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陆羽茶经译文

陆羽茶经译文

陆羽《茶经》译文湖北省陆羽茶文化研究会周世平译注茶经卷上一之源(有关茶的源流)茶树是原产在我国南方的一种优良树木。

树高一、二尺,至数十尺。

在巴山和三峡一带最粗的茶树要两人合抱,只有将它的枝条伐下后才能采叶。

茶树的树形象瓜芦、叶子像栀子、茶花象白色的蔷薇、种子与棕榈树的种子很相似、其柄蒂像丁香、树根如胡桃。

[瓜芦树生长在广州一带,与茶相似,叶苦而涩。

棕榈与蒲葵类似,其种子与茶子相似。

胡桃与茶的根皆属深根性,向下生长直达石砾层,苗木才能向上抽长。

]“茶”字,从字源上说,或从属于“草”部,或从属于“木”部,或既从草又从木。

[从草写作“茶”,出于《开元文字音义》;从木写作“槚”(jiǎ贾),出于《本草》;草木兼从写作“茶”,出于《尔雅》。

]茶的俗名各地有不同的称谓,一是称作“茶”,二是称作“槚”,三是称作“”(shè设),四是称作“茗”,五是称作“荈”(chuǎn喘)。

[周公说:槚就是苦茶。

西汉杨雄说:川西南的人把茶叫作。

东晋郭弘农说:早采的叫茶,晚采的叫茗或叫荈。

]适应种植茶的土壤,以间杂有风化石碎末的地方最好,夹砂石的砾壤就差一些,而生黄土用来种茶则更差一些。

凡种植茶树,培育管理工作不仔细,技术掌握不当,种植后很少生长茂盛。

如果按照种瓜的方法种植,经过三年就可以采茶了。

茶的品质以山野自然生长的为最好,在园圃中种植的就较差。

生长在向阳山坡并有林木遮阳的茶树,其芽叶:呈紫色的为好,绿色的则较差;形如春笋的最好,短小的芽则差;叶片还没有完全展开,或叶缘卷曲的品质好,嫩叶初展时平铺摊开的差。

