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景观设计中体现地域性摘要:景观作为视觉审美的对象,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土地、人对城市的态度,也反映了人的理想和欲望。
景观作为人生活中的栖息地,是体验的空间,人在空间中的定位和对场所的认同,使景观与人一体。
景观作为符号,是人类历史与理想,人与自然、人与人相互作用与关系在大地上的烙印。
因而,景观是紧紧依存于场地的。
它在放飞设计师的思想自由驰骋之前,要求设计师提出妥善合理的解决场地问题的途径。
在各种设计思想中,批判的地域主义因其独特的批判精神而获得了强大的生命力。
以场地为本,挖掘场地的地域性,不仅能让设计个性鲜明,而且更能协调人与自然。
关键词:景观设计;场地;地域性;批判的地域主义;人与自然1.引言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来,中国的风景园林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近十年来的发展尤其迅猛。
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景观愈加重视。
各类城市的景观作品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景观建设也逐渐覆盖城市公共空间的方方面面。
各种城市绿地的的确确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空间,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为城市注入了新鲜活力,但不能忽视的是这些绿地的设计水平参差不齐。
一些场地的设计照搬照套,生硬复制,造成的结果是有些绿地给人的感觉是“千人一面”,或者说由于过于雷同、毫无特点只能使人觉得“面目模糊”。
正如哲学所言:“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块场地都是与众不同的。
身处客观物质性的世界中,每块场地无论在空间上还是历史上都有自己的沉淀积累,也就是说它们的场地条件是不同的,或者说每块场地的条件都是唯一的。
而设计应属于地块,脱离了场地的设计犹如柏拉图的理想国,只是头脑中的空想。
设计是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从开始到结束,每一个环节都与实践密不可分,一开始需要进行实地勘测、调查、分析,中间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对场地的现实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最终成果是将图纸上的蓝图变为现实,因此设计自然而然地必须考虑场地的条件,因地制宜。
将场地的条件深深地融入到每一步设计之中,这样的设计就一定会有独特的个性,具有自己的鲜明特点。
而这种个性并不是凭空捏造的扭曲怪诞、异想天开的标新立异,它应能反映出场地的特征,能与场地很好地结合,能让人置身其间时充分感受到这块场地的特色,于点点滴滴处触摸这块场地在时光雕凿下的面庞。
探索如何在设计中体现场地的地域性,对于避免千篇一律的景观复制,对于挖掘一块场地的个性特征是至关重要的。
尤其是对城市广场来说,它往往是一个城市的标志,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并且人流量较大,使用频繁。
由于其在城市空间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城市广场的设计理应注重场地的特性,通过个性化的设计语言,诠释这片土地的丰富含义,诠释这座城市的人文与自然,使广场景观与城市和谐共生。
可以说,要塑造成功的城市景观形象,特别是城市广场景观,体现地域性是一个必要条件。
2.概念的界定2.1场地的含义景观是紧紧依存于场地的,它是建筑于苍穹之下大地之上的空间。
这个空间所包含的一切都属于这片场地的含义。
一般而言,场地是四维的,它包括三维的空间与一维的时间。
空间角度可以按其主要对象分为人与自然两部分。
这两部分并非互相隔绝或对立,它们是渗透相关的。
时间角度就是场地的历史演进,像是一条射线,产生之后经历发展变迁。
一块场地上的时间包括了过去、现在、未来。
时空相互交织、相互影响,造就了场地。
也就是说,探讨一块场地的含义、探讨它包括了什么,就要从时空的角度进行全面的分析。
当然,分析场地并非旨在严格地分离人与自然,在两者间划分出明显的界限。
事实上,这两者是难以分割的。
人身处于自然之中,自然包容着人类。
人类的生活是一个改造自然的过程,产生了人化自然,渐渐地改变着地球的面貌;同样,自然也影响了人类的生活,成为一项客观条件。
分析场地的四维时空是为了提倡一种全方位、多角度的审视场地的观点:从人的角度、从自然的角度,并且加上时光的痕迹,完整地了解一片场地。
2.2地域性与地域主义景观的“地域性”是指在一定的时间维度内,某一地区的景观与其所在地域的自然条件、文化历史背景等因素相关联而显现出的有别于其他地区的特征。
设计师对地域性的关注,产生了地域主义。
地域主义在当代的发展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有活力、与时代相融合的一种便是“批判的地域主义”。
批判的地域主义持一种辩证的态度。
楚尼斯(Alexander Tzonis)在他的近著《批判的地域主义》一书的序言中认为“批判的地域主义”是用来描述当代地域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以便将其与传统的地域主义相区别。
批判的地域主义对以全球化为主导的现代主义持强烈的批评态度,它也对地方和地域主义,尤其是那种矫情的、浪漫风的和风景化的地域主义持批评态度。
