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英语《完形填空专项讲解》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英语《完形填空专项讲解》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壱. 题型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认知目标:能够根据指定的高考题进行探究,归纳出有助于解题的技巧。

能力目标:能够将归纳出的解题步骤及技巧自如地运用。

能够较好地完成限时抢答题。

弐. 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将实践法、讨论法与多媒体电脑辅助相结合进行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扩大教学容量,打造高效课堂。

为了还学生自主权,使学生学会学,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教学艺术,鼓励学生开口就说,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变“讲堂”为“学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从根本上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建构一种新型的现代教育模式,使学生在更轻松更愉快的环境下实现更多的信息交流,向课堂教学要效益的最终目的。

三.教学步骤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导入设计、新课呈现、巩固操练、课后作业四个环节。

Step1 导入设计准备了简单的句子填空,此活动旨在让全班学生能够做起来,动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情绪。

Step 2 技巧点拨1.研读首句(段),预测全文例如:(2017 全国I) While high school does not generally encourage students to explore new aspects of life, college sets the stage for that exploration. I myself went through this 1 processand found something that has changed my 2 at college for the better: I discovered ASL—American Sign Language(美式手语).【解析】通过文章的第一句话,我们可以基本推断文章的内容,那就是作者讲述了在大学入学初期逐渐了解并深入学习美式手语的经历,说明了环境对于探求新知识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作者认识到“无声”的交流更复杂,更需要技巧,更需要真心投入。

【支招】我们已经知道:完形填空开篇第一句均不设空,这为我们提供了事件的背景,比如时间,地点和人物,它是文章的关键句。

也提供了足够的信息去挖掘文章的思路,而且,这里往往包含主题句,是理解文章大意的重要信息和主要线索。

而尾句通常是文章的点睛之笔,往往也揭开了文章的寓意或者教育意义,所以了解首尾句在解题过程中非常重要。

2.根据上下文语境,通过合理推断来解题例题1. (2017 全国I) I never felt an urge to 3 any sign language before. My entire family is hearing, and so are all my friends. The 4 languages were enough in all my interactions ( 交往).Little did I know that I would discover my 5 for ASL.【解析】3. C 根据本句中的language,结合下文I only learned how to 13 the alphabet that day,可知之前,我从未有过学习任何手语的紧迫感。

【解析】4. D 根据前文的my entire family is hearing 可知,这里的语言与口语有关,我掌握的口头语言在我的交往中已经足够了。

【解析】5. A 根据下文的that the silence was not unpleasant 可知,作者发现已经爱上了学习手语,我简直不知道我将爱上美式手语的。

【支招】考生要学会使用“双语境”来判断解题。

“双语境”就是指大语境和小语境。

大语境指的是全文的中心和基调,必须跨越句子层次和段落层次才能选出正确的答案来。

而小语境指的是空格前后句子所构成的语境;环环相扣,紧密相连。

3.利用语篇标志解题例如:(2017 全国I)The 6 began during my first week at college. I watched as the ASL Club7 their translation of a song. Both the hand movements and the very 8 of communicating without peaking 9 me. What I saw was completely unlike anything I had experienced in the 10 . This newness just left me 11 more.【解析】6. C 作者在本段介绍了自己喜欢上美式手语的经历,因此选C。

事情得从我大学入学后的第一周说起。

【解析】7. B 根据translation of a song 可知,选B。

我看了美式手语俱乐部表演的一首歌的手语翻译。

【解析】8. A 而communicating without speaking 是一种交流理念,是手的移动姿势和不用说话就能交流的理念吸引了我。

【解析】9. D 根据下句的completely unlike anything I had experienced 可知,这是让作者感到全新的一次体验。

【解析】10. B 作者之前从来没有体验过手语,因此选B。

我所看到与我在过去所体验到的完全不同。

【解析】11. D 这种全新的体验让我禁不住了解更多。

want more 了解更多,掌握更多。

【支招】让我们总结一下什么是语篇性标志。

我们知道,语篇一般指比句子长的语言单位,如句群、段落、篇章等。

语篇与语篇之间往往有表明其内在联系的词语,这些词语被称为“语篇标志”。

如表示结构层次的语篇标志语有:firstly, secondly, thirdly, finally 等;表示逻辑关系的语篇标志语有thus, therefore, so 等;表示改变话题的语篇标志语有by the way 等;表示递进关系的语篇标志语有besides, what’s more, further 等;表示时间关系的语篇标志语有before, so far, yet, meanwhile, later 等等。

在做完形填空时,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语篇标志语,就可以迅速理清文章的脉络,弄清上下文的关系。

4.利用句与句、句群与句群之间的逻辑关系解题。

(2017 全国I) After that, feeling the need to 12 further, I decided to drop in on one of ASLClub’s meetings. I only learned how to 13 the alphabet that day. Yet instead of being discouraged by my 14 progress, I was excited. I then made it a point to 15 those meetings and learn all I could.12. A. exercise B. explore C. express D. explain13. A. print B. write C. sign D. count14. A. slow B. steady C. normal D. obvious15. A. chair B. sponsor C. attend D. organize【解析】12. B 根据第11 题一句可知,选B。

从那之后,我感到有必要学习更多手语的知识,因此我决定参加美式手语俱乐部的会议。

【解析】13. C 因为是手语,即通过手势表达语义,结合前文第3 题所在句…any sign language before 可知,那一天我只学习了如何用手比划字母。

【解析】14. A 根据discouraged 可知,作者学习的速度并不快,但是,我没有因为自己进步慢而感到气馁,相反,我感到非常兴奋。

【解析】15. C 根据前文的drop in on one of ASL club’s meetings 可知,然后我决定努力去参加美式手语俱乐部的活动,尽可能多的学习手语技能。

make it a point 把……作为努力的目标。

5.根据常识和文化背景的角度来选择例题:Since I hated to be 11 , I went back to Mr. Johnson and asked him to 12 an odometer (里程表) on my bicycle. He agreed, but 13 , “An odometer without a speedometer (速度计) is like a 14 without a knife.”【解析】大家都知道在西方人的餐具中“刀”和“叉”简直就像一对连体姐妹,而fork and knife简直就成了一个固定短语。

所以第14 个空的答案就不言而喻了。

【支招】完形填空的语篇有其自身的完整性,但其中有时渗透着相关的如文化科学、历史地理、风俗民情等方面的知识。

高中生已经掌握了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和生活常识,具备了一定的判断能力。

在做题时,如果能积极地调动自己的文化背景和生活常识,巧妙地加以运用,特别是注意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会节约解题时间。

6.从语法角度来解题例如:(2017 全国I) The following term, I 16 an ASL class. The professor was deaf and anytalking was 17 . I soon realized that the silence was not unpleasant. 18 , if there had been any talking, it would have 19 us to learn less. Now, I appreciate the silence and the 60 way of communication it opens.【解析】16. D 选修某一门课程需要登记注册,到了第二学期,我注册了美式手语课程班。

【解析】17. A 根据deaf 可知,教授耳聋,讲话是被禁止的。

【解析】18. C 与之相反的是,如果交流中有讲话的参与,这势必让我们少学习一些技能。

【解析】19. B 手语交流比语言交流复杂,如果通过语言交流,就用不着学习复杂的手语了。

【解析】20. D 根据This newness just left me 11 more 可知,作者认为手语交流是一种全新的交流方式,如今,我由衷地欣赏寂静无声及由此带来的新的交流方式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