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天然药物的鉴定

第七章天然药物的鉴定


如乌梅、木瓜、山楂均以味酸为好
黄连、黄柏以味越苦越好 甘草、党参以味甜为好等等。


(生药的味感与生药所含成分及含量有密切关系。
注意有强烈刺激性和剧毒的药材,口尝时要特别小心。
8、水试:
某些药材在水中或遇水能产生一些特殊现
象:

日光下
加水浸泡 积膨胀。
秦皮水浸液───→碧蓝色荧光。
注意观察自然断面是否平坦,还是显纤
维性、颗粒性、裂片状,有无胶丝,是 否层层剥离等。
如根及根茎类:
茅苍术易折断,断面放置“起霜”;白 术不易折断,断面放置不“起霜”;

甘草折断时有粉尘散落。
厚朴折断面可见亮星。
茎类(切面):
鸡血藤(老茎)断面红褐色的韧皮部与淡
红色的木质部呈半圆形相间排列;
2.粉末特征
粉末鉴定时,重点鉴别有鉴别特征的
1)细胞后含物(淀粉粒、菊糖、草酸钙
结晶、硅质块等); 2)厚壁组织(纤维、纤维管胞、晶纤维、 分隔纤维、石细胞等); 3)分泌组织(分泌细胞、分泌腔、分泌 道、乳汁管等); 其次鉴别表皮、下皮、根被或木栓组织、 内皮层、导管及管胞。
有的药材从其名称上就知道它的颜色。

色泽的变化与药材的质量有关,药材的颜色是否符合要求,
是衡量药材质量好坏的重要因素。

很多药材的色调不是单一的,因此,描述药材的颜色一般 以复合色调描述,以后一种色调为主。
4、表面特征:
指药材表面光滑还是粗糙,有无皱纹、皮
孔、毛茸等。
双子叶植物的根类药材顶部有的带有根茎。 单子叶植物的根茎类药材有的具膜质鳞叶。 蕨类植物的根茎药材常带有叶柄残基和鳞
粘性:含粘液质,嚼之粘牙。
纤维性:富含纤维,折断时露出很多纤
维。
药材的质地除与其本身特性有关外,有
时与加工方法关系密切。
盐附子:易吸潮变软;
黑顺片:质硬而

含淀粉多的药材,如经蒸煮加工,则因
淀粉糊化,干燥后质地坚实。
6、折断面:
指药材折断时的现象,包括:易折断或
不易折断,有无粉尘散落,断面特征。
野生人参:芦长碗密枣核艼,紧皮细纹珍珠 须。 海马:马头蛇尾瓦楞身。


大黄
白芍
何首乌
五味子 马钱子
防风-蚯蚓头
2、大小: 指药材的长短、粗细、厚薄。 表示药材的大小,一般有一定的幅度(亦即
范围) 。
有些很小的种子类药材,应在放大镜下测
量。
3、颜色:

各种药材的颜色是不相同的,药材的颜色一般比较固定。
有的根茎类生药有油室(如川芎、苍术)
或油细胞(如菖蒲、石菖蒲、香附)。 单子叶植物根茎类生药颇多含草酸钙针 晶束(如天南星、半夏、天麻、白及、 玉竹、黄精),针晶束大多存在于粘液 细胞中。 此外,还应注意厚壁组织、导管以及草 酸钙结晶的类型。
半夏粉末——针晶束
金银花
7、气、味:

气味:有的药材有特殊的香气或臭气,也是鉴别该药材的主要依据。 味道:与药材本身所含的成分有关,也是衡量药材品质的标准之一。 味道一旦改变,要考虑其品种和质量问题。 生药的味与其含有的成分有关,每种生药的味感是比较固定的,生药 的味感也是衡量生药品质的标准之一。

天然药物学基础
第七章 天然药物的 鉴定
第 一 节 天然药物鉴定的依 据及程序
生药的鉴定:就是依据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国家药典、有关资料规定或 3 有关著作对生药作真实性、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纯度及品质优良度的检定。
一、发掘中医药学遗产,整理中药品种

“王不留行”有12种,“独活”有15中以
上,“贯众”有58种,“金银花”有20种, “沙参”有36种,“石斛”有48种植物来 源。 现今各地所用“贯众”分属于多个不同的 科,期中鳞毛蕨属绵马鳞毛蕨、欧鳞毛蕨等 同属植物的根茎及也柄基部有间隙腺毛,所 分泌的油树脂中含有去绦虫成分绵马酸类, 而属于其他科属的未见有隙腺毛和类似成分。
色、烟雾、闪光和响声等现象。如:
麝香灼烧 ──→ 香气浓烈、无臭气、灰为白