如果茶树生长在背阳的山谷阴地,不值得采摘,因其性质凝滞,饮后可能容易引发疾病。

茶的功用因为性凉至寒,其性味作为饮料,最适应哪些气质高尚、清静澹泊、生活简朴的人。

若有人感觉体热、口渴、闷燥、头疼、眼睛倦涩、四肢无力或全身关节不舒服的时候,喝上几口茶,可与醍醐甘露相媲美。

但是如果采茶不适时,制茶不精细,并混杂有其他杂草、败叶,这样的茶喝了是会生病的。

茶的这种忧患与负担和服用人参一样。

人参以上党出产的为最好,百济、新罗的为中等,高丽的为下等;而济州、易州、幽州、檀州出产的品质最差也无疗效。

情况不仅如此,假若误将荠苨当人参服用,则疾病不得痊愈。

明白了关于用人参的比喻,喝茶之所以也会有不适宜的道理就可以明白了。

二之具(有关采制茶的工具)籯(yíng音盈),又叫篮子,或者叫做笼、筥(因各地的俗谓不同)。

用竹子编制,容量有五升或一至三斗的。

采茶人背着采茶用。

[籯,《汉书》音盈,所谓黄金满籯,不如传给他一经(经书)。

颜师古说,籯就是竹器。

]灶,灶不需要有烟囱的。

锅,锅要边缘有唇口。

甑(zèng赠),木的或瓦的,其甑身要齐正,并将与锅接合部用泥封联,甑内放入隔水的竹箅,开始蒸茶时,把茶放竹篮内,等到蒸好后取出。

若锅内烧干了,加水时从甑中注入。

[因为甑与锅连封着。

]蒸好的茶用三杈形的构木枝搅拌,拌散蒸熟的芽笋和叶子,以免叶汁流失。

杵臼(chù jiù处旧),又叫碓。

以经常使用的为好。

规,又叫模或称棬(quān圈),用铁制成,有圆形、方形或花式的。

承,又叫台,又称砧子。

用石头做成,也可以用槐、桑木半埋在地下,摇不动就可以。

襜(chān掺),又叫衣。

用旧的绢、雨衫、单衣等制做。

把襜放在承上,再把规放在襜上,其作用就是为了方便做茶。

茶块做好以后方便取出。

笓筣(bì lì避利),又叫赢子或叫篣筤(péng láng蓬郎)。

就是竹盘或竹篮。

是用两根三尺长的竹子,用竹篾织成方眼,使其长二尺五寸,宽二尺,手柄留五寸,像种菜人的土箩,用以放置茶。

棨(qǐ启),又叫锥刀。

用坚实的木料做成,以供茶饼穿孔用。

扑,又叫鞭。

用竹子编成,把茶块穿起来以便搬运。

焙,在地上挖深二尺,宽二尺五寸,长一丈的坑,坑边上筑一矮墙,墙高一尺,抹上泥。

贯,竹子削成,长二尺五寸,用来穿茶烘焙。

棚,又称栈。

用木料制成放置在焙的上面,分为两层,高一尺,供焙茶用。

茶饼半干时,把它们升放到下层续烘,茶饼块全干时,将其升到最上层去。

穿(chuàn串),在江东和淮南地区是用剖削的竹篾做的,川江、三峡一带是用韧性大的构树皮做的,用来包装茶。

江东把一斤装的称为上穿,半斤装的叫中穿,四五两装的叫小穿。

川江一带把上穿定为一百二十斤,中穿为八十斤,小穿为五十斤。

“穿”字以前写作钗钏的“钏”或写作贯串的“串”,现在就不这样了。

这就象磨、扇、弹、钻、缝五个字那样,字面上的音调都是平声,但若按其意义读时,则读作去声,所以就用“穿”字定名。

育,用木材做成的架子,外围用篾编织,并用纸糊起来。

里面分隔,上面有盖,下面有隔床,旁边开一扇门,当中放一盛炭火的器具,里面放些火炭灰,使有火却无明焰。

江南梅雨季节,可以加火。

[育,是因用它烘放茶饼而得名。

]三之造(有关造茶的方法)一般采茶都在农历二、三、四月之间。

叶芽壮如春笋的茶,生长在山石经长期风化土层肥沃且排水性良好的土壤上,新梢长到四、五寸,象刚从地面抽生出来的薇蕨,要凌晨带露采摘。

芽头短小的生长在草丛中。

有三、四、五个新梢的,选择其中好的采摘。

采茶,天若下雨则不采,晴天有云也不要采。

天气晴朗时才采摘。

所采的茶要迅即蒸青、捣揉、拍打成形、焙干、穿孔、封装。

至此,茶饼就做完成了。

茶饼的状况有多种多样,大致而言,有的像胡人靴子皮革的皱缩纹;有像犎牛胸前的褶皱、折迴起伏:有的像山顶上的浮云,卷曲多变;有的像轻风拂过水面时,激起的摇曳微波;有的像制陶人用水澄泥,膏面光润;有的像新垦的土地被暴雨冲刷过的一样。

这都是精美的茶。

但有像竹皮笋壳,枝梗很硬,难以蒸捣,做成的茶饼表面象晾筛状;有的像荷叶被寒霜摧残、茎叶凋坏,状貌全变了,其形状萎缩衰败。

这些就是粗老茶、劣质茶。

自采茶至封装,经过七道工序。

从“胡靴”至“霜荷”,分为八等。

若以茶饼光滑、黑亮平整的是好茶,这种鉴评水平是低的;以为皱缩、黄色且表面凹凸不平的是好茶,这种鉴评也不高明;如果既能指明其优美之处,又能说出其不足,那才是评茶的内行。

为什么呢?茶汁被压出来的就光滑,含膏汁而不失者就皱缩;夜间制茶茶就呈黑色,白天制茶表面呈黄褐,鲜叶蒸得软熟,又拍压得紧密,那么茶饼就平整,反之,制作时放任草率,茶饼表面就凹凸不平,这样的茶和其它草木叶子且不是一样的了吗?评鉴茶的好坏须将要领法则常诀于口。

茶经卷中四之器(有关茶道的器具)风炉[灰承]、筥(圆筐)、炭挝(zhuā抓,敲炭的工具)、火筴、鍑[交床]、夹、纸囊、碾[拂末]、罗盒、则、水方、漉水囊、瓢、竹筴、鹾簋(cuōguǐ搓癸,按,鹾是盐的别称,簋是古代礼器,一般为圆腹,侈口圈足。

从字意言,其最早时可能就是指竹罐,后亦陶瓷制器。

)[揭]、熟盂、碗、畚[纸帊]、扎、涤方、滓方、巾、具列、都篮。

风炉[灰承]风炉用铜或铁铸成,形状如古代的鼎。

炉壁厚三分,炉口缘阔九分,炉腹内空六分、涂以泥土。

炉有三只脚,共书写二十一个古字。

一只脚上写着“坎上巽下离于中”,一只脚上写着“体均五行去百疾”,一只脚上写着“圣唐灭胡明年铸”。

三只脚之间开设三个窗洞,底下的一个孔洞是作为通风漏灰用的。

炉外壁写有六个古字。

一个窗洞上端写“伊公”二字,一个窗洞上端写“羹陆”二字,另一个窗洞上端写“氏茶”二字,即所谓“伊公羹,陆氏茶。

”炉上设置支锅用的垛,垛之间分成三个格,一个垛格上有“翟”(dí宅),翟为火鸟,画一卦叫做“离”;另一垛格上有“彪”,彪为风兽,也画一卦叫做“巽”(xùn熏);再一垛格上为“鱼”,鱼是水中动物,代表水,也画一卦叫做“坎”。

