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山某大型综合建筑工程模板施工方案(多层板)_secret

中山某大型综合建筑工程模板施工方案(多层板)_secret

目录一、编制依据 (1)二、工程概况 (1)三、模板体系的选型 (1)四、模板体系设计及施工 (2)1. 准备工作 (2)2. 地下室外墙模板 (3)3. 独立柱模板体系 (5)4. 梁板模板体系 (7)5. 楼梯模板体系 (9)6. 门窗洞模板 (9)五、模板的拆除 (10)六、模板工程施工要点 (10)1. 墙体模板的吊装、安装、拆除、保养 (10)2. 门架搭设技术要点 (11)3. 柱模板施工方法 (11)4. 水平模板的施工方法 (11)七、模板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12)1. 模板清理 (12)2. 顶板支撑 (12)3. 板缝处理 (12)4. 模板支设及检查重点 (13)一、编制依据1、中山**中心设计图纸;2、总承包合同;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5、《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6、《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2002版)JGJ130-2001;7、《建筑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8、公司质量体系程序文件(第4 版);9、公司项目管理手册(1999年10月)。

二、工程概况中山市**中心工程位于广东省中山**区**南片区西北部,北侧紧邻**路,南临**山余脉,西侧紧邻**路、与中山市**隔路相望。

本工程总建筑面积 115556平方米,其中地下30427平方米,地上 85129平方米;建筑层数、高度:地下 1 层,地上2 层,局部3层,建筑高度 28.6m。

本工程分常年展厅、综合展厅、会议中心三个施工区域,常年展厅、综合展厅地下室墙体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体系,地上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屋盖为钢结构体系,会议中心地下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中间核心筒部分到地上三层,四周为圆形钢结构,柱采用钢筋混凝土柱,楼盖采用钢筋混凝土楼板体系,屋盖为钢结构。

本方案内容为基础底板以上模板施工部分(基础底板及承台模板施工部分见《中山**中心基础底板施工方案》)。

本工程柱子和墙体较多,如何保证柱模和墙体模板支设的准确性及柱模板和顶板模板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是模板工程的重点、难点之一。

梁柱节点的处理,尤其是框架柱和梁相交部位模板的处理是模板工程重点、难点之二。

展厅结构工期紧、单层面积大,如何安排合理流水增加模板的周转次数节约成本是本工程的重点、难点之三。

本工程会议中心首、二层及综合展厅首层顶板模板支设高度均超过了8m,如何保证此部分模板搭设的质量、安全是本工程模板施工的又一重点。

三、模板体系的选型根据工程工期、质量目标模板选型如下:表3-1:模板体系选型表四、模板体系设计及施工1. 准备工作(1)中心线和位置线的放线:首先用经纬仪引测建筑物的边柱或墙轴线,并以该轴线为起点,引出其他各条轴线。

