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专题六三次科技革命及中国的科技成就(共25张)讲述
专题六三次科技革命及中国的科技成就(共25张)讲述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18世纪来临的时候……英国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一 种崭新的生产方式……,在生产中大规模使用机器,极大地 提高了手工工场的效率,并最终促成了现代工厂的诞生。 ——选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材料三 美国苹果公司在中国代工公司的污染问题(表) 曝光企业 武汉某 有限公司 苏州某 科技公司 代工产品 电子元器件 曝光内容 排放重金属污水,污 染南太子湖 排放刺激性气体,影 响居民生活
现代
“两弹一 星”的成 功研制
籼型杂交 水稻
时期
要点
成就
提出:1986年3月,在邓小平批示下制定了“863计划”; 内容: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 “863 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七个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 计划” 技术的重点,1996年又将海洋高技术列为计划的第八个领 域
现代
材料三 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时,我国处于解放战争时期和 建国初期,20世纪60年代我国在高科技尖端武器方面取得 了重大成就。特别是现在,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知识经济 已经到来,它给我国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激烈的竞争和 严峻的挑战。 材料四
(1)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哪些科技发 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等。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回答,两次工业革命后“中国成了帝 国主义抢夺的中心目标”,“抢夺”有哪些主要表现?为此 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抗争和探索? 发动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战争。 抗争和探索: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3)据材料三分析20世纪60年代我国在高科技尖端武器 方面有哪些重大突破?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重大突破: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导弹发射成功。原 因:巩固政权的需要;科技工作者艰苦奋斗的结果。
(4)材料四反映的是我国哪一方面的成就? 航天科技。 (5)从上述材料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落后就会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自力更生,勇于创新; 立足本国,放眼世界;科教兴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 兴。
2. 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1)第一次:确立了资产阶级在世界的统治地位;英国成为
世界霸主;东方从属于西方;(2)第二次:由于各国政治经
济发展的不平衡,帝国主义之间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越来越 激化,形成两大军事侵略集团,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3) 第三次:各国抓住这次发展的机遇,积极发展,特别是欧共 体和日本,对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形成挑战,这就使得世界格 局向着多极化趋势发展。
航天 技术
(1)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 (2)2003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 (3)2012年6月,“神舟九号”飞船成功发射。“天宫一 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圆满成功; (4)2015年9月,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六号在太原发 射,将20颗卫星送入距离地球524公里的轨道
触摸屏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使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说说 它对当时中国的影响?
蒸汽时代。影响: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 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材料二中图一的科技成果是哪次科技革命的产物?这 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图二科技成果对应的 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2)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他”是哪国人?
爱迪生;美国。
(3)材料三中的火箭属于第几次科技革命的产物,我国 第一颗被长征系列火箭送上太空的是哪一颗卫星? 第三次科技革命;“东方红1号”。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材料四中“随着科技的发展 ,人类的生活越来越便捷,但环境污染也越来越厉害”现象 的认识。 科技是把双刃剑;科技成果应该造福人类而非给人类带来 灾难;在发展科技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
原子弹:1964年10月,在我国西部地区,第一颗原子 弹爆炸成功; 导弹:1964年6月,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进行飞 行试验获得成功;1966年10月,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 的装有核弹头的导弹; 人造卫星: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发 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 邓稼先为我国原子弹、氢弹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被称为“两弹元勋” 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 父”;2001年,袁隆平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考情归纳与预测
开放性设问
热点解读
线索梳理
专题突破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进入的时代 蒸汽时代
给社会带来 使资本主义制度 的根本性变 最终战胜封建制 化 度而巩固下来
使资本主义从自 推动了社会的现 由竞争阶段进入 代化进程 帝国主义阶段
项目
对生产 方式的 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实现了生产方式的自 动化,并向信息化、 智能化方向发展
实现了生产方式的 实现了生产方式的 机械化 电气化
线索二 中国近现代的科技成就
时期 要点 詹天佑
近代 侯德榜
成就 设计和施工了中国第一条铁路干线——京张铁路,
1909年全线通车;又设计出“人”字形路轨 20世纪20年代发明联合制碱法,即“侯氏制碱 法”,并撰写 《制碱》一书。侯德榜是中国近代 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世界制碱工业的权威
时期
要点
成就
第二部分 专题综合突破
必考专题攻略
专题六 三次科技革命及中国的科技 成就
考情归纳与预测
专题近3年共考查11次,属于广西各地市重点考查的内容。 本专题主要是从综合的角度来考查三次科技革命的不同特 考情 征、成果以及带来的问题。但也包括从科学家的角度,通 归纳 过以小见大的方式进行考查。对于中、英、美等国在其影 响下的不同发展历程也有所涉及。在考查过程中本专题运 用了大量科技革命成果的图片资料 2016 角度1: 识记和区分三次科技革命的不同发明成果、发明 预测 家,以及对各大国的影响; 角度2: 识记中国的主要科技成就
3. 纵观近现代我国科技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总结出哪些有
益的启示? (1)要树立开放的国际意识,博采众长,积极学习、引进外 国科学技术;(2)要坚持自主创新,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
发展的不竭动力。
专题突破
1. 近代以来,发生了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 巨大影响。阅读下列关于科技革命的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世界工业变化表
排名
时间 1860年 1900年 一 英国 美国 二 法国 德国 三 美国 英国 四 德国 法国
材料二 留声机是他最得意之作,他让音乐永驻耳畔,自己却 失聪多年;白炽灯是他的呕心集成,他让光明长留人间,自己 却不名一钱。
材料三 2015年9月19日,我国新一代小型运载火箭长征6号在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多星的方式发射20颗小卫星。长征6 号的首飞,也是我国研制的液氧煤油发动机首次太空出征。 自1970年4月24日“长征1号”运载火箭诞生,至2015年9月, 长征系列火箭已经成功完成200余次发射任务。 材料四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生活越来越便捷,但环境污 染也越来越厉害。比如,造成大气污染的因素越来越多,如 工业废气、燃烧、汽车尾气和核爆炸等。随着人类经济活动 和生产的迅速发展,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时,也将大量的废 气、烟尘物质排入大气,严重影响了大气环境的质量,特别 是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和工业区域。
由电气化到自动化、 智能化
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 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与前两次相比,最 大的不同点);科学 技术在各领域之间相 互渗透。新技术成为 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 的因素
特点
项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目
第三次科技革命
对 中 国 的 影 响
(1)列强发动 (1)帝国主义列强 新中国成立后, 了两次鸦片战争, 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 我国的科学技术 中国开始沦为半 争,如甲午中日战争、也得到了进一步 殖民地半封建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发展,随着改革 会; 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 开放,引进外国 (2)先进的中 潮,中国完全沦为半 先进科学技术, 国人开始向西方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科技领域硕果累 学习,如洋务运 (2)中国人民救亡 累。如:国家实 动等 图存运动高涨,如: 施“863计划”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热点解读
热点:2015年9月20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全新研制 的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成功将20颗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
进入预定轨道。
解读: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是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首次发射, 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应用进入新纪元。同时,也开创了我国 一箭多星发射的新纪录。本专题主要梳理了三次科技革命以 及中国的科技成就,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三次科技 革命的成果和影响。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 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 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 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 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 材料二 工业革命的进行和完成,使一些欧美国家成为力量强 大的工业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为了更多的倾销产品,掠夺原料,在全 世界领土已被瓜分完毕的情况下,这种争夺必然引起抢夺殖民 地的战争。就亚洲来说,中国成Biblioteka 帝国主义抢夺的中心目标。实质
机器生产代替手工 由蒸汽时代进入电 劳动 气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