血竭粉末纸上烤 ──→ 熔化,对光透视呈血
红色
海金沙易点燃,发出爆鸣声及闪光
第三 显微 鉴定
是利用显微镜来观察生药的组织构造、细胞
形状以及内含物,描述显微特征,制定显微 鉴别依据,用以鉴定生药品种和质量的重要 手段之一。
四 种 鉴 定 方 法
基源鉴定 性状鉴定 显微鉴定 理化鉴定 DNA分子标记鉴定
原植物鉴定
又称分类学鉴定。应用植(动)物分类学的知识, 对生药的来源进行鉴定研究,确定其正确的学名, 以保证应用品种的准确无误。
观察植物形态
核对文献
核对标本
性状鉴定
即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 火试等十分简便的鉴定方法,是以性状,包括 形态、大小、色泽、表面、质地、断面、气味 等特征为依据对生药进行鉴别的方法。 具有简单、易行、迅速的特点,也是鉴定工作 者必备的基本功之一。
二 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鉴定的一般程序
(1)取样: ①核对标签:品名、产地、批号、规格、等级、包装或 标志是否相符。 ②检查样品完整性,清洁程度、水迹、霉变、污染状况。 ③取样原则: 1)生药总包件在99件(包括99件)以下的,取样5件; 2)生药总包件在100-1000件,按5%取样; 3)生药总包件超过1000件的,超过部分按1%取样; 4)生药总包件不足5件的,逐件取样; 5)贵重药材,无论包件多少都逐件取样。 ④取样量=鉴定用量+留样量(复核、重复分析)
(一)
根类生药 根类生药大多取自被子植物的根,包括药用 为根或以根为主带有部分根茎的生药。如麦 冬、人参、何首乌、牛膝、三七等。
根的分泌组织大多分布在韧皮部,如乳
汁管(桔梗、党参),树脂道(人参、 三七),油室(木香、当归),油细胞 (细辛、青木香)。 常有草酸钙结晶,簇晶(何首乌、人 参),针晶(天冬、麦冬),砂晶(牛 膝),方晶及晶纤维(甘草、红芪)。
一 显微鉴定常用的方法
显微制片 横切片或纵切片 表面制片 粉末制片 解离组织片:氢氧化钾法或硝铬酸法 细胞内含物的鉴定 细胞壁性质鉴定 : 木质化 ( 加间苯三酚及 浓盐酸显红色 ) 、木栓化 ( 加苏丹试液显 红色)、纤维素化、硅质化细胞壁 细胞及细胞内含物的测量

二、显微鉴定要点
二、制定生药质量标准,促进生药标准化
三、寻找和利用新药资源,发展中药事业
“保质寻新,整理提高”
鉴定中药的品种质量
品种:中药中泛指物种,物种不同 、成分不同、 疗效不同。一定品种的中药,是中医治病的物 质基础。
“虽有良医而药味为伪药,则良医无济于事”
中药同名异物
例如:各地商品生药,“白头翁”有多大 20种以上不同的植物来源,分属于毛茛科、 蔷薇科、石竹科、菊科等;正品应为毛茛科 植物白头翁的根。 正品“白头翁”含皂苷,有抑制阿米吧原虫 生长的作用,临床治疗阿米巴痢疾有效,而 属于石竹科及菊科的一些同名异物白头翁则 均无抑制阿米吧原虫的作用
片。
皮类药材有的有明显的皮孔、地衣斑,少
数还有钉状物。
5、质地

是指药材的软硬、坚韧、疏松、致密、粘性或粉性等 特征。 描述药材质地的名词术语很多,常见有: 松泡:质轻而松,断面多裂隙,如南沙参。



粉性:富含淀粉,折断时有粉尘散落,如山药。
油润:质地柔软,含油而润泽,如熟地黄、当归。 角质:质地坚硬,断面半透明或有光泽,如郁金。 柴性:折断面木质部非常发达,象木材一样。
葶苈子、车前子 ─────→ 种子粘滑、体

水试
西红花────→水浸液呈金黄色。
熊胆粉末投入水中 ──→ 在水面旋转并呈
现黄线下沉而不扩散。
这些现象常与药材中所含的化学成分或
药材的组织构造有关。
采用水试法,亦可用于鉴别药材的优劣。
9、火试:
某些药材用火烧之,能产生特殊的气味、颜
(2)鉴定 (3)检验报告
二、生药的常规检查 1、杂质检查 2、水分测定 1)烘干法 2)甲苯法 3)减压干燥法 3、灰分测定 1)总灰分测定
4、浸出物测定
1)水溶性浸出物测定:冷浸法、热浸法 2)酸溶性浸出物测定 3)醚溶性浸出物测定 5、挥发油测定 1)甲法 2)乙法
第二节 天然药物的鉴 定方法
生药同物异名

如:益母草,在东北称坤草,又叫楞子棵; 在江苏称天芝麻或田芝麻,浙江叫三角胡麻, 青海叫千层塔,四川叫血牧草等。
大血藤科植物大血藤的茎,有的地方称“红 藤,”有的称“鸡血藤。而豆科植物鸡血藤 在某些地区又称”大血藤。“

品种混乱的原因:
以假充真
1982年陕西省对县以上药材 系统523个单位调查,全省“伪品”26 种,混淆品、误用品143种,35个县销 售的巴戟天是羊角藤,22个县的乌梅均 为苦李子和山杏。 1995年元月,在汉西发现十九种中 药混淆品,包括收存的金钱白花蛇、丹 皮、土茯苓、五灵脂、前胡等的伪品。 多源现象 石斛 同属 10余种 大黄 同属 3种 川贝母 同属 4种
品种混淆
大黄泻热通便,治疗急腹症效好,但一段时
间发现毫无疗效,延误病情。1980年对陕西 种植大黄调查,30%面积是波叶大黄,有一 个地区全是波叶大黄,大黄属波叶组有抗菌 作用但不含泻下成分番泻苷。
半夏商品 有半夏和水半夏,水半夏无止呕
作用。 天南星为天南星属植物的块茎,但半夏属虎 掌南星治宫癌有效,商品称虎掌南星。
(一)形状 (二)大小 (三)色泽 (四)表面特 征 (五)质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