模板放线时,应先清理好现场,然后根据施工图用墨线弹出模板的内边线和中心线,墙模板要弹出模板的内、外边线,以便于模板安装与校正。

(2)标高测量:根据模板实际标高的要求用水准仪把建筑物水平标高直接引测到模板安装位置。

(3)找平:为了防止混凝土烂根,应在立模板之前将楼面抄平、抹水泥砂浆。

砂浆内边要用靠尺比着墙皮黑线抹直。

混凝土浇筑完,拆模后将砂浆铲掉即可。

另外,在外墙部位,继续安装模板前,要设置模板承垫带,并用仪器校正,使其平直,这样既可保证模板的平直,又可保证不发生漏浆现象。

(4)设置模板定位基准:采用钢筋定位,即根据墙体厚度尺寸加工定位钢筋顶撑,固定在主筋上,每两层横筋设一道,和钢筋保护层卡具,以保证钢筋与模板位置的准确。

(5)隐、预检:检查水、电管线预埋情况,预埋件、预留孔洞埋设的牢固程度和准确性,办完钢筋、水电的隐检手续,再进行模板安装。

(6)按施工要求对模板进行清理和涂刷脱模剂,涂刷要均匀,不得漏刷,脱模剂采用水性或油性。

(7)准备好辅助材料和脱模剂,嵌缝材料选用泡沫胶条,脱模剂要选用水性材料,防止污染钢筋。

2. 地下室外墙模板木模板分块制作,面板采用18mm厚多层板,竖向背楞采用50×100木方,间距为300mm;水平背楞采用Φ48×3.5双钢管,间距为400mm,模板采用φ12螺栓拉接(外墙采用止水螺栓),螺栓间距纵横450mm。

地下室外墙模板安装顺序:绑扎钢筋→抄平→放线→模板涂脱模剂→外侧模板安装→穿入防水螺栓→内侧模板安装→安置水平钢管背楞→紧固穿墙螺栓→安装钢管斜撑→模板紧固校正。

(1)阴阳角模设计阳角处采用模板企口拼接、加斜拉座的方式,阴角模加工成定型木角模。

如图4-1所示:5050*100木方100*100木方阴角定型模板阳角处做法图4-1:阴阳角模示意图(2)穿墙螺栓地下室外墙使用带止水片的φ12穿墙杆,对拉螺栓纵横间距最大不超过450mm。

严禁使用螺杆与钢筋焊接的穿墙杆。

沿墙高2/3以下部分的螺杆固定应采用双螺母。

图4-2:止水螺栓安装示意图(3)附墙柱节点图本工程地下室有附墙柱,附墙柱处拼缝不严密、加固不牢容易涨模、漏浆,因此本工程在附墙柱的处理时主要采用对拉螺栓、加穿墙螺栓等方式确保附墙柱节点的模板牢固严密。

图4-3:地下室附墙柱节点图(4)地下室外墙模板支设节点地锚φ48双钢管斜撑600基坑边坡50×100木方φ12螺杆,沿墙高2/3以下内外侧双螺母拧紧图4-4:地下室外墙模板节点图(5)外墙外模板的斜撑直接支于护坡壁上,但必须要垫50×100木方。

支承于护坡上时若支撑杆件长度超过1.5m,则应与脚手架固定;内墙模板和外墙内模板的斜撑利用浇筑底板时的预埋钢筋(地锚)进行支撑固定,钢筋采用Φ22,露出底板面不少于200mm,间距1.5m。

模板斜撑要支设牢固、稳定,要有足够的强度。

(6)在组拼模板时,要调整两侧穿孔的模板对称放置,以使穿墙螺栓与墙模保持垂直。

(7)在竖向钢筋上测设楼层1.0m线,以控制模板安装高度,检查模板标高。

清扫:合模之前先进行第一次清扫,间隔2m左右预留出墙体最下部一块模板不支,用压缩空气或压力水第二次清扫。

3. 独立柱模板体系(1)矩形方柱体系本工程的方柱采用木模板体系,其面板为18mm厚多层板,背肋采用50×100木方,间距250mm,柱箍采用Φ48×3.5双钢管,φ12对拉螺栓进行拉接,柱箍间距400mm。

图4-5:方柱支模图(2)圆形柱模板体系圆柱模板采用木模体系,通过小木条按弧度拼接成两个半圆形,表面贴一层1.5mm厚的镀锌板,小木条采用30mm厚、50mm宽的木板锯割而成,外用18mm厚多层板做肋,间距400mm。

1.5mm厚镀锌板厚30mm宽50mm小木条立面图18mm厚多层板木肋厚30mm宽50mm小木条1.5mm厚镀锌板18mm厚多层板R=53R=50平面图图4-6:圆柱模板支模图(3)施工顺序抄平放线→柱钢筋绑扎→焊接定位钢筋→柱模分块安装→调节垂直度→对拉螺栓紧固→斜撑检查校正。