它强调场地在景观设计中的作用,它也保持了现代建筑的进步和解放的思想。
这是一种严肃的、具有生命力的、进行自我反思和批判的设计思想。
弗兰姆普顿提出了界定批判的地域主义的六个要素,这六个要素为:<1> 批判的地域主义被理解为是一种边缘性的建筑实践,它虽然对现代主义持批判的态度,但它拒绝抛弃现代建筑遗产中有关进步和解放的内容。
<2> 批判的地域主义表明这是一种有意识有良知的建筑思想。
它并不强调和炫耀那种不顾场址而设计的孤零零的建筑,而是强调场址对建筑的决定作用。
<3> 批判的地域主义强调对建筑的建构(Tectonic)要素的实现和使用,而不鼓励将环境简化为一系列无规则的布景和道具式的风景景象系列。
<4> 批判的地域主义不可避免地要强调特定场址的要素,这种要素包括从地形地貌到光线在结构要素中所起的作用。
<5> 批判的地域主义不仅仅强调视觉,而且强调触觉。
它反对当代信息媒介时代那种真实的经验被信息所取代的倾向。
<6> 批判的地域主义虽然反对那种对地方和乡土建筑的煽情模仿,但它并不反对偶尔对地方和乡土要素进行解释,并将其作为一种选择和分离性的手法或片断注入建筑整体。
3.相关理论3.1地域主义的发展历程二战前,传统的地域主义盛行上百年,这是指历史上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传统园林对不同的地域特色、人文文化的模仿与应用,如意大利的台地园、日本枯山水。
同时,也存在着虚假的地域主义——试图简单地照搬历史的地域主义,如美国早期殖民时期的园林照搬其他地区的园林设计风格。
二战后,由于大地的创伤亟待修复,景观行业迎来了发展的高潮,各种思潮应运而生。
作为其中之一的地域主义得到了新的关注。
在1951年9月号的《纽约人》杂志上,路易斯·芒福德对国际风格的代言人希区柯克和现代主义的理论家吉迪翁进行了强烈的批评,在这篇文章中他第一次识别和列出一群当代美国地域主义建筑师,主要是旧金山的“湾区学派”,认为这是一种当地、本土和人道的现代主义形式,比当时的国际风格要高明的多。
这篇文章在当时引起震动的原因在于它第一次提出可以将地域主义取代国际风格。
这篇文章触动了当时以纽约现代艺术馆(MOMA)为中心的占主导地位的国际风格建筑师,他们立即行动起来对芒福德进行还击。
但是,芒福德的地域主义思想在新一代建筑师中获得了回响,他们认为二战后的地域主义不是那种民间和民俗风的复兴主义,并认为建筑师可以从赖特和阿尔托这样的地域主义建筑师那里获得比柯布西埃的空洞的形式主义的“形式空间”更多的东西。
芒福德的观点是一种融合的地域主义。
《景观》杂志的创办人杰克逊(J. B Jackson)在20世纪50年代还是年轻建筑师,他深恶国际风格以及MOMA和CIAM对美国地方建筑和景观现实的忽略,他将该杂志贡献给美国西南地区的地方建筑、乡土建筑、地质、地形和生活方式。
芒福德和杰克逊在20世纪40-50年代的著作表现出一种美国“地域主义的觉醒和反抗”。
由此,逐渐形成了批判的地域主义。
批判的地域主义(Critical Regionalism)是1981年由建筑师Alexander Tzonis和历史学家Liane Lefaivre提出的,是“根据作者判断对现代主义的、或传统的设计语言作出调整或改革的设计思潮”,与那些更肤浅的历史第一主义或怀旧主义者的设计不同的是,批判的地域主义采用现代主义手法重新诠释地域特点和文化特征,采用具有地域特色的设计来抵御现代主义的国际化倾向。
批判的地域主义是一种原创性的运动,它是回应全球化发展所造成的问题而出现的,它对全球化发展持强烈的批判态度。
批判的地域主义在文化空隙中澎湃发展,它以不同的方式逃避了世界大同文化的侵袭。
在今日全球现代化持续加温并对地区和民族文化构成极大的威胁的时代,批判的地域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存在就十分重要。
从批判理论角度出发,人们应该将区域文化作为有意识培养的而非自生自长的文化运动。
这种运动的诗意在于它与过去的地域主义传统所使用的技巧和手段完全不同。
批判的地域主义与其他种类的地域主义,例如浪漫和风景般的地域主义,具有相同的传统。
它强调地方性,使用地方设计要素作为对抗全球化和世界化的大同主义建筑秩序的手段。
“批判的地域主义”潮流试图保护地方性,保护地方自身,同时它也反对那种浪漫的地域主义和与其相联系的商业文化。
当代希腊建筑学者A.楚尼斯和L.勒费夫尔在1981年首先提出批判的地域主义的概念。
1983年弗兰姆普顿在他的《走向批判的地域主义》一文和《批判的地域主义面面观》一文,以及在1985年版的《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中正式将批判的地域主义作为一种明确和清晰的建筑思维来讨论。
当然,弗兰姆普顿并没有发明批判的地域主义,他仅仅是识别和辨认出这种已经存在相当时间的建筑世界观和建筑学派。
他识别出在建筑设计中可以被认为是批判的地域主义的六种要素。
二战后的地域主义与传统的地域主义的不同在于不再是简单的复兴民俗,还原历史的简单形式,而应在批判性地继承地域主义的基础上,适当加入现代设计元素。
3.2芒福德的地域主义芒福德对地域主义的定义有五个方面:<1> 它不同于旧形式的地域主义,因为它拒绝了绝对的历史主义。
他拒绝使用那些不能满足建筑功能的地方材料,他说:“地域主义并不是有关使用最现成的地方材料,或是抄袭我们祖先所使用的某种简单的构造和营建形式。
”事实上,他赞成如果不能对历史先例加以变通以满足本地区不断变化的需求,就应该彻底抛弃。
他进而认为“人们谈论地域主义特征的方式经常是好似将其作为土著特征的同义词:那就是将地方与粗糙、原始和纯当地性相等同。
这便犯了严重的错误。
”<2> 芒福德也不完全同意“回归自然”这个传统地域主义术语。
他反对风景画般的抒情倾向,反对那种对景观采取的纯粹欣赏和审美的态度。
对他来说地域主义不仅仅是“场所精神”,地区的形式还是那种最接近满足生活的真实条件的形式,并能够成功地使人们在环境中感受到家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