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先进单位”。

四是农村各项改革深入推进。

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形式多样,流转面积达8.85亩,占耕地总量的19.7%。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快速发展,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5家,注册登记达54家,基本实现行业全覆盖。

认真落实各项惠农补贴政策,全市共向农民发放各项补贴资金6687万元。

扎实推进水管体制改革和林业系统内部改革,水管部门运行体制和服务体系进一步理顺,成功承办孝感市“林业系统抓基层、打基础”工作现场会。

巩固农村综合改革成果,“三村”产权制度创新、“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扎实推进。

五是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五项社保参保率达99.3%,新农保参保率达89.7%,新农合参合率达98.2%,6.49万名60岁以上农村老人首获养老金,全省新农保试点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工作,成功举办“湖北省科技县长安陆行”活动,我市被省科协命名为“2012—2015年度全省科普示范市”。

教育投入不断加大,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计生工作再上新台阶,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科技现场会在我市召开,计生局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计生服务中心、赵棚计生服务站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示范站”。

社会管理不断优化,成功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市”,棠棣李园社区被评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王义贞福利院被评为“全国模范敬老院”。

突出积案化解,信访总量持续下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加强,第三方调解中心运行良好,社会政治大局保持稳定。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有力领导的结果,是各乡镇街道、市直各部门通力合作、真抓实干的结果,是全市上下热情参与、大力支持的结果。

特别是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涉农部门的同志,长期奋斗在工作第一线、基层的最前沿,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在此,我谨代表市委、市政府向今天即将受表彰的对象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关心、支持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发展的成就令人欣慰,取得的经验弥足珍贵。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全市“三农”工作存在的诸多不利因素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农业基础设施脆弱,特别是水利设施老化严重,效益衰减;农业产业化程度低,产业链还不够完整;农民市场意识不强,组织化程度不高,在农资价格上行压力加大、生产用工成本上升的双重制约下,农民持续增收面临严峻挑战;城乡二元结构还没有彻底打破,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任务艰巨;农村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农村社会稳定压力仍然存在。

当然,在看到矛盾、困难和问题的同时,我们更要看到农业农村发展的有利条件:一是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大气候”前所未有。

中央连续8年的1号文件出台,夯实农业基础、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大,支农措施进一步增强。

二是随着国际投资向国内转移,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加速,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将为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带来更大的空间。

三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各级各部门形成支农强农共识。

全市上下必须进一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努力在应对挑战中把握机遇,在战胜困难中赢得主动,在开拓进取中增创优势,统筹谋划,整体联动,全力开创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

二、突出重点,明确目标,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三个翻番”目标的关键之年。

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对于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今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省、孝感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题,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根本,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狠抓生产保供给,大兴水利强基础,力促增收惠民生,着眼统筹添活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主要目标是:农业增加值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15%。

围绕上述思路和目标,今年要突出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一)发挥特色优势,构筑产业发展新格局一是实施“特色产业提升工程”,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围绕“保粮增渔强蔬菜、抓林促菌壮畜牧”的思路,着力抓好“一区三带”建设。

“一区”即农产品加工园区;“三带”即以安京线、大安线沿线的陈店、李店、雷公等乡镇为重点的畜禽优质稻产业带,以烟店、南城、棠棣、巡店、辛榨等府河沿岸乡镇为重点的特色蔬菜产业带,以王义贞、孛畈、接官、赵棚等乡镇为重点的山区林果产业带。

畜牧生产坚持以养殖小区为主体,突出抓好生猪和蛋禽生产,稳步发展奶牛生产,加强重大动物疫病监测,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今年要着力建成省级标准化养殖小区14处、万头以上猪场10个。

优质稻坚持从品种定向、种子市场管理、企业订单生产等方面入手,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无公害生产、免耕栽培、配方施肥等新技术,建成优质稻板块基地40万亩。

做大做强食用菌、特色蔬菜两大产业,建设府河西岸沿线10万亩蔬菜产业带,抓好吉阳大蒜、南乡萝卜、白花菜3个万亩基地、800万棒食用菌基地。

继续建好8万亩银杏、淮山药、金银花等种植基地。

渔业生产以低碳循环、生态高效为主攻方向,着力抓好10万亩生态水产养殖基地建设。

二是实施“加工龙头培育工程”,拉长农产品加工产业链。

“十二五”时期重点推进产业化经营“266工程”,即:着力发展壮大畜禽、林果两大产业集群,力争实现产值60亿元(其中畜禽产值50亿元、林果产值10亿元),农民人均从中增收6000元。

围绕上述目标,坚持以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为平台,以培育壮大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为重点,通过“壮二促一带三”,拉长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形成完备的农业产业化体系,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市农产品加工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重点完成发展二路、金秋大道北延和园区横贯道路建设及水电配套。

龙头企业培育壮大重点加大宝迪二期、美时园等项目的服务协调力度,力争新增农产品加工企业5家以上。

以宝迪、神丹、欣华禽业、安能、禾丰、午时药业、瀚思生物科技为龙头,建设畜禽、秸秆、粮食、中药材四大农产品产业化发展链。

加大龙头企业新产品、新装备、新工艺开发扶持力度,努力提高精深加工水平,着力打造50亿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100亿元农产品加工县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