(4)柱模支设要求为了固定模板底部,应在柱模板下口四周预埋Φ22钢筋地锚,地锚露出楼板面部分不少于200mm。

柱模板安装就位后要将底部缝隙用水泥砂浆封堵。

斜支撑采用φ48×3.5钢管。

4. 梁板模板体系(1)模板形式楼板模板体系采用散支散拆的模板拼装体系,板材为18mm多层板,次肋采用50×100木方,间距不大于300mm。

主肋采用100×100木方或双Φ48钢管,当采用扣件式脚手架作支撑时,主肋间距为1000×1000;当采用门架作支撑时,主肋间距为900×1200mm。

梁模板采用18mm厚多层板,梁底木方采用50×100木方,间距不大于250mm,主肋采用100×100木方或双Φ48钢管。

主肋采用100×100木方或双Φ48钢管,当采用扣件式脚手架作支撑时,主肋间距为1000×800(当梁截面高度<1000时)、800×500(当梁截面高度≥1000mm时);当采用门架作支撑时,主肋间距为900×600mm,即沿梁纵向在门架两根立杆间加一根Φ48×3.5mm钢管支顶,钢管间距与门架间距相同。

支撑系统采用满堂红脚手架,其中常年固定展厅地下室顶板、梁及三层梁板模板支撑采用门式脚手架。

(2)支撑体系(支撑高度≥4.5m的梁板模板支撑体系详见《中山**中心工程高支模施工方案》)①钢管脚手架支撑体系本工程支撑体系出常年展厅地下室顶板、梁外,均采用钢管架,并配置可调U形顶托以适应不同层高和梁板高度的变化。

梁底钢管架立杆间距1000×800(当梁截面高度<1000时)、800×500(当梁截面高度≥1000mm时),板底钢管架立杆间距1000×1000;水平杆步距1.5m,并纵横方向满设,扫地杆距垫板上皮高度不宜大于200mm。

当梁的高度或楼板厚度不同时,可以采用不同的水平杆步距,但应尽量保证水平杆步距的一致性,且应满足立杆顶部距离支架顶层横杆的高度不应大于600mm(宜取300mm)。

②门式脚手架支撑体系本工程常年固定展厅地下室顶板、梁及三层梁板采用MF1219型门式脚手架支撑,根据需要在顶部及下部配U形顶托以适应不同层高和梁板高度的变化。

顶托外露长度要符合要求,不得大于350mm,且不大于顶托总长度的1/2。

地下室楼层高度为4.915m时,楼板下使用1219(宽)×1930(高)规格的两个门架,上、下配顶托组合而成。

梁下使用1219(宽)×1930(高)规格的二个下架,底下垫板,上部设一顶托,高度可根据剩余高度调整。

地下室楼层高度为6.650m者,楼板下使用三个1219(宽)×1930(高)规格的门架,上、下配顶托组合而成。

梁下设二个1219(宽)×1930(高)规格的门架及一个或二个1219(宽)×914(高)规格的上架,上下设顶托组合而成。

支撑体系顶托高度根据实际进行调整。

门架之间除用交叉支撑连接外,还应用Φ48×3.5mm钢管进行拉结。

在上下层门架中间接口处及支撑体系的顶部、脚部纵横方向均设Φ48×3.5mm水平拉杆。

每跨梁支撑系统纵横向设置不少于1组剪刀撑。

支撑架要与框架柱进行拉接,且每层的拉接不少于两道。

(3)梁板支模节点设计:图4-8:梁板模板扣件式脚手架支撑系统图(4)施工顺序:复核梁底、板底标高→搭设支模架→安放龙骨→安装梁模板→安装柱、梁、板节头模板→铺放楼板模板→安放预埋件及预留孔模板→检查校正→交付验收(5)楼板和梁的模板支设时要按2‰起拱。

(6)立杆之间必须按步距满设双向水平杆,确保两方向足够的设计刚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