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传统武术礼仪抱拳礼的简介

中国传统武术礼仪抱拳礼的简介

中国传统武术礼仪抱拳礼的简介
(一)此礼法是由中国传统“作揖礼”和少林拳的抱拳礼(四指礼),加以提炼、规范、统一得来的,并赋予了新的涵义,这是在国内外
一直被采用的具有代表性的礼法。

抱拳礼又称“拱”,是古代的一种相见礼,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

《论语·微子》中有这样的记载:“子路拱而立。


从卫生角度,握手最不卫生。

抱拳又亲切又卫生;
从舒服的角度,抱拳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尴尬,比如男女之间,关系较疏离的人之间;
问卷普查:你是否曾有过在大小便之后或抠完鼻屎后没有洗手就
与别人热烈握手的经历?
一<抱拳礼>具体内涵
1.左手为掌,表示德、智、体、美齐备,屈拇指表示不自大.
2.右手为拳,表示勇猛习武者;左掌掩右拳相抱,表示"止戈为武",以此来约束勇武的意思.
3.左掌右拳拢屈,两臂屈圆,表示五湖四海(可泛指五洲四洋)天下武林是一家,谦虚团结,以武会友.
4.左掌为文,右拳为武,文武兼学,渴望求知,恭请师友前辈指教.
二<抱拳礼>应用方法
并步站立,左手四指并拢伸直成掌,拇指屈拢,右手成拳,左掌心按贴右拳面,左指尖与下颚平齐,右拳眼斜对胸窝置于胸前屈臂成圆,肘
尖略下垂,拳掌与胸相距20~30厘米,头正身直,目视受礼者.活动前
后均须先行抱拳礼.
抱拳礼——即国学中的“揖礼”,源于周代以前,有3000年以
上的文化历史。

据《周礼》记载,根据双方的地位和关系,当时作
揖就已有土揖、时揖、天揖、特揖、旅揖、旁三揖之分。

抱拳礼是
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礼仪,抱拳,是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松
紧适度,拱手,自然于胸前微微晃动,不宜过烈、过高。

抱拳不能
乱抱,男子尚左,也就是男子用左手握右手,这称作“吉拜”,相
反则是不尊重对方的“凶拜”。

(二)道教叩拜礼的一种,用于道士、信徒之间见面表示礼貌的一种礼仪。

左手抱住右手呈自然抱拳状,左手抱右手意为惩恶扬善、
负阴抱阳。

(三)这个武礼含义是比较深的不是随便的。

武林界在过去有些不团结的因素,许多练武人不重视武德修养,总认为自己的武功很好,是武林界的老大,比别人都强,见了面总想切磋一下,想征服对方,引起争斗,因此有很多武林恩怨,结果都是两败俱伤。

武术是一件很好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继承、发扬、研究。

它可以修身养性,提高思想境界,而不是用来打斗,这只能造成不团结。

因此武术研究中心定下武礼姿势。

大家在一起多研究,切磋可以,
不是为了征服对方,而是提高技艺.
一、并立步,身体自然直立,右手握拳,左手拇指屈拢,四指并拢伸直成掌。

双手从体侧向胸前合抱,两小臂微内旋,两臂撑圆,
平举于胸前,左掌心贴于右拳面,双肘不可扬起,目视受礼者。

注:此礼为晚辈(学习者)向长辈和教师行礼的方式。

二、注目礼并立步,身体自然直立,目视受礼者。

三、点首礼并立步,身体自然直立,目视施礼者,点头示意,身体保持中正。

注:(二)、(三)为长辈和教师对晚辈(学习者)还礼的方式。

个人自保
原始社会:强弱争斗,一方动戈,继而出现武。

武,止戈为武,消停战事而来。

武术,消停战事的技术。

中国武术、中国传统武术,通过武化流传,以"制止侵袭"为技术导向、引领修习者进入认识人与自然、社会客观规律的传统教化方式。

是人类物质文明的导向和保障。

安国强民武术课程
国家、社群:楚庄王曰:夫文止戈为武。

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

--《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

关于武功
武功,在个人,是制止侵害,维护自身安全和权、益的功力;在国家,是戢兵保大而定功。

猜你喜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