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四单元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考法帮高分帮

第十四单元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考法帮高分帮

第十四单元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考点1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1923—1929年,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同时在少数企业中工人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

这反映出当时在美国( )A.工人分享的经济发展成果有限B.科技未对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C.供给与需求保持基本平衡D.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2.[2018天津文综,8,4分]1930年,美国通过了极端贸易保护主义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

该法案提高了890种商品的进口税率,一经实施即有33个国家提出抗议,随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幅度增加关税,引发了全面的贸易战。

当时这种措施( )①体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②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下滑③诱发了国际自由贸易体系的崩溃④推动了本国经济的恢复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3.[2019海南高考,19,2分]1933年,世界经济会议在伦敦举行,旨在解决经济危机问题。

在会议中,英国强调稳定国际金融,力图以此重新主导世界经济秩序;美国则认为政府的首要责任是恢复国内的繁荣,主张降低关税。

会议未能取得实质性成果,是因为( )A.国家干预尚未成为西方经济政策的主流B.与会国没有合作意愿C.各国发生危机的根本原因不同D.经济利己主义的盛行4.[2020湖南四校调研]胡佛政府对苏联的出口商品采取了许多歧视性措施,还极力怂恿一些欧洲国家抵制苏联商品。

1933年,苏联对美国的出口额仅为1929年的32.25%。

胡佛政府的这些措施( )A.缓和了美国的经济危机B.导致美苏两国冷战加剧C.中断了苏联的工业化进程D.破坏了世界经济的整体性考点2 罗斯福新政5.[2020辽宁葫芦岛月考]1934年,美国国会通过《互惠贸易协定法》,允许总统对同意对美国降低关税的国家降低关税。

到1937年,美国已和16个国家达成了降低关税的协定。

美国这一举措( )A.表明政府放弃了对经济的干预B.表明其试图通过对外贸易缓解经济危机C.造成经济危机向世界范围扩大D.表明其仍坚持自由放任经济政策6.罗斯福在竞选时提出要关心“那些经济金字塔底层被遗忘的人们”,他推行新政时通过了一系列能够“更合理更明智地分配国民收入”的救济法案。

罗斯福此举的主要原因是( )A.罗斯福新政的措施成效显著B.福利制度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C.政府强化对经济的全面干预D.为保障民生而转变政府的职能7.[2015江苏高考,18,3分]下边是1920—1940年的美国经济数据图。

对该图解读符合实际的是( )预算结余或赤字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百分比,1920—1940A.1921—1930年预算结余,反映经济政策顺应时代要求B.1930—1932年预算赤字,反映政府全面加强经济干预C.1933—1935年预算比重接连增加,表明公共开支增多D.1936—1938年预算比重连续下降,表明经济出现复苏考点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8.法国在二战后的四十多年时间里,先后制定并实施了9个经济计划;20世纪60年代,英国制定了“国家计划”;意大利则制定了1955—1964年的十年经济计划。

这反映出( )A.欧洲一体化程度的加深B.计划经济体制在西欧的确立C.美国加紧对西欧的控制D.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得到认同9.[2016海南高考,23,2分]下表是美国、日本、联邦德国三大产业产值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情况。

1950年1970年农业工业服务业农业工业服务业美国7.236.955.1 2.931.764.7日本26.031.742.3 3.643.048.4联邦10.749.739.6 3.351.745.0德国表中的数据反映了三国( )A.第三产业带动经济发展B.农业生产衰退C.产业结构出现严重失衡D.工业发展滞后10.[2019 海南高考,23,1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3 年,艾森豪威尔就任美国总统,这是共和党人在民主党执政20 年后首次入主白宫。

共和党保守派希望艾森豪威尔回到20 年代传统的共和党的老路上去。

在他们心目中,新政以来联邦政府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大规模干预,无异于“滑向社会主义”,而共和党自由放任的传统政策才是美国社会的正宗。

艾森豪威尔也曾表示,政府在国内事务上的作用是确保公平,而不是直接指导全国的经济生活。

——摘编自刘绪贻主编《美国通史》材料二1956 年,艾森豪威尔再次赢得总统竞选。

他在阐述执政方针时说,联邦政府负有领导责任,在对我们巨大经济机器的生产力进行安排时,要做到没有一个人无辜地遭受灾难和贫困。

现在,它包括了教育、卫生等广阔的领域。

——摘编自韩铁《艾森豪威尔的现代共和党主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共和党保守派对罗斯福新政的看法。

(6分)(2)比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艾森豪威尔在经济指导思想上的基本变化,并予以简要评价。