巽属风、离属火、坎属水。

风能兴火,火能熟水,故设上述三卦。

炉子外面可装饰以连缀垂蔓植物、水纹和文字之类图形。

炉子用冶铁制作,或者用泥土制作。

其灰承是一个三足铁盘(用来承接风炉漏下的灰烬)。

筥(jǔ举)筥是用竹篾编织而成。

高一尺二寸,直径七寸,或用藤编成。

做一个木质的形楦,用藤子或竹蔑编织出六棱状圆形花纹,底盖合拢象竹箱,盖口沿用小竹节锁边装饰。

炭挝炭挝是用铁做成的六棱形钎棒,长一尺,头部尖中间较粗。

手握处细,系上一个小环作为装饰,就象河陇一带军人所拿的木棒一样,或作锤状或作斧状,随便都可以。

火筴火筴又叫做火钳,常用圆形,而且直长一尺三寸,顶平齐,没有装饰等附属物,用铁或熟铜制做。

鍑(fǔ音辅,或作釜,或作鬴,(今称锅))[交床]用生铁铸造。

现在有专门以铸这种锅为职业的。

所谓急铁就是用废犁刀再炼铸的生铁。

摸型内芯用土,外型用沙。

内摸用泥土使锅面光滑,容易磨洗;沙粗,锅的外面就粗,便于吸收火焰的热力。

锅的“耳”作成方形,取其方正端庄之义;锅缘宽一些,取其伸展广阔之义;锅脐做长一点,取其长久居中之义。

锅脐长,水在当中沸腾,茶沫就容易扬起,茶沫易扬起,茶汤的味道就淳正。

洪州用瓷做锅,莱州用石做锅。

瓷锅和石锅都属雅器,但质地不坚固,难以持久。

用银做锅最清洁,但过于奢侈和华丽。

若要既雅致且洁净,且经久耐用,终归是铁锅好。

交床就是用木构制成的马札形“十”字交叉的锅架,挖空中间,用来置锅。

夹夹用小青竹做成,长一尺二寸,使一头的一寸处有竹节,节外另一头剖开作为烤茶时夹茶饼用。

小青竹的竹汁润在火上,借竹子的香洁气味以增进茶的滋味。

这种情形,不在山林中不易做到。

通常以精铁熟铜之类材料制作夹子,取其经久耐用的长处。

纸囊纸囊是用又白又厚实的剡溪所产的藤纸缝起来的双层纸袋,用来贮藏烤好的茶,使茶的香气不致散失。

碾[拂末]碾是用桔木制作,也可以用梨、桑、桐、柘等木料制作。

使其内椭圆而外长方,内椭圆有利于运转,外方能防止倾倒。

碾的里面恰好容纳碾轮。

碾轮的形状就象没有辐条的车轮,当中有一个轴,轴长九寸,径一寸七分。

碾轮的直径为三寸八分,中心厚一寸,边缘厚半寸。

轴的中孔方正,轴柄圆形。

拂末是用鸟类的羽毛制作的,用来拂扫茶末。

罗与盒罗筛筛下的茶末用盒贮放(可以把“则”放在盒中)。

罗用剖开的大竹片弯曲呈圆形,以纱绢做罗衣。

盒用竹节制作,或用杉木片弯曲呈圆形做成,并涂上漆。

盒高三寸,盖一寸,底二寸,直径四寸。

则则是一种量器。

是用海贝、蛤蜊之类或用铜、铁、竹制成的匙。

一般煮一升水,加入一平方寸的茶末。

喜欢喝淡茶的人,减少一点,而爱喝浓茶的人,酌量增加一些。

则,就是量度和准绳的意思,所以称之为则。

水方水方用椆、槐、楸、梓等类木板拼合而成,里外缝隙用漆膏严密涂好,以盛水一斗。

漉(lù路)水囊一般使用的漉水囊,外框是用生铜铸成的,防止水湿后有铜锈、污秽和腥涩气味,若用熟铜很容易生锈苔,用铁又有腥涩气味。

隐居山林的人有的也用竹木制作。

而竹木制作的,不能经久耐用,不便涉远旅行。

所以都用生铜制作。

囊用青竹细篾编织后卷拢起来,裁碧色的丝绢缝好,并缀上细翠钿。

相关主题