(9分)考法1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2018全国卷Ⅲ,34,4分]1929—1931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表(单位:%)②③时间1929—1930年1930—1931年类别烟煤业-12.3-19.1金属矿业-6.6-18.3制造业-7.2-11.3据上表可知,当时美国④A.最低工资标准失效B.产业结构迅速调整C.经济危机不断加深①D.政府财政支出锐减本题从1929—1931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下跌幅度扩大切入,考查经济危机的加深,凸显了唯物史观①、时空观念②、史料实证③、历史解释④等学科核心素养。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1929—1931年,美国烟煤业、金属矿业及制造业的工人周工资不断下降,说明当时美国经济状况持续恶化,经济危机不断加深,故C项正确;表格中没有涉及美国最低工资标准的信息,故A项错误;表格中也没有涉及美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情况,故B项错误;表格内容与美国政府财政支出无关,故D项错误。

C名师点拨危机往往从经济大幅跳水开始,由泡沫破裂走向失业率攀升,由经济困境加重转向社会矛盾激化,由经济社会领域转向政治领域乃至军事领域。

危机的自我拓展只有走完全过程才能达到新的平衡点,大危机一旦发生就注定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考法2 罗斯福新政2[2015全国卷Ⅰ,34,4分]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①,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②。

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A.制定公平经营章程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本题从罗斯福新政期间建立养老金制度切入,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凸显了时空观念①、史料实证②等学科核心素养。

根据材料“1935年8月”“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罗斯福新政中通过的《社会保险法》的内容,该法案还规定建立失业保险制度,故B项正确。

《全国工业复兴法》要求各行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章程,故A项错误;《农业调整法》规定提供农副产品补贴,故C项错误;《公平劳动标准法》规定了最低工资水平,故D项错误。

B解题反思第一,罗斯福新政是在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不断加深的情况下实行的,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第二,罗斯福新政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不可能动摇资本主义制度。

第三,罗斯福新政是对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的成功探索,但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为以后各国经济政策调整提供了必要的经验教训。

第四,罗斯福新政十分关注民生问题,复习时注意联系当今中国的精准扶贫、人口老龄化等民生问题进行理解。

考法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3[2019全国卷Ⅲ,35,4分]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①,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2.6%下降到1.3%,物价上涨了1倍②。

1981年①,密特朗就任总统后,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②,其结果③A.加剧了经济恶化B.实现了物价下降C.推动了通货紧缩D.放弃了经济自由本题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法国经济的发展切入,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凸显了时空观念①、史料实证②和历史解释③等学科核心素养。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2.6%下降到1.3%,物价上涨了1倍”表明当时法国经济陷入“滞胀”,这种现象是二战后国家干预经济的结果之一,密特朗“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是国家干预经济的继续,因此只会加剧经济恶化,不会取得成果,故选A项;密特朗政府的措施只会进一步加剧“滞胀”现象,不会实现物价下降、推动通货紧缩,B、C两项错误;密特朗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不等于放弃了经济自由,D项错误。

A解题反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力度,致力于建设“福利国家”,这直接导致了行政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

20世纪70年代,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各国政府纷纷进行改革,缩减政府雇员以减少财政支出,调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职责权限,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改革社会保障制度,以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目标。

而密特朗政府却强调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扩大国有化,大搞社会福利,导致物价上涨,经济未见好转,甚至比之前更糟。

素养1运用唯物史观解读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同11933年11月以后, 罗斯福建立了一个由少数阁员参加的全国应变委员会作为超级内阁发挥作用。

委员会中建立了中央统计局,负责政府统计资料的标准化。

委员会还在各州设置代表机构和现场工作组,用于解释联邦纲领。

罗斯福这一做法意在A.探索社会管理的计划道路B.强化政府分权制衡的原则C.把新政引向社会长远改革D.依靠州政府力量推进新政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设立全国应变委员会意在通过加强国家干预来进行社会管理,故A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分权制衡,B项排除。

材料反映不出罗斯福要把新政引向社会长远改革,C项排除。

委员会在各州设置代表机构和现场工作组以解释联邦纲领,并非依靠州政府力量推进新政,D项排除。

A素养2 运用时空观念、历史解释解读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经济思想的演变2时间人物措施或观点1651克伦威尔颁布保护英国本土航海垄断贸易的《航海条例》。

年1776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主张政府不随便干预经济活动,每个人可以自由进行经济活动。

年1936凯恩斯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强调增加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投资和消费。

年以上材料说明A.自由放任是经济发展的前提B.国家干预是国民经济的基础C.货币政策促使经济不断发展D.经济发展促使经济理论创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重商主义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指导思想,自由主义是伴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而产生的经济思想,凯恩斯主义是资本主义从私人垄断阶段向国家垄断阶段转变过程中出现的经济学理论,这说明经济发展促使经济理论创新,故D项符合题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